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12教育家

    “高原現象”一詞源於教育心理學中動作技能的學習曲線。

      

       一、什麼是“高原現象”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學習各種新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其能力和水平的發展並不是直線上升的,一般要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1、開始學習階段:學習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規律,學習比較費勁,提高較慢。

      2、迅速提高階段:學習者初步掌握了該知識、技能的重要規律或找到了“竅門”後,成績明顯提高。學習者因此得到鼓舞,提高了興趣,樹立了信心,取得更大的進步。

      3、學習高原期:學習者這時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也具備了一定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點、難點,加之精神、心理等諸種因素的影響,進步速度比較緩慢,儘管學習者很用心學習,但成績提高不大,有時甚至會下降,水平總體上處於一種停滯狀態之中。

      4、克服高原階段:學習者堅持學習,不斷探索、改進學習方法,克服了學習上的困難,掌握了新的規律或技巧後,學習成績又開始逐步上升,能力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一般來說,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提高要經歷以上四個階段,“高原現象”是學習過程中遲早都要面臨的,當進入高原階段,如能認真診斷,找出癥結所在,對症下藥,就能躍上另一個臺階,取得新的成績,反之則徘徊不進,難以突破舊有侷限。

      二、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

      高原現象的產生是多種多樣的,每個考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與心態不盡相同,造成高考複習階段出現的高原現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樣。考生要針對高原期的產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最常見有以下三種:

      1、學習方法死板   有一些同學沒有根據複習的內容和進度及時調整自己的 學習方法與策略,這樣也會造成高原現象。

      在高考複習的不同階段,複習內容不一樣,學習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臨近複習後期往往需要知識上的綜合,要力求把知識融會貫通,這就需要加強分析綜合能力的運用。

      有些考生用前一階段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後一階段的學習,用過去習慣性的思維去對待後一階段的複習內容,往往會產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與學習內容的不適應。因此考生要根據不同階段的複習內容和所要求的思維方法與策略,適當地對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和策略進行調整,就會走出高原期,學習成績就會有新的提高。

      也有些同學題做得過多也做得過亂,不僅做老師佈置的卷子,而且買來很多卷子做,做得昏頭轉向,甚至越做心中越無數,造成學習成績不能提高,複習效率降低,出現高原現象。對於這種情況,考生就要集中精力和時間做老師佈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氣和做老師佈置的東西,就會逐步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

      2、生理、心理疲勞   高三下學期的學習相當緊張,不少考生日以繼夜,題海戰術、無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很疲勞。生理與心理疲勞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產生“高原現象”,感覺自己再怎麼使勁也上不去了,越學越糊塗。疲勞和厭惡是降低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學習與其他活動一樣,如果長時間持續進行,超過某種限度和強度時,或由於心理原因,會產生疲勞和厭惡感,表現為精神渙散、倦怠、厭惡、反應遲鈍、情緒不安等,學習效率也就下降了。

      3、意志品質薄弱   有的同學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考前的複習,範圍廣、容量大、時間長,缺乏新意,形式單調。相當一部分學生很容易產生已經複習得“差不多了”的感覺,缺乏耐心,急於“求戰”,很容易減弱學習的動機,甚至產生煩躁厭倦的情緒。

      三、如何克服“高原現象”

     1、“高原現象”不是學習極限   高原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後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是還會提高的。因此,高原現象並不意味著學習到了極限、成績到了極限。

      不少考生出現高原現象就感到束手無策,甚至影響心態,影響學習。有的考生誤認為自己的腦子不行了,記不住,腦袋裡一團漿糊,因此,失去了對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由於高原期存在,情緒波動很大,產生焦慮、緊張、不安甚至恐懼的情緒。 這些反應往往是考生們對高原現象不瞭解,又不能正確對待與克服,所產生的負面的心態。其實大家不必過於擔心,只有得到適當的處理和調節,高原期是很容易過去的。

      2、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學生的學習學到一定程度時,會感覺到非常疲勞,學習動機就會下降許多,這時就需要我們堅持下去,就像燒開水,開始時,難以知道水溫一直在升高,再堅持下去,總會有“開”的那一刻。高考的競爭不僅是文化知識的較量,同時也是意志力的較量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就要求學生培養堅韌意志堅持學習,在困難面前,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有頑強奮鬥的品質,應具有攻關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樂觀向上的態度,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克服“高原現象”。

