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8小時外讀書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的是哪些元素,見下圖。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中,解構之後可以得到以上的8中元素。批判的就是自己思維過程中的上述八個方面。批判性思維首先是批判自己,而不是用來質疑別人。很多人學習批判性思維,就到處批判別人,結果讓人不快,造成了不小的人際風險,那都是由於沒有搞清楚批判性思維批判的物件是誰,批判的又是什麼。

    深入些講就是批判從個人思維過程中這8個方面,細細探究是否有不妥的地方。比如,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事實和觀點的區別。比如:我們說水太燙,這叫觀點,而說水的溫度是69度,這是事實;有人告訴你,三歲看大7歲看老,這首先是一種觀點,觀點未必就是事實,但未必不對,可是你心裡一定要牢牢的記住,事實和觀點是不同的。

    那麼我們根據什麼樣的標準來批判呢?是不是根據個人的感覺,顯然不是的。我們人類已經在思維方面形成了普遍的理性標準,見下圖。

    詳細的解釋再往下看

    相信看到這裡,你不會在問,抱怨和批判性思維的區別是什麼了。真煩人,太麻煩了,這不就是抱怨嗎?

  • 2 # 數字化電商模式

    批判性思維的出發點是對事不對人,站在中立的角度上有觀點有事實有資料;抱怨的出發點是對人不對事,站在個人利益的角度上為了反對而反對;這是批判性思維和抱怨的根本區別!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一:馬雲的新零售!

    1、批判性思維認為馬雲的新零售只解決銷售場景、消費者的便利和全球買全球賣的問題,還是怎樣賣的問題,並沒有解決當前社會最突出財富再分配的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消費者沒有錢消費的問題!

    2、抱怨只會氣急敗壞罵馬雲,罵馬雲的新零售是胡扯八道,罵馬雲是騙子賣假貨,其實是自己跟不上時代賺不到錢遷怒馬雲而已!

    二、失敗時的思考,低谷時最能檢驗一個人的格局和情懷!

    1、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在低谷時是在檢討自己不斷覆盤總結經驗,為下一次崛起做思想和物質上的準備!

    2、而抱怨的人會罵娘,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抱怨社會不公沒有人幫自己。

    三、對待金錢的態度!

    1、批判性思維對待金錢的態度是擁有不佔有,他們更願意用金錢去幫助別人!

    2、抱怨對待金錢的態度就是貪婪!恨不得全天下的錢都是自己的,看到別人賺錢就羨慕嫉妒恨!

    最後總結,批判性思維就是有腦子;抱怨就是沒腦子!

  • 3 # 布衣吳新建

    從生活的角度解讀,批判性思維是學者型,抱怨是怨婦型。前者理性,後者感性。

    生活過分的理性會讓豐富多彩的生活失去了生活本身的樂趣。生活過分的感性會讓原本有樂趣的生活失去方向。

    思維的批判性是指善於從實際出發,嚴格根據客觀標準和規律評定事物是非優劣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思維品質,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分析性、全面性和獨立性。批判性思維一般是用來工作的。

    抱怨,是人們非常常見的一種人際交往的反應,有抱怨的人,就會有聽抱怨的人,”抱怨“不會獨立地存在於某個特定的人身上,當然也有自閉症的人抱怨自己。但有意義的抱怨只有人際間互動,抱怨的行為才對生活起著調劑作用。抱怨的行為不僅別人有,自己在生活中也會有抱怨與不滿,所以,每個人對抱怨的體驗並不陌生。

    有抱怨才有生活,因此,生活裡不能沒有抱怨。

    批判性思維與抱怨是兩種不同的思維,一個是透過對事物的認識,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個是寄希望別人來解決問題。因此,現實中,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大都處在主動地位,而喜歡抱怨的,差不多都是基層普通人,聽命於別人。

  • 4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張曉菲:

    張曉菲,高校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臨床諮詢與治療方向在職博士生,美國心理衛生協會WMECC註冊催眠治療師,香港PCCN註冊災後心理輔導員。定期於北京市房山區第一醫院心理諮詢科進行門診諮詢與治療。個人成長已800小時。

