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睡火炕還是很舒服的,但是火炕有一些痛點,比如保溫時間短,後半夜就涼了,裂縫冒煙嗆人,容易煤煙中毒等。
3
回覆列表
  • 1 # 經典863

    社會向前發展的太快常常容易讓人忘記過去,忘記曾經所處的環境。要不是一張老照片,我幾乎忘記了火炕的存在。對於中國東北、華北,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居民來說,火炕是一個家庭中最為重要的區域,除了能提供基本的休息睡眠功能外,諸如取暖、就餐,甚至禮儀等,均在火炕上進行。

    我小時候斷斷續續的睡過幾年火炕。在80年代的農村,僅以三間房子的一戶人家為例,屋門一般設定在中室,一腳跨進去基本就看到了灶臺,因此這便是農村家庭的廚房,烹飪圍繞著灶臺依次展開。對於那些幾代都是農民的窮苦家庭來說,往往在中室還會多出一個灶臺,專門用來負責製作豬食。在那個年代,養豬是村民致富的最顯著手段,平時賣一籃子雞蛋,賣兩口袋麵粉,遠遠抵不上年底殺兩頭豬去賣,賣剩下的用於過年,可謂一舉兩得。有太多順利唸完大學的農村孩子,靠的都是母親不間斷的養豬在供給,說起來真是個心酸的年代。

    農村人管坐北朝南的房子為正房,中室兩旁的房間為東屋、西屋,無論你置身於東屋還是西屋,都可以稱中室為“外地”。火炕的位置就在東西屋,視家庭成員的構成而定。倘若人丁多,東、西屋都打有火炕;反之,則可以騰出一個房間放雜物,比如秋收的糧食亦或是一些生產工具。不論房子的朝向如何,火炕基本都設定在靠近窗戶的位置,三面環牆,只剩下一面對著空地。這面的邊沿會安裝一條與火炕等長的木條,稱之為“炕沿”。在一定程度上,炕沿木料的大小,材質的好壞,以及樣式等,甚至可以反映出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由於上炕下炕是每天必備的動作,農家的炕沿個個磨得倍兒亮,讓人看著親切。

    說白了火炕就是用土磚切成的“床”,內部設計有“回”形的煙道,為的是平均散熱,煙道與中室的灶臺相連。你仔細觀察農村的住房,一般房頂的兩端都有煙囪,正好對應著東西屋的位置,煙囪的煙道走牆壁內部,最後再與火炕相連,用於釋放途徑火炕的濃煙,這樣就從灶臺到土炕再到煙囪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煙路迴圈。在農村,火炕的炕面一般是泥抹的,上面鋪一層秫秸皮編織的炕蓆。最窮的家庭就直接睡炕蓆上,早晨起來後背全是暗花,一般的人家則會在上面再鋪一層薄些的炕被,一來睡著舒服,二來多少也美觀些。正是由於火炕下面設計了煙道,因此其功能得到了拓展,很好的解決了冬季取暖問題。北方氣候較冷,華北冬季零下10幾度,東北則零下30幾度都屬正常,那時的農村沒有暖氣,即使有爐子也捨不得燒炭,因此一到冬天全家人都指望著火炕。在不算冷的日子裡,晚上做飯的那點火就足以讓火炕散發出溫暖,倘若寒冬到來,一般臨睡前幾小時需要進行專門的“燒炕”。燒炕的材料一般是秫秸杆,先在灶臺生火,之後將一小捆秫秸杆的頭部放進去,前段燒完後依次往裡推進,直到完全燒光為止。至少在華北地區的農村,在房間牆壁也就是煙囪煙道的位置都留有一個小口,用於控制煙道的閉合。當灶膛秫秸杆的熱能完全釋放後,需要將煙囪的煙道閉合,否則火炕的溫度不足以支撐太長的時間。此外,火炕主體基本是用土磚切成的,炕面抹泥,這些材料均導熱較慢,也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流量的流失。

