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千世語
-
2 # xox2
金大俠自己思想的變化,是一個很大原因!另外,為滿足一套書的連貫性與年代複合性,必須是前人造就絕世武功後人學習的脈絡,既然是後人學習前人,那自然後人比前人要能力差了,不然都自創多好,都自創這書就寫不下去了
-
3 # 藍辜
作為90後,我是看著金庸先生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長大的,對它當中各大門派和江湖失久的絕學也很是瞭解。武功一代不如一代,不能全怪後生不努力。這也得說說那些擁有絕世武功的大神們,幾乎每個門派的絕學都是不外傳的,導致江湖上流傳的上乘武功微乎其微,那一代一代下來,武功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哎,不說了,說一說全是淚。好了,來數一數金庸小說中的那些武功吧,郭靖的降龍十八掌,東邪黃藥師的彈指神通,西毒歐陽鋒的蛤蟆功,南帝段王爺的一陽指,北丐洪七公的打狗棍法,老頑童的的上乘全真教絕學,小龍女楊過的玉女劍法,#張無忌的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少林龍爪手,張三丰究其百歲鑽研出的太極拳,周芷若的九陰白骨爪(梅超風),謝遜崆峒派的七傷拳,還有那王爺府的北冥神掌……太多武功了,很多記不住,寫出來一些回味吧……
-
4 # 閱讀頑童
其小說構思情節是很棒的,但至於說武功的描寫,我看他比溫瑞安古龍差的遠,後兩位無論是冷血追命還是楚留香的武功、打鬥場面描寫才更勝一籌。而且溫瑞安古龍可能才是真愛打架的同志,此二人作品多為謎團,為女人,為仇恨爭鬥,而金先生作品多為武功秘籍,多為江湖地位。至於說武功越寫越弱我看:
金先生首部作品於港《明報》刊登書劍恩仇錄,該書在武功方面並沒有秘籍套路描寫,也是很接近實戰的打鬥場景。與溫瑞安古龍作品相差不遠。
而後面的創作高峰期70-80年代,趕上武俠小說高手們井噴式出現,所以他必須設立自己獨特風格,而近於實戰技擊性打鬥場面描寫古龍已經獨領風騷,所以有別於古龍,金先生作品更多側重是故事悲情主人公坎坷路,以及類似傳統武術的套路性秘籍描寫。當時接觸金先生作品的時代觀眾,包括金先生自己大多還是信仰傳統武術的,是有憧憬的。
而後期的“弱”變化,自然就是大社會環境國際技擊術的提倡,古龍先生的去世與觀眾理性看待武術秘籍套路,這三個因素都促使其弱化秘籍價值。
-
5 # 考試交流站
這個是真的,,就說六脈神劍吧,段譽一人全會,枯榮也會,但到了射鵰裡,男帝只會一陽指,原因是自己內力不夠,再說獨孤求敗的事,他自己應該會很多武功,楊過發現了他的墓,也學了八九成才成為西狂,到了風清揚和令狐沖時代,只有獨孤九劍就可以橫掃武林了,問題是令狐沖自己,沒有內力的獨孤九劍,再說北冥神功,化功大法,本身是完美的,沒有一點瑕疵,傳到任我行那裡的吸星大發時最後有了副作用,喬峰,本身是降龍二十八掌,死時讓虛竹把冗雜的十掌去了,{成了降龍十八掌,也是間接的由虛竹傳下去的,到了北丐時期,洪七公就靠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成的北丐,在沒有其他的成名絕技,而喬峰呢,還有到了倚天中姓史的因練降龍十八掌癱瘓,可笑吧,到了笑傲江湖時,姓解的幫主成了打醬油的,丐幫成了下三爛,再到雪山中出現的都是劍譜,哪有什麼內功決,總得來說就是隨著時間,江湖中的人慢慢不重視內功的修煉,而只重視外功的修煉。
當時我看完金庸的小說後,也有這樣的疑問,無疑我以上說的就可以證明,那原因也很簡單其實這就是文人的通病,在他們的世界觀就是這麼認為的,文學是慢慢不行了,在下降,那麼他們就會把這一現象反應到自己的作品中,金庸也只能反應到俠客的武功中了 -
6 # 千珏之夢