    來自百度百科並由“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專案稽核,對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的定義如下:批判性思維就是透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

    而抱怨是表達自己對人、對事的哀傷、痛苦或不滿,數說別人的不對,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本質不同。

    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是探究知識或認知的真實性、邏輯性。比如:“你說你想陪我到老,可是你卻天天抽菸喝酒,親愛的,我看不到你陪我到老的可能。”

    抱怨的本質是發洩個人情緒。比如:“就知道喝喝喝抽抽抽,喝死你得了,天天的一張破嘴可會說了,都是騙人的。”

    目的不同。

    批判性思維的目的是評定事物的價值和意義,預測可能的後果。比如:“我這麼說的目的是想告訴你,喝那麼多酒、抽那麼多煙對你身體不好,我不想你走太早留我一個人在這世界上孤單。”

    抱怨的目的只是告訴對方自己很生氣,卻沒有把對方對自己的價值和意義表達出來。

    當然,結果肯定是不同的。

    批判性思維下的表達更加理性、中肯,對方更願意在沒有指責的情緒下審視自己的行為。

    而抱怨,只會讓雙方陷入在更糟糕的氛圍裡,做彼此的差評師。

  • 5 # 河邊的小卷羊

    盡力用簡潔明瞭的幾句來回答您的問題。 “批判性思維”可以換個詞,即“反思”,是一種思維方式。那麼同樣,“抱怨”也可以換個詞,也即“反思”,同樣也是一種思維方式。那麼顯然,這兩個“反思”不是一回事。前者的“反思”指對於你思考的根據、原因,也即你為什麼會這麼思考不斷的進行追溯與探究並進行批判。而後者的“反思”則是你對於某一內容的不斷反覆思考、翻來覆去,也即你對問題是怎麼樣本身不斷地反覆思索並進行批判。

  • 6 # 自辯火火烽

    兩者本質上,不是在一個標準維度上可比較的。

    批判性思維,本質是一種思維方式,有其他問答者給出了關於思維的詳細資訊,請參考其他。

    我補充的內容比較直觀。

    批判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就是對自己思維中的看法、觀點進行批判性的檢驗,讓自己思維產生的觀點更加合理,而不是僅僅是依照自己習慣性的思維方式直接給出結果。

    批判性思維,可以拓展我們的思維能力,讓我們思維輸出的結果更加全面、合理,以更好支援自己的目標。

    思維後的結果,可以以抱怨的方式展現,也可以以心平氣和的方式給出,或者其他任何情緒方式表達,也可以只是文字輸出,或者只是思維上的一種考慮。

    而抱怨,則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是一種消極的表達方式,與己傷身,與他傷害關係,與事浪費時間,與關係破壞團結、和諧、協作。

  • 7 # 鵜鶘心理

    要想弄清楚其中的區別,就先從概念開始談起。批判性思維指的是在思維過程中洞察、分析和評估的過程。它是為了得到肯定的判斷所進行的可能為有形的或者無形的思維反應過程,並使科學的根據和日常的常識相一致。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抱怨則是指內心對某些事務不滿,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或者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影響去責怪別人。簡潔來說,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考方式,而抱怨是一種情緒反應。

    其次,從兩者行為的動機來說,批判性思維是從檢視事件的錯誤和存在的缺陷入手,以反向為切入點,思維者的價值觀是中立的,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經驗和教訓,從而使下一次類似的工作做得更完美;而抱怨則純粹是從個人的內心需求出發,當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產生情緒的外在反應。

    三是從兩者作用的結果來看,透過批判性思維,使人們對問題考慮更加周到和細緻,促進他人也能不斷的反思,能使得接下來的事情做得更好。抱怨是一種情緒的發洩,或許對自己一時帶領痛快,但是,如果總是生活在抱怨的世界中,則可能對自己的身心帶來不利的影響。同時,抱怨是一種較強的負能量,會讓旁邊的人感到不舒服。據科學研究,如果聽到了太多負面資訊,很可能導致當事者也會按照消極的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長時間暴露在抱怨環境中還會使人變得愚蠢和麻木。

    所以,我們生活需要批判性思維,但請遠離抱怨!

