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酷東東
-
2 # 慕凌寒影
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者建築資訊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以建築工程專案的各項相關資訊資料作為基礎,建立起三維的建築模型,透過數字資訊模擬模擬建築物所具有的真實資訊。它具有資訊完備性、資訊關聯性、資訊一致性、 視覺化、協調性、模擬性、最佳化性和可出圖性八大特點。
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指利用計算機及其圖形裝置幫助設計人員進行設計工作。在設計中通常要用計算機對不同方案進行大量的計算、分析和比較,以決定最優方案;各種設計資訊,不論是數字的、文字的或圖形的,都能存放在計算機的記憶體或外存裡,並能快速地檢索;設計人員通常用草圖開始設計,將草圖變為工作圖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給計算機完成;由計算機自動產生的設計結果,可以快速作出圖形,使設計人員及時對設計做出判斷和修改;利用計算機可以進行與圖形的編輯、放大、縮小、平移、複製和旋轉等有關的圖形資料加工工作。
BIM不是一個單純的軟體,是一個概念,它包含很多軟體。CAD可以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你理解REVIT就是BIM的話,CAD就是AUTOCAD畫,在很長一段時間BIM還不會取代CAD
-
3 # 預算匠
不會取代。先用簡單的話來區別BIM和CAD:BIM建模軟體是不用手工畫設計圖的,它是利用現有相簿中的模型,依託CAD的手工出圖,直接生成三維的設計圖,可以解放設計師雙手。透過傳統CAD設計圖紙,需要設計師手工畫圖,費時費力,且容易出錯,海頤威模具正是這樣一款建模軟體。
它們分別方便了什麼樣的的人:CAD是方便了設計師,使設計師從手繪到機繪,大大減少了時間;而BIM則是大大方便了業主,大量的渲染,讓業主觀看更加方面,舉例來說,就是不用在為擔心建好後發現某個地方沒有做什麼。
-
4 # 設計大家說
CAD繪圖技術與軟體在國內的建築業已經運用幾十年,但是隨著近些年建築專案的複雜程度不斷提高,以及業內對建築生命週期概念的持續關注與運用,基於CAD模型的繪圖及工作模式顯得拙荊見肘了,BIM概念的誕生恰恰可以改變這一局勢。今天絲路教育帶咱們就說說CAD與BIM有哪些差別?看看在將來BIM軟體會不會取代CAD?
傳統CAD 繪圖和BIM建築資訊模型間的差別,就在於傳統2D CAD所繪製的圖紙永遠無法進行智慧化的分析與模擬,傳統CAD圖的2D 表現和手工繪圖非常類似,只不過是運用計算機技術自動實現繪圖而已,它是一個直線、弧線、圓和塊的世界,用點、線、標註或批註來表示圖形的建築資訊,雖然他們都是數字化的資訊,但他們不一定是有用的資訊,除非它可以運算。例如梁的配筋圖,便無法從這些圖中直接取得有意義的資訊(如梁或鋼筋斷面尺寸、長度等),必須經由人為的判讀或計算才能得到圖檔案裡的資訊。
BIM建築資訊模型是使用面向物件概念來建立建築元素,其中梁、柱、版、牆、門、窗等,都是一個個獨立的物件,它們的屬性就是資訊,是可以直接取得的,將這類物件一個一個組合起來,並經由改變各物件的屬性來達到想要繪製的結果,這就是一個BIM建築資訊的模型。要成功的匯入BIM的概念與技術,並不僅是匯入一個應用軟體而已,還需要同時進行整體工作模式的調整。目前傳統的建築設計作業方式及匯入BIM後的作業流程圖匯入BIM概念後以直接建構BIM 的3D 模型為設計基礎,然後自動產生所需的2D圖面及數量計算,一方面可避免設計裡的空間衝突,也可避免重複的製圖工作及減少人為錯誤,易於維持設計檔案的一致性,為設計團隊帶來極大的效益,匯入BIM的效益如表。
CAD與BIM有哪些差別?
