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緋寂

    兩點一線的生活,並不代表你的生活就真的僅僅侷限於在這兩點一線之間。

    作為當代大學生,想必你也能夠接觸網路更擅長用網路獲取知識。網路上大事小事天下事,足不出門就能夠知道。

    你認為你過的生活枯燥乏味,找不到素材來寫。其實不然,並不是沒有素材,可供你寫,而是你沒有養成發現素材的習慣。

    我隨意舉一個例子。

    我是一名寫玄幻小說的網路寫手。寫玄幻最需要的就是靈感,但是我的靈感從何而來呢?

    比如說今天我在放學回來的路上看見了一隻貓。我就突然想到貓有柔軟的肉墊,它的指甲藏在他的肉墊裡面,可以靈活的伸縮出來。那我文裡的女主可不可以有這樣一個設定——作為一條小心眼的龍,每當有人惹毛了她的時候,她就偷偷伸出自己的一根手指變成龍爪,做一個小小的惡作劇。

    你現在需要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一個好的作者可以把一根普通的爬山虎,一片秋天的楓葉,一朵冬天裡的雪花,也寫的很美。

    寫作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去寫。

    寫作是一個需要漫長時間積累的過程。不僅僅是寫作的素材還有寫作的手法,寫作的能力需要你一點一點的練習一次又一次的打磨才能夠成型。能夠一次就寫出好文章的人要麼底蘊深厚,要麼就是天賦出眾,但是這樣的人真的很少。

    即使你是一個理科生,但只要你心懷文藝的夢想。願意為了這個夢想,不斷前行。每天堅持寫作相信總有一天你會寫的越來越好。

    回答相關:理科生,中藥學在讀,網路小說作者。

  • 2 # 惠少少

    生活是所有的素材。

    文章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之一,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好的內容和恰當的寫作方法。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巴金曾經說過:“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師是生活、中國的社會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為作家。”寫作素材的一大來源就是生活,因此應該鼓勵孩子們關注生活,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生活、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從生活中積累素材。

    二、養成每日讀書的好習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小學生閱歷不多,而廣泛的閱讀能拓寬視野、豐富積累。為什麼有的人問:“我看了不少書,為什麼寫不出好文章呢?”可見不但要讀書,還要會讀書。名家經典作品往往飽含作者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心血:思想健康、內容充實、語言優美、主題鮮明,這樣的文章能使人受到美的薰陶、形成良好的語感。第二,放聲讀。看到好的語段,放聲朗讀,眼、腦、耳、口齊動員,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隨手記。讀書有感悟隨時把它記下來,哪怕是隻言片語,時間長了,也會積少成多。第三,親子閱讀。和孩子一起讀書,談談感受、甚至寫下來,不但親密關係,而且成人對文章更成熟的理解也會讓孩子學會深入思考問題。

    三、勤動筆。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記錄生活中的點滴、觀察到的人、物、景;摘抄讀到的好詞好句;記錄讀書後的感受,這些都會成為寫作的素材。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只有善於積累、勤於積累、堅持積累,才能擁有豐富的素材,才能做到“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

  • 3 # 說書人wfs

    我來教教你好不?首先感情類。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是怎樣從你上學第一步開始,辛辛苦苦供到你上大學呢?寫這個過程很難嗎?之所以無從下手,是你根本沒有想過或者考慮過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子呢?寫這一類的作品,要學會懂感恩,心態的描述很重要,可以借鑑的素材是電影《搭錯車》,可以倡導的心理描述是歌曲《酒幹倘買無》便是它的點晴之筆。

    其次歷史情景類。選更簡單一點的,從爺爺奶奶輩起,一家人是怎樣走到一起的?期間的百年經歷是什麼,從哪兒來,到哪裡去?《闖關東》講的是一家人為什麼到東北種大豆?從苦不苦開始,經歷了朝代更迭,外寇入侵,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家人,幾個人物分開講就是了,只要有理由的信馬由韁寫下去,沒有什麼。

    再次自我展示類。你的任何第一次不行嗎?比如一次成功或失敗的勤工儉學,又比如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或失戀,或者乾脆把這兩放在一起講,去感悟裡面的悲歡離合就是了。