  • 8 # 斑馬讀書

    批判性思維和抱怨最大的區別,在於有沒有“根據”。

    “批判性思考”是有根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就像議論文,好的議論文,在給出論點之後,會給出相應的論據,可能是事實論據、可能是資料論據,總之是在靠得住的資訊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這樣的結論,才會有說服力。

    而抱怨呢,是情緒的宣洩,背後可能有思考,但更多隻是一種感覺。不是說感覺不重要,在你覺得“不對勁兒”的地方,一定是有一些你非常看重的東西存在的,可是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論證和追根溯源,停留在抱怨的階段,不去尋找原因,不去尋找解決辦法,只會成為一個很“喪”的人,慢慢充滿負能量,甚至把周圍的人都影響成“負能量”。

    怎麼做到批判性思考而不是抱怨?

    批判性的思考不是聰明人的專利,遵循思考的“套路”,透過練習,你也可以掌握批判性思考這門“手藝”,從中受益,比如在工作場合開會、討論的時候,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給出建設性的意見;在面臨人生的關鍵選擇的時候,做出縝密的分析,不人云亦云,找到最優答案。《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精英們都在學的自我意見建立法》這本書,就根據“建立自我意見的思考順序”,把思考這件虛無縹緲的事情,拆解成可操作的步驟,加上從易到難的實踐方法,讓大腦的思考有流程可以遵循。

    《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根據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提供了這三個進階思考的模型:

    1.問自己“為什麼”,思考“這麼做”的依據,養成思考的習慣

    為什麼今天早上要穿這件裙子?

    為什麼早餐要吃包子?為什麼要走這條路?

    為什麼要買水果?

    重點在於,為自己做的事情找根據,有隨時思考的習慣。

    這個答案只對自己負責,什麼理由都可以接受,完全不需要告訴別人,更不需要別人的認同,不用考慮自己的“人設”,你能想到的理由,都是正確的。

    這是最基礎的練習,接下來,可以進入中級的練習階段:

    2.一邊做比較,一邊問為什麼選擇這個而不是那個

    可以把第一階段的提問稍微提升一下難度,變成選擇題:為什麼是A而不是B?

    比如:為什麼吃這家的包子而不是那家的煮玉米?為什麼是這件襯衣而不是另外一件?為什麼外賣選的是這家而不是另外一家?為什麼要看這部電影而不是另外一部?

    透過比較,讓選擇的必要性顯現出來,促進思考更深入、更徹底。

    3.在工作場合,思考根據

    第三個應用思考的場景,是在工作中,這一階段,可以歸為“高階”階段。

    在工作場合,可以先問自己“為什麼”,找到根據;有了這個習慣之後,再開始第二階段的“為什麼是這個而不是那個”。

    比如:為什麼先處理這個任務而不是另外一個?答案可能是這個任務的截止時間比較靠前,重要性比較高,或者這項任務是和別人協作的,需要交付給別人之後,才能讓工作順利進行下去,也可能是這個任務比較簡單,做完有成就感,在一個工作日的開始能帶來好心情。這些理由,同樣也是“只對自己負責”。

    不過,也不必工作上所有的事情都做這樣的思考練習,一天有一次的思考就可以了。

    透過這三個階段的不斷練習,“說話有根據”會成為你的標籤,而這背後,是你的思考開始有條理,你的意見充滿說服力。當然,批判性思考也是建立在全面瞭解的基礎上,同時,如果能把別人的意見當成他對“證據”的需求和探索,那麼你的思考也會更縝密、更全面。

    最後《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的作者狩野未希,是專門研究“思考力”的專家,他在這本書的最後也告訴我們:抱怨其實是中性的,當你開始抱怨,是你的感覺先於理智啟動,感覺中間其實藏著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相信這種感覺,抓住這種感覺,就是思考的開始。承認這種感覺的存在,然後思考它本質是什麼,為這種感覺也找到根據,是“發現自己”的重要途徑。畢竟先有“自己”,然後才會有“自己的意見”。