今天咱們就說這麼多,絲路教程網小編認為: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BIM是一個數據庫,又因為將該建築物生命週期裡所有的資料與訊息存在其中,所以也是各個專業領域設計者知識與經驗的累積所彙集的知識庫,因此建築產業逐漸將圖形與非圖形資訊整合於此一模型中,以期達成整個生命週期的需求。
-
5 # 建築女磚家
未來BIM軟體會取代CAD嗎?
個人認為,不會完全取代,但會受影響!
首先,BIM的大浪已經打過來了,傳統的工作方式一定會受到衝擊,就像當年鍵盤滑鼠換掉尺規圖板一樣。
但尺規圖板並沒有消失,我們仍需要它們作設計推敲。
其次,BIM是一種新的工作方式,而不是一款牛逼轟轟的軟體,與CAD不是一個概念,並無替代關係。
BIM的最終成果是含有完整資訊的建築三維模型,使建築結構水電暖各專業實時溝通協同,而這些資訊可以流轉給業主、施工單位、物業公司,以供更新查詢。
或者說,BIM就是一個容器,資訊就是裡面的水,大家可以方便地共享。
現在一提BIM,一想到Revit,二想到翻模,三想到碰撞檢查,或者是一處修改、處處修改。說到這三板斧,BIM似乎無堪大用。
華人很喜歡把事情倒過來做,先做施工圖後做方案,先開工後審圖,先建成後出圖。
BIM這件事也不例外,先把二維圖紙做完,再用翻成三維模型查錯,美其名曰BIM——難道不應該直接做成三維模型,規避這些可能的錯誤嗎?
BIM進入中國其實已有十年了,但總是邁不開步。問題不在技術上,而在於中國的建築設計仍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階段,而非精細化設計。
其實Revit不是BIM的全部。
能共享資訊的都是BIM的一部分,CAD、Revit、Rhino、Dynamo都能納入BIM。
包括像國內自主研發的廣聯達、魯班、柏慕、天正的TR都是BIM的一環。
這些本土化的軟體,對於施工單位來說是非常好用的。
-
6 # 一建雙鵰
BIM是行業的大趨勢,CAD是一切電腦製圖的基礎軟體,未來從使用頻率上看BIM會大大高於CAD,但取而代之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現在的BIM軟體是新型軟體在大家印象中是很高大上的東西,是的它是很優秀給我們的未來感信心爆棚,但它與實際大面積推廣應用還有一定距離,BIM對人員技術、軟體要求、價格高昂、實際對接都存在距離!目前技術也是掌握在少部分公司或人員手中!
BIM應用很完美,也是工程人的建築夢,未來也必會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
7 # 凱錢哥666
這個是絕對不會完全取代的,各有各的優勢。
刻舟求劍——死抱著現有的工作模式,指望一款或幾款軟體就能實現BIM,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BIM的大浪已經打過來了,傳統的工作方式一定會受到衝擊,就像當年鍵盤滑鼠換掉尺規圖板一樣。但尺規圖板並沒有消失,我們仍需要它們作設計推敲。
其次,BIM是一種新的工作方式,而不是一款牛逼轟轟的軟體,與CAD不是一個概念,並無替代關係。BIM的最終成果是含有完整資訊的建築三維模型,使建築結構水電暖各專業實時溝通協同,而這些資訊可以流轉給業主、施工單位、物業公司,以供更新查詢。或者說,BIM就是一個容器,資訊就是裡面的水,大家可以方便地共享。
現在一提BIM,一想到Revit,二想到翻模,三想到碰撞檢查,或者是一處修改、處處修改。。。耍完這三板斧,BIM似乎無堪大用。但這些其實都算不上BIM。
華人很喜歡把事情倒過來做,先做施工圖後做方案,先開工後審圖,先建成後出圖。。。BIM這件事也不例外,先把二維圖紙做完,再用翻成三維模型查錯,美其名曰BIM——難道不應該直接做成三維模型,規避這些可能的錯誤嗎?
