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1東方散人1

    當你迷茫的時候要學會思考,一定不要急於去找方向,因為這個狀態下的判斷大都是不準確的。俗話說:“靜能生慧”。越是迷茫的時候越要沉住氣,靜下來,慢下來,多讀書,多思考,然後透過理性全面的分析把準方向,才能逐漸走出現在的困境。

  • 2 # 九瘋

    你好哦,題主。

    大家可以點開我的頭像,看我的主頁,文章中有一篇《人生道路丨將逆境視為寶藏》

    迷茫期,人生道路上一個讓我們不知如何選擇的時期。

    當我們處於迷茫中時,往往內心會不知所措,前方的道路猶如迷霧,遮擋住了前行的腳步。

    無論是你的生活,工作,家庭,還是身邊周圍的環境,總有要去抉擇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我們便會容易被面臨的選擇所困惑。此時我們內心會失去方向感,不知道該怎樣前行。緊接著會焦慮不安,內心的煩躁感壓抑著我們,寸步難行的感覺索信便放任不管了。這時的我們容易對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漸漸墮落。

    處於迷茫中的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清醒的頭腦才有讓我們思考的能力。面臨選擇,或者事事不順心之時,才能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或者說是自己的選擇。

    最重要的還是要對生活有信心,對前方的道路要有期待。就像我們的前行的動力,是夢想。縱然是前方的路鋪滿荊棘,坑坑窪窪,那又如何?自己選擇了的路,既然沒有了後退可言,那便是要走下去的。

    希望我們都能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迷茫可以有,但是迷茫之後的我們,一定是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 3 # 木頭笑笑

    你需要「平靜的獨處」。

    空出時間,讓你的身心恢復到正常狀態。迷茫會讓你焦慮,讓你晚睡,讓你吃更多,讓你迫不及待的想要填滿每一寸時間,讓你身心俱憊,讓你對自己不滿意,讓你更焦慮,讓你更迷茫。

    我這些年越來越理解的一件事就是:很多時候,能夠“不做什麼”比起“做什麼”來更加重要。

    當人在迷茫的時候,往往是由於對未來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這個時候,他自然而然的會對未來產生恐慌和焦慮。

    基於這種焦慮和恐慌的驅使,會令我們本能的想要“做些什麼”來緩解、掩蓋、和躲避自己的焦慮。

    有些人會選擇用工作,健身,看書等這些“上進”“努力”事情來掩蓋焦慮,他們會認為,當他們在看書,健身,工作的時候是在“變好”,於是就能夠在心理上獲得一種“最起碼我是在往好的方向前進”的「幻覺」。

    這樣他就能短暫性的有了一個方向和目標,他“好像”就知道了自己往哪兒走,於是就“暫時”不焦慮了。

    有些人會選擇用毒品,性愛,網遊等來麻痺自己,他會不斷地追求從這些事情上獲得快感,從而麻痺和忽略自己對未來的擔憂和焦慮。

    總而言之,我們會拼命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來追逐,從而就能夠確認自己的存在,不至於被對未來的恐慌所吞噬。

    但事實上,我們的內在又好像是“分裂”的。

    你一方面“想”追逐這個目標,另一方面又“不想”去做這件事。

    或者是,今天你給自己定了一個一週目標,週一和週二你執行的很好,但是到了週三,你忽然喪失了所有的熱情,對這個目標一點兒都不想去達成了。

    那個“想”去達成目標的你就會很焦慮、很擔心。

    但這種焦慮往往不僅僅只是由這一件事你沒有去做所引起的,更多的是因為你被一種“如果以後我都是這樣“分裂”的怎麼辦?我要是永遠像這樣沒辦法執行了怎麼辦”的更大的、更深層次的擔憂所引起的。

    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尚未整合的自我衝突」。

    應該有不少的人都熟悉精神分析中的“自我”“本我”“超我”這個精神結構的理論。

    你的“本我”只貪圖享樂,它只想追求當下的歡愉,而沒有長遠的眼光與對現實的認知和分析。

    你的“超我”則是個英明神武的好人,它代表著社會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標準,所以它總是和“本我”出現衝突。

    你的“自我”是這二者的協調者和統籌者,它要盡力讓二者不要總是打架而是協作共進。

    當你對未來迷茫時,你深謀遠慮的“超我”就開始擔憂:以後怎麼辦?要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沒用的廢物被別人看不起怎麼辦?以後吃不上飯怎麼辦?

    “超我”就提醒“自我”與“本我”要趕緊想辦法做些什麼。

    但是“本我”一擺手:““超我”你想那麼多幹什麼?來來來,讓我們喝完這杯,還有一杯;再喝完這杯,還有三杯……”

    “超我”表示我喝你妹啊,都火燒眉毛了你還喝喝喝喝!然後你的“超我”和“本我”就掐了起來。

    於是,“焦慮”就因此而產生了。

    由於我們的“自我”這個協調者往往發育的不是很成熟,所以它通常會拉偏架或是沒有辦法很好的協調和處理這二者的衝突。

    那些偏愛超我的人,就會用“工作、讀書、健身”這些事情來緩解焦慮;

    那些偏愛本我的人,就會用“網遊、性愛、毒品”這些事情來麻痺焦慮;