      3、保持心理平衡   由於大多數同學不瞭解學習中的高原現象,再加上考試的臨近,極易產生急躁、焦慮,結果影響複習的效率,耽誤了學習成績的繼續提高。其實,學習的高原現象階段是同學們學習過程必須經過的階段之一,這一點對於中後水平的同學來說,尤其明顯。同學們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不經歷風雨,哪能風彩虹。

      考生平時應適當地放鬆自己。勞逸結合,“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注意腦力與體力的平衡,在一天的緊張複習後,要安排適當的體育運動,跑跑步,做做操,聽音樂、看電影、上網等,使疲憊的身心鬆弛下來。但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此外,平時還應注意心理調節,排除干擾因素,消除急躁、急於求成、患得患失和憂慮的心情,增強自信心,沉著冷靜,採取一些有效的策略,瞭解一些心理規律和釋放辦法,懷著一顆平常心,輕裝上陣,從容面對。

      4、變換學習方法   高原期的學習方法轉變是重中之重,越是臨近複習後期往往需要知識上的綜合,要力求把知識融會貫通,這就需要加強分析綜合能力的運用。有些考生用前一階段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後一階段的學習,用過去習慣性的思維去對待後一階段的複習內容,往往會產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與學習內容不相適應狀況,這樣也會造成高原現象。

      因此專家建議,首先,在基本已達到複習目的的基礎上,應適當重複、強化,以增加二分之一的量為佳。無節制的重複、強化也會造成枯燥無味,影響學習興趣。如複習內容短,內容孤立,可一鼓作氣,從頭到尾採用“整體學習法”。如複習內容長,內在規律較明顯,可逐步複習,各個擊破,採用“部分學習法”。同時,進行“選擇性遺忘”,即記重點遺忘枝節,記概念淡化典型,促使心境愉快,遺忘消極情緒。

      其次,儘快把頭腦中較為混亂的知識排序重新組合,透過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識系統化,這樣就可以最佳化知識結構,避免在知識呼叫時出現混亂,人為造成“高原現象”。養成勤于思考、總結的複習習慣。複習時要善於用腦,積極思考更適合自己的套路,同時,把經驗總結下來,以便掌握和把知識歸納。

      5、規劃學習生活,合理安排時間   要合理安排好時間。特別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學以後與晚上這四段時間,具體是早晨可用於早讀,中午休息,下午整理消化當天複習內容,晚上系統複習為好。當然在晚上覆習時也可有兩三門學科交叉進行。上課要集中精力,專心聽講,眼耳手腦並用,積極思維。在聽懂的基礎上適當做些筆記,不懂的在課後向師生請教,及時補上。

      另外每天的學習任務一定要適度。每天給自己安排的學習任務不可太重;不可把時間都用學習塞得滿滿的,一定要給自己留有休息、鍛鍊、娛樂的時間,學習內容的安排也有講究,科學的安排分配時間將事半功倍。

  • 2 # 淡之

    經常會有一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達到一定程度後就進展緩慢,或是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情況。

    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高原現象”。

    首先,我們不要責怪孩子,要認識到“高原現象”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也是學習過程中具有規律性的現象。

    我們在任何知識領域的學習中,都會發生,而且是會迴圈發生的。

    我們要認識到孩子在學習新知識時,通常會經歷這樣的學習階段:1.先是對知識完全陌生,學習難度很大,進展慢,效率低;2.接著,我們的學習會變得順暢,初步掌握了學習規律,開始有了學習興趣,變得自信;3.然後,深入學習後,開始進入瓶頸期,學習效果變得微乎其微;4.最後,經過學習者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開始突破,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成績又會開始修煉提高。

    “高原現象”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要針對具體的原因才能採取相對應的措施來幫助孩子戰勝“高原現象”。

    1.身心疲勞

    工作中,如果我們工作壓力很大,高度緊張,很少休息時,很容易讓我們的身心疲憊。同樣,孩子們隨著年齡增長,學習強度會越來越大,尤其是中高考複習的孩子,可以說是爭分奪秒地複習。很多孩子犧牲了休息時間來應對高強度的複習,這樣很容易讓自己的身心疲勞達到極點。而這種疲勞就會讓孩子產生高原現象,會感覺自己怎麼越學越亂,越學越糊塗。