小編先帶大家先溫習一下各個作品的時代背景:天龍八部——北宋射鵰英雄傳——南宋神鵰俠侶—南宋倚天屠龍記——元末明初碧血劍——明末鹿鼎記——清代康熙年間書劍恩仇錄——清代乾隆年間飛狐外傳——清代乾隆年間雪山飛湖——清代乾隆年間 金庸
武學巔峰
根據公認的金庸武功第一定律,武功越高,對於兵器的倚仗程度越低。 在《天龍》(北宋)、《射鵰》(南宋初)中,第一流的高手都是空手過招,只有二、三流人物(如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才整天把兵器帶在身邊。到了明末之後, 《碧血劍》、《飛狐》等書中的第一流高手,手裡有沒有兵器,底氣完全不一樣。胡斐在父母的墓前本來被田歸農逼到走投無路,突然得到一把冷月寶刀,戰鬥力指數立馬飆升,居然反敗為勝。這要放到《射鵰》的年代,只怕給郭靖那些人提鞋子都不配。
從這一定律來看,從《倚天》發生的明初到《碧血劍》發生的明末,武學的衰退尤其嚴重。 然而,金庸《鹿鼎記》中玩的不是武功,是陰謀詭計,比武功還厲害的只能是陰謀詭計。……【世上最厲害的招數,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陰謀詭計,機關陷阱。倘若落入了別人巧妙安排的陷阱,憑你多高明的武功招數,那也全然用不著了……】(笑傲第十章)
再來比較《天龍》的武功和《射鵰》三部曲(指《射鵰》、《神鵰》、《倚天》三部)的武功。神鵰與射鵰基本在一個年代,以“五絕”的武功為最強(包括新“五絕”中的郭靖、楊過),而《倚天》中冠絕當時的張三丰,自認為還比不上當初的郭靖大俠,我們姑且認為老張是在謙虛,他的武功與郭靖為代表的五絕應該在伯仲之間。可見,五絕代表了《射鵰》三部曲武功的最高水準。
《射鵰》五絕與《天龍》中群星璀璨的高手相比,又如何? 根據公認的金庸武功第二定律,內力為王。內力越高,通常武學的修為越高。第一流的高手,是無招勝有招。有深厚的內力為基礎,任何平平無奇的招式都能發揮巨大的威力。《神鵰》末章,西域高手瀟湘子偷襲少林和尚覺遠,覺遠雖不懂武功卻內力深厚,結果純用內力便將對手反震成重傷。 由於有“北溟神功”這樣神奇武功的存在,《天龍》中的虛竹,一人身兼逍遙派三大絕頂高手近兩百年的內力,這等修為,試問“五絕”中有哪一個能及? 更不要說那個終極pk王—--少林掃地僧了。他的內力之強,已經強到超過肉體的束縛,可以在身體周圍構成自動防護的氣場,連穿牆破鐵的電磁脈衝武器(鳩摩智的無相劫指)都無法穿透。匪夷所思,真正的登峰造極。可見,金庸小說中的武功,由北宋到南宋,再到元明清,的確是在代代衰退。 金庸武俠世界中的武功,為何會出現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違反進化規律的怪現象?金庸對中國歷史是深有了解的。到了晚年,他還跑到劍橋攻讀博士學位,方向是中國古代史。其武俠小說的背景,按照上面的排列,實際上是一條線貫穿了自宋到清的中國史。如果他想在這條線上加進一點自己對歷史的看法,是很可以理解的。小編願意穿鑿附會地解讀一番。
-
7 # 黃泉3551789
武功這個系統,看起來簡單,不就打倒對方嗎?其實複雜,內功外功暗器輕功,精通一兩項便足以揚名,但系統地學習方能進入極高境界,如鹿鼎記中所說,少林武功不練個幾十年都是邪門歪道。但有多少人願意這麼練到老呢?阿珂胡亂練了些招式,居然也能走江湖了。韋小寶幾手三腳貓的功夫,最後靠火槍打死風際中,誰還願意打熬氣力修煉內功呢?沒準像苗人鳳,把老婆都練跑了。基於以上這些人之常情,武功逐漸沒落也不奇怪了。
-
8 # 躊躇傷心路
誰說的金庸小說中武功一代不如一代?金庸自己說過麼?武學退化論都是《天龍八部》蜜,自己是yy的,毫無論據!這本身就是偽命題。
《天龍八部》裡虛竹在靈鷲宮輕功凌空幾丈,震驚眾人,在《鹿鼎記》中九難對於凌空幾丈的人都不拿正眼看。《俠客行》故事發生在明朝後,(書中)提過張三丰,俠客行中武功怎麼解釋?掃地僧在俠客行中能打的過賞善罰惡二使?因為對武功退化論不利,俠客行就算玄幻小說不討論了?