    但無論你是用哪一種拉偏架的方式獲得了暫時的平靜,這始終都不是真正的問題解決之道。

    只要你的“本我”和“超我”的衝突還在,你的“迷茫”就會一直存在,因為你會不斷地試圖尋找一個答案,於是你的焦慮和恐慌始終都無法真正被解決。

    因為問題的本質在於你的內在精神結構的衝突,所以外在層面你所做的這些都無法“直接”對你的內在結構發生影響和作用,所有的外在行為,也包括心理諮詢,都只能“間接”的去影響你。

    我們時常說,要達成和父母的“和解”,要達成自我的“和解”等等,但這種“和解”本質上是無法被“催熟”的,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機緣。

    就像一對發生了激烈衝突的夫妻,你強迫他們握手言和,抱一抱,做個愛,假裝一切都好了,這不僅是無益於根本問題的改善,反而還是有害的。

    因為他們內心對對方的不滿和怨恨還是存在的,用表面的平和將怨恨和不滿掩蓋住只會令矛盾在暗地裡積累的越來越大,對對方的成見越來越深。

    他們兩個都需要時間去釋放自己的情緒,反思自己的行為,再加上合適的時機,他們才能夠“真正”的握手言和,並且不僅是會和好,而且還會比以往更加的親密。

    而在你的“自我”“本我”“超我”這種“三角關係”裡會更為複雜。

    可能這三者都認為自己沒有錯,都認為自己的在做的事對的事情。

    本我認為它在努力讓大家都快樂,超我覺得自己在努力令大家在現實社會生活的更好,自我在努力協調大家的關係。

    但最後的結果是,你內在的這三個部分在不斷地產生激烈的衝突,同時每一部分都覺得自己很“委屈”,會覺得其他的兩個部分怎麼就那麼不“理解”自己呢?

    有些人是他的自我經常和本我一起玩,他會逃學,追求性愛,沒日沒夜的打遊戲,那麼超我就總會感覺自己“被冷落”;

    有些人是他的自我經常和超我一起玩,他會很有責任心,拼命工作,很少享受,那麼他的本我也總會感覺自己“被冷落”;

    這種“被冷落”所導致的一個很有可能的直接結果就是:你的這一部分精神結構會退化、萎縮。

    一個天天加班的工作狂會逐漸無法享受到快樂,有時候他不得不透過SM、吸毒等這些高強度刺激的事情來令自己獲得享樂體驗;

    一個總是放縱自己的人會逐漸喪失自制力、上進心、和道德感,他可能一輩子都在自身的慾望上兜圈子,而無法獲得世俗意義的成功和自我實現;

    至於那些沒有“自我”,強行要“本我”“超我”一起玩的人…………我們通常會在醫院精神科見到他們。

    所以為什麼在一開始說,當你陷入迷茫的時候你應該讓自己「平靜的獨處」呢?

    因為你需要給自己的內在精神結構以時間和機會去溝通、衝突、協調、成長、退行、整合、分裂。

    當你的內在精神結構出現衝突時你的確是很痛苦的,但這種痛苦本身就是你的自我在整合的過程。

    我們甚至可以稍稍偏激的理解為:人格整合的過程,就是痛苦的過程。

    但這個時候有人可能會說:那我痛苦了這麼久,也有很多人痛苦了一輩子,但精神結構卻始終沒有得到整合,我的確經歷了痛苦的過程,但最後卻並沒有完成整合,這是什麼原因呢?

    從根本上來講,痛苦分為兩種。

    一種是直接的痛苦。

    另一種是試圖逃避痛苦所帶來的痛苦。

    比如:一個人在失戀了之後,為了逃避失戀的痛苦而馬上找了一個新歡。但他和這個新歡實際上並不能很好的相處,反而是對雙方的折磨。

    再比如一個人為了逃避承擔責任的痛苦而做著一份簡單輕鬆的工作,這個時候他必須承受的是面對枯燥的生活和無意義感的痛苦。

    當我們直面第一種痛苦,並能夠從這種痛苦中吸取經驗和反思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獲得成長,精神結構才能夠得以整合。

    而第二種痛苦往往只會給我們帶來折磨和損耗,它不僅無益於我們精神結構的整合,反而會加劇我們內在自我的分裂。

    但這第二種痛苦在我們的生活中太過常見了,並且每個人都有逃避痛苦的傾向,以至於我們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種痛苦的存在。

    當我們在迷茫時,很多我們試圖去做的事情,其動機往往都是第二種,即逃避焦慮和恐慌帶來的痛苦。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建議你在迷茫的時候“做些什麼”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你做的越多,焦慮越多;焦慮越多,就越迷茫。

    這時候你可能會問:「平靜的獨處」就能夠讓我不迷茫,不焦慮了嗎?

    恰恰相反,讓你平靜的獨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更好的迷茫,更好的焦慮。

    “那迷茫、焦慮,這些問題就不解決了嗎?”你接著問。

    首先,迷茫和焦慮本身並不是問題。

    其次,迷茫和焦慮是無法被“解決”的。

    最後,也許“不解決”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你覺得看到現在反而更糊塗了?

    那就翻上去重新再看一遍,我想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裡的職業學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