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鬍子哥書評
-
2 #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史鐵生是我高中時代,最喜歡的散文家之一。他的那本《我與地壇》,把我給看哭了。寫作有三種,一種靠天才寫作,一如李白;第二種靠知識寫作,一如那些文人學者;第三種用生命去寫作,史鐵生應該就是這樣的人。《那個星期天》也就是一篇質樸的散文,寫的就是史鐵生母親忙碌的一天,只是字裡行間卻有著深深的懷念與愧疚,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史鐵生終於懂得了母親的時間,他的母親已不在人間。
生命和史鐵生開了一個玩笑。在他最年富力強的時候,一場大病導致史鐵生雙腳癱瘓。史鐵生說:"我的第一職業是生病,第二職業才是寫作。”在他生命最灰暗的日子,他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卻沒想到自己的傷痛到了母親那裡就是雙重的傷痛。當他終於憑著自己的文筆和毅力走岀一條路的時候,當他的文字終於得到了世人的認可的時侯,他的母親卻看不到了。這是一種怎樣的遺憾,史鐵生用散淡、平實、乾淨的文字把他對人生的認識和理念昇華到了一種悲壯的境界,但沒有一絲陰暗和抱怨,有的是寬厚的明朗和通透。讓人感受到母愛的溫柔、細膩和無限的包容。真誠直達人心,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真實的人生,真實的情感讓人身心得到淨化。文字也是有溫度的,史鐵生的文字溫暖如春。
《那個星期天》只是史鐵生眾多散文中的一篇,文學體裁中,我最喜歡散文,形散神聚,情真意切,最不可以抄襲與複製。
-
3 # 容千尋
讀過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有什麼觸動?非常有感觸。用幾個詞來概括:溫暖、熟悉、感動。
我們都曾是那個小孩子,愛玩、好動、天真,世界中只有動物園、遊戲、玩具。
我們也都有這樣的父母:他們辛勞、忙得團團轉、沒有時間理會我們,甚至常常哄騙我們。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小孩有小孩的世界。小孩子渴望大人能夠走進他小小的世界,陪他玩耍,小孩子也總是渴望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得到讚賞。
可大人有大人的壓力,他們要養家餬口,還有沒完沒了的家務與應酬。他們太忙了,忙到沒有時間去照顧小孩子的內心。他們能做的只有竭盡全力地提供物質保障。家庭中有多少隔閡就是這麼產生的。
《那個星期天》中的母親與小孩子是幸運的,因為小孩子哭了,母親意識到了不該放逐孩子的期盼。可是現實中呢?有太多從小見識過父母辛勞的小孩子,被哄騙或被教訓成了一個“懂事”的乖寶寶。他們無比乖巧,少年老成,但在內心深處卻充滿了叛逆與疏離。當有一天父母終於可以放下肩頭的重擔與孩子好好交流時,卻只能無奈地發現原來他們始終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在若干個拼死拼活、努力奮鬥的日夜中親與子漸行漸遠了。
風波往往起於微末之時,當一切成了結果,卻往往找不到根由了。
我想生活與陪伴似乎總是會出現矛盾,而能夠平衡這種矛盾的唯有愛與理解。
胡言亂語,見笑大方了。
那個星期天
史鐵生
①我還記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個禮拜日,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個禮拜日母親答應帶我出去,去哪兒已經記不清了,可能是動物園,也可能是別的什麼地方,總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應了,就在那個禮拜日帶我出去玩,這不會錯。一個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個日子,都不會錯。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親也還是這樣答應的:去,當然去。
③起床,刷牙,吃飯,那是個春天的早晨,陽光明媚。走嗎?等一會兒,等一會兒再走。我……藏在大門後,藏了很久。我知道不會是那麼簡單的一會兒,我得不出聲的多藏一會兒。母親出來了,可我忘了嚇唬她,她手裡怎麼提著菜籃?您說了要去的!等等,買完菜,買完菜就去。買完菜馬上就去嗎?嗯。……
⑤那個禮拜日,就在那天,母親發現男孩兒蹲在那兒一動不動,發現他在哭,在不出聲的流淚。我感覺到母親驚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過去,拉進她的懷裡。我聽見母親在說,一邊撫摸著我的頭,一邊不停地說:,噢,對不起,噢,對不起,那個禮拜日,本該是出去的,去哪兒記不清了。男孩兒蹲在那個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邊,依偎在母親懷裡,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
回覆列表
《那個星期天》特別喜歡裡面的一句話:
一個人生平第一次盼一個日子,都不會錯。
是一位真實而又矛盾的母親。她為生活操勞,深愛自己的孩子,對於沒法完成對孩子的承諾,滿懷歉意,但是她也是容易忽略孩子感受的人,她一次次用話語敷衍孩子,最終沒有遵守承諾,給孩子留下了心理傷害。
母親為了生活而沒有遵守和主人公的約定,也可以看出主人公對母親的懷念!
從孩童的視角觀察世界,所描寫的行為舉止均充滿濃濃的孩童氣息。這稚子內心的感受透過作者看似隨意而絮叨的語言表達出來後,更能夠讓人深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