金庸重來沒說過武功越高越不用武器,如果是的話,阿青怎麼說?金庸小說中唯一可以論證的是他的武學理論是,無招勝有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有書中的高手,到最後都是不拘於招式隨心所欲的境界,或者自創武功。
所以武功退化論站不住腳!
-
9 # 浴火重生de地獄騎士
估計金老先生是為了讓我們明白社會的發展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剝奪了我們一些本該有的本質,例如在最早的天龍中,除了其餘男段譽和虛竹之外,那個武功高強的人往往是人到中年,他們刻苦修煉,不借由外力成為一代高手,到了倚天中,張無忌也是一人獨自生活在沒有任何娛樂設施的幽谷中才打下九陽神功的底子,但是飛速發展的技術讓人們有了更好的選擇,因此倚天屠龍等神兵利器的出現預示著武林中人也耐不住寂寞,不能刻苦修行,將真正需要流傳的內功摒棄,開始大力發展兵器等外功,到了近代,鹿鼎記中火槍的出現預示著哪怕你什麼都不會,依靠一把火槍也能稱雄於世,這不正如我們當今社會嗎?科技的發展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出一種浮躁的氣息
-
10 # 城南以南14
的確是有這種現象,我簡單做一個分析
第一個,從讀者因素考慮,歷史背景越久遠,人們的體會不會很深,代入感就不會很強,比如大家都不瞭解先秦的生活,寫起來就方便不少,越久遠的故事背景越容易天馬行空似的想象,大家的排斥感就會少,你要是把故事放在現代戰爭背景下,這和手撕鬼子就沒啥區別了,比然會讓大家反感。金庸基本按照歷史發展順序寫的小說,武功自然會逐漸減弱,因為離人們的生活是呈逐漸接近的,代入感會逐漸加強。那個時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清末的大有人在,所以韋小寶基本就不會啥武功,各派人物也只是比比劍法和身體素質,很少有內功這類的玩意了。
第二個,金庸先生是世家大族出身,身上多少有些傳統儒生的氣質,求著治國安邦平天下,每部小時多少會帶著濟世安民、拯救國家民族的色彩,而要實現這些,單單靠一個人或者一個門派的力量顯然是行不通的,只靠一人敵的武功也沒啥用,所以大家可以在小說裡看見兵法的影子,比如武穆遺書,隨著人生閱歷加深,他發現無論是兵法還是武功,濟世安民最好還是在體制內,能玩轉官場,比如韋小寶。武功逐漸降低,也反映了他自己的這種思考吧。
第三個,小說體系,射鵰三部曲之後的倚天屠龍記就會明顯發現,倚天 屠龍記裡的人功夫很差勁很少能比得上射鵰裡面的人,比如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抓啥的基本沒人會這種水平以上的武功,周芷若煉成就分分鐘鍾秒滅武林各大高手,而在射鵰裡,這些功夫雖然厲害卻算不上頂級。《神鵰俠侶》到《倚天屠龍記》之間就是一個明顯的分界點,我個人覺得,可能是襄陽大戰裡中原各派高手為保衛襄陽而基本團滅,很少有繼承人留下來。
-
11 # 你們為何那麼蠢
並非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你們要說一代不如一代那麼只有武功秘籍遺失才可能造成這樣的情況吧?總不能人種變異了?那麼少林可沒丟過什麼方正也修煉了易筋經。一個完美修煉了易筋經的方正在怎麼樣也比遊坦之厲害吧?但也不過比任我行厲害一點點。東方不敗隨手拿一根繡花針就可以吊打任我行加令狐沖加向問天。那實力相當於吊打天龍八部中玄慈,遊坦之,慕容復。而然遊坦之加慕容復就能吊打喬峰。
再來看倚天。倚天的實力不說比神鵰比射鵰強了不少吧?神鵰一群人內力比之射鵰突飛猛進。但是書中也寫了張無忌的內力等於十六年後的楊過,郭靖等人。這特麼換到射鵰開篇五絕一起上也打不過張無忌,
俠客行時代更在倚天之後結果呢?一個被秒殺的掌門擁有內力融銅的能力,這要和鳩摩智的內力割銅比了。這還不算。張三李四不過兩個垃圾,島上一群吊炸天的人。少林武當掌門對俠客行神功如痴如醉。石破天最後跨海接跳崖之人。
武功慢慢沒落但是也不是完全一代不如一代
-
12 # 小強匯生活
現代社會,網路發達,媒體無處不在,資訊爆炸!也就是當今的人們看的多了,知道的多了。可以比較的也多了,反而對金庸的那些武學沒有新鮮感了。
