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矩
-
2 # 蟬歌
皇家把玩不止十種哈,其實那時的皇家多注重古代青銅,古玉,那個年代皇家把玩的有核桃,葫蘆,玉的各種小把玩,各種材質的文房紙鎮,各種材質的珠子,鼻菸壺,竹根雕,小水盂,印章,案頭山子,高古玉,等等,有很多。
-
3 # 南紅迷
“皇家十把玩”由上五玩、下五玩構成。
上五玩由核桃(揉手核桃)、葫蘆(手捻)、佛珠(串福)、菩提(十八子)、和闐真玉(配飾)組成。
下五玩由紫砂壺、摺扇、菸斗、籠鳥、蛐蛐組成。
上五玩玩的是:毅力、耐心、悟性、智慧、品德。
下五玩玩的是:和氣、雅緻、風度、樂天、知足。
在玩中,修煉崇高的境界。才會領略到人生的品位、層次,才能提高身份和地位,就會體現出人生的價值所在。
-
4 # 南紅講堂
空空記得老爺子和我講過,皇家十把玩,分為上五玩,和下五玩兩大結構。
上五玩為:核桃(揉手核桃)、葫蘆(手捻)、佛珠(串福)、菩提(十八子)、和闐真玉(配飾)。
下五玩:紫砂壺、摺扇、菸斗、籠鳥、蛐蛐。
“把玩”源於漢隋,開始在帝王將相、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之間把玩,逐漸影響到社會階層,經過兩千多年的積澱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皇家十把玩”,到明清兩朝達到鼎盛時期。
“皇家十把玩”由上五玩、下五玩構成。上五玩:核桃(揉手核桃)、葫蘆(手捻)、佛珠(串福)、菩提(十八子)、和闐真玉(配飾)。下五玩:紫砂壺、摺扇、菸斗、籠鳥、蛐蛐。
1、核桃
作為把玩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寓意吉祥。在玩賞過程中健腦、修煉毅力,達到胸懷天下的境界。
2、葫蘆
寓意“福祿”,作為把玩源於明清。在玩賞的過程中修身淨心、修煉耐性、接納天地之真氣,去除陋習。
3、佛珠
追溯源頭,佛珠並非佛教所創用。東晉時佛珠進入中國,延至唐後各代,盛行於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材質以檀木最佳。其主要修煉人的性情,調整心態。
4、菩提手串
因六祖慧能大師一句“菩提本無樹”的偈而使“菩提”家喻戶曉,並且菩提籽的天然果核在把玩時散發出的天然植物油脂能起到滋養面板的奇效。
5、玉
在玩賞過程中修煉,體會玉石渾然天成的品德。
【下五玩】分別是:1、紫砂壺
“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將水火在壺中相融,包含了陶、瓷器的文化。把玩中領略中華和諧韻味。
2、摺扇
南北朝時代就已開始出現,北宋進入市井。明清盛行至今,包含了書畫藝術的全部,是雅緻的體現。
3、菸斗
關於菸斗的起源有種種說法,有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後將菸草傳入歐洲的產物。也有印第安人居住地就有了菸斗。再有菸斗是從華人開始流行起來的等等說法,這原本就體現著一種“紳士風度”的探索之中的辯論。4、鳥
鳥為禽先於獸,比獸先是能上天。5、蛐蛐
蛐蛐是蟲之靈,好鬥能鳴會入地。中華十玩分上五玩和下五玩,上五玩玩的是:毅力、耐心、悟性、智慧、品德。下五玩玩的是:和氣、雅緻、風度、樂天、知足。一個人如果玩不好,悟不透上五玩,而去玩下五玩就是玩物喪志。古人的智慧,樂在玩中,悟在玩中~
-
5 # 玉翠講堂
隨著文人雅士,官宦對文玩的推崇,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皇家十把玩”,到明清兩朝達到鼎盛時期。健身、養心、修行的效果,成為品德、身份以及精神境界的象徵,究竟有哪些被稱為皇家十把玩呢?空空帶大家看一下;
核桃核桃作為把件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寓意吉祥。在玩賞過程中健腦、修煉毅力,達到胸懷天下的境界,是古人極其推崇的一種把玩方式;
葫蘆它寓意“福祿”,具有很好的寓意,漂亮的外形深的華人喜愛;
佛珠明清作為朝珠,流傳於官宦階層,佛珠可養心,雅志,不僅做裝飾作用,還可用作盤玩;
菩提手串佛教經典“菩提本無樹”的偈而使“菩提”家喻戶曉,菩提是一種植物的種子;因外觀漂亮,易於把玩,深得人們喜愛;
真玉和田玉代表了君子的高尚節操,自古以來便受到人們的喜愛;華人常常以玉養志;
紫砂壺摺扇菸斗飛鳥鳴蟲。 -
6 # 美玉尋緣
“把玩”起源於漢隋,開始在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間流行,逐漸影響到社會階層,經過千年的歷史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皇家十把玩”,之所以它能在皇宮內和社會上層把玩成風,它的魅力所在是透過玩能夠達到健身、養心、修行的效果,成為品德、身份以及精神境界的象徵。
