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小孩跟小區另外一家的孩子關係很好,她基本每天都會來我家玩,而那個孩子還有另一一個好朋友,經常邀請她去家裡吃飯,所以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女兒和那個女孩一起玩,另一那個小朋友過來叫那個女孩去吃飯,她們走了我女兒也跟著去跟到樓下看人家坐電梯走了我女兒就哭,或者本來那個女孩來我家玩一會準備帶玩女兒去她家玩,路上遇到那個小朋友非要喊那個小女孩去她家,我沒辦法只能強行把我女兒抱走,每次哭的很傷心,當媽的玻璃心真的很不舒服,我老公也是每次都很心疼,覺得我女兒很可憐,甚至讓我下次拒絕那個女孩來我家玩了,因為每次玩到一半或者安排好,另外的小朋友過來把她帶走,我女兒就會哭著要跟著去,每次都哭很久,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我女兒兩歲半講道理又聽不懂,我心裡真的很不舒服
9
回覆列表
  • 1 # 兒童心理支持者

    除非大人玻璃心,強迫孩子不要玩在一起,這樣孩子只能轉移視線,去找別的。這種處理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

    想想第三個孩子,他其實也處在跟你女兒差不多的情況啊,為什麼不能想辦法解決呢。

    也可以讓孩子做出選擇,選擇跟好朋友一起去第三個孩子家,還是自己呆家裡,等第二天再跟好朋友一起玩。

    或是家長在她倆分開前,提前跟孩子約定,等好朋友去朋友家後,陪孩子玩她喜歡

    的東西或帶她去她喜歡玩的地方。

    肯定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孩子處理這樣的關係,但首先要家長放下玻璃心。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總會碰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該怎麼讓自己在朋友離開後,也能很開心,才是家長要教給孩子的。

    其實孩子哭時,大人只要在她身邊安靜陪她一會兒就好了,傷心哭泣很正常,家長可以接受啊。

    最後祝願懂得珍惜朋友的寶貝,每天都快樂!

  • 2 # 甜心琪琪

    女孩子都喜歡兩個兩個在一起,玩的很開心,有排他性。如果3個女孩總有一個被另外兩個疏離。可以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再和這兩個女孩玩,4個人,2人一邊,孩子們會玩的很開心,分班分派玩都盡興,也要給孩子講一下道理,自己很優秀,獨立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更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找自己喜歡的事做,也能很開心!

  • 3 # 雲飛讀書

    孩子為什麼喜歡和其他孩子玩,哭著要跟他回家,主要原因是父母不愛陪孩子玩,孩子沒有了陪伴,感到孤獨,終於有人陪伴了,當然想和他們一起玩,人都是怕孤單的,孩子也一樣。你不能陪孩子玩,那就不要阻止他跟別的孩子玩,兩個孩子可以一起玩,為什麼三個孩子就不能一起玩呢?不熟或者關係不好那都是大人的事,孩子到誰家去玩可以給多帶點吃的,玩的,水果,讓孩子去誰家都不會被討厭。不要干擾孩子的世界,干擾多了,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多給孩子創造一些社交場合,既能讓他們得到快樂,又能學習到社交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 4 # 金陽紙塑

    現在孩子其實都挺孤獨的,愛找小朋友玩,但是也需要區分開來,如果感覺一般就不要來往,那樣反而會影響孩子,我媳婦給我講她在樓底下遇到一個小女孩要跟別人回家,人家孩子媽媽不讓去說又不認識不能去我家,何況我家孩子要寫作業,那孩子非要去這媽媽沒辦法問小女孩家裡電話打電話讓來接孩子,人家父母竟然在家讓孩子一個人在外面玩,這是心有多大。

  • 5 # CC羽子說教育

    1.另尋其他玩伴,轉移孩子注意力。你家的寶寶兩歲半有情緒哭鬧很正常,但讓她開心起來也會很迅速,孩子本性天真,不會太在意自己被玩伴拋棄的傷心經歷。一個小區適齡的夥伴應該不少,下次可以父母陪同寶寶去和其他孩子交流(避免被欺負),若兩孩子興趣合得來,就讓他倆一起玩耍。(為了避免中間再有其他討厭的孩子插手這段純真的友誼),雙方父母也可以溝通,互相去家中做客,定點來接送自家孩子。

    2.要求寶寶現在的玩伴遵守諾言。若你家的寶寶很專一,認定一個好友了,作為家長的也只能順著情緒來,不可給孩子太多的刺激。提前和寶寶玩伴家長打好招呼帶孩子去自家做客,當著兩孩子面要溫柔的說明“做人要誠實守信,遵守諾言的才是好寶寶”。可以讓兩孩子以拉勾為證,答應好的玩耍時間不可爽約,否則就是壞孩子。這也順便幫忙教育了別人家的孩子。

