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傅雅齋書法hmx2018

    古人云:善法書者,各得右軍一體。而書法史上學右軍書法傑出者有四人:米芾,趙孟頫,王寵,王鐸。米芾得其迅疾,趙孟頫得其端莊,王寵得其蕭散,王鐸得其雄厚。今天談談“吳中四名家”的王寵。

    王寵(1494------1533)初字履仁,後改字履吉,號雅宜山人。蘇州人。曾八次應試,然累試不第,僅以邑諸生被貢入南京國子監成為一名太學生。世稱“王貢士”。他一生仕途失意,遂寄於湖光山色之中,沉溺於詩、書、畫之趣。天分很高,所涉詩、書、畫造詣俱深。詩宗建安諸子,染盛唐之風,文習司馬遷、班固,深得筆致。畫則深得黃公望、倪雲林墨外之趣。諸道中又以書法最為見長。其學書刻苦專精,曾在石湖讀書習字二十年,非探親不進城,後詩、書名滿吳門。藝術上的才能使得“一時名士皆歸之”。著作有《雅宜山人集》。

    王寵書法初師蔡羽,早年與兄長王守在蘇州太湖洞庭山隨蔡羽求學。蔡羽字九逵,號林屋山人,當時在蘇州與文徵明齊名,工詩文,善書法。正、行書猶為遒勁,常以禿筆取勁,姿盡骨全,表現出強烈個性。在王寵的書法實踐中多看到他的影響。

    青年時代的王寵,因蔡羽和文徵明等文士關係密切,而結識長其二十五歲的文徵明,文徵明獎掖後進,折輩與其相交,情在師友之間。他與文徵明之子文嘉,以及陳淳等三吳名士,亦過從甚密。王寵曾從文嘉處借得祝允明《古詩十九首卷》,臨摹數過,留閱數月。可見他甚喜祝書,而受其影響。后王寵又與唐寅結為親家。在這樣的氛圍中,王寵的書法聲望日隆,成為吳門書派主將之一。

    王寵小楷成就很高,得力於鍾太傅、二王、智永、虞世南等諸家,氣息高古,頗有晉人韻味。三十多歲時作《五憶歌並序卷》《摹東方朔像贊卷》為其典型小楷面貌,結字空靈,氣息高古典雅,得靜逸之趣,與其“人品高曠”的性格頗為一致。在結字、用筆上都與祝、文有異趣,因而有自家風格。

    王寵的行、草書世人評價頗高。他青年時代的行草書多不連續,書風曠適疏宕。晚年則書風一變,結字較前平易近人,用筆則大開大合,兼有宋人及明初宋克章草筆意,情感外拓,蕭散跌宕,全無早年冷逸之氣。王世貞認為“晚歲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麗遒逸,為時所趣,幾奪京兆(祝允明)價。”評者以為“衡山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可惜王寵英年早逝,未能使其書法藝術走向峰巔。

    王寵書法之所以能在吳門書派中超然出塵,重要的原因是學師而不囿於師,在面貌上與祝、文拉開了距離。他清新、曠達的風格既表現了吳門書派特有的“士氣”,又不染俗法,混同於一般。故其書法在吳門書派中具有特殊的價值。

  • 2 # 好學的喬布斯

    我最喜歡的還是祝枝山的草書。他的草書可以說是“明代第一人”!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

    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

    下圖為其草書《赤壁賦》區域性。

  • 3 # 小季講故事

    董其昌。他的楷書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而佈局得楊凝式的閒適舒朗,神采風韻似趙孟頫,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其代表作品有: 白居易琵琶行、草書宋詞卷、煙江疊嶂圖跋、臨懷素自敘帖、草書詩冊等。