    2.學習方法和效率的原因

    複習過程中如果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僅僅是機械訓練,題海戰術,對知識點不整理、不歸納、不分析,那不僅學得苦、學得累,毫無效率,也很容易讓自己的學習進入高原期。

    既然“高原現象”是不可避免且客觀存在的,而一旦走出,學習成績又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因此,對於“高原現象”不要驚慌,找到方法便可以迎來新的高峰。

    那麼該如何幫助孩子戰勝學習中的“高原現象”呢?

    1.發現孩子的學習出現“高原現象”時,要鼓勵孩子堅持,幫助他樹立自信心。讓孩子調整好心態,不要因為學習暫時的停滯不前而緊張焦慮。這個時期,切記不可批評、指責孩子,不然孩子覺得自己盡力了還被批評,會很受打擊。因此,鼓勵會讓孩子感到被理解,會讓孩子繼續堅持,走出這段困境。

    2.對於高強度的學習,一定要為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這樣可以保證孩子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廢寢忘食不可取,對身體不好,對學習是很不利的。

    3.不要進行題海戰術,應該科學複習,歸納各類題型,總結解題方法。對於自己現階段的學習進行總結,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狀態。

    4.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出知識漏洞,逐一擊破。平時,可以讓孩子針對每次測試的各部分進行記錄分析,找出自己對知識點和能力點的“弱項”,再進行重點攻克。

    總之,讓孩子清楚“高原現象”是正常的,只有找出原因,選對方法,堅持突破,就一定能夠熬過高原期,迎來另一個高峰期。

  • 3 # 小道乾貨

    過了新年,就離高考不遠了,今兒以高考生為例,說說高原現象。

    高原現象是登山中常見的衍生品:剛開始登山時,人們的速度總是很快;隨著高度不斷增加、體力不斷消耗,速度也會隨之減緩;攀登到5000米以上的高度時,由於體力不支、高原缺氧等原因,想要再上新的高度則十分困難,甚至有上不去、馬上就想躺下等念頭,這就是登山運動中的高原現象。 引申到心理學領域,我們通常會用高原現象來形容知識、技能學習過程中突然出現的停滯不前、迷茫無助等狀態。尤其是在學習活動進行到關鍵階段的末尾,成功在即之時,很多人都容易忽然感覺前行艱難,無法再將成績有所提升。不惟是高中生備戰高考容易遭遇高原現象,學武術、玩複雜的電遊、習字繪畫、練習游泳等複雜性技能時都會不時受到高原現象的侵擾。 具體到高三衝刺的最後關頭,不少同學遭遇到的學習高原期常見表現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知識複習和專題訓練,本來自我感覺還比較好,但是突然間就感覺繼續學下去非常吃力,想再提升一點點都很難,狀態時好時壞且壞的苗頭多,成績忽高忽低且低的時候多。

    更讓人絕望的是,即便性格豁達、智商較高的當事人,一時也難以找到化解的對策。 其實,高原現象在在高三衝刺階段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學霸、學渣都會遇到。這個時期的高考生就像行走在高原上的尋夢人,你已經跋涉了很久很久,高原的海拔雖高,但地面卻相對平坦,兩邊的風景也較為乏味,你在高原負重前行很久卻未必能夠攀上更高的海拔。再加上浮雲遮掩,讓你看不到輝煌的終點,煩躁、失望、無助等情緒自然在所難免。 從知識、能力的形成規律以及高三備考的特徵來看,高三階段出現幾次高原現象是完全正常的。高三備考,主要是對知識點的總複習,在老師的引領下對所考知識分階段進行整合、歸納、昇華,以求提高在提高。所謂複習,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反覆地學習、練習,以求熟能生巧,所以高三每個時間段的知識內容、學習形式高度相似,就像學校門前那條平凡的小河風景天天依舊,但不同的是流水已經推陳出新,學科知識透過歸納、遷移在三輪複習過程中有了暫新的排列重組,正在形成從容應對高考檢驗的知識能力體系,幾乎每個同學都需要時間予以理解、接納,正所謂“拿時間換空間”,所以你出現暫時停滯、迷茫甚至失望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大可不必萌生世界末日的絕望。還是那句話,只要你有智慧有耐心,時間一定可以換來空間。 可是,眼看時間也不多了呀,彆著急,先對照下文修正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自己無懈可擊了,就能夠及早跨越高原、迎來高峰。

