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Ki醬
-
2 # 來自91年的美女
一千二百名和尚招齊了,從中選出唐僧師父做主持人。開始唸經超度那些不能超生的孤魂野鬼。
那麼,唐僧師父唸的經,究竟能不能超度那些孤魂野鬼呢?能不能使那些不得超生的鬼再重新去投胎呢?唐太宗不知道,肯定是半信半疑的。
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憑感覺,唐僧師父唸的經,並不能夠超度那些孤魂野鬼。
為什麼說不能呢?因為唐僧正在唸經的時候,原文上寫道:
這菩薩(觀音)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
很清楚:唐僧唸的經,“度不得亡者超升”、“ 只可渾俗和光”。這是觀音菩薩親口說出來的。
因為是觀音說的,可信度當然就很高,我們當然就會認為唐僧唸的經不起作用。
觀音菩薩又對唐太宗說了一遍:“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請注意:唐僧唸的經,度不得亡者昇天,觀音連說了兩次。作者在描寫這一過程的時候,採用了重複手法,不容人不相信。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所以,唐太宗馬上就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水陸法會暫停,派遣唐僧師父到西天大雷音寺如來處取回大乘真經後,再來重做這場水陸法會。
唐僧之所以要去西天取經的原因,作者交代的清清楚楚。
然後,唐僧就踏上了西行之路。
出城後的第一回故事《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究竟講的是什麼呀?估計看出問題來的朋友不多。
這一回故事的後面寫到,唐僧遇到猛虎,一個叫劉伯欽的好漢救了他,帶到家中:
次早,……三藏方敲響木魚,先念了淨口業的真言,又唸了淨身心的神咒,然後開《度亡經》一卷。誦畢,伯欽又請寫薦亡疏一道,再開念各經幾卷,……佛事已畢,又各安寢。
唐僧唸的是什麼經?可以肯定是他原先會念的經。也就是被觀音菩薩說成“度不得亡者超升”的小乘教法。那麼,效果究竟如何呢?看原文:
卻說那伯欽的父親之靈,超薦得脫沉淪,鬼魂兒早來到東家宅內,託一夢與合宅長幼道:“我在陰司裡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聖僧,唸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託生去了。你們可好生謝送長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這才是:萬法莊嚴端有意,薦亡離苦出沉淪。
從這一段可以看出:劉伯欽的父親在陰司裡恰好正是一個“不得超生”的鬼。唐僧唸了經之後,他就順利超生了!他為什麼能夠超生?不因為別的,就因為“今幸得聖僧,唸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
並且,作者又開始採用重複手法,反覆描寫這一段:
伯欽的娘子道:“太保,我今夜夢見公公來家,說他在陰司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聖僧唸了經卷,消了他的罪業,閻王差人送他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託生去,教我們好生謝那長老。……”
伯欽道:“我也是那等一夢,與你一般。……”
老母坐在床上道:“兒呵,我今夜得了個喜夢,夢見你父親來家,說多虧了長老超度,已消了罪業,上中華富地長者家去託生。”
最後,都至前拜謝道:“多謝長老超薦我亡父脫難超生,報答不盡!”
你看!你看!唐僧唸的經,怎麼沒效?!效果非常好嘛!
這就出現了一個悖論:
1. 觀音說:唐僧唸的經,度不得亡者超升。
2. 作者說:唐僧唸的經,完全能夠度亡者超升。
究竟是作者寫了前面,忘了後面呢?還是故意要這樣寫,來證明觀音菩薩在撒謊呢?我看是後者。
也就是說,作者不厭其煩的重複描寫這一段,就是要告訴我們:唐僧師父其實根本就沒有必要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之所以要去取經,那是被觀音菩薩騙去的。
回覆列表
《西遊記》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主要講悟空收八戒,在結尾處,講述了烏巢禪師傳授《心經》給唐僧,授經之前,對唐僧說:“若遇魔障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以後唐僧遇到艱難險阻或者妖魔鬼怪,就開始默唸《心經》。烏巢禪師傳授唐僧《心經》一事,其原型來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是唐代玄奘大師的弟子所寫,該傳記載了玄奘得到《心經》的經過:初,法師在蜀,見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汙。愍將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直。病者慚愧,乃授法師此經。因常誦習。至沙河間,逢諸惡鬼,奇狀異類,達人前後,雖念觀音,不得全去。即誦此經,發聲皆散。在危獲濟,實所憑焉。玄奘西行求法之前,遇見一個衣舊身臭的病人,給了他一些衣服和飲食,這病人傳授給了玄奘《心經》,玄奘西行離開玉門關後,來到鳥獸絕跡的八百里沙河前,唸誦觀音名號與《心經》,惡鬼異類聽到之後,都散去了,玄奘全憑《心經》度過危難。《心經》是大乘佛法的精要,僅有260個字,概括了全部大乘佛法的核心,《西遊記》中的如來、觀音菩薩等都是佛教中的人物,故事情節與佛教有關,唐僧唸的經咒,自然也來自佛教經典。烏巢禪師傳授唐僧《心經》,就是常見的玄奘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裡面含有經文和咒語,很多學佛人都會背誦。附《心經》全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