  • 4 # 天天一閱

    不管你想寫什麼,都可以在生活中知道,然後再經過大腦加工。比如以人物來說,你可以看你今天遇見了什麼樣的人,他有什麼特點,小氣?大方?還是其它什麼,你就可以以他為原型,將他的特點放大,他的樣子在你大腦中,這樣你小說中出來的人物必將栩栩如生。又比如,你今天遇見一輛車,你可以想一個關於車的靈異故事。在腦中加工,看車上的人,能加的加,不能加的就刪除,這樣你小說輪廓不就出來了嗎?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加入到你的小說中去,只要你懂得發現,然後在腦中加工。

    寫小說想象力是必不可少,在生活中可以找到靈感以及素材,但是,想象力才能讓他成為小說中的素材,這和加工搭勾。

    生活總是充滿各種有趣,各種趣事都可以發展到小說裡去,只有你懂得發現。

  • 5 # 旅途向前行

    好的作品都貼近於生活,關注於人的生活,關注最平常的人,關注最平常的事。路遙為什麼能寫出這麼偉大的作品,是因為他長期待在農村和農民打交道,知道農民怎麼想,他了解人物的內心,人們的嚮往。

    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裡面有眾多的人物,各個人物的特點不盡相同,都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不同的人生目標。這部作品內容豐富,內含量極高,現在又改編成了同名電視劇,你看了以後,能從中學到很多關於農村發展的很多內容。

    另外也要經常看一些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也能帶給你不同的思考,多觀察生活,日積月累,你手中的作品自然也就會越來越豐富。

  • 6 # 在下貓君

    請先容我偏一下題,猜測一下這個問題隱藏的在背後的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有的人開始談戀愛不是因為愛情,而是渴望陪伴。這本無可厚非,不過問題是:奔著陪伴而去的人可能會誤以為自己擁有的是愛情——因為不論承認自己會僅僅因為孤獨就和人交往了——而愛情,卻是個體面的合理的理由。

    所以啊,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更準確地說,我們並不願面對自己的匱乏和缺陷。

    (攝影師:Andrew E Weber,圖片來源:pexels,圖片授權基於:CCO協議)

    這其實是心理自我保護機制在起作用,為了減輕甚至是掩蓋自己因內心的衝突或失敗挫折所產生的緊張和焦慮,找一些浮於表面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自我安慰(即合理化,也稱文飾法)。

    好,基於此,加上問題描述中的一些詞,如“抱負”“理科生”“一直”“每每”“無從”“普通”“實在”等,我覺得提問的這位學弟和我自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為我也曾有很多次用“我的構思還不完善”“我的文字應該駕馭不了這樣的構思吧”等理由將自己冒出來寫一寫的想法撲滅,然後會去簡單說一下我們的共同點吧:

    將自己遲遲不行動歸結於個人能力的限制(這點和上學時更傾向於將自己誇得差歸結於沒有認真或粗心其實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我們的強意識會促使我們避開一些會讓我們感覺恥辱的標籤。上學時,腦子轉得不夠快的比不好好讀書的更會被嘲笑;長大後,不努力的受到批評的可能大於能力不足的,較極端的一句話有“我弱我有理”);

    這些限制在自己看起來很難克服,但若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往往也不是那麼難。說得直白一些,大部分其實是被誇大了的“偽障礙”,實際上稍稍努力就能克服。不信的人可以儘管去試試;

    為了躲避真正的問題(對失敗的恐懼或自己的惰性),而尋求一些技巧類的知識讓自己覺得有學到一些東西,那麼就可以帶著一種輕飄飄的滿足感入睡。

    所以,個人覺得可能這麼問——怎麼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鼓起勇氣開始寫作——可能會更好一些。

    對於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心態和內驅力的問題,假設:勇氣=內心的動力-內心的阻力,那麼,勇氣大於零的前提是動力>阻力,方向也就有了:

