-
1 # 優Ki醬
-
2 # 圓明抱拙
出家,現代華人已不太從正面來了知其意義。以個人的經驗而言,出家是自我生命的改造,佛法叫解脫,這裡麵包含了深遂的哲學方法、心理學方法、宇宙學方法。對於中華的漢傳佛教來說,意義更為特別,出家後除修學基礎的解脫道,還要求速開頓悟佛知見,而後廣學經論,解行相應,步入一乘圓頓教的修證,這包括了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亦包含了世間的一切學問,如:儒、中醫,如:現代心理學、哲學、宗教等。這特別一提的是,這佛法教授的學習方法,世間難得知道,最常見的,是透過打坐來智觀,打坐是學修的基本功,這裡面的法微妙甚深,瞭解這些法,才能真正瞭解人的本質,掌握主客同觀的高階認知法,開啟人內在的各種妙德妙能。這些佛法的奧秘,世人難以聽聞,簡單地說:出家,是在上一種宇宙級的最高學府,裡面主要傳授的是來源於宇宙的真智慧,他的結果,會讓人進化為宇宙中出入十方世界的大自在智慧生命。透過這簡單的表述,我們多少會明白一點,古今往來那麼多出家修道的人,他們的目標何等有意義。
尼泊爾國寶:佛等身像
-
3 # 國家人文歷史
在中國古代出家並不是很容易,當然也要看處於哪個朝代。要知道,在東晉以前,佛教在中原地區的影響不是很大,個別人信奉也僅僅是出於個人信仰。所以在城市裡或者某個地方憑空建一座寺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後來隨著佛教的傳播以及皇室對佛教的推崇與利用才逐漸興盛起來,因此在一些朝代,興建佛寺,僧尼不承擔賦役等特權讓很多人加入到了這個信仰的大隊伍中。雖然不說都是出於利益,但是大部分都是為了逃避沉重的賦役。由此可見,僧侶問題在古代並不簡簡單單是一件信仰的事情,更是關係到許多社會經濟方面利益的問題。
既然僧侶可以不參加生產勞動,也不需要服徭役,還能受到他人的供養,這樣的美差,僧侶數量大增。所以,歷朝歷代對於僧侶的數量也有了嚴格的控制。想出家,不光要出於個人意願,還要徵得家族(父母)的同意(宗族方面),寺院接受,以及最重要的得到政府批准。要知道,私自剃度是違法的。而且一些朝代,成為僧侶也要透過考試的。國家呢也會對寺院以及下面僧侶的情況進行登記在薄。不光有普通的僧侶,更是有僧官,還有相應的階品。
比如說玄奘,雖然他是破格錄取,但是由於天生聰慧,在淨土寺剃度出家,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很快在洛陽的佛學圈裡聲名鵲起。此後他又因戰亂到過長安和四川,並在21歲時受“具足戒”,即完全具備僧人的資格和條件,由此也取得了傳經授徒、獨立開學的資格。受“具足戒”之後不久,玄奘便開始了五年的國內遊學生涯,他“走遍燕趙,歷訪周秦”,為掌握佛學真諦一路拜師求學。在26歲時,他第二次來到長安,與眾高僧共同切磋佛學。因其學業出眾,很快便獲得“佛門千里駒”的稱號,此時的玄奘已可以稱得上“釋門偉器”。由此可見得道高僧是真的要得道的。
回覆列表
很多影視劇裡都有這麼一個橋段,古人犯了法或殺了人,就逃去出家當和尚避世逃脫法律的處罰,這種做法在古代真的有效嗎?從流程上看,古代出家真有這麼容易嗎?和尚你想當就能當嗎?
