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金飯碗”變成“泥飯碗”, 銀行從業人員何去何從
5
回覆列表
  • 1 # 生草

    怎麼說呢?銀行從業人員除科級以外,一線員工已經很多年就不是什麼“金飯碗”啦。回答這個問題要分層區別開來。“金飯碗”變“泥飯碗”也是因人而異,因銀行,崗位,職務變化而結果不同。同樣是銀行從業人員,也有人因職務升遷從“泥飯碗”變成“金飯碗”的,當然,這是極少數。雖說銀行也是市場經濟主體,但銀行從業者職務升遷跟主流社會是一樣一樣的,跟業務技能,職業道德沒有半毛關係。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靠的是站隊、人脈、資源(包括行內行外),你懂的。所以,一般科級人物以上基本不用回答這個問題。釐清了問題的實質後現在來回答何去何從的辦法:

    一,提升飯碗含金量。如果不甘平庸,有點小資源又不想冒險,就行內拼命晉升,向你的現有領導學習。方法肯定是主流辦法啦,站好隊表忠心,什麼拍馬屁呀,小恩小慧啦,主要的是臉皮要足夠厚,當然工作任務指標有點小成績就更好。

    二,轉行。比較適合工作了幾年的年輕人,不適合40多歲以上老職工。對年輕人來說個辦法機會也多風險也大。機會多,畢競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年輕人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事物。風險大,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男怕入錯行”,可見行業選擇的重要性。轉行最好選擇進入有一定熟知度,跟從業經驗有一定關聯的行業和崗位,如證券、保險、財務公司、投資公司、小貸公司、會計等。轉行時機把握很重要,要做足準備工作。再一個就是辭職轉行創業單幹,不用多說,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三,跳槽。同行業之間轉換。除非你在現有崗位喝水無味,被領導和同事嚴重排擠,接收方有你靠山或發展空間,最好別輕易跳槽,實話說,條條蛇都咬人,不要輕易自我感覺良好。

    打字太累了,幾點個人想法,僅供參考。

  • 2 # 光明的前途6

    拉不到存款,可能沒業績,面臨下崗,這就是我們的銀行,為了拉存款,動員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把爸媽的救命現金年底前存入活期,為了不讓孩子下崗,存入其它銀行的死期存款也拿出來,補入子女在的銀行,過完元旦,馬上又取出來,所以人們可以看一下XX銀行存款突破多少億,玩這些有用嗎?,貪官為什麼家藏現金不去存入,怕查呀,形式主義害死人呀。

  • 3 # 子奇23

    泥飯碗還不至於!只因前幾年的更高速的發展給中國各行各業帶來了甘霖!尤其是房地產的訊速崛起!帶動了好多依賴房地產的行業生意紅紅火火!也成為當地政府部門財政收入最重要的吸金的利器!作為銀行業呢!其它行業都是紅紅火火的!他能自甘墮落嗎?那當然是不可能了!銀行業依脫著房地產行業而迅速擴張!賺錢就變的更容易了!公佈說據的時候都是日賺多少億!現在不一樣了!中國經濟來了個急剎車!當然好多行業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產能過剩這個詞也就隨即問世了!銀行業也不能獨善其身!風向變了!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錢沒以前掙的多了!業務量減少!多餘的人員當然要被裁掉!往後還有好多小銀行必須死掉或誇掉!說白了銀行業沒有前幾年能掙錢了!惜日的輝輝成就亦不在!只是在銀行工作的人員沒以前那麼青松!每個人工作不就是工資高點!一家過的幸福點!銀行業也不歷外!說白了還就是錢惹的!錢就是個王八蛋!

  • 4 # 重慶國企招聘資訊

    銀行作為曾經的"金飯碗",大家擠破頭皮都想進去,讓多少求職者為之瘋狂。而如今,銀行的熱度漸漸淡去。是什麼讓"金飯碗"褪色?銀行還值得去嗎?

    “你還願意去銀行工作嗎?”大多數人的回答仍是“yes”,卻沒有了興奮感。

    目前,仍有很多人擠破腦袋去銀行,圖個安穩;也有很多人千方百計“逃離”,為了理想。

    這依舊是一份好工作,卻不再承載激情和夢想。

    褪色的金飯碗

    這兩年,不斷有銀行朋友向我吐槽,從畢業學校看,新員工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分支行。

    十年前還不是這樣。

    記得2011年,我當時所在的銀行組織了一次總分支聯動的下基層運動,我被分配到山東某家支行,與支行客戶經理共同工作3個月。同樣的年紀,看著他們在拜訪對公客戶時侃侃而談,事後又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客戶的潛在風險點,讓我敬佩不已,對比之下,自己每天在總行寫各種通知、公文,真是不夠看。