    減小阻力:8個字,不為恐懼尋藉口,莫給懶惰找理由。

    好,假設你已經開始寫作了,然後真的發現不知道寫什麼。

    那麼,也不要急著找素材,而是先找到你想寫的話題。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寫的字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那麼,你找的素材也不會自動地從素材庫裡跳出來,然後抱在一起,再變身組合成一個變形金剛吧。

    但是,如果你腦子裡有在想一個話題,那麼,你在生活中遇到的跟這個話題有關的素材其實都很容易被你發現——因為這是和你相關的——好比在噪雜的環境了你還是可以聽到別人喊你的名字。

    你關心的,才是素材。

    至於收集到合適的素材,

    也就變成一種如吃飯喝水般自然而然的事了。

    言盡於此,與諸君共勉。

    心若盛開,素材自來。

    ——End

  • 7 # 星星詩語

    關於寫作素材,套用一句名言“生活處處是寫作的素材,關鍵看你是否擁有發現素材的慧眼”。

    一、寫作素材,我們要學會善於發現、觀察,培養一種敏銳的文學捕捉力,再結合創作的慾望去激發靈感,才能更好地組織材料,否則你寫出的文章只是空洞的素材堆積,再好的素材也是浪費。

    二、作文的材料就在你身邊。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個萬花筒,它色彩斑瀾,豐富多彩。一個人、一件事、一次遊玩的所見所聞......事實上,每天的工作學習、上班下班,只要留心一下,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上學的路上為了生活奔波的背影、低聲的交談;路邊販賣零食的老人;放眼散發著花香的田野......以及平時生活中的瑣事、心情。

    三、葉聖陶先生談寫作時有這樣一段話:“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作出什麼文字,所以說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真實的路走去,再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話中告訴我們作文素材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一種人生經歷的酸甜苦辣的再現與回憶。

    四、具體方法可以嘗試這些:(1)平時培養寫日記的習慣 ;(2)多寫善於挖掘生活素材;(3)透過學習名篇大作,學會提煉素材等。(4)多走出去,感受不同地方的異域風情。(5)向身邊有寫作經驗的人,學習寫作經驗,如何提煉生活素材。

  • 8 # 畢大費

    首先要告訴題主,你這是騎在馬上找馬,坐在金山銀山上找錢,掉進糧倉裡找糧食。

    第二是踩中熱點。只要是提問關注度高、回答人士多、圍觀人群洶湧的問題,一定是吃瓜群眾普遍好奇、關心、尋求答案的問題,它不就是熱點嗎?隨便找個熱題寫一寫,象不象小學生命題作文那樣簡單?

    工具:我的IPHONE SE,4寸小屏手機;

    地點:俺家車子的副駕,行駛過程中;

    時間:前後約10分鐘。

    有沒成就感,親!

    最後再說一句:其實,所有的文學家、哲學家,都是在回答問題,有的回答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有的回答人類的問題、社會的問題、歷史的問題,他們寫出來的,全部是答案。

  • 9 # AzClassmate

    影片有很詳細的說明

    是很用心的回答

    希望相互學習都有所收穫

    感謝↖(^ω^)↗

  • 10 # 小楠瓜

    文章素材的最重要一點是熱點,熱點事件就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比如平時我們用的百度熱搜和微博熱議。都可以找到一些熱門的話題,及剛發生新聞事件,但資訊都比較分散,且無法判斷熱度,可能事件都上榜,但不是所有事件都是熱點,也不是所有熱點都可以蹭,所以需要運用一些自媒體工具去判斷或篩選值得運用的新聞素材,或熱門領域,平時運用了樂觀號的熱點追蹤和十萬爆文,結合自己的領域特徵,可以寫出切合熱點,大家都愛看的文章。

  • 11 # 相思雨霖

    1.在生活中處處留心,注意引起你思考或讓你感觸的事情,然後將事情和你的想法寫下來,可以隨手記在本子上或者筆記App 上,我個人用的是有道雲筆記。

    比如,你去超市的時候,注意到一般都是老人在帶著孩子,由此你知道,因為孩子的父母在上班,出於經濟壓力或者其他原因,請父母來幫忙帶孩子,你又注意到老人的年齡比較大,會想到是由於現在大家大部分都晚婚晚育,所以等老人來帶孩子,都已經上了年紀。這些引起你的思考的現象以及你對於這些事情的想法,就可以作為文章的素材。

