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方話圓耳

    閱讀哲學史可以獲得系統的哲學知識,並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哲學思考的訓練。針對入門級的對哲學懷有興趣的學習者來說,要獲得初步系統的哲學知識可以閱讀以下幾本書:

    一、中國哲學方面:

    入門書籍:

    1、《中國哲學簡史》

    (本書系馮友蘭著,由其在美國教授中國哲學時的講義編成,原文是英文,現在有中文字,語言簡單,理解容易,入門迅速,書中也有許多中西哲學觀點的對比,對於促進西方哲學的瞭解也有一定幫助。該書曾由多個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是文字版,新世界出版社是圖文版)

    2、《中國哲學初步》

    (簡單易懂,對於迅速掌握中國哲學史的發展和各大名儒的觀點有幫助,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進階書籍:

    1、《中國哲學史》(上、下)

    (也是馮友蘭先生的著作,屬於中國哲學史領域的經典著作,目前市面版本可見華東師大出版社版本。)

    2、牟宗三先生的《心體與性體》(上、中、下)

    (市面可見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

    3、李澤厚的《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有多個出版社出版,本人手頭上為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版本)

    二、西方哲學方面:

    入門書籍:

    《西方哲學初步》

    (性質類似《中國哲學初步》,均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進階書籍:

    1、梯利:《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

    2、羅素:《西方哲學史》。

    以上是個人的閱讀體會和學習經歷,非標準答案,可以參考。

  • 2 # 狂想的蘆葦1

    哲學一般有兩種解釋,一個是智慧的學問,一個是關於世界觀系統的學問。前者是以人為出發點,強調人認識世界的能力;後者是以世界為出發點,強調人認識世界的結果。這兩種解釋的共同點是人和世界的關係。所以,當人們思考人與世界關係的時候,就走入了哲學的殿堂。所以,要了解哲學,首先要自發的進行關於人與世界關係的思考。比如說,我從哪裡來,我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我的親人死去了會去哪裡等。無論多麼簡單或淺薄,都是哲學思考。

    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要更深刻地理解人和世界的關係,就要看以前的人們,尤其是那些先賢大咖們是怎麼理解的,這就涉及到哲學史。所謂一人計短兩人計長、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對他人,尤其是先賢大咖們的觀點了解的越多,自己的觀念就越成熟、越深刻。所以,看哲學史乃至名人大咖的著作,根本點不在於背誦,而在於瞭解他們的思路,瞭解他們的看法。比如老子認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那麼人最終的目的就是體道、合道,人死了就復歸於道。再比如基督教認為人是由上帝創造的,那麼人最終的目的就是得到上帝的認可,死了後回到上帝的身邊。

    第三步,在自己有了相對深刻、全面並符合邏輯的認識時,就要考慮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終極目的。這就叫“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哲學對於每個人,就像走路一樣,只有知道自己要去哪,才能確定自己走什麼路、怎麼走。南轅北轍的事誰都不會做,但前提是人們知道往南還是往北。哲學就是為人們解決往南還是往北的問題的。許多人奮鬥了幾十年,突然發現為之奮鬥的並不是自己最需要和認為最有價值的。這就是現實中的南轅北轍。但他們還是幸運的,如陶淵明“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更多的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要到哪裡去,為什麼要奮鬥。這個典型就是阿Q。這才是最可悲的。所以,哲學能夠讓人們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什麼要、怎樣才叫要到了。也就是說,哲學給人們提供了人生乃至人類社會的終極目標和評價標準,而只有有了這個目標和標準,人們的內心才不會恐慌、不會空虛、不會浮躁,而是信念堅定、精神充實、富有意義感和幸福感。

    總結一下,哲學是關於人與世界關係的思考。哲學沒有多麼玄乎,瞭解哲學也沒有多麼複雜,只要能夠對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有個明確的、能說服自己的且堅定認識,並能將之運用到自己的生活行為中,就是哲人----有智慧的人了。