    一年之後,當時我跟著的那位年輕客戶經理已經是分管公司業務的副行長(網點)。那個時候,在網點工作無疑是充滿誘惑力的,辛苦不假,心懷抱負的年輕人誰會怕苦呢?有發展空間才重要。

    到了2016年,我已經離開銀行,那位支行副行長某日找我訴苦,“最近辭職的同事很多,很多人留下這麼一句話,這輩子都不會再做銀行”。他感慨這些話讓他壓力很大,我勸說道這只是大家長期壓抑下的情緒宣洩,不是在針對他。

    就在那幾年,銀行基層職場環境明顯“惡化”:一邊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蓬勃崛起,很多優秀員工主動離開;一邊是經濟下行後的不良爆發和對公業務急劇萎縮,上上下下所有壓力傳導至基層,收入不斷下滑,壓力越來越大。

    其實,壓力問題、不良問題甚至薪資問題,都還不是根本問題,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成長空間的急劇萎縮。

    基層網點最難熬的那幾年裡,中小企業因相互擔保批次倒下,對公業務基本只剩下催收,後來雖有恢復,但朝氣不再;個人業務的重要性也被網際網路消解,隨著網際網路的崛起,很多有技術含量的業務環節上收,總行網路金融部、個人金融部、信用卡事業部越來越貼近一線,而網點距離核心使用者越來越遠,重要性下降,甚至不再能聽得到“網際網路”的炮聲。

    當基層慢慢被純操作性工作填滿,成長空間也被擠掉了,一些從業者開始自我調侃,“三四線城市談不上金融,我們只是在做一些低端的低技術含量工作,說好聽點叫金融。”

    曾經的金飯碗,褪色了。

    更大的危機

    遠不止這些,更大的問題,正在襲來。

    銀行員工對收入的吐槽,更多地集中在縱向對比的增速下滑上(以2014年為界,前四年平均增速11.5%,後四年平均增速4.6%),在橫向跨行業對比中,銀行業仍是令人羨慕的高薪行業。

    2018年,金融保險行業年均工資收入近13萬元,略低於計算機相關行業,位居第二,相比其他行業,仍有明顯優勢。問題是,在接下來的5-10年,這種相對優勢會加速褪色。

    1、渠道褪色

    對銀行一線員工來講,這意味著網點的帶貨能力下降,“人在網點坐、客從外面來”的坐商銷售模式愈發艱難,收入停滯甚至下滑的時代加速到來。

    2016年-2019年,六大國有銀行(工、農、中、建、交、郵儲)代理委託業務手續費收入從939億元縮水至663億元,是網際網路時代銀行渠道能力下降的佐證。以宇宙行工行為例,近五年,代理基金和代理保險銷售額均呈下降趨勢。

    2、對公褪色

    七八年前,對公客戶經理是很多櫃員職業發展的理想目標,收入高、空間大、壓力也可承受。2012年以來,對公業務開始走下坡路。總行和省分行的重點大客戶,還能抵禦經濟下行的影響;支行網點的對公客戶加速分化,好使用者不借錢、借錢的使用者有風險,對公客戶經理的日子難過起來。

    以農商行、城商行為例,這兩類機構均以對公業務為主,能很好地代表銀行基層對公業務的變遷。近十年來,農商行、城商行的不良率持續攀升,高點分別達到4.29%和2.48%;同期,農商行的淨息差低於3%,城商行的淨息差約為2%,不良率高於淨息差,表明貸款業務是虧錢的,基層對公神話的褪色可見一斑。

    無論是渠道褪色還是對公褪色,都在“沒有最壞,只有更壞”地演變著。套用王興那句名言,現在這個時點,既是過去十年中最壞的一年,也可能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

    逼仄的成長空間

    所謂“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行業的微小變遷,對員工的影響成倍放大。

    銀行基層網點的褪色,反映到員工層面,就是越來越多的抱怨吐槽、越來越多的無力感。個別人勇敢跳出來,多數人則變得“成熟”,失去朝氣和活力。

    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曾如此評價員工的“成熟”過程:

    “年輕的知識工作者的職位涵蓋範圍太窄,不足以向他的能力挑戰,其結果不是他自請離職,便是很快變成‘老油條”。我們常聽到許多主管感慨地說:想不到滿懷壯志的年輕人,會一個接一個消沉下去。其實這不怪別人,只能怪這些主管,是他們自己凍結了年輕人的熱情,他們將職位設計的涵蓋範圍太窄了。”

