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inecraft阿龍

    小朋友金錢教育,滿滿的乾貨。

    一個小女孩與媽媽到商店買東西回家後,突然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找到了一個賺錢的好方法。在街邊放一個碗,就會有錢啦,你也不用上班,我以後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媽媽想起,她們從商場回家的路上,遇見了一個乞丐在乞討。

    “孩子的觀念是錯誤的”,這位媽媽對我說,“可是我不知道怎麼教孩子……”

    下面這些表現,表明孩子沒有金錢觀念或金錢教育不正確,看看你家孩子有嗎?

    1、小孩完全搞不清楚錢從哪裡來

    一個小男孩問媽媽:“媽媽,你每天去哪裡?”

    媽媽:“去工作賺錢。”

    孩子:“賺錢幹什麼?”

    媽媽:“賺錢給你買飯、買零食、買玩具……”

    孩子:“媽媽你好笨,你手機掃一掃不就有錢了?”

    媽媽:“……”

    小男孩看到媽媽每次買東西都是用手機掃一掃就付款,他完全不知道這“一掃”的背後,連線著媽媽的銀行卡或儲蓄賬戶,更不知道這些錢是需要媽媽工作賺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小朋友常常以為商場的東西可以隨便拿……這就是孩子搞不清楚錢從哪裡來的表現。正因為孩子不瞭解錢從哪裡來,也不知道錢需要爸爸媽媽每天辛勤勞動,孩子不會珍惜,也不懂感恩,更不會有“我以後要辛勤工作賺錢”的想法,那麼亂花錢就容易發生了。

    這種情況下,父母有必要告訴孩子,自己每天是如何工作的,錢與工作是什麼關係,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把孩子帶到工作的地方,讓孩子有個真切的感受。

    2、小孩什麼都要買

    我認識一位媽媽,她家的8歲小孩經常使用代金卡,代金卡是媽媽給孩子買的,每個月好幾張,並且每張的金額還不小,這小孩花錢可以用“流水”形容。有一次,我帶孩子到他們家玩,小男孩說要送玩具給我家小孩,我們兩個大人和小孩們就去了商場。小男孩推著推車,見到什麼就拿什麼,變形金剛、電動飛機、毛絨玩具、積木、QQ糖、薯片……甚至還隨手拿了一個有卡通圖案的洗漱盆,結賬時滿滿的一推車。我一開始還以為他好客,後來才知道,孩子買自己的東西也總是“滿載”而歸。

    小孩什麼都要買,爸媽有求必應,毫不節制,小朋友很聰明,幾次後,他們很快便知道:只要我想要,爸媽都會滿足我的要求。這種做法會養成孩子揮霍的習慣。幼年時花的是父母的錢,長大後,如果這種習慣還存在,孩子未來就會揮霍得一無所有,把自己的生活逼進了貧窮的死衚衕。

    3、小孩不懂錢的意義

    有一位爸爸告訴我,他的女兒是“鐵公雞”。孩子從開始把錢放進小豬儲錢罐後,過去3年來從沒花過一分錢。有一次,孩子的鉛筆用得快抓不住了,只剩下一個小筆頭的長度,她也不願意花錢。爺爺看不下去,給孩子買了一大盒新鉛筆。最近,非常奇怪地,孩子竟然用滿滿的儲錢罐跟小朋友換了一隻迷你的塑膠蟑螂玩具回家。

    零用錢完全不花,其實是父母沒教會孩子金錢的意義,孩子也不能體會到花錢買食物、買玩具等帶來的快樂,最終也會失去賺錢的巨大動力。同時,這也是一種不健康的金錢觀念,因為當孩子不懂金錢的意義,就不能做到合理消費,很可能會做出用大量的錢換回一個價值不匹配的東西。

    孩子為了未來某個目標暫時不花除外,有些孩子為了買一個心儀的東西,比如一架小小電動平衡車,刻意延遲滿足,這是值得讚許的,父母毫無疑問要支援。

    爸媽怎麼教?不同年齡對應的金錢教育建議

    2-3歲,教孩子懂得用錢換物品,可以帶孩子到商場購物,順便引導認識;教孩子學會數字1-10。

    4-5歲,教孩子認識數字1-50;教孩子分辨“多少”、“大小”的概念,可以用玩具引導這些概念。

    6歲以上,教孩子認識幣值,教孩子看商品價格,教孩子學會簡單計算,給予孩子獨自購物的機會。

    推薦:一個好用的金錢教育的角色扮演小遊戲

    適合6歲以上的小朋友,能有效地幫助小孩學會工作和儲蓄的意義,養成良好的金錢習慣。

    媽媽/爸爸:扮演一名商店老闆。

    孩子:扮演一名顧客。

    材料準備:媽媽或爸爸可以幫助孩子用方形的紙片畫出一個個小商品,比如有香蕉、餅乾、冰淇淋……等;手繪“好運牌”兩張;用來計算時間的鬧鐘。

    玩耍規則:

    1、儲蓄:孩子共有金錢50元(最好用真實紙幣),當餘額大於50元時,每天(遊戲中每一分鐘代表一天)能產生5元利息,否則零利息。

    2、物品價格:每件物品5元,所有物品同價。

    3、工作:孩子可以到商店打工,打工機會有2次,每次工資10元。

    4、機會:當孩子的儲蓄餘額大於60元時,會獲得一次“好運牌”,“好運牌”有兩張,一是“利息翻倍”,二是“一次工作機會”,由孩子每次抽取一張。

    上面的遊戲規則,爸媽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做相應調整。當你陪孩子玩耍時,你會發現,如果孩子一味地只消費,不儲蓄也不工作,最後會變成“窮人”;當孩子過於“鐵公雞”,只工作和儲蓄,不買食物,會面臨“死亡”……爸媽陪孩子經常玩,孩子就能懂得“既要儲蓄又要工作,才能保證錢永遠花不完,還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孩子從小懂得這個道理,未來會受益。

    一個孩子的成長認知,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吃飯教育到金錢教育……這會構成孩子的人生智慧。所以,金錢教育少不了。

  • 2 # 親子時光TT

    表演遊戲是我們通常會與孩子們進行的遊戲。

    在表演遊戲中,孩子會藉助自己現有的認知能力,透過講故事、展示才藝、模仿特定人物的特定動作等來理解和記憶一些文藝作品,比如詩歌或歌曲等等。

    小朋友透過遊戲來緩解自身的心理緊張和憂慮,以此來產生愉快的、肯定的情緒體驗,獲得心理平衡。小朋友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還可以克服羞怯,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表演遊戲中,幼兒之間會發生大量的形式、與朋友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讓孩子們掌握如何與人相處,怎樣才能被同伴們所接受,學會團隊合作與配合,學會認識別人的優點,當自己與同伴發生衝突的時候,如何來堅持自己正確的觀點,或者放棄自己錯誤的觀點。

  • 3 # 打盹兒去了

    (一)透過表演遊戲激發對作品的興趣並加深理解表演遊戲具有情感渲染和直觀體驗的特點,有利於激發幼兒對作品的興趣,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如:表演《小熊請客》時,幼兒極力模仿作品中每一個角色的語言和動作,表現他們的性格特徵。扮演小熊的幼兒,語言憨厚、熱情;扮演小貓、小狗、小公雞的幼兒,用鄙視的態度對待狐狸,用親切禮貌的語言對待好朋友;扮演狐狸的幼兒則盡力表現出狡猾、貪婪的特性。 (二)發展大班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演的角色、使用的道具、場景都是假的,但幼兒都把他當真的,以角色的身份、語言來說話、行動,這些都帶有幼兒自己對人物的再創造,從而促進了幼兒想象力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三)發展大班幼兒的語言及表演才能 文藝作品中含有大量、豐富的、優美的語言,在表演遊戲的過程中,幼兒學習運用語調、表情、動作去表現角色的形象和情緒,這對發展大班幼兒的語言及表演才能有重要的作用。 (四)發展大班幼兒良好的個性幼兒要克服怕羞、膽怯的心理參加表演是有勇氣和有自信心的表現。一個膽怯的孩子,哪怕第一次在眾人面前演的再不如人意,但對他來說,也是一個突破,一個飛躍,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讚揚的,因為他戰勝了自己,勇敢地站了出來。在遊戲時,幼兒要協商分配角色,互相化妝,共同準備道具。這就需要幼兒之間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才能實現。表演時,角色之間的配合、上場的先後順序安排等也能鍛鍊幼兒合作意識與交往能力。(五)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並受到美的薰陶表演遊戲使幼兒的情感得到表現,一旦幼兒的創造性成就慾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就會產生一種愉快的情緒體驗。幼兒透過玩表演遊戲,以具體、生動的形式來體會所表演對像的思想內容,瞭解人物之間的關係,明辨是非,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品德教育滲透在表演中,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培養了幼兒美好的心靈和積極的情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書讓你覺得不應該拍成電影或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