-
13 # 夷梁
可以反過來想啊,如果一代更比一代強,還會有武林各門各派爭一本秘籍的主線麼?自行腦補果真如此的話,哪些金庸的武俠小說就不用寫了。在我看來,至少《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都沒法寫了。
如果後生比掌門武功高,那這似乎不太符合中國的慣例,中國的慣例就是徒弟不如師傅,師傅都是被描述成神一般的存在,以此來突出後輩入這個門派的正確性,《西遊記》裡佛教的如來佛祖,道教的太上老君都是最牛的,徒弟就次一些。
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是《鹿鼎記》,你看,玩轉武林的竟然是一個根本不會武功的假太監韋小寶!他最牛的是什麼?是情商!
老先生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經過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洗禮,武功高的,品德高的要麼浪跡天涯,英雄無覓了,要麼為大義而亡武功失傳了。剩下的傳承者徒有其形,不得其骨。
還有就是,你武功再高,沒有情商就只是一介武夫。
-
14 # MrTableau
金庸武俠裡的武功大部分是虛構的,如果後代的武功一代強似一代,那之後的故事就沒法寫了。時代在進步,最開始的武功如果能以一敵百,到清代都以一敵千,敵萬,那就不符合歷史了。雖然是寫英雄,但是金庸並不認為武功是最重要的,謀慮智慧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康熙,武功不怎麼樣,照樣修理了鰲拜。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開始是冷兵器時代,後來的大炮和火槍都出來了,再強的內功對付這樣武器,也是無效的。
-
15 # 心行者87
首先本人是個金庸迷,對金庸的書還是比較瞭解的。金庸武學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裡面有很多因素在裡邊。有政治因素還有戰爭因素等等綜合因素。首先金庸每部小說許多人物都是有歷史原型的,越接近現代越不好虛構了。春秋戰國時代的越女阿青的劍術無敵,天龍八部的武學巔峰,射鵰和神鵰武學的中興,再到清朝韋小寶時期的武學凋零。說明作者是比較切合實際的,並沒有天馬行空的幻想,一切都很符合歷史發展的。還有就是隨著文明的發展武術已經在被淹沒。因為像鹿鼎記裡面都是你武功再高也比不上火槍火炮厲害。所以正式這樣的思維邏輯金庸老先生的書才會這樣寫的精彩,被大家所接受和喜歡。
-
16 # 三少說武俠
小編讀過的武俠不多,獨愛金庸古龍風格,兩人都是我最喜歡的武俠大家。早年讀過柳殘陽,諸葛青雲,陳青雲,東方白,臥龍生,倪匡,溫瑞安等,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武俠世界,但也比較喜歡滄月全集,比較有才的姑娘,金庸很認可的後起之秀。提到這些,也只是在小圈子小範圍說說我的個人觀點,武俠趨勢就是從仙俠式傳統武俠過渡到體系完整,結構嚴謹的武俠框架,納入正軌,影響後起之秀不反常規書寫武俠,金庸式武俠風格給了很多後輩啟示和追仿,古龍風格沒人能繼承發揚,也是難與駕馭的武俠體系,這跟個人性格和社會背景閱歷等有很大關係,我的個人拙見。
金庸好友倪匡談過,倪匡問金庸寫了那麼多小說,還能寫的出嗎?金庸笑而不語,倪匡也讀懂了金庸:金庸再也寫不出比《鹿鼎記》更好的作品了,金庸武俠是一個從莽荒走入成熟的過渡,武俠有了生活氣息,有了淋漓江湖以外的人氣,這是武俠發展史,也是必要的存在。古龍梁羽生等也與金庸書信多次交流討論武俠框架結構,在他們看來,所謂武俠,該當如此。在讀者看來,也應如此。
回顧近代當代,武俠武人已被平民生活化,納入茶米油鹽市井,武功越來越差,內功修為越來越低也是武學一大進步,武俠之幸也。我們雖然對金庸不成熟作品期有更多的懷念與追風,但也對其成熟期所帶來的有血有肉之江湖更為憧憬與希冀,擦除更多嗜血風雨江湖,人心向背,朝政內憂外患負面資訊,保留更多的人生真諦美好,用鮮活Sunny式氣息代替,豈不是武俠本該有的豐茂倩影嗎?
