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完全業餘評論者
-
2 # 優Ki醬
一般形容皇后或者國母,以母親的愛來關愛全天下的人民。一般常說皇后母儀天下,就是因為皇帝是天子,如同百姓之父。那麼皇后就為民之母,要行母之道,恩慈待人,而且是對天下人,所以皇后要母儀天下。母儀:封建社會所規定的為母之道。【示例】《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虢石父奏曰:‘王后六宮之主,雖然有罪,不可拘問。如果德不稱位。但當傳旨廢之;另擇賢德,母儀天下,實為萬世之福。’”
歷史上母儀天下的皇后:
1-唐太宗長孫皇后,與李世民感情深厚,生有長子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李治(後來的唐高宗),不崇奢華,曾規勸被魏徵激怒的太宗,穿上朝服恭賀而傳為佳話. 2-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 3-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后陰麗華; 4-清高宗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察哈爾總督之女,雍正時嫁與寶親王弘曆,雍正九年生皇長女,十一年生皇次子端慧皇太子永璉;乾隆即位,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病逝於德州舟次,享年三十六週歲.孝賢皇后生性簡樸,儘管位居皇后之位,卻很少披金戴銀,她經常告戒身邊的人要節約;她非常關愛乾隆,有一次乾隆生了一場大病,連續躺了好幾天,她很焦急,於是就讓自己搬到乾清宮去住,隨時照料,直到他康復;她對待後宮其他妃子寬仁謙恭毫無架子,視她們兒女為己出,她的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使得上至太后皇上下至宮女太監都十分敬重,無愧於一代賢后的風範.
-
3 # 語詩詞
母儀天下是成語,一般形容皇后或者國母,以母親的愛來關愛全天下的人民。一般常說皇后母儀天下,就是因為皇帝是天子,如同百姓之父。那麼皇后就為民之母,要行母之道,恩慈待人,而且是對天下人,所以皇后要母儀天下。
說某女子“有母儀天下之相,得之得天下”,其實就是想借著這句話,得到百姓的支援,說這句話的人多了,相信的人也就多了。有了這句話,女子就成為一國之後的機率就會很大,而對於男子來說,若娶了此女子,當皇帝也有了理由,畢竟只有皇帝的妻子才能當得起母儀天下這個詞。
這就像在推翻或者攻打某一國家的時候,一軍統帥總要說一番話,鼓舞士氣,其內容不外是,欺壓百姓,民不聊生。有時是真,有時是假。都是為了師出有名,獲得民心,得到廣大百姓的支援。
在古代,平民百姓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一則是因為當時書本印刷不如現在的方便,書本對於百姓來說是很珍貴的存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就有寫: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二則同現在一樣,教育費用很高,筆墨紙硯都是巨大的花費,所以讀書的人也不是很多。
不僅如此,古代整體的科學水平也不高,很多事情人們都解釋不了,例如,日食,月食,地震……就有了這樣的說法,皇帝德行不好,導致生靈塗炭,上天震怒,所以才會有大旱洪災之類的事。由於上述原因,所以古人對於鬼神之說,上天警示都是有一定的信服力的,尤其是文化程度很低的人。雖然“母儀天下”之言在我們看來很荒謬,在當時,還是有很多人相信的。這會給一些有心人利用,達到他們的目的。唐太宗曾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告訴我們,百姓雖小,但卻很重要,得民心者得天下。
回覆列表
呵呵,看歷史最重要的是不要用現代人的思維去嘲笑古代人,你現在的唯物主義科學觀,完全是建立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上的。無論中外,工業革命以前,人們對宿命論和宗教迷信的認真態度是你不可想象的。每個開國皇帝,無論真的假的,都必須“據說”有天命加身。何況你看的書上順序是一個女嬰天命加身然後做了皇后,但實際上肯定是反過來,是她做了皇后再有人編寫這本書的,呢麼請問,這和你說你早就看出馬雲骨骼驚奇之類的馬後炮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