應該,但是道阻且長。BIM進入中國其實已有十年了,但總是邁不開步。問題不在技術上,而在於中國的建築設計仍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階段,而非精細化設計。二維圖紙上的資訊是預設的,兩根線就能代表一堵牆,但在BIM中要區分牆的標高、型別、材質、功能。。。含有大量資訊。前者能很快出圖,後者費時費力。處於這樣的環境下,BIM很難鋪開。
但在牆外其實早已鋪開。與美國的建築設計公司談合作,人家使勁說他們的設計好,我們卻使勁說他們的BIM牛逼,老美也奇怪了,BIM不就是日常嗎?牆內也有能鋪開的,不過都是國有的大院,比如,在今年AU大師匯上北京院牛逼地show了一把,不論高樓大廈,還是鄉間學堂,從設計之初就採用BIM,並研發了一套全專業的BIM軟體。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一半人員做專案,一半人員做研發。如此投入,讓我們這些不加班就會餓死的建築狗淚流滿面。。。
Revit不是BIM的全部。能共享資訊的都是BIM的一部分,CAD、Revit、Rhino、Dynamo。。。都能納入BIM。包括像國內自主研發的廣聯達、魯班、柏慕、天正的TR。。。都是BIM的一環。這些本土化的軟體,對於施工單位來說是非常好用的。
BIM本來就不是高大上的東西,心心念念地想讓BIM接地氣,一是不瞭解BIM,二是自己不想做出改變。有次聽到業主說,我覺得跟你們比起來,效果圖公司的BIM做得又快又好。。。真是要吐血不止啊。最近去施工單位,地下室該留的孔沒留、不該留的多留,剛建好就開始滲水了。跟讓們提起BIM,興趣滿滿,雖然好像把BIM錯當作專門做深化的了,但起碼是想改變了。首先學會CAD是非常有必要的。
-
8 # 小築教育陳老師
提起BIM,總會想到Revit,revit可以將施工藍圖進行三維轉換,進而進行碰撞檢查,運營分析等。豈不知revit只是BIM的冰山一角。Revit並不能代表BIM的全部。像國內自主研發的廣聯達、魯班、柏慕、天正等都是BIM的一環。BIM的參與方可以廣泛到業主,勘察,設計,施工,預製加工商,裝置供應商,物業管理,維修等。BIM是可能滲透到整合專案裡的每個參與者身上,透過提高每個參與者的效率,來現實提高工程專案的總效
產生升級,綠色環保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調,BIM技術作為“智慧建造”的支撐核心,將是國家發展需要,是社會迫切需求。社會在未來將持續性的支援BIM技術。可以預見, BIM在將來呈現爆發式增長。隨著這方面成熟,BIM技術很有可能替代CAD目前的地位。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總比一代強!但時代的改變總伴隨著不適,BIM的時代正在趕來,正在進行中,各位從業者努力提高自我,迎接新時代的到來,也是國家發展所需!
如果想深入瞭解BIM及revit,可以找小築教育哦。
網路上有很多BIM學習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存在三個致命問題:一來過於老舊,很多都講的是Revit2014版本,而目前不管是企業應用還是考試,都在用Revit2018;二來,這些網路上的課程大多不繫統,所以學來學去,會造成時間浪費;第三,軟體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需要一個老師實時解答我們的問題。
我們小築教育為學習BIM的小夥伴無償提供以下BIM資源,搜小築教育官網即可找老師領取:
-
9 # 晨曦資訊科技
當下,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BIM取代CAD是建築行業的必然趨勢,然而從CAD二維製圖轉到BIM需要多少時間?會經歷哪些階段呢?
