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蛋說農業
-
2 # 雨花石123369244
小麥想高產,可以遵循如下原則:足墒播種,鬆土後播種密度,以適播期內每畝播種沙土地8—12斤麥種,壤土12-15斤,粘土20斤內,鬆土淺播,寬幅散開播種,鎮壓實。需肥比例3:1:3,底肥以足磷為原則,氮磷鉀要平衡使用,年前小雪前後,平均氣溫0—5度時,澆薄薄一層防凍水,年後返青期,噴促進生長葉面肥,3月20日至4月5日,噴施大量元素和氨基酸類螯合鈣肥加二氫鉀,並加入吡蟲啉和三唑類殺菌劑,5月20日前,再噴一次二氫鉀和其他葉面肥,防止乾熱風,其中3月20-4月10日澆水施肥,揚花期後再來一次灌漿肥,這些步驟包含了小麥赤黴病和吸漿蟲的防治,吸漿蟲在小麥花苞剛抽穗立即噴功夫和毒死蜱或辛硫磷,希望可以幫到農民朋友,寫的有些亂,大家整理一下這是魯西地區的基本管理方法,大家參照一下吧
-
3 # 稻麥巴巴
小麥想要高產需要注意哪些?
小麥要高產,種好是關鍵,要想種好小麥必須抓住幾點:
一、選對種子。種子是高產的基礎,買種子要選用適合當地的品種,不可求新而購買不適宜當地種植的所謂高產小麥種子。在種子選用上建議去當地農業部門諮詢。
二、選好肥。好肥料是高產的保證。
有條件的建議畝底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4000斤,以確保營養的均衡。
以畝產500公斤產量計,如果畝使用有機肥3000-4000斤,建議再使用15-15-15配方的複合肥6-70斤。
如果沒有條件使用有機肥,建議畝使用15-15-15配方複合肥80-100斤+尿素10-15斤,其中黃土地尿素要少施。
三、科學整地。要改旋耕為犁地,打破犁底層,促進小麥根深扎。
但長久旋地的第一年犁地深度應在25-30公分。
四、搞好藥劑拌種。造成小麥後期死穗的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必須採用拌種的方式解決,因此麥種在播種前要搞好殺菌劑拌種,同時加入吡蟲琳,可以控制地下蟲和小麥生長前期蚜蟲的危害。
五、適時播種。根據選用的品種的特性,選擇適宜的播種時期。
如半冬性品種,適宜的播種時期在10月10-15日。具體表現播種時期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墒情等綜合因素而定。
六、化學除草。在小麥播種後雜草出土前,如果土壤墒情較好,選用德國拜耳公司的拜寶瑪進行噴霧封閉除草,解決雜草的危害。
播種後的小麥,怎樣管理?種好是關鍵,管理是重點!小麥出苗後,管理上主要注意:
1、在控制好病蟲害的基礎上,在苗期如果麥田群體小、長勢弱,要注意提前進行肥水管理,早追肥;
2、在小麥拔節前後,根據小麥長勢,注意追施尿素,提高小麥成穗率,同時注意小麥鏽病的預防和紋枯病、蚜蟲、紅蜘蛛的控制;
3、在抽穗前嚴防赤黴病發生危害,有吸漿蟲發生的也要注意預防。
4、灌漿期,重點是穗蚜、鏽病、乾熱風的預防,可以透過葉面噴施殺蟲劑+殺菌劑+磷酸二氫鉀,預防小麥早衰。
-
4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小麥要高產,選擇良種很重,有了良種要抓住適播期。北方小麥產區選半冬性高產小麥品種,在十月十五號到二十日播種。南方選春性小麥品鍾十月三十日十一月上旬播種。小麥是喜磷作物,畝施一百斤磷肥,三十斤尿素作基肥,麥要胎裡肥,尿磷一起施。也可選三元素高磷高氮型,每畝一百斤左右。開春看苗的長勢,為了達到壯杆抗倒,趁雨天每畝用尿素三十斤加鉀肥三十斤拌勻施下。小麥抽穗前後要噴肥防治赤黴病,在噴施防治蟲害時,每噴水加綠風九五,或碧護加其它多微量液體肥料,全生育期噴2到3次,小麥畝可增產百分之二十以上。
-
5 # 農事一線
一、良種先行
建議:每年更換種子,不宜自行留種
二、播種前拌種滅菌、殺地下害蟲、防蚜
滅菌:防土傳、種傳病害
殺地下害蟲、防苗蚜
三、把控好播種時期、播種量
過早年前長勢旺不抗低溫,宜受凍害
過晚分糵少,需加大播種量
四、肥水管理
春節過後注意澆返青水、追施返青肥
五、中後期病蟲害
白粉病、鏽病
蚜蟲、麥葉蜂
六、收穫前謹防乾熱風
⚠️注意除草
-
6 # 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
高產,是每個種植戶都在追求的一個目標。小麥種植的利潤主要就在產量上體現出來了。在有些地區小麥的產量能夠上千斤就算是高產了,但是在河南的北部,農民種植小麥的畝產量卻在1300斤以上。
小麥的產量跟管理是有非常大的關係的,首先第一步就是精細的平整土地,在小麥播種前,深翻土地,精細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結構,增強土壤的保墒能力。
其次就是選擇抗逆性強的品種,選擇一個好的品種,對小麥的增產增收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整地的時候,需要根據土壤的綜合情況來決定施肥的方案,主要以有機肥和化肥為主,因為有機肥的使用可以改善土壤中的有機質。