    農村的火炕上一般都配有高約一尺的炕桌,睡覺的被子疊好後摞在牆角,俗稱“被垛”。炕桌可以用來看書學習,也可用來喝酒吃飯。特別是對於吃飯這件事,炕桌的等級遠高於廚房的飯桌。平日裡自己人吃飯基本是不上炕的,唯有在特殊的日子裡,或是有貴客臨門,才會請到炕上就餐。實際上農村人自身並不覺得這意味著什麼,這些下意識動作的背後其實體現的是傳統文化在他們身上潛移默化的影子。在80年代的農村,與火炕配套的一般是窗戶。窗戶的最底層是一溜窗臺,上面一般橫向排列著4塊正方形的玻璃,一個房間的採光全依賴於此。玻璃上方是木製的窗欞,窗欞到頂,上面糊紙。到了正月,將窗花對稱貼在屋內的窗欞上,頓時過年的氣氛就散發了出來。晚上燒炕完畢,一家老小圍坐在炕桌旁,屋內是熱氣騰騰的美食與歡聲笑語,隔著五顏六色的窗花,穿過明亮的玻璃,屋外則大雪漫天,寒風凌烈。這樣的氣氛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永遠不能體會。

    農村人將火炕靠近灶臺的部分稱之為“炕頭”,另一端也就是靠近煙囪煙道的位置稱之為“炕梢”。對他們家庭內部來說,炕頭的等級遠遠大於炕梢,因此只有家裡的絕對主人才有資格睡在炕頭。在農村,主人邀請你上炕是對一個客人最大的尊敬。“炕上坐,炕上坐”通常是他們對來訪客人的習慣用語。我小時候,曾記得一個大媽對著遠去的客人唸叨。“哎,也沒炕上坐會兒”,記著她的表情是如此的失落。長大後我才明白,對農民來說,邀請你上炕是一種禮儀,從你盤腿坐在炕上與他嘮家常的那刻起,她才會把你真正看做自己人,彼此的距離也才會拉近。

    在農村,三代以內的至親睡在一張大炕上是很正常的事,無論是35歲的閨女跟爹,還是18歲的兒子跟媽。這直接導致小孩子對性愛的認知提早不少。有人說農村人不懂性知識,在我看來他是不懂農村人,由於一家均睡在一張炕上,爹媽夜間的“肉搏”很容易被小孩子全程觀摩。我上小學5年級時,班裡的一個男孩總跟我彙報他爹媽晚上的事蹟,甚至還邀請我晚上跟他一起去看,真是美好的童年。多年後,火炕文化在農村也慢慢的逝去,除了較為偏遠的地區仍在使用外,大多人家都睡到了床上。雖如此有些老人卻依然願意睡炕,我發小就曾告訴我,給家裡在縣城買了樓房,但80歲的爺爺第一次走進房間,就說“沒炕不行啊!”,於是在一個臥室就出現了火炕,隨後老爺子又跟衛生間的馬桶較勁兒,繼而又在炕下添置了夜壺。

    火炕在中國至少能追溯至西漢,可以說延續了2000年的歷史。到今天,火炕正在慢慢消失,人們對此也不屑一顧,甚至認為是老土與過時的產物。但就是這個老土的東西,在長達2000年的時光裡,給社會各個階層人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安全,並以此延續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香火。社會的進步允許抹殺淘汰的東西,假如有一天火炕真的不復存在,那請你記住,他曾經是多麼的重要過。

  • 2 # 1124努力春哥

    咱黑龍江人最能回答這個問題了,在農村過去,現在,將來都不能離開火炕。最實用的東西,冬暖夏涼。冬天一間屋子一鋪火炕,那就是取暖神器。不論啥體質的人睡火炕上,保證你不上火。早上起來嘴不幹燥。腰腿也上炕烙烙。在外間灶臺連著火牆,火牆通著火炕。一舉兩得。

  • 3 # 打莊子

    幾千年的取暖方法,在北方流行,也節省了錢,由其東北農村,那冰天雪地的,屋裡火牆火炕一點,連飯都做熟了,熱氣騰騰真是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月子的時候婆婆不捨的吃,還耍脾氣摔東西,應該原諒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