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15年前,從手工繪圖轉到CAD製圖的歷史程序。
從手工繪圖到計算機繪圖
A階段:不知道用了會有什麼收益----大家都觀望
設計行業引入計算機,最早是在90年代左右,applleII的時代,當時很多結構師拿來算結構。對算一品框架都是幾摞稿紙的結構師來說,計算機極大的提高了勞動效率。從一個建築配三個結構,迅速轉變為三個建築配一個結構。那麼多出來的8個結構去哪裡了呢?估計是去賣醬油打醬油了吧。
B階段:用了就有收益----於是大家蜂擁而入
486上市,電腦就可以勝任基本的製圖要求了,當然大規模鋪開是在586上市,當時軟體硬體都堪用,跟上這個風潮的,用電腦製圖的圖紙在甲方面前可以把手工畫圖轟殺成渣。當時用ps修改一張彩圖,僅調整一下顏色,最多一個上午的功夫,收費8000¥。
這個階段,設計院的描圖員首先下崗了,而不會用CAD的設計人員,通常只發基本工資,強制轉向電腦製圖。幾年後還是沒轉過來的,估計也是去賣醬油打醬油了吧。
C階段:不用就沒有任何收益----不會就別幹活了
大家蜂擁而入後,收益迅速下降,最後就變成不會就別幹活了。
而今好多人說BIM投入大。但與當年計算機製圖的投入相比呢?一臺386+數字化儀100萬,90年代的一百萬。而且當時很多設計院的機房是帶潔淨室的,進門要換衣服換鞋,過氣閘。這個在90年代要多少錢?所以投入根本不是障礙。到了不這麼幹就生存不下去的時候,門檻就會低很多。
從B到C是最快的,前期的A比較漫長。98年的時候,手工製圖就基本歇菜了,某些設計院估計為了給老員工適應還拖到2000年以後,不過也沒拖幾年。
那麼,從CAD到BIM呢?
當下BIM就是處於A階段,很多人不知道這麼做有什麼收益,但是最多5年,就會進入B階段,用了立馬就有收益,然後快速的變成不用就沒有任何收益的C階段。
記得前文說過的嗎,當計算機計算結構代替手工後,從一個建築配三個結構,迅速的變成,三個建築配一個結構了。那麼多出來的8個結構去了哪裡?誰會是剩下的?如何破局?這個破局不但包括適應時代變化,還包括老技術人員的職業轉型。是繼續和新進來的新人拼體力,還是升到更高的層級上!
而今BIM的變化階段已經接近從A到B轉換的臨界點了,因為當時手工製圖轉換到CAD製圖的臨界點的標誌是AutoCAD14和586,硬體和軟體都堪用了。 而今BIM也是硬體和軟體都堪用了,等待的就是市場去發現增長點。一旦這個增長點被市場發現,那麼轉換就在頃刻之間。
關於未來
對於BIM的效率,如果流程好,族庫和範例檔案積累夠,在普通的小區施工圖上,可以比純粹的CAD製圖提高2~3倍的效率。 當然前期需要對族庫有大量積累。而且隨著引數化、運算化設計的推廣,某部分工作可以交給機器去做,效率的提高還是未知數。一切等待於時間,當市場發現了增長點之後,會在頃刻之間顛覆舊的體系。
就像5~10年前沒有人能料到電子商務能夠給實體店如此之大的殺傷,導致很多城市綜合體,還沒開建就過時了。現在的我們也無法預料,幾年之後,BIM會給建築業帶來怎樣的巨大變革!