-
17 # 純鈞LHGR
金庸武俠在所有的武俠小說裡,相對是比較“寫實”的。武俠人物的武功逐漸衰退,是與社會大環境有關。
不論怎麼說,隨著王朝興替,縱使中間偶爾會經歷一段苦日子,但整個武俠世界也如真實歷史一般,朝廷的管理越來越嚴,社會物資也越來越豐富。
金庸武俠誕生大俠高手的年代,多數都是處在社會動盪期,朝廷無力管轄。而在太平盛世,朝廷有餘力進行管理的時候,學到武功的機會就會變低。朝廷對於民間習武,始終是保持一個警惕的態度。越是太平盛世,其實這種管理越嚴格,幾度平穩日子過下來,就像過濾一樣,逐漸把武功從社會上過濾掉了。隨著年代進展,整個社會的習武風氣都在衰退。
科技生產力進步到了一定程度時,各種軍事兵器的應用越來越多。肉體凡胎戰勝先進兵器的情況只能出現在故事裡,而無法出現在現實中。《天龍八部》的北宋、《射鵰英雄傳》的南宋時,軍事兵器的威力尚弱,個人武功的好壞還非常重要。
到了《倚天屠龍記》裡,少林屠獅大會時,雖然火器的發展一般,但是明教五行旗特種部隊的出現,書裡用“天下英雄莫能當”來形容,這種如今看來仍相對落後的戰術,在當時已經可以橫著走了。
而到了《鹿鼎記》裡,火器的出場已經不罕見。神龍教主洪安通也算武功蓋世,可他吃不吃得住大炮連轟?
再加上,社會物資越來越豐富,許多人生存難度降低了。習武為了什麼?沒幾個人是為了習武而習武的武痴,大多數人習武只是為了過上舒坦日子。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坦,惰性也就滋生出來了。這是人的天性,生出了惰性,又如何能刻苦習武。
整個世界武功的衰退,其實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反映。武功一代不如一代,其本質原因,就是因為武功的價值不如過去那麼高了。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武功貶值了。
-
18 # 傲虎樓主
金庸武俠裡面的武功一代不如一代是人性沒落的表達。
那為什麼說武功的沒落其實是人性黑暗的表現呢?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談。
第一個,師傅的自私性。學會師傅,餓死徒弟,這是自古以來流傳的說法。我們看金庸裡面的門派,有很多江湖敗類,如天龍八部裡面的丁春秋,典型的欺師滅祖之徒。尤其是在一些小的門派,掌門人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地位和權威性,在教授武功的時候,大多都會留一兩招壓箱底的功夫,以防備將來徒弟的背叛。一代一代下去,武功招式越來越少,不如降龍十八掌,原來是二十八掌,傳達郭靖女婿耶律齊這裡剩了14掌,到了大元剩了十二掌。如果不是掉下懸崖或者機緣巧合,根本不能學的更高深的武功,而且後代能夠勝出師傅,也是因為學了別的功夫。如令狐沖學到的獨孤九劍,莊聚賢的易筋經,郭靖的九陰真經,都是機緣巧合之下學會的。更多的還是從小父母被殺,被人收養,掉落懸崖,吃掉靈芝仙草,得到武功秘籍的武俠套路。