    2. 在工作中善於做工作總結,將讓你有收穫的工作方法或者讓你感覺到不足的方面或者讓你有成就感的事情記錄下來。

    比如,你最近經常因為溝通的事情煩惱,你可以將這些事情記錄下來,進行總結,避免再次因溝通出問題。記錄的這些事情以及你的應對方法,就可以成為你在寫關於溝通方面文章的素材,也可以是寫自我成長方面的素材。

    比如,我最近在讀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讀到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在讀到選書的時候,我記錄瞭如下筆記:

    摘抄:“從現在開始,認真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然後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書中學到知識吧。這才是聰明人的讀書方法。”

    那麼關於選書就可以延展開來,聊聊大家在選書上的習慣,以及應該怎樣選書。

    此外,在讀書的時候還可以做主題閱讀,也就是讀一系列關於閱讀的書,比如上面提到的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元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

    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完這一系列的書,就可以在閱讀方法方面積累大量素材,在寫關於閱讀方法的文章就可以參考。

    要養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發現素材的習慣,以及在進行主題閱讀時積累素材的習慣,這樣才會為寫文章提供更好的幫助。

  • 12 # 悅思益明

    在尋找寫作的素材的時候,首先要改變一個想法。那就是不要老想著能夠獲得特殊的素材,而要時刻想著能夠透過手邊唾手可得的普通素材,來打造一篇有趣的,好的文章。

    在文章的素材收集方面,主要是包括兩個關鍵的環節。

    透過閱讀,我們可以瞭解各種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思想。有的人會說,我也看了很多的書。為什麼還是會無話可說。

    我自己有時也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最近我讀了很多的關於閱讀的書籍。從中,我也找到了自己閱讀方法上面的不足之處。

    很多時候,我們的閱讀僅僅是知道了書上的資訊。這樣的閱讀目的,對於我們的寫作來說,並沒有很大的幫助。那閱讀要讀什麼呢。

    從書籍的選擇上面來說,要想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尋找各種寫作素材,就一定要選擇那些“硬書”來讀。什麼是硬書呢?就是那些多次再版的,各個領域的經典書單。比如,閱讀主題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溝通主題中的《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看人之間》。這樣的書,都是再版多次的,經過很多人驗證過的,屬於經典的書。這樣的書雖然很難啃。但是,一旦耐心看下來,及會發現,自己的素材,立意,有了很大的提升。

    從讀書方法上面來說,我們要注意書中的觀點,金句。多回顧,總結,反芻。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思想會豐富起來了。

    奧野宣之在他的《如何有效整理資訊》這本書上,曾經說到一個觀點“我們每次出門的時候,都會有以下收穫:,一,發現之事,二,疑惑之事,三,在意之事,4,所思所想。將這些內容仔仔細細地記錄在筆記本上,你便可以毫無負擔的持續做資訊收集這件事。”

    顯然,在旅行中,我們可以收穫的東西真的是太多了。前段時間,我們一家人就去了一趟少林寺。在寺中,聽導遊講關於少林寺的一些典故,還有它背後的歷史淵源。真的是感覺酣暢淋漓。回來之後,我也把自己這次的遊覽中覺得有趣的地方和自己的一些簡單想法都記錄了下來。 這樣的記錄,不但是自己的真實生活。同時,這樣的記錄也為我們留下了美麗的回憶。

    如果你走過了很多的城市,那下次,就一定要記得把它記下來。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影視作品的臺詞。都是經過編輯和導演反覆打磨過很多次的。很多的金句,都影響了一代人。所以,如果在看電視,電影,記錄片的時候,能夠用心記錄那些金句,故事。那這樣的積累,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點睛之筆。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的時候》這本書的作者趙星,星姐。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星姐會有這麼多的朋友,這麼多的故事。記得在星姐的下班後寫作課中,可以看出,星姐其實是一個特愛與人聊天的人。在病房裡,遇到的病友,小區的保安。這些看著和她的生活並不搭邊的人,星姐都會與他們交談,從他們的故事中,感悟自己的人生。

    這樣想來,這不也是我們平常沒有注意到的嗎?所以,記得,不要小看我們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並且和他們打成一團,我們的身邊真的不缺故事啊。

    為什麼有的文章讓人看了之後,會讓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如果真的能夠認真分析那些優秀的文章。我們的行文風格,肯定會有大的長進。

    找到了資訊隱匿的地方,接下來就是要解決,找到的素材如何記錄的問題了。

    二,怎樣收集我們找到的素材?