    一是重新整理學習方法。有些同學不知道與時俱進,而是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頑固地使用相同的學習方法。事實證明,有些方法在學習階段開始時使用頗具效力,但到後期就不一定再合理。許多同學在學習效率下滑時,不能及時整理思路、改進方法,對做過的習題不能及時歸納、比較,而是整天只為做題而做題,題做得過多過亂,不由自主地迷失在茫茫題海之中。如此機械地學習,就很容易進入高原期。

    二是精簡學習內容。高三下期學習強度越來越多,好似箭已在弦上,時間緊張、精神緊張,千頭萬緒,尤其進入二輪複習以後,各種測試題、模擬題、打靶題滿天飛,地方教育部門編制的、學校或老師印發的、家長買的、朋友找的等等資料好似一座座大山、一片片汪洋,使不少考生只能夜以繼日、爭分奪秒,犧牲休息、娛樂時間來應對,這種高強度的學習使人身心疲憊、思路混亂,效率、水平當然難以提高。從現在開始,請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精簡學習內容,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減少了不必要的負重,行走起來自然也就步履輕鬆。

    三是調整學習動機水平。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呈“倒U型曲線”分佈。動機水平過弱,無從激發摧城拔寨、攻堅克難、追逐夢想的主觀能動;動機水平太強,容易將人生目標定位到可望不可及的高度,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波及情緒,其結果只會是給自己徒增壓力,在患得患失中徘徊不前。有些同學成績敬陪末座主要因為其缺乏學習動力,屬於動機水平過弱。另有部分同學雖胸懷遠大理想,學習也比較努力,但是因為動機過強、目標過高,努力奮鬥也無法實現期待的高度,所以眼看高考迫在眉睫,內心難免被灰色情緒所籠罩。無論你屬於哪種狀況,請從現在起調整你的學習動機水平,合適的動機會給你帶來正向的壓力、恰當的激勵,助推你更接近成功。 而且,知識體系方面存在的瑕疵、學習方法失當導致的效率不高、心理因素引發的意志薄弱,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很有可能使你過早迎來高原期,或者延長你在高原期掙扎的時間。

    看過高水平足球、籃球、馬拉松、競走等比賽的同學可能都知道,比賽進入到下半階段,運動員都會遭遇體能的極限,運動生理學又稱“極點”的挑戰。此時,任你是再拔尖的運動員也會感到胸悶氣短、跑動乏力,甚至會倒地抽筋。而訓練有素的運動員都有從容應對、消解“極點”的經驗和策略,簡單說就是使自己的情緒迅速穩定下來,加深呼吸,適當減慢速度使自己得到調整,堅持幾分鐘即可將“極點”的挑戰應付過去。這種對策被運動生理學稱為“第二次呼吸”:隨著運動速度、強度的調整,氧供給有所增強,機體功能得到改善和平衡,運動員自然也就有了把比賽高質量地進行到底的能力。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遭遇高原現象,並不意味著比賽就要失敗。如果你善於思辨、善於調整,不僅能夠跨越高原期的挑戰,而且還能夠藉助“第二次呼吸”取得理想的成績。 ¡方略篇 此時此刻,很多同學已經圍繞知識點事無鉅細地複習了若干遍,然而在具體做題時對不少題目還是似懂非懂,甚至有不知從何下手的絕望。這是高原現象的典型反應,解決辦法是心理上堅決挺住,在行動上,一是多看教材,迴歸基礎、理清脈絡往往會讓你豁然開朗,在峰迴路轉之際產生原來如彼的頓悟;二是多練習經典又精練的高考原題;三是多反思,很多原本熟悉的知識點透過反思會讓你產生理解和運用上的飛躍;四是探尋自己學習上的興奮點,全面啟用對枯燥複習的熱情。 越是臨近高考,越是有同學因為逆反而不願意做題,此時不要與真實的內心對抗,但也不要耗費本已不多的時間,可採用“看題”策略來折中。這裡以數學學科為例,所謂“看題”就是認真瀏覽題幹,確信自己能圓滿解答就轉下題,否則就要認真思考——你真的找到了自己的漏洞,查漏補缺也就達到了複習的終極目的。