接下來就到播種的環節了,小麥在播種之前需要進行拌種,因為小麥拌種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麥生長期發生的蚜蟲和各種病害,常見的拌種劑有吡蟲啉,噻蟲嗪等成分。在小麥拌種的時候要注意,拌種完之後要及時的晾乾,不能放在太陽下曬乾,否則會影響藥效。
小麥的播種時間選擇上也非常重要,小麥的播種要做到適當的墒情播種,一般在田間持水量在75%左右的時候,播種最有利於小麥的出苗,適當的晚播更有利於小麥的生長。
為了保證小麥能夠安全的越冬,一定要及時的澆上越冬水,這樣才能保證小麥不受凍害,第二年更好的生長。
在4月中旬開始,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因為這個時候是小麥的吸漿蟲、蚜蟲、白粉病、赤黴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做好防控工作,同時澆水防止小麥出現早衰的現象。
-
7 # 農學谷
(1)種子精選與種子處理
播種前種子處理應透過機械篩選粒大飽滿、整齊一致、無雜質的種子,以保證種子營養充足,出苗整齊、分櫱粗壯、根系發達,苗全、苗壯。要針對當地苗期常發生病蟲害進行藥劑拌種,或用含有營養元素、藥劑的種子劑包衣。
(2)適宜播種期的確定
小麥的播種要選擇適當的時期,使小麥處於最佳的光、溫水條件下,充分利用光熱和水土資源,冬小麥還要達到冬前培育壯苗的目的。冬小麥確定適宜播種期的依據:①冬前積溫。冬小麥冬前積溫包括播種到出苗餓積溫及出苗到冬前停止生長之日的積溫。②品種發育特性。不同感溫、感光型別的品種,完成發育要求的光溫條件不同。一般強冬性品種可適當晚播。生產實踐中,北方各麥區冬小麥的適宜播期為:冬性品種一般在日平均氣溫16~18℃,冬性品種一般在14~16℃,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在此範圍內。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肥力、地形等特點進行調整。
(3)提高播種質量
農民朋友可以按上述方法進行播種,管理即高效,又輕鬆,還能保證小麥更好的生長。
回覆列表
小麥是中國的重要糧食作物,其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居第二位。小麥種植範圍南起海南島,北至黑龍江,西起新疆,東抵沿海各省的平原高山。中國既種冬小麥,也種春小麥。下面介紹下冬小麥化肥使用技術。
冬小麥在營養生長階段(出苗、分櫱、越冬、返青、起身、拔節)的施肥,主攻目標是促分櫱和增穗,而在生殖生長階段(孕穗、抽穗、開花、灌漿、成熟),則以增粒增重為主。
由於氣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種特性的不同,小麥植株一生中所吸收的氮、磷、鉀數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變化。綜合起來,一般認為每生產100千克小麥籽粒,需吸收純氮2.8-3.2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鉀2-4千克,氮、磷、鉀三者的比例約為1:0.4:1。其中氮、磷主要集中於子實,分別佔全株總含量的76%和82.4%,鉀主要集中於莖葉,點全株總含量的77.6%。
冬小麥在各個生長髮育階段,吸收氮、磷、鉀養分的數量是:出苗後到返青期前,吸收的養分和積累的幹物質較少;返青以後吸收速度增加,從拔節至抽穗是吸收養分和積累幹物質最快的時期;開花以後,對養分的吸收率逐漸下降。冬小麥對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
一是從分櫱到越冬,一是從拔節到孕穗,後面的高峰遠遠大於前面的高峰。中國農業科學院土肥所對產量6188千克/公頃的冬小麥植株分析結果,在營養生長階段吸收的氮佔全生育期總量的40%,磷佔20%,鉀佔20%;從拔節到揚花是小麥吸收養分的高峰期,約吸收氮48%,磷67%,鉀65%。籽粒形成以後,吸收養分明顯下降。因此,在小麥苗期應有足夠的氮和適量的磷、鉀營養。根據小麥的生育規律和營養特點,應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應占總施肥量的60%~80%,追肥佔40%~20%為宜。
(1)基肥
小麥的基肥應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化肥。施足基肥於培育壯苗,促進有效分櫱和籽粒發育有重要作用。追肥施用量因各地情況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一般在每公頃施農家肥 30-75噸的基礎上,在北方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在南方冬麥區配施氮、鉀或氮、磷、鉀化肥。一般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塊,可用1/3的氮肥做基肥。每公頃施尿素75-150千克或碳酸氫銨225-300千克。