    簡單說來,就是三個環節。“一元化,時序化,索引化”。

    一元化,就是,把自己的資訊記在一個地方。你可以選擇一個雲筆記軟體,你也可以選擇手寫筆記,把筆記記在一個筆記本上面。只要是注意把這些資訊都儲存到一個地方就行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會出現自己用心收集的素材,忘了放在哪個地方了的情況。

    時序化是指,每天的素材,都用六位數字來標記:這六位數字分別代表年月日。比如,今天是2018年的3月24日。那今天記得筆記,就可以把標題設定為【180324】

    這樣做,我們在回看自己的筆記的時候,當天的一些情景會重現,經歷過的事情,也會因為這樣的記錄而清晰。

    索引化是說,把我們經常可能會用到的資訊,在筆記本上面或者是電子筆記上面,設定一個標籤或者是做上一個明顯的記號,方便我們隨時能夠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

    我自己在看到這樣的方法之後,也把自己的印象筆記專門設定了一個筆記本。

    同時把一元化筆記本中的每一則筆記,都標題為六位數字。

    這樣的設定,也時刻提醒自己,每天都要有所進步,有所思考。

    以上就是我對於如何找到我們需要的素材這個問題的一個看法。

  • 13 # 秋醬喜歡悅讀

    對於文章素材的蒐集我有三個方法,話不多說,先上圖!

    急中生智

    就是你馬上要寫文章了,平時又沒有積累素材的習慣,那就要靠“急中生智”來找素材了。

    一、找哪些素材?

    故事

    名人名言

    二、如何去找?

    這就體現了個人的搜尋能力。我一般會用一下方式和途徑去找:

    關鍵詞/主題搜尋;

    用提問的方式或者關鍵詞的方式。譬如:三毛和席慕蓉-數學故事-人生

    2.渠道;拿著關鍵字、關鍵主題去一下平臺搜尋。

    除了主要的搜尋平臺之外,我還會去以下平臺搜尋

    有時候我會去豆瓣搜相關書籍,看書評和摘抄,這也是找素材的渠道。

    未雨綢繆

    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素材的積累,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主題閱讀;譬如職場類、溝通類、閱讀效率、育兒類……

    同一型別的書籍多讀,你不僅能夠蒐集相關素材,還能在寫文章的時候提升立意,可謂:一箭雙鵰!

    三人行必有我師;

    顧名思義就是跟人家交流,可以參加讀書會,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進行思維撞擊產生更加多的想法和素材,一舉兩得。

    有備無患

    找素材背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素材的歸檔整理能力!

    老生常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我們難得找到或者讀到的素材當然要學會記錄和整理,以前用筆記,我們現在可以用雲盤記錄!容易儲存也方便查詢。

    在這裡介紹三個APP

    一、有道雲筆記

    二、印象筆記

    印象筆記功能也非常強大,跟有道雲筆記差不多,看個人愛好而定!那個用得習慣用哪個!

    三、識墨筆記APP(強調這個是因為只有手機版,而且是蘋果專屬)

    他的功能在於,如圖

    如果你在一本書看到一段故事素材,不能手抄不想打字,這個軟體幫到你!

    優點——掃內容識別文字!掃內容識別文字!掃內容識別文字!

    舉個例子:

    那麼怎麼匯出?或者歸到雲盤?看圖

    優點說完,看缺點!每天只有5次的免費識別文字機會!

    其實有道也有識別文字功能,不過僅限於會員,用過字後發現還要自己建檔黏貼,比較麻煩!這個比較簡單快捷!

