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步步小贏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的頂級謀臣給他規劃的戰略路線:

    選自隆中對,諸葛亮: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已經講明瞭當時的情況: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劉備只能奪取劉璋張魯劉表之地,也就是益州漢中荊州三地,這就是三足鼎立的局。

    那麼劉備為什麼不能一統三國呢?

    第一,地理劣勢的限制。

    劉備取得了益州之地,雖說是天府之國,易守難攻,但是也很難從川中出擊。蜀地和中原的隔離程度,就連黃巾起義都沒鬧到蜀地,可見這是一個什麼地方,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劉備後來又取得漢中,漢中作為益州門戶,也只能保護益州安全,要出兵北伐也還是有難度的。

    荊州倒是用武之國,但是從蜀地到荊州還是比較遙遠,蜀地的後勤很難支援到荊州軍,因此荊州和大本營不能成為一個整體,從荊州出擊也不容易。

    相對來說,北方的曹操,東南的孫權,其地盤都能連線成為一個整體,輸出武力就比較容易。

    上圖:入川難,出川也難啊!請配合現代中國地形圖來解讀。

    第二,外來政權,執政根基不穩。

    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都是來自中原計程車族,劉備入主益州之後,必然面臨益州本土勢力的反抗。這樣的困境也一直困擾著東吳的孫權。所以劉備和孫權的大後方其實都不是很安穩,幾乎沒有傾巢而出的條件。一旦大軍出征,朝中空虛,就可能發生內部叛亂。劉備為了安撫益州本土人士,提拔重用益州士人李嚴,但是李嚴和諸葛亮之間也不是太融洽。李嚴曾經在諸葛亮出征北伐時故意斷糧,造成此次北伐失敗。

    第三,人才劣勢難以改變。

    大家看三國演義,肯定會不禁感嘆:三國的牛人都在劉備手下啊!什麼五虎上將,什麼臥龍鳳雛。其實如果看三國志,就會明顯看到,人才最多的是曹魏,而不是蜀漢。三國志是紀傳體史書,按人物傳記的方式記述史實。我大概統計了一下,三國志魏書27卷,蜀書15卷,記載魏華人才的篇目20卷,記載蜀華人才的11卷,而且諸葛亮單獨成一卷。這說明實際上蜀國的人才是遠遠比不上魏國的。

    大家比較熟悉的張遼徐晃張郃等人,在魏書中列在第十七,曹家將(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列第九。荀彧荀攸賈詡列在第十。而蜀國的一杆主要人物,只一卷蜀書六就寫完了,諸葛亮單獨寫在蜀書五中。僅僅從三國志人物傳記的數量差就可以看到,魏國一流人才數量比蜀國多,二流人才更是遠遠多於蜀國。治國不能僅靠幾個大才包打天下,而是需要靠大量的基層人才的。

    到了三國後期,蜀華人才嚴重青黃不接,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樣的說法,反應的正是蜀國後備人才不足的窘境。

    相比之下,曹操曾三次頒佈求賢令,唯才是舉,求才不求德,可見對人才的渴求程度。而劉備是重德不重才的。大家有沒有發現,劉備重用的人,在品德上都比較突出,那些有才能卻品德不佳的人,都沒有太好的發展。劉備就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諸葛亮追求的是完人,可是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完人呢?

  • 2 # 江潤聲

    統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漢末群雄逐鹿人才濟濟,曹操逆襲袁紹,孫氏固有江東,劉備織蓆販履之徒,而能乘暇抵隙攻城掠地鼎足而王,當之無愧一代梟雄,又何必追問他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 3 # 一力大磚飛一

    咱們要說就說歷史,不說三國演義。

    對比一下魏國,劉備這邊有臥龍鳳雛,實際上鳳雛龐統才是謀士,臥龍孔明相當於戰略師和後勤部長,擅長治國但並不擅長謀。猛將來說,蜀國只有四虎上將,趙雲不是上將,死後才追諡為上將。再看魏國這邊,首先謀士如雲(特別是前期有屌炸天的郭嘉,他才是天下奇謀,其他還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等等),猛將也如雲,典韋、許褚、徐晃、夏侯惇、張遼、張郃等等!同時魏國也是政治中心,論地理條件蜀國哪裡是對手?

    臥龍諸葛亮在隆中對為劉備做戰略規劃的時候都含蓄的說了,魏國是不可戰勝,除非“天下有變”。說白了,諸葛亮找到劉備,只為成就自己的人生名譽。

  • 4 # 西牛賀

    臥龍鳳雛,五虎上將只不過是在三國演義小說裡被強化被神話了。魏、吳集團文臣武將的實際能力,整體是要強過蜀漢集團。更何況蜀漢集團派系林立內耗較大,劉備一死,靠著諸葛亮牢牢的抓住權利,才保住集團沒散,可諸葛亮一死,所有的問題全部都出來了,接著蜀漢滅亡!

