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富蘭克林曾說過:“稅收和死亡是人生無法避免的兩件大事”,人就是在不斷演繹著生老病死,尋求長生不老成為不少人心中的夢。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授予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三人,因為他們發現了端粒和端粒酶在保護染色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端粒的長短影響著細胞的壽命、老化。

    修復端粒,保持端粒長度,人類真的可以獲得永生嗎?

    答案是否定,不可否認端粒的長短是影響長壽的關鍵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修復端粒從理論上是可以實現長生不老,然而實際上是長壽由諸多因素共同組成,單單依靠端粒實現長生不老不太現實。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在TED演講中,闡述了端粒和細胞、端粒和端粒酶之間的關係。端粒縮短的明顯標誌是人會明顯衰老——細胞老化,臉上的皺紋、面板的褶皺和一些細胞的死亡,因此會增加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這時候就會有一個疑問,那麼增加端粒的長度不就是可以避免細胞凋亡和老化嗎?

    實際上端粒酶可以補充端粒的長短,甚至可以使其變得更長,端粒酶也存在弊端,提高階粒酶水平是修復了端粒長短,但在減少某些疾病的風險同時增加了惡行腫瘤的風險。

    端粒的染色體的位置及功能: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的末端的“帽子”,保護染色體獨立穩定,防止染色體因為不穩定而干預到DNA的正確複製和細胞的生存。

    因為端粒所處的特殊性,所以當端粒縮逐漸短到一定程度便無法維持染色體的穩定狀態,進而影響到細胞的生存,繼而開啟了老化和凋亡的機制。

    兩大“奇特”動物,重新整理定義

    稍微提及兩個比較特殊的動物都與端粒有關係。

    第一個是蝙蝠,它們體內端粒是不會隨著歲月的增長而變短,從理論上講它體內的細胞合成端粒酶,時刻保持著端粒的長度,修復破損的細胞,簡直是我們眼中最接近“長生不老的生物”。

    然而並非如此,它們的壽命是40年,相比於同大小的生物(老鼠)多出10倍有餘,但遠遠達不到我們所期望的長生。

    哺乳動物的長壽與大小存在正比關係(剔除人和蝙蝠),小至老鼠,命不過3年,大至藍鯨壽命百年。

    為什麼差距如此之大,這與它們的心跳有關,越是小的動物,心跳越快,老鼠心跳就像是打樁機,每分鐘500次。藍鯨每分鐘兩次,相差十分懸殊。

    蝙蝠即享受高速運轉的心跳,又享受著遠超老鼠的超長壽命,這一切與端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再舉個反例,克隆羊多利,大家應該不陌生。

    多利出生帶著全世界的祝福,但是它出生後沒過多久便是顯示出早衰的跡象,而且身患多種疾病,最終離開了世界,據科學家分析,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以克隆動物的壽命是以母親的年齡算起,造成端粒較小,另一種可能在細胞的操作的過程中,損傷到了端粒。

    兩種可能性都與端粒有著聯絡,究竟是怎麼樣,目前還是沒有準確的結論。

    實現長生不老可能嗎?

    筆者認為,長生不老是複雜的人體基因和多方面決定的,端粒的長短只能較好的詮釋健康程度,而無法代表長生不老。但也不可否認,在上述的兩個例子中端粒在的重要性。也許在未來我們會發現端粒更多的作用,或許突破長生不老只是時間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同度數的白酒,為何有的喝起來辣,有的不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