    以上就是我平常用的找素材方法——急中生智、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希望你們喜歡哦~

  • 14 # 輕讀筆記

    很多人經常為不知道寫什麼而愁眉不展。事實上生活中到處都是寫作素材,只是需要有善於發現它的一雙眼睛。在這裡我們分享幾位作家如何尋找寫作素材的例子,希望各位能有所啟發:

    他們在寫作的時候,會用到深埋在心中的這些記憶。

    1,善於觀察,將生活中的一切盡收眼底

    列夫.托爾斯泰以普希金娜的形象塑造安娜,即使托爾斯泰僅在幾十年前的舞會上見過此人,卻依然將她的相貌塑造得栩栩如生。 作家需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好文章,很多創作的內容取材於他們生活本身。

    2,用心感受,身邊發生的每一處細節

    素材就發生在生活中每一件微乎極微的小事中,只要心去感悟,生活中處處充滿素材。

    法國著名作家,即《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普魯斯特,一生只呆過他出生的小鎮伊利耶和首都巴黎。35歲以後,他更是“終年生活在一間門窗經常打不開的房間中”,卻依然能透過觀察和記憶寫出驚人的著作。 他用心感受,用心描述,對生活的觀察十分細膩。甚至很多描寫都是跨學科性的,像著名的心理學“普魯斯特效應”就出自他的這本名著。

    3,豐富閱歷,獲得更多的人生體驗

    有時候作家為了豐富自己的閱歷會有意識的,進行各種生活體驗和閱讀。這兩種形式也都是豐富素材的,非常好的方式。但無論如何,寫作都脫離不了內心深處的真實感悟。 像羅曼.羅蘭,紀德他們到十月革命後的蘇聯採訪,巴金也曾經到北韓戰場考察。

    4,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人生經歷

    特殊的生活經歷,自然是絕佳的寫作素材,事實上,很多作家都有過常人未曾經過的特殊人生經歷。 像《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他曾經有過從軍的經歷。 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凱爾泰斯,他的代表作《命運無常》就是以集中營為生活背景反映猶太人真實生活的著作。歷史上這位作者就曾經被抓入“奧斯威辛”集中營。 此外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蘇爾仁尼琴,從維熙,張賢亮等都有過入獄的經歷。正是這些特殊的經歷,引發了他們對人生更深一層次的思考,從而揭露了人性。

    5,閱讀也是獲取素材的極佳途徑

    當然閱讀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獲得寫作素材的方式。就像很多讀書人足不出戶,盡知天下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引發更深一步的思考。像著名的作家凡爾納,他用一生的時間創造了100多部幻想小說,其靈感就在法國國立圖書館。

  • 15 # 草石讀書

    一是胡思亂想和發呆。不要覺得胡思亂想或者發呆沒有意義,它就好像是脫開韁繩的牛兒一樣,會自發地找到最肥美的青草。現實是韁繩,意識層面的自己也是韁繩。胡思亂想,就是思想上的自由,沒有道德約束,沒有規矩的束縛。所以,我勸大家多發呆,多胡思亂想。

    二是讀書。沒有哪一個作家是不讀書的。書中有太多精神層面的東西,足以啟發你思考,衍生出寫作的衝動。

  • 16 # 快快媽媽育兒說

    在寫文章的時候,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沒有素材可寫。素材哪裡來呢?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寫的是《小歡喜》中,兩位媽媽宋倩和童文潔在談論房租的事情。從這件事引申,來寫朋友間談錢的問題。看到這裡的時候,心裡會說,這個話題可真好,這個話題我也可以寫。可是,偏偏你就寫不出來啊。

    我追劇有個壞習慣,總喜歡拉進度條,要不然就是快進。我從來也不想著用電視劇來做素材,追劇就是為了看完情節。所以,快進追完劇,除了知道故事的結局外,其他什麼都沒有留下。

    如果可以把熱門的電視劇當作素材來寫,那肯定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跑出來。如何快速從電視劇找到自己想要的素材呢?

