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廣為什麼一生難封侯?他悲劇的原因是什麼?
18
回覆列表
  • 1 # 優Ki醬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述了西漢名將李廣傳奇的一生。李廣戍邊為國,屢立戰功,卻命途多劫,一生坎坷,最終羞憤而死,而造成這位悲情英雄悲劇命運的原因則是多方面的。首先,李廣的悲劇集中體現在他的難封,而難封的原因則與漢朝的分封制度有關。李廣戍邊多年,對漢朝西部邊陲的穩定可謂功不可沒,但卻始終未得封侯,原因很簡單,漢朝法令規定,將領封侯是要憑斬殺敵人首級的量以及繳獲戰利品的多少來定的。李廣完不成指標,自然不能封侯。戰爭的利益是多方面的,開疆拓土、消滅敵人、穩固邊防等都可以成為戰爭的目的,而這種簡單化的規定一方面使戰爭變為殺人和搶掠的競賽,另一方面又人為地造成了不公平。其次,李廣的悲劇命運還和遠古時期人們的迷信有關。有個相士說李廣數奇(即命運不好),包括李廣、漢武帝在內的幾乎所有的人都深信不疑,因而漢武帝對李廣從來不敢委以重任。這樣不僅客觀上減少了李廣封侯的幾會,也給了他一種不良的心理暗示,即一種悲劇情節。第三,李廣的悲劇也有其自身的原因,與他在戰爭中的某些不當決策有關。李廣自侍驍勇善戰,箭術高強,經常冒進強攻,使己方處於險境 ,傷亡較多,斬殺敵人的數目卻又未必趕得上其他將領。在冷兵器時代,戰爭需要勇氣,也需要高超的技藝,但戰爭也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容不得恃才傲物,更容不得魯莽輕敵,冒進的指導思想必然會使李廣在戰場上吃虧。第四,李廣性格上的弱點,也是造成他坎坷命運的一個重要原因。李廣是一個看重名譽,自尊心極強,寧折不彎的人。當然,古往今來有許多仁人志士都崇尚節操,都抱有“士可殺不可辱”的信念,但如果把自己的名譽和尊嚴看得過重,那就會缺乏容人之量,用偏激的方式來處理問題。他挾私報復,誅殺霸陵尉,怎麼說也是刻薄、過分的行為。李廣最後的含恨自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的性格決定的。李廣的悲劇性格,註定了他的悲劇結局。他的死一方面原於漢武帝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與他偏激的性格不無關係。李廣死得有尊嚴,也死得悲壯。他的死令人震撼,更讓人惋惜,“難封”是困擾李廣一生的心結。封侯拜相是多少封建士大夫人生的追求,李廣也不能免俗,然而他的願望一生也未能實現,皆因一個相士說他“數奇”(命運不好)。“數奇”可以說是壓在李廣心頭的一座不堪逾越的大山。李廣以死對不公的命運作了最後的抗爭,但他始終沒有試圖改變過命運。別人說李廣“數奇”,連李廣自己也身信不疑 ,因而他未能設法透過努力來證明自己不“數奇”。當然,在兩千多年前的封建時代,僅憑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改變命運的。但是,只要努力奮爭過了,即使失敗,也是無悔英雄,否則總不免讓感到深深的遺憾。總之,李廣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也是性格的悲劇。他的悲情命運令人同情,更發人深省。

  • 2 # 高盼明

    說到這個人,想必沒有不認識他的,他就是飛將軍李廣。在漢武帝和匈奴的長期交戰中,李廣非常機智,也很會打仗,最擅長的就是騎射,李廣打起匈奴來,跑的又快,射的又準,匈奴貴族和騎兵沒有人不知道他的,有一次,匈奴來犯,一直打到了上谷等地,漢武帝派衛青李廣四位,每人一萬軍隊分四路抗擊匈奴,四位將軍之中李廣年紀最大。

    飛將軍李廣

    李廣因為中了匈奴的計而差點被抓,幸好自己夠機智,逃了回來,但是因為打了敗仗,本來是定死罪的,後來按照朝廷的規定,可以交錢贖罪,出來之後的李廣就做起了平民。在第二年的時候,匈奴又來,漢武帝不得已又啟用了李廣,派他為右北平太守,匈奴得知後,嚇得連忙逃串,右北平得匈奴就這樣子被退回去了

    衛青

    在119年的時候,飛將軍李廣就做了郎中令,經常在漢武帝左右,他主動要求去打匈奴,漢武帝說:你過於年邁,就不要去了,李廣再三說:匈奴屠殺我們的老百姓,我實在不能消停的待著。漢武帝沒辦法就叫他帶一隊人馬由大將軍衛青統領,漢武帝對衛青囑咐道:李廣年老,不能讓他獨當一面。

    李廣

    衛青卻派李廣往東繞道進兵,以指定日期到達漠北,李廣不熟悉那邊的路,要求打先鋒,衛青不讓。後來李廣迷路了,耽誤了時間,在衛青的部隊回到漠南,才碰到李廣的部隊,衛青責備他耽誤日期,要拿他是問,治他的罪。李廣淚流滿面的說到:我自投軍,跟匈奴打仗,大小七十餘次,有進無退。這次大將軍不讓我跟著他,一定要我往東繞道,東路太遠,我又不熟悉,最後迷了路,耽誤日期,我還能說什麼?【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我已經六十多歲了,犯不著上公堂,說完就自殺!士兵一向都比較敬愛李廣,聽聞此訊息,全都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僧唸的經是什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