  • 5 # 恬然滋味

    在華夏曆史的長河中,短暫的三國時期為什麼會成為一片特別璀璨的星空?答案就是:人才鼎盛,風雲際會。在一次次智慧與力量的碰撞中上演了一波波精彩絕倫的美劇。使得那片星空特別的光彩奪目,特別的蕩氣迴腸。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而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後起之秀。代表三個頂尖人才集團。人們普遍感覺似乎劉備集團更天才一點點,正因為如此,所以才特別精彩。曹操執了先手,並且穩控先手之利,幾乎不可動搖;孫氏取 向高明,以三代之力取得江東基本盤。再觀劉備,起點低底子薄,劉備能夠滿盤遊走一氣不絕,正是因為劉關張確實是天下英雄,有分庭抗禮的實力。以曹操之雄才也無法斷其生機。而劉備最終能據荊州擁兩川,三分天下有其一。足證諸葛亮龐統法正五虎上將之輩乃皆命世之英,出類拔萃人物。君臣聯手幾乎乎天下無敵。一盤勢均力敵龍爭虎鬥的大棋,沒有任何遺憾。留下的只有精彩!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集中的人才大爆發,才智大發揮,這樣的棋逢對手,自始至終的精彩是少見的。龍爭虎鬥,可tmd就是幹不掉你。這太TM蕩氣迴腸了。迷死人的三國!

  • 6 # 品茗論三國

    如果以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劉備只是時運不濟,錯失幾手牌而已。但是,從歷史來看,蜀漢一統三國的可能就沒那麼高了。第一,蜀國和魏國的實力對比,兩者相差太多,如果沒有意外的事發生,根本無法逆轉這種對比。第二,蜀國所在的四川盆地,地理位置絕對了,容易出諸侯而不容易出大一統帝王,易守難攻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你也發不出去。第三,人才的匱乏,尤其是謀士,嚴格意義上來說,諸葛的專業更像個戰略家。一點薄見,歡迎大家討論。

  • 7 # 飛翔的青魚

    先不論天時地利,我們單說一個人和。

    鳳雛龐統:荊州襄陽人,同諸葛亮同拜封軍師中郎將,他在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計,劉備用其中計,進攻雒縣,龐統率領眾人攻城,不幸中流失而亡,年僅36歲,賜封關內侯,諡靖侯俗話說得好,一山不容二虎,臥龍鳳雛自然非比常人,但是此類人,也常常最心高氣傲,他二人雖共事,但是內心必然有怨氣,龐統為表現自己,也中途夭折,實在可惜。

    再來說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關羽和張飛和劉備乃是結拜兄弟,他三人關係自然不用多說,都是摸爬滾打過來的生死兄弟;趙雲,乃是劉備提拔之,勇力也非常人,得到賞識,自然賣力;可是馬超,和黃忠,他二人乃是降將,降服之處便有不滿。之是礙於時世,不得不降,縱使劉備後來賜封五虎大將,想必作為一代名將,後來作為降將,這個名聲怎麼都不好聽。試想你能指望一個別人的高管,跳槽來你這賣力,跟你出生入死?不可能。

    黃忠在賜封五虎大將時便有許多尷尬。黃忠作戰身先士卒,勇冠三軍,在漢中之戰對曹軍精兵,仍能斬殺大將夏侯淵。受劉備賞識賜封,然而關羽卻說,不與老兵為伍,說者無意,聽著有心,試想我為你出生入死,你在背後如此誹謗我,誰能無動於衷?雖然最後還是賜封了,想必心中早就已經有怨言,為日後劉備集團沒落埋下了伏筆!

    再來看,軍師互相置氣,五虎上將名不副實,兄弟從中挑撥,試問,這樣的集團,如何一統三國,縱然個人能力再突出,沒有一個好的氛圍,也是白搭。

  • 8 # 知常容

    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三國演義看多了。

    曹操擁有的猛將比劉備和孫吳還多,只不過三國演義,因為將劉備視為正統,所以將劉備手下的將領描繪的比較出彩,曹操那邊因為將領太多,所以沒有過分的描述,給人一個假象,似乎劉備擁有了天下英才。

    建安24年,是決定三國的命運,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劉備稱漢中王,關羽大意失荊州,次年正月曹操隨後病死,孫吳取荊州,呂蒙病死。大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不想進廠,大家覺得做工地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