  • 9 # 認知框架

    批判性思維和抱怨的最大區別體現在元認知層次。

    批判性思維是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思考,屬於元認知。而抱怨沒有對自己的思維展開思考而直接訴諸情緒。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媳婦,有一天看到她的婆婆對她臉色不好

    媳婦會認為婆婆是針對她,因此會抱怨婆婆對她不好。通常表現的方式就是把認知當作事實,直接訴諸情緒、脾氣。【抱怨的表現方式】

    媳婦會對自己的思維展開思考,婆婆可能不是針對她,媳婦會繼續探詢事實,可能那天婆婆不舒服了,因此臉色難看。媳婦可以走過去,問媽媽,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原來那天婆婆肚子痛了,或者腦暈。可能那天婆婆遇到了其它不開心的事,原來那天婆婆丟了100元錢,正在心痛呢。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家人,有兩個小孩,一大一小。

    有一天大的小孩子回家,發現玩具不見了。

    他可以採取兩種方式

    懷疑是小的孩子拿走了,他可能直接衝那個小的孩子吼。

    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忘記了放在哪裡,或者他認為是小的孩子拿走,但是他會對自己的這兩種思維進行再思考。他會在各個房間,搜尋一遍。或者,他會去問小的孩子有沒有看到他的玩具或者拿走他的玩具。

    純屬個人視角,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是否對【自己的思維】展開思考。

  • 10 # 馴養一本書

    有人看到“批判”兩個字,可能會覺得批判性思維不就是抱怨嘛。其實並不是。

    在《學會提問》中,批判性思維被定義為“對自己耳聞目見的一切進行系統的評判”。從批判性思維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來,批判性思維不是為了找別人麻煩,而是為了幫助我們自己建立起對世間萬物的評價體系。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尼爾•布朗是一位經濟學教授,長期從事批判性思維研究工作,他曾經為十所大學的教職員培養批判性思考技巧;斯圖爾特•基利則是一位心理學教授,目前在美國鮑靈格林州大學任教。如何養成批判性思維,達成這個目標的手段就是,學會提出恰當的問題,去評價接收到的結論或觀點,最終形成自己的思想。

    兩種批判性思維

    梁文道曾在一個訪談中說過:“讀書就是要挑戰自己原來相信的東西,原來以為自己知道的夠多的東西,讀得越多越知道自己的限制,不會敢那麼輕易地去肯定跟否定什麼。”讀書是為了讓自己不斷地認識到世界的複雜性和自己的侷限性,如果讀書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批判性思維其實也是這樣。

    如果你用批判性思維只是為了捍衛自己的看法,你就是在使用弱勢批判性思維。之所以稱之為弱勢,是因為你的目標是為了反駁與自己不一樣的意見,而不是為了追求真理和事實。

    相反,強勢批判性思維則要求我們對所有的觀點一視同仁,包括我們自己的觀點,這讓我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看法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主觀偏見。強勢批判性思維給了我們糾正錯誤的機會,也要求我們用包容和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我也可能是錯的”的事實。

    所以,真正的批判性思維是指強勢批判性思維,這種思維不是為了批判別人,而是為了幫助自己找到更好的答案,做出更好的決定。在強勢批判性思維中,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價值觀:

    主動尋找異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都傾向於和自己類似的人交往,而批判性思維則需要我們重點去關注那些與我們想法不同的人,透過傾聽他們的觀點,從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選擇。

    好奇心:對於我們遇到的事情,不斷地提問,多聽多看多想,從別人身上學習真知灼見。

    謙遜: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無所知。”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犯錯,也都難免侷限於自身視角,而在他人身上可能存在著打破我們認知的地方。同時,謙遜也能幫助我們克服批判性思維的障礙,那就是:只要和自己不同的人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最客觀、公允。

    尊重嚴密的論證:接受還是拒絕一個觀點,不應取決於我們個人的喜好,而要看是否有嚴密的論證過程。如果一個觀點有合理的論證過程,有恰當的證據證明,那麼我們就應該尊重這個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對付柑橘紅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