    1、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熱門電視劇

    追熱門電視劇,和追熱點一樣,看到的越早越好,發的內容也是越快越好。所以,要時刻關注新上的電視劇,有時候,電視劇沒有播就已經大力宣傳了。多關注大號的推薦,熱門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哪怕看的時候感覺不是很好,但是被討論的多,也是熱門的,想看的人肯定也多。另外,熱門的,不一定是自己寫的相關領域,所以,把熱門的電視劇當作素材,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

    2、帶著任務追劇

    既然是想要從中得到什麼,那必定要有相應的付出。老實說,帶著任務追劇和平時可完全不一樣,就像是帶著作業一樣,在追完的同時,作業也要做好了。聽有些影評人說,時常會遇到把一部電影看到吐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帶著任務去追劇,區分為了消遣追劇的時候,只有這樣,你才會找到適合你的素材。

    3、多寫多練

    多寫多練很管用,能讓一直徘徊在你腦中的想法落地。好幾次,想著實在不知道寫什麼,可是,只要一按鍵盤,不管有用無用,一個個字就出現在眼前了。所以,每次追完一集之後,可以試著寫幾句,哪怕只是當時的感受,用筆或者用鍵盤,都是可以的。

    很羨慕那些能高產高質的人,但是也知道他們背後的努力。所以,保持自己節奏,努力碼字,時間會給你答案。

  • 17 # 套路深得人心

    第一步:新手第一步不是應該考慮收集素材

    第二步:新手應該考慮的是先去多看你要寫的領域的內容,先看看別人如何寫,怎麼起標題,怎麼排版,圖片配圖,釋出時間!這些你都需要考慮

    第三步:然後再去找素材

    第四步:淘金閣估計有你想要的東西

  • 18 # 霍不以

    這個問題要解決不難,就看你願不願意。

    大澤在昌,日本著名推理小說作家、暢銷書作家。

    33年間一共出版了86部小說,這麼高產的作家,他哪裡來那麼多可以寫的素材?

    他說:“一個職業作家,需要的是持續地去閱讀,去積累,才能持續地去輸出,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才能。”

    多閱讀,多看電影,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

    不要有學科的偏見和知識的傲慢,在現實允許的情況下儘量瞭解每一門學科的基本原則。

    要多學習,也要多思考。比如聽見優美的音樂,要思考“這首歌曲能寫成什麼樣的小說?”,看到出色的電影,要琢磨“如果自己當導演,該怎樣安排素材?”

    只要你“看得多想得多”,你自然就能“說得好寫得好”。

    別人看到你的文章,自然會說“絕了。他怎麼想到這個的?”或者,“絕了,他怎麼知道我在想這個?”

  • 19 # 北望葛湖

    對於寫作而言,不論新手和老手,都需要素材才能充實、豐富作品的內容,而且要做到精挑細選;有的放矢;文、題合一。

    完成素材的積累,一定要對生活充滿熱愛,細心觀察,勤于思考,認真記錄、整理、歸類。

    特別強調的一點,在自己經歷和閱歷不夠豐實的時候,讀書是積累素材最為重要,也是唯一的一個通道,因為在文學作品或歷史人文書籍裡,存在著浩如煙海的故事情節和事件版本,我們透過博讀群書,吸收書籍裡知識與養分,彌補了自己對於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場景與事件的不足,從而使自己的素材及內容,文筆與文構思豐富了起來。

    從事寫作的人,必須在筆記和大腦裡,建立一個碩大素材系統,在不斷輸出的同時,也要不斷的蒐集和充實,這樣,你寫作時的素材,才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所以,古今文人,為了蒐集素材和豐富人生的閱歷,他們一直倡導:行千里路,破萬卷書!

  • 20 # 向上成長365

    寫作素材實在是太多了,網上所有有乾貨的平臺都可以,平常看到好的素材也可以先收集整理,等需要用到的時候再拿出來用,前提就是你需要不斷的輸入,經過思考,你才能有東西輸出,這樣輸出的東西才有價值,也只有這樣才能把素材用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手機閱讀電子書已經很方便了,為何kindle這樣的純閱讀裝置還可以賣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