門人的領悟性。一般來說,門派的創始人武功至少是本門派中武功最高的,如達摩老祖七十二絕技,除了鳩摩智練出了個形狀外,其餘沒有人能夠連成過。如武當派、峨嵋派、崑崙派,當年張三丰、郭襄、何足道三個人聽智遠大師背誦九陽真經,各人依靠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武學。但是後代弟子在沒有能夠勝出的,這主要看個人的修行,門派掌門人是對本派武功理解最為透徹,掌握程度最高的人,而後世由於受資質所限和師傅的限制,因為師傅可以傳授招式和心法,但是領悟和實戰還是要靠個人,所以後代弟子多有平庸者。
所以說,不是武功招式不行了,是人心不行了,更是人心的沒落了。
回覆列表
金庸小說裡,雖說各個朝代都有代表人物引領風騷,但是大方向上,武功一朝不如一朝是很明顯的,無需過多爭執。北宋天龍,會凌空點穴的人物不下數十人,韋小寶時期,雙兒會點個穴,那就是很高的武功了。就算時間拉短點,天龍里打架幾乎沒用過兵器,蕭峰的打狗棒法不屑於使用,一個擒龍功和降龍十八掌就解決一切,到了元朝的屠龍,為了一把刀,全天下大亂,因為有了寶刀武功倍增,這說明人本身的武術技能下降很大。這個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武俠小說中的武功無論高低,都是經過藝術加工和誇張的,比現實或歷史實情相去甚遠。雪山系列兩本書,加上書劍和韋小寶,這四本書都發生在清朝,武功也最低,因為離現在太近了,吹牛的空間太小了,好比神話故事總是很久遠大家才信一樣,如果韋小寶會降龍十八掌大家肯定不怎麼信服。距離產生美,歷史越遠,吹起來的空間越大。所以金庸這種喜歡以歷史為依託的小說家,肯定會把最厲害的武功放在遙遠的古代,以避免違和感。這是從小說寫作角度來分析的。其次,華人的武功能力,也確實在退化。這又要分兩方面來說。一是生活水平好了,大家不用再打打殺殺,也不用靠武力來逞英雄,那麼武功就會像書法那樣,因為其功用性的退化而退化。我們現在動作片武術指導,甚至演員,慢慢老化而沒人頂上來就是一個證明。一個武術家,只要說是某某傳人就很厲害了,其實厲害的是這個某某而已。現代如此,古代也如此,比如隨著元曲明清小說等娛樂方式的增多,練武的就也少了。另外,中國武術源自於實際戰爭,和平年代保守以後,各自為戰,抱殘守缺,相互不承認,直至李小龍匯百家之長創立截拳道,才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武功如何相互交流,吸納和繼承的典範。另外一個因素是國家。唐朝五代十國我認為可能是中國武術巔峰,那個時期要麼開疆拓土,要麼戰爭頻發,有學武動力。宋朝太祖很有武功也是源自南征北戰,但是自他以後的宋朝崇文抑武,武人地位不高,元朝幾家才允許合用一把菜刀,練個毛的武功。明清時期官方對民間俠客和組織管控很嚴,學武用處不大,再說那個時候熱武器慢慢起來了。綜上,小說家必然會從藝術角度拔高古代武功,流傳到今天的猛將們幾乎全部出在唐朝以前,比如項羽關羽叔寶等等,而宋元明清幾乎沒有,因為打仗不再單純靠刀槍了。紙張多了,什麼事情都可以記下來,吹牛不容易了。再者,後期政府打壓,火器出現,民間娛樂增多,武術再也不能成為大雅之堂。書法也是這樣一個經過,魏晉和唐朝達到頂峰就再也沒有多大發展了。武術的未來更是沒有前途,以後能學會幾招防身術,格鬥術就算行家子了。至於跆拳道柔道這些調調,是為了強身健體,鍛鍊意志,增強個人自信心和逼格,格鬥倒在其次,要想看格鬥,只好看拳臺和八角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