    3.若上面和孩子玩伴講道理的方法行不通。下次寶寶玩伴的玩伴再來敲門時,家長就出門把她打發走,可以說“她要找的玩伴現在沒空,可以下次再約或她要找的玩伴不在這”。一個孩子家長能放任不管,讓自家孩子自由走動敲別人的門,總在沒約好的時間裡找別人的玩伴,說明這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欠缺的。讓你家的寶寶與這樣的孩子有接觸是不太妥當的,不建議你家的寶寶沒受別人邀請追著自己的好友到不熟的人家去,這樣孩子不僅會被那家庭不好的教育風格影響,也可能會被冷落再次受傷害。

  • 6 # 北師大劉少衛

    第一、孩子願意去自己的同學家裡玩這並不是壞事。

    第二、小孩自己的同學被別的小朋友帶走玩也不是壞事,因為被帶走的小朋友和您的小朋友一樣也需要去自己的同學家裡玩。

    第三、給幾點建議或者思考:

    1、小孩子的世界和心理並不是我們大人自以為的,不用刻意去刻畫一個預設,大人首先應該充分尊重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

    2、小孩就像白紙,他正在試圖勾勒未來,大人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或者觀點強加於孩子。

    3、父母還是要多有效的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遊戲等,尤其是3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懂孩子才會學會真愛他,否則盲目的關愛其實是一種傷害。

    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環境影響,行為教育是最重要的,家長可以先思考下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或者不斷的提升改變自己。家長的情緒很明顯已經影響到了孩子。

    5、孩子看到自己的朋友跟別人去玩了,可能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那就多和第三位小朋友一起成為好朋友,那就會再多收穫一份友誼,而不是去責備。

    6、孩子的社交儘量給予孩子一些自己能逐步接受和處理的空間。

  • 7 # 一諾媽聊育兒

    在說我自己的觀點之前,我先講一下我家女兒的一件事。

    我女兒也和一個小朋友玩的特別好,我經常帶著她到那個小朋友家裡或者小區裡玩耍。有次去小區裡玩時,那個小朋友說想要去找同小區的好朋友暖暖去玩兒。對於暖暖,我和女兒從來沒見過,家長也沒見過面。

    到了暖暖家樓下,好在孩子們是使勁喊:暖暖出來玩。於是三個小女孩開始在一起玩耍。中途暖暖拔草把手割破了,自己回家找媽媽貼了創可貼。過了一會兒,我女兒拔草也被割破了手指,女兒的好朋友說:“你也讓暖暖的媽媽去給你貼個創可貼吧!”

    女兒跟著暖暖跑到她們家,讓她的媽媽貼了創可貼,又開開心心的出來,三個小夥伴繼續玩兒。

    我女兒五歲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很多成人感覺不好意思的事情,孩子做起來是那麼自然。我女兒沒有感覺不好意思,暖暖小朋友也覺得理所當然。

    題主女兒兩歲半,還沒有發展出社交能力,碰到問題了只能用哭來表示不滿。

    1、媽媽首先做的是安撫孩子的情緒。

    媽媽可以擁抱孩子,或者把孩子抱在懷裡,輕聲告訴孩子:“寶寶看到好朋友和別人離開了,很傷心。寶寶不想離開好朋友,還想和好朋友一起玩對不對?嗯,媽媽在這裡,媽媽會一直陪著你,愛著你。”

    當媽媽把孩子的心理活動準確無誤的解讀出來後,孩子明白媽媽看到了自己,情緒大多數時候都會慢慢平復下來。

    也會有少數孩子聽到媽媽說出了自己的心理感受,反而哭的更大聲了。媽媽不要禁止孩子哭泣,讓孩子把委屈哭出來,情緒才能更容易平復。

    2、當孩子不能解決問題時,媽媽可以適度介入。

    看題主描述,應該和那個總是叫去她家吃飯的小朋友家裡也不熟悉。家長可以刻意的和這家人接觸接觸,熟絡起來,為自己孩子也去她家玩創造良好的開端。

    或者家長和那兩個小朋友商量:一起在我家玩好不好?一起去外面玩好不好?甚至也可以把女兒哭當做一個藉口,問那個小朋友:你看寶寶一直哭,也想去你家裡玩,讓我們去你家玩好不好?