    厭倦了“看題”,可將自己換位成命題官,進行全新的思考。考綱再三強調命題以課本為本,你要參與命題的話首先必須認真研究課本,熟稔把握教材的典型知識點,從中提煉題型結構和解題方法。經過如此這般的思考、提煉,你不僅鞏固了學科基礎,還會思考出諸多命題、解題的規律及其技巧。你還可以繼續思考:如果是我命題,我該從哪些方面考核考生的知識和能力?這道題我該當如何設定難度和陷阱,來作弄一下那些自以為是的考生?一旦建立了這樣的思維,你不僅容易發現自己的知識短板,更重要的是你在面對送分題、中檔題時,很容易就能分辨出題目的、易錯表現,從容迅速地找出解決路徑。

    學習活動中的高原現象,既是知識能力形成的客觀規律使然,亦與當事者的心理因素大有關係。

    一是堅定信念,調適動機。不論是內部動機還是外部動機,對當事人來說往往既是動力又是壓力。動機適當,可激勵你朝向遠大夢想而不畏艱難旅程,遭挫折而毫不畏縮,遇挑戰而痴心不悔。動機失當,只會徒增自我煩惱,想贏怕輸,背上心理包袱。 同時,內部動機發自你的本心,以自我為中心,激勵你去做掌控命運的強人。外部動機則來自社會和他人,一半是並不用心考慮你的感受而強加於你。高中生作為半個社會人,也許沒有辦法拒絕別人的指指點點、揹負父母家庭的殷切期待,但是有智慧的你可以統統遮蔽這些外來壓力,堅定為夢想為自我而努力的信心,相信自己相信未來相信奮鬥。此時,不要再想“萬一考砸了,對不起父母”“鄰居、同學會嘲笑的”之類的問題,做好自己就是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了也就無愧於天下。至於憂讒畏譏,更是自尋煩惱,比賽還沒有開始,你咋知道自己一定不是冠軍?

    二是以我為主,不盲目攀比。很多同學不是自己不優秀,而是“比較”不優秀——總是在心裡下意識地拿自己和周圍同學悄悄比較,還謙虛地用自己的軟肋比他人的優長,結果是越比越灰心。美國號稱地球第一帝國,但乒乓球、羽毛球比不過中國,國土面積趕不上俄羅斯加拿大,文明的歷史無法與伊拉克相提並論……這樣比較,老美難道就得吐血、撞牆?所以已經到了這個階段,咱不跟任何人比,能夠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就。更何況,每個同學的高原期都不一致,正處高原期的你狀態低迷情有可原,為什麼不能讓那些已經超越高原期、學習成績原不如你的同學暫時得瑟一下呢?你最需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自慚形穢,而是儘快跨越高原,登山高峰。 當然,沒有比較有時候也難有動力、難有進步,建議此時的你多做“縱比與橫比相結合”的比較:縱比是跟過去的自己比,比如,一模你總分考了560,二模考了580,這就是顯著進步,可喜可賀;但是外語成績卻有所下降,這就是知識體系尚不牢固、完備的警示,必須查漏補缺、迎頭趕上。橫比是和有可比性的同學比較,假如你正處高原期,而同學正處進步期,你們之間就不具可比性。 我們時常把不能正確對待他人作為性格缺陷,其實人更難做到的是客觀評價自己、正確對待自己。有了對自我能力、情緒、態度的正確評估,就容易擺正心態、定準目標、攻克瓶頸,讓你儘快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

    無限風光在險峰,但同時,越是攀登險峰、高峰,越是容易遭遇高原現象,此時你最需要的是不慌不忙、不怕不懼——高原現象只是你進步途中必經的階段、必經的磨練而已。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淡定。 不經高原,何見高峰? “為伊消得人憔悴”大約說的就是高原現象,但接下來可就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成功境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貓咪的眼中,是否有主人的存在?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