-
10 # 崑山天友BIM技術諮詢
近年來,隨著建築技術,資訊傳遞技術的提高和人們對可持續性建築的不斷深入研究,BIM成為現在建築界熱烈談論和探索的新話題。那BIM究竟是什麼呢?BIM的全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也就是建築資訊模型。它是以從設計、施工到運營的協調、可靠的專案資訊為基礎而構建的整合流程。它能引領建築業資訊科技走向更高的層次,它的全面應用,將為建築業界的科技進步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大大提高建築工程的整合化程度。同時,也為建築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使設計乃至整個工程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成本降低。瞭解了一部分之後就開始今天的BIM-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向。
當前,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Bentley公司的TriForma以及Autodesk公司的RevitArchitecture等建築設計軟體系統,都是應用了BIM技術開發的,可以支援建築工程整個生命週期的整合管理環境。利用這些軟體,我們可以構築建築物2D,3D,4D,甚至是5D模型,逼真地模擬建築物內外環境,大到建築物周圍的環境,小到建築物中的每一根管道。樓梯、傢俱、門和窗等物件的圖形化、引數化使建築師在模型中對各種型別和構造的構件的設計和操作更為便利。因此,透過採用BIM,建築公司可以在整個流程中使用統一的資訊來設計和繪製創新專案,並且還可以精確地實現建築外觀的可視效果。
設計師利用各種軟體製作出來的BIM模型不僅能使人獲得建築物外部360°的視覺效果,也能身臨其境一般走進建築物內從各個方位觀看建築物的內部構造。這些模型還能根據建築物所處的位置,裝飾物位置及其材質,以及環境光、太Sunny和射燈光等多種光源的位置來模擬不同時間的光照和陰影,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因此,在實際施工前的視覺化設計能使設計師提前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來完美感覺自己的作品,從而發現設計的不足,及時修改,以減免不必要的損失。
對工程師來講,BIM是集成了工程專案中各種相關資訊的工程資料模型,他們不僅可以根據BIM來模擬各種承載力下的受力資訊來預測建築效能,還可以提前從構造的角度來發現設計師所不能發現的設計上的不足,或者透過模擬施工過程來發現施工流程中的安排不妥,欠缺考慮的地方,從而提前修改設計,最佳化施工過程。
例如,設計師在設計作品的時候,通常不會考慮建築構造,比如管線之類的問題,但是有時卻因為這種小問題影響設計中的其它物品,比如洗手間管線走向影響馬桶的位置,或者靠洗手檯太近,這樣不得不改設計,重新施工。但是利用BIM,建築物中的各種構件能在圖中能很好的體現出來的話,就不難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前解決這個問題,從來達到最佳化設計的作用。
<img src="https://s3.pstatp.com/wenda/wenda_web/static/style/image/loading_a788ad0.gif" _src="data:image/svg+xml;utf8,<svg xmlns=" http:="" www.w3.org="" 2000="" svg"="" width="1468" height="814">"/>
同時,BIM可以提高施工流程的可預測性。例如,我們為這個建築物建立BIM模型,在此模型中,所有的工程材料都有自己的引數,包括它的位置,材質,施工時間,施工工藝等,對正在施工的樓層,我們設定觀測路線和觀測點,然後如設定每個觀測點的觀測角度,再調整觀測框的大小,最後關於整層樓的結構和施工流程就能根據我們所設計的路線,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在建築材料的轉移過程中,事先沒有預定好材料的堆放位置,或者一目瞭然地發現某個設計構件的位置和另外的重疊了,或者施工的工序有問題,就可以在沒有動工之前來重新籌劃、解決這個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高成本的錯誤。這樣,無論是工程師還是施工工人透過最後的輸出結果都能更直觀的把握這個專案,瞭解整個過程,使整個專案用更短的時間,更合理,更經濟,更環保地竣工。
