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呢寶貝
-
2 # 厚積落葉聽雨聲hmily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是聽誰的話,然後再分析這些話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還是引導孩子有主見,有分辨能力比較重要。
-
3 # 少年郎遊戲
看孩子到底是什麼程度的聽話,如果不管是誰說的話,不管是好壞的話,都聽的話,這樣是不值得表揚的。
現在一味聽話的孩子其實一個弱勢群體,現在都喜歡比較有個性,比較有獨立思想的孩子。
父母不要把很乖,懂事等掛在嘴邊,孩子本身就是調皮的,不要壓制他們的天性,要培養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
4 # 初遇即似故人歸
因事而異吧,具體那方便聽話,為什麼聽話,你要把他聽話的原因和後果,都想一下。
孩子太聽話也不好,自己沒了獨立思維,什麼事都是大人說的算,這對孩子以後沒一點好處!做父母的責任是養大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把玩在自己的掌中。
總之,有些事該聽話,有些事不該聽話,不要去折斷孩子的翅膀,再讓他們去飛翔。
-
5 # 果仁媽說育兒
孩子的“聽話”如果只是單純指一種性格習慣的表現,我覺得“聽話”的背後應該還有著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感受和訴求,可以追溯到其在成長環境中所獲得的壓抑,不安感以及自卑和順從心理,習慣於不被尊重而用表現“聽話”來保護自己。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男孩,爸媽都不在身邊,和爺爺奶奶叔叔和姑一起長大。小時候身邊有很多人都可以決定他的事,如果他稍微不願意就要面對批評不懂事(還是多人連番轟炸)大家都好像是在為他好,可誰也不曾問過他原因或聽過他說的理由,年邁的老人也常常告誡他要懂事聽話,他也越來越聽話甚至連自己喜歡什麼東西都拿不定主意。雖然每次見到有人誇他有多聽話多乖,我心裡都不是滋味。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時期就是所謂的叛逆期,當然這也是他們面對大人和世界宣示“主權”的時刻,雖然不夠成熟的思考和判斷力讓堅持自我的孩子惹麻煩吃苦頭,但也正是他們積攢生活智慧和力量的成長時刻,不能缺失!!
-
6 # 四點老師
要聽話是很多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但其實聽話一定就好嗎?家長和老師真的要好好琢磨的。
聽話實際上意味著對權力的服從,無道理的聽從必然意味著失去自我,孩子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也失去了對未來的思考。有一天他長大了,會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樣的生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另外一個極端,就是叛逆。他會問,憑什麼!只因為你們是父母是長輩嗎?他會跟家長對著幹,不讓他做什麼他偏偏去做。
相信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要的,那該怎麼辦呢?
1、給孩子更多決定權,讓他試錯,在錯誤中成長,家長做好保護工作,給他一定的引導。
2、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過度替他規劃人生。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而不是複製別人的生活,讓自己痛苦。
3、堅決不能做的事情告訴他利害關係,講清楚道理,相信他可以慢慢成長為更優秀的他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回覆列表
我是寶貝,孩子聽話值得表揚嗎?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非常的聽話,所以當孩子表現出很聽話的時候,我們應當對他進行表揚讚許他的行為,或者他說的話,這樣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才是在他以後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事情孩子都聽話了,這就是一件好事,我們也需要讓孩子適當的表達出他自己的不同意見。
比如有的家長經常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出門在外少管閒事,即使看到或者聽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也不要去管,不要去問。但其實這樣會讓孩子的參與感降低,甚至對於這個社會產生厭煩。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樣的事情可以說可以看可以管,什麼樣的事情不可以看也不可以說,也不可以管,給他們樹立一定的界限,時間久了孩子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如果自己家中的孩子現在非常的聽話,那麼我們就可以給孩子講一講一些他們從來不敢做的事情,鼓勵他們去嘗試一下,可能有些事情並不對,但是也不是什麼原則上的事情。這樣孩子的經歷才會豐富,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提高孩子的見識和經歷,這才是給他們以後的人生留下最大的財富。
我們都知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當我們的孩子過於聽話的時候,可能會在這個社會顯得默默無聞,只有當他們有了自己的意見或者會表達自己不同的想法時,才能夠讓其他的人重視自己,也是給自己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