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龍大話
-
2 # 聰想
拖拉和懶有個共性,就是沒有付出應有的行動,不想做,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同時,它們又有區別。
拖拉是行動拖延,效率低的意思。懶惰是不喜歡勞動、工作,做事情不情願付出行動的意思。拖拉是想做但不能做,懶是不情願做,直接不想做。
拖拉,是努力做某事遇見了困難,讓自己無法如願行動,導致拖延,但還是會想著做完事情或不得不做完事情,有完美主義或理想主義。常見於費腦力的工作,比如藝術創作是拖延或拖拉重災區。而懶,不管是費腦力還是費體力的事情,都不情願做,根本沒有努力付出過。拖拉與懶相比較而言,對人還是有好處的。
拖拉與及時行動、高效的意思相對,而懶惰與勤奮、努力的意思相對。所以,拖拉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是懶。
-
3 # 水藍牛仔褲
凡事無絕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拖拖拉拉也是如此,不可否認部分人群裡存在因為懶而拖拖拉拉,做事情喜歡歇一會再做,感覺一件事情總有做不完的時候。但拖拉就一定是懶造成的??我並不贊同這個觀點。
評判一個事情的最終結論是需要結合很多因素考慮的。例如成長環境,教育環境,家庭環境以及性格因素等等。拋棄任何一個方面去給拖拉的原因下結論這都是不嚴謹的。
在我看來拖拉並非只是一種行為的表現,現實生活裡,拖拖拉拉也能代表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合理的自我調節,拖拖拉拉就會被定位就是有點懶洛,但超過了自我調節的範圍了,它就變成了一種症狀:“拖延症”。
拖延症形成的具體原因很複雜,目前醫學上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但有點是明確的 拖延症不是個別現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拖延的情況,只不過這個拖延的程度是否在自我調節的可控範圍內。
拿我初中同學小王來說把,他是一個性格開朗,為人熱心,做事效率極高,那會上學,班上的同學都喜歡找他幫忙,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臨近初三的那一年,小王的父母離婚了,突如其來的噩耗猶如一碗甜品裡的蒼蠅,讓小王內心痛楚哽咽心裡,坐立難安。因為小王心裡明白父母打算隱瞞這個事情,不準備告訴他,怕影響他學習。可沒想到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小王父母在辦理離婚證後在家樓下的過道里的談話,被恰好提早放學的小王聽得明明白白。小王內心是掙扎的,但本事性格開朗願意為他人著想的他依然選擇做一個沒事人,可是人都是會有情緒的,既然情緒不能釋放那就壓抑著把。久而久之小王養成拖拉的習慣。因為意外事故的影響導致他內心世界被擊穿,本來包裹好的保護殼被卸下,內心沒有安全感,以至於做任何事情他總是喜歡確認多次或者把一件事情重複幾次以求內心的安穩。當然小王這種情況也是外在環境導致的,以此養成了拖延的壞習慣,但這絕非是懶導致的。
所以判斷拖延是不是懶導致的,還是需要去多方面分析,總之一件事情肯定沒有絕對的一面,因此也不要輕易聽取別人的一面之詞,多角度,辯證的看待問題。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4 # 麥田穀語
拖拉不能用懶惰去解釋,很多人的拖拉的根源是性格和個人經歷原因造成的。
很多事實證明,一個缺乏自信,做事畏手畏腳、前怕狼後怕虎、顧慮重重的人更容易養成拖拉的性格。
拖拉兩個字,有時候真的可以用“畏懼”兩個字去解釋,因為沒信心去做好,總擔心會失敗,怕挫折,怕丟人,只能一拖再拖。
很多人都是越怕什麼,就會習慣越躲著什麼,即使躲不掉的話,也會拖6下去,拖延一天算一天,說白了,愛拖拉的人,很多就是想逃避困難,沒勇氣面對事情,不能正視自己。
除了性格原因,還有一部分人的拖拉是個人生活經歷造成的,比如失敗後,沒有勇氣再去面對類似的事情,甚至逃避生活,對什麼事情都沒興趣,即使被人催促也是拖延下去,沒有自我主動和積極性。
回覆列表
拖拉是一種家族病。
拖拉是一種。生活習慣。
拖拉 : [讀音][tuō lā]
[解釋]
不及時解決問題;
不按時完成工作:反對~作風。
[反義]
俐落 爽利 利索 乾脆 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