概預算人員可以在BIM模型中快速地新增並編輯資料,提取他們所需要的資訊。例如我們只要在圖中選擇一根柱,然後再點選同一屬性,就可以得到這種柱的材質,大小,以及所有這種規格的柱的數量等等,非常便於統計。同時對於材料採購人員來說,這樣的資料模型也是非常有用的。
對運營者來說,BIM模型是一種實時模型,它可以利用最先進的資訊裝置來隨時獲取建築物內外資訊,不僅包括建築物內靜物,比如構件,裝置設施等的資訊,還能不斷追蹤與檢測流動人群,流動設施,溫度等動態資訊。比如,根據BIM我們可以知道某裝置的購買時間,規格,以及現在的執行狀態,在需要更新的時候還會自動跳出提示。對建築物中的人群,透過安裝各種紅外線,攝像頭等感知裝置,再進行計算機處理,我們可以隨時精確知道他們的數量,分佈,動向,在發生緊急事件時,BIM模型能夠自動計算出最優路徑,並不斷更新資料重新計算路徑來智慧地疏散人群。對於百貨商場來說,透過這些實時資料,可以統計出哪些專櫃更受歡迎,在哪些時間點顧客喜歡呆在哪些地方等資訊來策劃銷售方式,活動分佈等內容。
所以,BIM的發展趨勢已經超越了設計和施工階段,它涵蓋了專案的整個生命週期。從短期來說,它使建築工程更快、更省、更精確,使各工種配合得更好,因而減少了圖紙的出錯風險,大大提高設計乃至整個工程的質量和效率。從長遠來說,它不斷提供質量高,可靠性強的資訊來使建築物的運作、維護和設施管理能更好的執行,持續地節約了成本。BIM的運用無疑是建築界的一場工業大革命。
-
11 # 建造師建工類證書解答
根據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對建築資訊模型(BIM)的定義,BIM 是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了建築工程專案各種相關資訊的工程資料模型。模型中不僅有三維幾何形狀資訊,還包括大量的非幾何形狀資訊,如建築構件的材料、重量、價格和進度等等,並面向建築全生命週期實現資訊共享和傳遞。 從CAD到BIM,建築資訊化迎來二次革命。縱觀建築資訊化的發展歷程,首先是20多年前的“甩圖板”工程,也就是計算機輔助繪圖(CAD)技術的普及推廣,使廣大建築從業者從手工繪圖走向電子繪圖,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完成建築領域的第一次資訊革命。隨後工程造價軟體、專案管理軟體陸續推出,資訊化程度不斷加深,但本質上還是基於CAD的功能開發,並沒有脫離二維圖紙的範疇。從技術驅動角度來看,個人PC的普及是CAD得以取代手繪的關鍵因素,而從 BIM 技術特點來看,認為雲服務將成為其主要的應用模式,當前雲計算、大資料以及物聯網等底層技術的日趨成熟將加速建築業從二維圖紙到三維設計和建造的二次資訊革命。 BIM 引領建築資訊化二次革命 建築行業將藉助 BIM 再次實現數量級的生產效率提升。BIM技術覆蓋建築全生命週期的特性將徹底改變整個行業固有的資訊孤島問題,用更高程度的數字化及資訊整合對包括設計、招投標、施工和運維在內的建築全產業鏈進行最佳化。根據整合設施工程中心對32個專案的總結,使用BIM技術對專案效益的提升效果極其顯著:在專案準備階段,能夠將造價估算控制在 3%精確度範圍內,同時估算耗時縮短80%,並能夠透過發現和解決衝突將合同價格降低10%;在專案實施階段,能夠消除40%預算外更改,同時專案工期縮短7%,及早實現投資回報。
回覆列表
不會。因為BIM 軟體是建築類專門的,而CAD是各類畫圖都可以使用的。所謂術業有專攻罷了,不會被取代的。BIM是指建築資訊模型,是理念是以建築工程專案的各項相關資訊資料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築模型的建立,透過數字資訊模擬模擬建築物所具有的真實資訊。它具有視覺化,協調性,模擬性,最佳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而BIM軟體,是實現理念的軟體,有繪圖類,分析類,預算測量類,施工管理類,三維渲染類。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指利用計算機及其圖形裝置幫助設計人員進行設計工作。 在設計中通常要用計算機對不同方案進行大量的計算、分析和比較,以決定最優方案;各種設計資訊,不論是數字的、文字的或圖形的,都能存放在計算機的記憶體或外存裡,並能快速地檢索;設計人員通常用草圖開始設計,將草圖變為工作圖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給計算機完成;由計算機自動產生的設計結果,可以快速作出圖形,使設計人員及時對設計作出判斷和修改;利用計算機可以進行與圖形的編輯、放大、縮小、平移和旋轉等有關的圖形資料加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