  • 3 # 馬維

    可以先讀讀以下這幾本書:

    羅素:《西方哲學史》

    羅素所寫的這部《西方哲學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識界影響巨大的學術名作。自20世紀60年代初期介紹到中國後,在知識分子中產生了普遍影響,不少人都曾焚香靜讀。將其視為案頭的必備哲學讀本。這部書的作者作者羅素,是現代分析哲學的創始人,20世紀最負盛名的哲學家。書中。作者縱橫於哲學、歷史學、宗教學三大領域,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考察哲學發展的一般歷史;從公元前6世紀人類第一個哲學學派一米利都學派開端,直到近代哲學的興起。幾乎任何一個重要的哲學觀點都可以在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評述。《西方哲學史》對哲學一般歷史的敘述,比通常的哲學史家更多、更具體。

    弗蘭克·梯利:《西方哲學史》

    這本書是梯利在康奈爾大學教書時編寫的教材;出版於1914年,書一經出版,立即被哲學界奉為名著。在這之前,無論中西方,鮮有像樣的哲學史專著,即使大學裡的哲學系也是為各家哲學流派所控制,很少講授現代意義的哲學史課程。可以說梯利的這本書開創了哲學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學史編寫的範本。在它以後,卷軼繁多的哲學史才開始陸續出現。我們讀這本書,是因為梯裡開創了一門學科——以前的哲學史類書籍,充其量只是“歷史上的哲學”,只是羅列了歷史上的一些哲學家,以及他們提出過的觀點,至於他們的內在聯絡,著墨不多。

    梯利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他認為哲學史必須力求把每一種宇宙觀放在它適當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有機整體的一部分,把它同它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會的和宗教的因素聯絡起來,系統而有機地加以詮釋、解析。因此可以說,梯利的著作是這樣一部著作:他以哲學史家的遠見卓識,生動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古希臘、中世紀、近代哲學的發展歷程,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是我們閱讀歷史、研習東西方文化、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讀之書。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的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許多觀點(如名家應分為惠施之“合同異”、公孫龍之“離堅白”兩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別為心學、理學之先驅;又如程朱異同,陸王異同,朱王異同;等等),均發前人所未發,在學術界享有盛譽。

    全著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篇,子學時代介紹了孔子、墨子、孟子、戰國、老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經學時代介紹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學文化。

    蘇菲的世界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 4 # 李青牧

    瞭解哲學,暫時理解為題主想要對哲學學科這一個大的專業方向上有所瞭解,所以分為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兩大類。

    在分別介紹之前,想說一本簡單的導論性質的書籍——《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作者:所羅門。這本書是我們大一上哲學導論的時候老師推薦的。這本書對一些哲學問題進行細緻的探究,比如“信仰上帝”“自我”,但是又不至於難以理解,不會一開始就打擊瞭解哲學的信心。

    西方哲學:梯利 《西方哲學史》;羅素 《西方哲學史》個人覺得如果是對哲學瞭解的話,讀梯利的比較好。梯利的哲學史相對比較客觀,內容細緻,更容易讀一點。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羅素的,因為感覺他在書裡面對某個人物進行評價的時候很可愛,雖然摻雜個人情感會被有些人詬病,但是真的很有趣了。對哲學史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之後,其實也不必非要前後全部讀完,如果對某些地方不感興趣,跳過去也無妨。找個自己喜歡的興趣點,再進行縱深的閱讀更有意思。

    中國哲學: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or《中國哲學史》;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馮先生的哲學史引文部分很多,沒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力讀起來頗費勁;勞思光先生的哲學史,覺得他很像羅素,自己的觀點闡述會多一些,像我之前讀朱熹“格物致知”那段,有很多都是先生自己的看法。感覺不能只讀一家的,還是多讀讀多看看比較好。中國古代文史哲不分家,像《老子》、《大學》、《中庸》什麼的,都可以讀一讀的。

    感覺題主會開啟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牆面刷乳膠漆底料還需要刷基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