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palepilo

    說實在的,我沒看懂你的問題。

    自主學習,大概是自覺自發的學習?

    那就是培養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啊,

    一般來說,實踐比理論更能激發興趣,

    短期利益比長期利益更能激發興趣,

    看得見的好處比看不見的好處更能激發興趣,

    能互動比獨自一人更能激發興趣。

    綜上,先培養興趣,然後達到自發學習

  • 2 # 碧家有twins兒初長成

    想要孩子能夠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一下孩子在面對學習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型別?也就是孩子面對學習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屬於哪種型別。

    1️⃣依賴父母型。

    2️⃣缺乏時間觀念型。

    3️⃣注意力分散型。

    4️⃣缺乏興趣型。

    5️⃣天生氣質型。

    接下來針對不同的型別,我再具體的解釋一下對應的表現,方便大家進行判斷。

    依賴父母型的孩子經常會說,媽媽,這個我不會,你幫我做。而父母呢?幾乎是對孩子的所有事情包辦到底,管的又多又頻繁,最後導致孩子形成對父母的極度依賴,同時也容易對自己喪失信心。

    第二種,缺乏時間觀念型,這種型別的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想磨蹭,而是確實對時間沒什麼概念,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

    第三種注意力分散型,顧名思義就是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一件事兒還沒幹完就又去忙別的事兒了。

    第四種缺乏興趣型,也就是孩子對玩總是熱情滿滿,而一提到學習就愁眉苦臉。

    第五種就是孩子的性格導致的,有的孩子確實天生就是慢性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慢條斯理,不慌不忙的。

    那麼針對不同型別的孩子,我們想要改善他們拖拉磨蹭的行為,應該如何做呢?這裡也有具體的方法給大家參考。

    第一種,依賴父母型,首先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學會並且勇於適度放手,要給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相信他們可以自己做好某些事情,而不是一味的大包大攬。而怎麼讓孩子能夠越來越獨立做事呢?我們可以親自示範➕指令清晰。之前我也分享過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說的太籠統,比如你想讓孩子把手洗乾淨,你只說好好洗手,孩子其實是不懂怎麼才算好好洗手的,那你就可以示範給孩子看,你說的好好洗手具體是要怎麼做,有哪些步驟。然後帶著孩子一起做,給孩子做示範,最後再鼓勵孩子自己做,你只要稍加監督就可以了。而當你覺得孩子已經完全掌握了技能以後,就可以安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了。實際上我們的放手不僅僅能讓孩子變得更獨立,同時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會變得更加自信,更願意獨立做事情。

    第二種缺乏時間觀念型,這樣的孩子就可以用一下我們之前分享的規劃時間的方法來讓孩子感知到時間的重要性,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好任務的執行時間,如果經過提醒,孩子依然沒有按時完成,那麼也不需要責備和斥責,只要讓孩子體驗到不遵守時間的自然後果就可以了。比如孩子可能因為沒有按時間規劃完成任務,導致睡得比較晚,那麼父母不要說你看就因為你拖拖拉拉,導致睡得晚了吧,一家人都得陪著你熬夜……而是可以心平氣和的問問孩子,你覺得下次我們可以怎麼改進能夠避免發生今天這樣的事情呢?然後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能想到的改進辦法,再一一嘗試,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種注意力分散型,改善方法是明確目標➕先易後難。這裡的明確目標是指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具體要做什麼,比如你想讓孩子今天做數學題,你只是說今天要學數學,那孩子可能也不明白到底要做什麼。如果你說,我們今天把某某練習冊的第10-15頁做完,那麼孩子明確了目標,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才會更容易專注於眼前。其次是不要一開始就制訂一個很難得目標,比如要求孩子第一天開始學習就要學十幾樣任務,這樣孩子看到密密麻麻的安排就已經要退縮了,更別談專注了。但如果我們目標的設定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簡單再逐步增加難度,讓孩子有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那麼孩子也會更願意在一定的時間內專注地把某件事情做好。

    第四種缺乏興趣型,改善方法是遊戲化訓練➕比賽激勵。首先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喜好來安排學習的內容,對於孩子不感興趣的東西也不要太急於讓孩子一股腦的必須接受,可以每次少量嘗試,一點點摸索。普遍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孩子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問題,這個我們下週再具體分享。其次就是可以多采用遊戲的方式來提升孩子的做事速度,比如父母和孩子比賽誰穿衣服更快,誰玩遊戲題速度更快等等,現在的很多學習當面的東西都很有趣,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這很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五種天生氣質型,有人天生急脾氣,也有人天生慢性子。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接納孩子的天生氣質,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允許孩子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走,哪怕你今天做同樣的事情比昨天進步了一分鐘,父母也可以抱抱孩子,感謝她付出的努力,因為知道對於天生慢性子氣質型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應對父母的催促。