如果土壤肥力很高,農家肥料用量很大,基肥可不施氮肥,將氮肥全部用作迫肥。肥力中等的地塊,可以將1/2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頃施尿素112.5-225千克或碳酸氫銨375-600千克。肥力低的地塊,則將2/3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頃施尿素 150-255千克或碳酸氫銨450-750千克。在肥力低又無灌溉水條件的地塊,通常將氮肥全部用作基肥。一般在土壤速效磷低於20毫克仟克的麥田,應增施磷肥。每公頃施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450-750千克。
基肥,最好將磷與農家肥混合或堆漚後使用,這樣可以減少磷肥與土壤接觸,防止水溶性磷的固定,利用小麥的吸收。土壤速效鉀低於50毫克/千克時,應增施鉀肥,每公頃施氯化鉀75-150千克。鹽鹼地最好施硫酸鉀,在土壤有效鋅低於0.5毫克 /千克時,可隔年施用鋅肥,每公頃施硫酸鋅15千克左右。
(2)種肥
小麥播種時,還可以將少量化肥作種肥,以保證小麥出苗後能及時吸收到養分,對增加小麥冬前分櫱和次生根的生長均有良好作用。小麥種肥在基肥用量不足或貧瘠土壤和晚播麥田上應用,其增產效果更為顯著。種肥可用尿素每公頃30-45千克,或硫酸銨每公頃75千克左右和過磷酸鈣75-150千克。種子和化肥最好分別播施。碳酸氫銨不宜作種肥。
(3)追肥
根據小麥各生長髮育階段對養分的需要,分期進行追肥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現分別敘述如下:
①苗期追肥:苗期追肥簡稱"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櫱初期,每公頃追施碳酸氫銨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或少量的人糞尿。其作用是促進苗勻苗壯,增加冬前分櫱,特別是對於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麥。丘陵旱薄地和養分分解慢的泥田、溼田等低產土壤,旱施苗肥效果好。但是對於基肥和種肥比較充足的麥田,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②越冬期追肥:也叫"臘肥",南方和長江流域都有重施臘肥習慣。臘肥是以施用半速效性和遲效性農家肥為主,對於三類苗應以施用速效性肥料為主,以促進長根分櫱,長成壯苗,促使三類苗迅速轉化、升級。對於北方冬麥區,播種較晚、個體長勢差、分櫱少的三類苗,分櫱初期沒有追肥的,一般都要採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結合澆凍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後施氮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對於施過苗肥的可以不施"臘肥"。
④拔節期追肥:拔節肥是在冬小麥分櫱高峰後施用,促進大櫱成穗,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分化,爭取穗大粒多。通常將拔節期麥苗生長情況分為三種類型,並採用相應的追肥和管理措施。
過旺苗:葉形如豬耳朵,葉色黑綠,葉片肥寬柔軟,向下披垂,分櫱很多,有鬱蔽現象。對這類苗不宜追施氮肥,且應控制澆水。
壯苗:葉形如驢耳朵,葉較長而色青綠,葉尖微斜,分櫱適中。對這類麥苗可施少量氮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150-225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配合施用磷鉀肥,每公頃施過磷酸鈣75-150千克,氯化鉀45-75千克,並配合澆水。
弱苗:葉形如馬耳朵,葉色黃綠,葉片狹小直立,分櫱很少,表現缺肥。對這類麥苗應多施速效性氮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300-6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
⑤孕穗期追肥: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公頃施75-150千克硫酸酸銨或45-75千克尿素。
⑥後期施肥:小麥抽穗以後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鉀等元素。這時小麥根系老化,吸收能力減弱。因此,一般採用根外追肥的辦法。抽穗到乳熟期如葉色發黃、有脫肥早衰現象的麥田,可以噴施1%~2%濃度的尿素,每公頃噴溶液750升左右。對葉色濃綠、有貪青晚熟趨勢的麥田,每公頃可噴施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溶液750升。近幾年來,在生產實踐中,不少地方在小麥生長後期噴施黃腐酸、核甘酸、氨基酸等生長調節劑和微量元素,對於提高小麥產量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