且不說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代武宗、後周世宗等滅佛時期,出家難上加難。就是在古代大多數崇佛時期,出家也不容易。在崇佛時期,穿上出家人的衣服,帝王看到都會合掌問訊,就是尊敬他的道德、學問、德行,他就是“人天師範”,言行舉止是天上、人間的榜樣。
所以,那時出家要經過皇帝考試,考試及格才頒發文憑,稱作“度牒”。考取度牒之後,你跟哪個道場、哪位法師有緣,就到那裡出家。若沒有度牒就剃度是犯法的,要受國家法律的處分。
為增加財政收入,官府經常出售空名度牒。據宋代《燕翼詒謀錄》等書,宋徽宗初年每道度牒價錢二百二十千,賣度牒成為官府重要的收入來源。因為得之不易,大家都非常重視,《水滸》上說魯智深溜下桃花山,“胸前度牒袋內藏了真長老的書信”,可見度牒是小心收藏的。“棒槌似粗莽手腳”的孫二孃也有溫柔的一面:她取出度牒,縫個錦袋盛了,教武松掛在貼肉胸前——可見這本護身符在她心目中的分量。
古代出家有很多詳細的要求,以下僅列舉最常見的十條。
1.非是太老或太小,生活能夠自理。
太老者,過七十,若減七十,不堪造事,臥起須人。若過七十,能有所作,是亦不聽。年滿七十,康健能修習諸業,聽與出家。若太老,不應與出家。若已出家者,不應驅出。若度出家受具,越毗尼。(《僧祗》)
2.具丈夫身,有堅強意志,能吃苦耐勞。
欲新出家者,先說苦事:謂一食、一住、一眠、少飲食、多學問,言能不?答:可者。方得受之。(《僧祗》)
3.父母允許。
若有來求出家者,應先問父母許已,方與出家。若不先問與出家者,得越法罪。(《出家》)
4.沒有犯邊罪。
曾受佛戒已(含白衣五戒八戒在內),於淫殺盜妄四重戒中,隨犯一戒,即漂棄佛海邊外,故名邊罪。
5.出家的動機純正(非是賊心入道)。
為衣食利養混入僧團,盜聽大僧說戒、羯磨、同僧法事,受人恭敬利養禮拜,名為賊住。
6.志性堅定,信仰明確。
曾為外道來受具戒,後復入外道,今又重來出家受戒,此人志性不定,名為破內外道。非佛法器,佛不許度。
7.沒有債務在身(非負債人)。
有負債人逃避債主而出家,乞食為財主捉;財主嗔恚言,沙門釋子盡是負債人。不得度負債人出家。(《四分》)
8.不是承擔社會重任的官職人員(非官人)。
不應度大臣出家,見來求請應須詰問,汝非王臣不,若不詰問與出家者,越法。若外華人來,無人委識,應與出家。(《雜事》)
9.身體健康。
病者,癬疥,黃爛,癩病,癰痤,痔病,不禁,黃病,瘧疾,謦咳消盡,癲狂,熱病,風腫,水腫,腹腫,乃至服藥未得平復,不應與出家。若已出家,不應驅出。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僧祇》)
10.四肢齊全,五官端正。
手足不健全、聾、啞、盲、跛、曲腰、侏儒、極醜等不能出家。
可見,古代出家並非想象的那麼容易,並不是想出家就能出家的,只有達到標準才能出家,只有手持度牒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和尚,否則就是“非法”出家,犯了法出家當和尚就能免被法律處罰的說法也真心不靠譜。
在古代要皈依佛門,必須經過合法的途徑。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持有度牒。度牒就是國家認可的出家資格證書,是政府機構發給公度僧尼以證明其合法身份的憑證。
僧尼有了度牒,便取得了合法的身份,有度牒的就算是正規僧人,留居本寺或行遊他方都不會被為難,可免賦稅和勞役、兵役等義務,得到政府的保護。
為增加財政收入,官府經常出售空名度牒。《水滸》上說魯智深溜下桃花山,“胸前度牒袋內藏了真長老的書信”,可見度牒是小心收藏的。“棒錘似粗莽手腳”的孫二孃也有溫柔的一面:她取出度牒,縫個錦袋盛了,教武松掛在貼肉胸前———可見這本護身符在她心目中的分量。
因此,在古代出家絕非一件容易事,不是自己宣佈出家就出家了,只有手持度牒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和尚,否則就是“非法”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