    成年人想要小朋友點頭同意,其實很容易。帶上一份禮物,和孩子一起去那個小朋友家裡玩兒。

    再熟絡一點後,可以帶上一些自己做的拿手飯菜。

    3、家長不要太在意麵子。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如果家長能夠做到這些,和對方父母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那麼正常良好社交的種子就在孩子心裡種下了。

    很多時候,是我們家長心理在作怪。覺得不認識人家,去人家家裡多不好意思。而這件事情必須歸因,從而認為是孩子的錯,孩子這樣太任性。

    兩歲半的孩子,只知道自己的好朋友不和自己玩了,很傷心,想再要和好朋友要。於是,好朋友去哪裡,他就跟到哪裡。

    對待孩子,成人除了愛和耐心,還需要變通,想辦法滿足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內心的需要,就是父母給與孩子的愛。

  • 8 # 巧妙媽育兒

    為人父母,有這樣的感受可以理解,但是過多的感性並不能幫到孩子。

    反而會讓孩子沒有安全之感,這時他們需要的往往是安慰和安全港灣,以及有效的引導。

    從描述可知三位小朋友年齡相差不大,不到三歲的孩子,還不具備同理心,無法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基本上以自我意識為主,所以另一小朋友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孩子這麼需要夥伴,講道理也沒多大效果,可以從孩子的需求上去幫助他。

    孩子經常與一位小朋友玩,會對對方產生強烈的依戀感,多交一些小朋友,經常在一起玩,孩子就不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容易轉換情感。

    當然,二歲多的寶貝三元關係還未建立,需要家長要幫助孩子慢慢去建立。

    2.父母引導三位小朋友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

    既然三個孩子都有各自的需求,父母可以利用遊戲讓三個孩子融合。只要設計的遊戲好玩,沒有幾個孩子會拒絕。

    在玩遊戲的過程,讓三位小夥伴的友誼升級,到時候孩子們都捨不得離開你家,豈不是件好事。

    3.徵尋另一小朋友的意見。

    你家寶貝有一起去的想法,也可以引導孩子去跟小朋友商量,是否可以與他們一道去他家玩。

    無論同意與否,對孩子都是一種鍛練。同意,則讓孩子學習到如何向別人表達想法,不同意,讓孩子知道有些事不是我想就行的,並且別人有拒絕的權利,反過來自己也有拒絕他人的權利。

    4.利用親子閱讀來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閱讀可說是引導孩子的好幫手,讓孩子從故事中學習經驗來面對現實生活。

    除了給孩子讀,可以把故事內容當作家庭遊戲來玩,一家三口扮演不同的角色。

    演得多了,孩子會把它當作生活,再遭遇被分離時,他就會越來越不在乎了。

    總之,當父母釆用積極的方式時,就會給孩子營造一種安全的環境。當陪孩子一起玩耍,參加表演遊戲時,他們的個人身份感也開始發展,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父母的積極幫助,會促進孩子與同伴以及家庭以外的人發展出積極的關係。祝好!

  • 9 # 教育秀秀看

    這個問題是關於孩子社會交往的問題,首先家長要了解兩歲半的孩子的行為特徵,這個階段的孩子原來都是在家裡這個環境中,但是由於兩歲多以後她需要去外面了,社會交往能力也就需要增加,所以孩子更希望去探尋新的環境;願意跟更多的人接觸。

    那麼這個階段家長就應該帶孩子多去戶外玩,讓他找同齡的夥伴交往。

    問題中說到孩子非要去別人家,這個是規矩和界限問題,這個小夥伴是她非常喜歡的夥伴,她們兩個不願意分開,再有孩子喜歡去新的環境裡探尋也是一個原因,也可能在家家長的陪伴比較少,孩子想要更多的人陪伴等等原因。如果孩子哭鬧,這養可能是因為家長拒絕的態度不夠堅硬,造成了孩子覺得只要哭鬧就能夠被滿足的心裡。

    那這種問題怎麼解決呢,我給家長几點建議,第一,家長要花更多的時間有效陪伴孩子,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和陪伴時,也會更願意聽家長的話。

    第二,多帶孩子去不同的環境,接觸不同的小朋友,擴大孩子的社會交往範圍,結交更多的同齡小夥伴,她也就不會糾結於一個孩子了。

    最好,家長平時要教孩子建立一個界限感,如果在沒有被邀請的時候,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去別人家,就需要直接肯定的告訴孩子,“小夥伴回家了,我們也要回家了。”家長的態度一定要溫柔而堅定,不管孩子怎麼哭都要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她,“我們要自己回自己的家。”這道題我就簡單的回覆到這裡,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金泰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