    瞭解了孩子的型別以及改善方法以後,我們再來聊聊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從而讓孩子願意主動學習。有以下幾點可供大家參考。

    1.啟發孩子去發現學習的樂趣。

    2.多和孩子聊聊勵志的故事,藉由第三方更加客觀的影響孩子。

    3.鼓勵孩子尋找一個偶像。

    4.引導孩子樹立人生的目標。

    5.父母也要以身作則,才能對孩子產生更大的影響。

    6.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讓孩子自己做主。

  • 3 # 遼聊正能量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主動參與,主動獲取,自主構建,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一種學習方法。

    在中國古代,“學”與“習”兩個字一般是分開使用,而不是並列在一起的。古代表達獲取知識的含義時多用“學”字或“知”字,主要指各種直接與間接經驗的獲得,有時還兼有“思”的含義;表達熟悉和掌握技能修煉德行等帶有實踐意義的行為時則用“習”字,“習’指鞏固知 識、技能,含有 溫習、實習、練習意,有時兼有行的意思。

      中國最早將”學“與”習”聯絡起來,並且探討二者關係,孔子在《論語學而》中說:“學而時習著急,不亦說(悅)乎!”不過這裡的“學”和“習”尚未直接聯絡在一起,組成一個複合詞,但孔子揭示和強調了“學”與“習”之內的聯絡,“學”是“習”的基礎與前提,“習”是學的鞏固與深化,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強調了學習過程中的知行統一,以及由此所獲得的喜悅的情感體驗,而這恰恰是學習的本質所在。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學習”包含“學”與“習”兩個環節,“學”是指人的認識活動,而“習”則是指人的實踐活動。

      人,是一個具有自我意識,能夠自己選擇和控制自身行為的主體,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學習質量的高低、學習效果的好壞最終取決於學習者自身。因此,學習者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習者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內部、外部條件,自覺主動的學習,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障礙,尤其要克服各種厭學情緒,強化學習動力,並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發展自我調控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實現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

     "自主學習"並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相反它既重視學生的"學",也更重視教師的"導"。 老師只有透過適當的啟發、設問,精妙的點撥和引導,才能讓學生自己把教材中的問題發掘出來。 隨著學習程序的展開和深入,透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使其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並形成一個或幾個高潮,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經常處於"亢奮"的狀態中,不斷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思維,想像的空間,使學生不斷達到新的目標,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可能。

    創設問題情境要注意時機,設定要恰當,以尋求學生思維的最佳突破口。在學生們不能解決某個問題時,指導學生回到理論課的學習中,最後再回頭來試著自己解決那個問題,透過這樣的方法,使大部分同學都產生了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  

    學生在認知活動中,出現思維障礙是很正常的事,這時教師要充分運用引導、點撥這一教學手段來啟用學生的思維,使之達到自主參與、自覺發現、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識的目的。教學中的點撥,一是要"準",要在學生思維的堵塞處、拐彎處予以指導、疏理;二是要"巧",在學習有困難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時,在"後進生"有強烈求知慾望時,在中等生"跳起來想摘果子"力度不夠時,在"優等生"渴求能創造性地發揮其聰明才智時巧以點撥,使其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人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只有讓學生掌握了一種有效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才能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到"魚場"去"撒網",去"捕魚",才能真正成為"捉魚"的主人和高手。自主學習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要敢於放手,真正地相信學生並想方設法地去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自覺自願、興致高漲、主動熱情地學習。但"放手"並不是等於"放羊"。自主學習不是主張學生脫離教師的指導"閉門式"學習,更不是指教師可以不管學生的"偷懶式"不負責任的教學,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主動地參與,主動地獲取,自主構建,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一種學習方法。

  • 4 # Kim記筆記

    自主學習指的是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帶著自己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去開拓一個更寬廣的知識世界。

    自主學習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從一個學習者變成一個探索者的角色。

    要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一般由5個要素構成:

    1. 提問能力,敢於對自己的未知領域發起挑戰。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和高效。

    2. 搜尋能力,對於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真的十分重要,能幫我們快速鎖定學習範圍,節省篩選時間。

    3. 閱讀能力,是快速吸收和理解一個新領域的重要手段。

    4. 寫作能力,是檢驗是否能應用這些新知識成果的證明方式。

    5. 整合能力,能將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重新組合排布,形成新的知識和經驗。

    以上這些都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具備自主學習的參考因素,但不是必備因素。

    要學會對自己學習行為負責並堅持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能看懂建築施工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