    看不到成長空間,年輕人進入銀行後,很快變成“老油條”,並美其名曰“成熟”,從業者的這個“成熟”,對應到組織層面,就是活力的喪失,以及各種轉型策略的執行難。

    此時,很多銀行力推執行力管理,卻是南轅北轍。因為此時組織目標(利潤、市場份額)的實現,並不能同步帶來個人目標(成長空間、薪資增長等)的達成。員工缺乏熱情和動力,執行力管理的結果是死氣沉沉,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無法適應求變求新的市場環境。詳細見《銀行還是你大爺》一文。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銀行通常希望找到“天才”來解決問題。但六十年前的德魯克就已經告誡管理者此路不通:

    “我們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標準來期望管理者(這裡的管理者,指的知識工作者,本文作者注)的績效,更不能期望萬能的天才來達成績效。我們只有透過改進工作的手段來充分發揮人的能力,而不應該寄望於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怎麼改進工作手段呢?德魯克給出的建議之一就是以“合作者”的方式管理僱員。合作者需要被說服,不再是機械地執行命令。所以,管理工作變成銷售工作,“在銷售的過程中,我們不會首先問‘我們想要什麼’,而是會問‘對方想要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價值標準,他們的目標是什麼,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結果’”。

    中國420萬銀行業員工,絕大多數都在基層。面對基層業務“褪色”的現狀,不能在內部激勵機制、績效管理機制、員工發展機制等方面做出適應性改變,銀行業的零售轉型,就不可能成功。

    向用戶看齊

    行業變遷給出的答卷,需要銀行與員工共同完成。可以說,與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相比,銀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需要與員工共贏。

    銀行在機構層面著眼於內部變革與轉型,員工則應著眼於職業技能的升級迭代。這種變革與升級,需圍繞使用者展開:使用者在哪裡,就去哪裡找使用者;使用者有什麼需求,就創新性地提供什麼服務。

    機構層面,主要圍繞APP建設、場景合作、開放銀行等手段獲取使用者;在員工層面,則需要結合零售使用者社群化、圈層化的特點改變營銷策略,習得新的技能。

    這個時候,一味地埋頭苦幹很危險,因為在行業變革期,“把事情做對”固然重要,但只有“做對的事情”,才能跨過鴻溝,把握明天!

  • 5 # 河南中公教育

    還在苦等國考?這4大金飯碗含金量比公務員不差,應屆生們別錯過

    距畢業季已經一個月了,很多大學生們沒有選擇就業,而是選擇了備戰國家公務員考試,可是距2019年國考還有4個月,總是苦等也不是個辦法,其實除了國考,你還有其他出路,比如這4大金飯碗含金量比公務員絲毫不差,應屆生們別錯過!

    1.銀行

    雖然“四大行”比較難考,且多為校園招聘,但是商業銀行也是可以考慮的,並且待遇絲毫不差,各種節假日福利也是羨煞眾人的。

    一般來說進銀行需要你學歷高、畢業的學校好,但若“先天不足”,後天努力也是可以的。我有一朋友就是以臨時工身份進入到某商業銀行的,不到10年時間由臨時工變成了正式員工,併成為整個處室的二把手,看來機會從來屬於有準備的人的,如果你想進銀行,不妨留意一下銀行的招聘公告哦,萬一你可以呢。

    2.菸草系統

    雖然吸菸很常見,賣煙的更常見,但是進入菸草系統還是很不簡單的,因為畢竟屬於國家壟斷行業,福利待遇相當可以,據某網上報道,一三線小城市菸草公司職員月薪6000多,年終獎等於兩三個月的工資,並且還有各種福利。所以別小瞧菸草公司,如果有機會趕緊考吧!

    3.電力公司

    生活中的電很常見,但是不要因此小瞧電力行業哦,電力公司屬於國家壟斷行業,待遇也是相當不錯,很多人擠破頭皮去考公務員,往往大部分都被當成了炮灰,講真,不如留意一下有關電力公司的招聘,值得你關注。

    4.事業單位考試

    雖然不是行政編,但是事業單位也是有編制的,也是“公家人”,福利待遇也是不錯的。相對於國家公務員考試來說,事業單位考試競爭壓力要小,而且考試機會更多,用備考國考的精力去考事業單位,考上的機率要大很多哦。所以與其“苦等”國考,不妨留意一下身邊事業單位的招考,萬一考上了呢!

    其實沒必要羨慕別人的編制,因為只要善於把握住機會你也可以。比如覺得考教師編難,你可以先考一個特崗,服務期滿後照樣可以拿到教師編制!

    最後提醒小夥伴的是人生不止考公務員一條路,多去選擇,多去奮鬥,你會發現人生其實很精彩,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梅蘭菊竹情畫意,下聯怎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