  • 4 # 麟角1

    明代的書法家至少有二十多位,其中我最喜的是董其昌的書法。(注:是喜他的書法藝術,而不是他的做人。)。董其昌這個人,有必要先概述一下他的簡歷: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人(今上海市董家匯)。他打小就聰穎好學,能詩文,尤擅長寫八股文,且好勝心特強。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試,自信自己能得頭名,結果卻是第二。不是他的文章寫的不最優秀,原因是他的字寫的較差。董其昌為之受到刺激,發誓一定要把字寫的最好。從此開始練書法,先以書法大家顏正卿(唐)的字帖為楷模進行練習,後再臨摹鍾繇和“二王”(晉)“書聖”的書帖 。經過十多年的刻苦鑽研地練習,董其昌的字已寫的相當漂亮。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已35歲的董其昌考中進士,供職於翰林院,一度擔任過太子朱常洛的老師。其後不久,便告病還鄉。直到1620年8月朱常絡繼位(明光宗),董其昌以帝師的身份又回到了朝廷;被授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並修《神宗實錄》。但朱常洛僅執政一個月就駕崩了,繼任的熹宗天啟皇帝在1625年任命董其昌為南京禮部尚書(副二品,這是他仕途上最高的官職。)。董其昌到任一年後,又告病回鄉。直到崇禎五年(1632年) 魏忠賢被賜死後,已經77歲的董其昌又再次回到了朝廷,掌管詹事府事。不久朝廷開始折騰起“黨爭”之風波,任職二年的董其昌發現不妙,趕緊提出告老還鄉……。他從35歲走上仕途,到80歲告老還鄉;為官18年,歸隱27年,三進三退共計45年。這足以顯示出董其昌對人事的極其精明,並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

    亦官亦隱的董其昌不但在書法上造詣極深,並且在繪畫上同樣也有極高的成就,他的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甚大。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造詣最高;功底出於“二王”,綜合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汲取其精華,自成一體。“六體”、“八法”用筆精到,在揮墨轉筆之處,似拙實巧,乃古勁藏鋒。其書風是飄逸空靈,雄奇峭拔,具有“顏骨趙姿”之美。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一直到清康熙、乾隆都以董其昌的書法為宗法,備加推崇。康熙還常常臨摹,致使掀起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並一時成為那些追逐功名的學子皆以學練“董書”為求仕的捷徑。

    董其昌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 這是歷史上書法界第一次用“韻、法、意”三個審美觀念來劃定三個朝代的書法藝術。

  • 5 # 詩夜城主

    明代是中國古代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帖學大興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書法在繼承宋、元傳統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並呈現出多種豐富的面貌特徵,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書法家。在書寫載體上,相比以往以冊頁、手卷為主的情況,至此則立軸、扇面、對聯等書寫形式大興,其中尤以立軸的盛行最為重要,

    從時間上看來,明代書法大致可分為初期、中期以及晚期3個時期:明代初期書法以對前代的繼承為主,尚未形成典型的時代特色,此時的書法家以“三宋”和“二沈”為代表;明代中期,受經濟、政治、社會風氣等多方面的影響,此時的書法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文人書法得到了極大發展,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吳門書派”,其代表人物有祝允明、文徵明、王寵、陳淳等;

    直到了明代晚期人們的思想得到極大解放,在書壇中則呈現出更加異彩紛呈的局面,此時諸家並立,書風各異,董其昌、邢侗、張瑞圖、倪元璐、徐渭等均為一時之佼佼者。然而,我最喜歡的明代書法家當屬 文徵明,其書早年學習趙孟頫,後直追晉唐,得力於王羲之、歐陽詢,

    行書分大小兩種,大字行書受沈周影響,有明顯的黃山谷筆法,而更渾厚,小字則以行草為主,取法趙孟頫、智永,而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自作詩》《西苑詩》《雜花詩賦》等;狂草書效法懷素,參以山谷草法,篆書師李陽冰,隸書得力於《受禪表》《上尊號》,而且小楷功力深厚,年九十仍能作蠅頭書,可以這麼認為,文徵明諸體皆能,是自元初趙孟頫以來又一位全能的書家。

  • 6 # 梁園墨客書法

    個人比較喜歡董其昌的字。

    在明代就有“刑張米董”之稱,把他和邢同,張瑞圖,米萬鍾並稱,可見其在當時影響之大。

    董其昌的字初學顏真卿《多寶塔碑》,繼而上追二王。

    董其昌的書法,吸收了古人的精華,但又不是刻意模仿。

    董對自己的書法其實也很自負,曾雲“不恨吾不見古人,恨古人不見吾”。

    學過董書的,可能對其書風印象極為深刻。

    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圓勁秀逸,而又不失平淡古樸,雖處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其書法也不逞相讓。

    特別是清代康熙和雍正都特別崇尚董其昌的書法,使其對整個清前期書壇影響至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嘉慶突然駕崩,道光登基為帝引起的繼位爭議,皇后為何不立自己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