“十把玩”由上五玩和下五玩構成
上五玩:核桃,葫蘆,佛珠,菩提,和田玉
下五玩:紫砂,摺扇,菸斗,籠鳥,蛐蛐
回覆列表
老舍曾經在《正紅旗下》寫過,在清朝最後的幾十年:
“上自王侯,下至旗兵,旗人會唱二簧、單絃、大鼓與時調。他們會養魚,養鳥,養狗,種花和鬥蟋蟀。他們之中,甚至也有的寫一筆頂好的字,或畫點山水,或作些詩詞--至不濟還會謅幾套相當幽默悅耳的鼓兒詞。”
“皇家十把玩”
上五玩
核桃、葫蘆、佛珠、菩提、翡翠玉石組成
下五玩
紫砂壺、摺扇、菸斗、籠鳥、鳴蟲組成
●核桃●
作為把玩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寓意吉祥。在玩賞過程中健腦、修煉毅力,達到胸懷天下的境界。
在當時,文人雅士在弄墨之後,清茶之餘就在掌間把玩兩下核桃。慢慢的文玩核桃成為了文房擺件的一項,也被當時的文人歸到四雅之一。
官員中玩核桃之風更甚,誰手裡要是有一對好核桃成為了當時身份和品位的象徵。之後商人也進入到了收藏核桃的行列中,很多人不惜用重金求一對品相完好的核桃。京郊更是有幾棵核桃樹成為了御用核桃樹,每年產的核桃都要進貢到宮中。
●葫蘆●
寓意“福祿”,作為把玩源於明清。在玩賞的過程中修身淨心、修煉耐性、接納天地之真氣,去除陋習。
清代制匏工藝頗受皇家重視,康熙皇帝玄燁曾在瀛臺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設專人管理。在宮廷的督造下,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製匏器,其製作工藝精巧,產品種類紛繁,領導標新,風神別具。
清代中期後,火畫、壓花、刀刻等制匏工藝相繼出現,也使得老北京人玩葫蘆到達了一個巔峰時代。
●佛珠●
溯其本源,佛珠並非佛教所創用。作為佛珠進入中國始於東晉,延至唐後各代,盛行於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材質以檀木最佳。其主要修煉人的性情,調整心態。
目前佛珠最為常見的有:小葉紫檀、沉香、海南黃花梨等。
●菩提手串●
實際上,而現今,經過眾多商家的炒作,菩提子早已是一個通稱了,總計有200-300種之多。不同植物的果實可以加工出同一種菩提,而同一種植物的果實做成的菩提子可能被冠以不同名字。
●翡翠玉石●
在玩賞過程中修煉,體會玉石天呈的品德。
●紫砂壺●
“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
它是能將水火在壺中相融,它包含了陶、瓷器的文化。把玩中領略中華和諧韻味。
紫砂壺以宜興紫砂壺最為出名,宜興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紫砂茶具還因其造型古樸別緻、氣質特佳,經茶水泡、手摩挲,會變為古玉色而倍受人們青睞。
●摺扇●
南北朝時代就已開始出現,北宋進入市井。明清盛行至今,包含了書畫藝術的全部,是雅緻的體現。
喜歡摺扇的朋友們,摺扇屬於傳統文玩,自古便是文人雅士的喜好之物。
既然是文玩,那麼就請大家先了解,再購買。文玩文玩,文在前,玩在後,只有先了解了摺扇,再去入手,這樣也能少花冤枉錢,建議新接觸摺扇的朋友多看少買,甚至前期不買!
●菸斗●
關於菸斗的起源有種種說法,有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後將菸草傳入歐洲的產物。也有印第安人居住地就有了菸斗。
個人覺得菸斗除了是吸菸的工具,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它本身就是人類木、石雕刻藝術、銀器鍛制工藝,以及人體工程學等知識的結晶,說是具有高度的藝術、收藏價值並不為過。
●玩鳥●
八旗子弟 在遛鳥
這裡說的玩鳥,不是簡簡單單的拿個放著鳥的鳥籠子就完事的。
北京人的玩鳥真的是十分講究的,百靈、紅子、柞子、畫眉、黃鳥、靛頦兒等是叫音兒;另有老西兒、太平鳥、灰兒、皂兒等是打彈叼旗的。
老北京玩鳥風行到什麼地步呢,當時全北京所有的茶館都有專門給鳥備的“位子”,老北京人對玩鳥這件事真的可以說是如痴如醉。
●鳴蟲●
《末代皇帝》電影畫面
鳴蟲是蟲之靈,好鬥能鳴會入地
鬥蛐蛐似乎是賈似道為始祖,但老北京人將其發揚光大。每到秋天,各位玩兒蛐蛐的大爺派僕人四處正式的下戰表。接到帖子者,也必鄭重地帶著自己的愛將赴會一戰。
末代皇帝溥儀最愛的小玩意兒就是鬥蛐蛐,整天都把它帶在身上。有興趣的玩友可以去看電影《末代皇帝》,關於這部分的畫面也是蠻多的。
《末代皇帝》電影畫面
不管是皇家文玩,還是我們現在手中的文玩。它們的魅力所在是透過玩能夠達到健身、養心、修行的效果,成為品德、身份以及精神境界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