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葉飄飄263244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就是德國為避免兩線作戰而設了一個騙局,希特勒為發動歐洲戰爭,從新做起歐洲的霸主地位,必須先打敗英法波,然後在打敗蘇聯,這是希特勒早已計劃好的,在希特勒的書裡《我的奮鬥》就已蘇聯視為頭號敵人,消滅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劣等人。這是希特勒對蘇聯的仇恨。所以當他打敗英法波時,西線大局已定,回頭開始收拾蘇聯,以報一戰時英法俄為首協約國對德國的戰爭,讓德國戰敗投降,割地陪款。所以德國攻打蘇聯是必然的。反過來說,蘇聯主動進攻德國那是不存在的,斯大林跟德國簽約可不是什麼騙局,蘇聯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才跟德國簽約,當時蘇聯想和英法波簽約集體安全條約,給了一個所畏的雷雨作戰計劃。但是蘇聯的提議被波蘭拒決了,波蘭不想和蘇聯籤什麼條約,因波蘭仇狠蘇聯,二國發動過波蘇戰爭。所以波蘭只跟英,法簽訂了互相安保條約,就形成了英法波同盟,把蘇聯拒在了門外,這樣蘇聯就被獨立了,雷雨作戰什劃也就流產了。當時,英法和蘇聯也進行了談判,蘇聯是有誠意的,但英法毫無誠意,私下又和德國談判,要和德國簽訂英法德互不侵犯條約,張坡侖和法拉第政府仇視蘇聯。但希特勒為德國復仇必須跟英法打,也和蘇聯打,希特勒看到了英法和蘇聯的談判是對付自已的,但他們的談判毫無進展,這是希特勒非常高興,就這樣,蘇聯看到了英法要和德國訂約,所以先和德國簽約了,打破了英法的計劃,所以說蘇聯就跟本沒有能力去進攻德國,蘇軍的戰術上很落後,1939年的蘇芬戰爭就證明了這點,斯大林很相信這個條約的。所以蘇聯不會主動去進攻德國。

  • 2 # 灰太狼44967765

    進攻是大機率事件。

    諾門坎之後,日本人被蘇聯人打軟了膝蓋,蘇軍已無後顧之憂。東線無戰事,以俄羅斯人的尿性,不伺機而動只怕對不起列祖列宗了。

    但戰爭是雙方或多方的互動。如果希特勒不打蘇俄,會不會集中力量渡海乾了英國?如果德國打下了英國,美華人還會出來做漁翁嗎?又:如果德華人不進攻蘇聯,牽制住蘇聯的力量,日本最後的決策會是南下還是北上?

    選項很多。但不管是哪種戰爭組合,俄華人都不會“獨善其身”。別人不打它,它也肯定會找個冤大頭去玩。

    不然怎麼對得起戰鬥民族的稱號?

  • 3 # 豆豆槍

    至少幾年內不會,第一蘇聯剛肅反,還沒解決內部矛盾,其二斯大林有自知之明,知道蘇德軍事上的差距,一戰俄國被德國吊打讓俄華人還是心有餘悸的,其三,遠東有偽滿,日本關東軍一直有北上的可能,蘇聯不會主動陷入兩線作戰。但我覺得德華人一定會進攻蘇聯的

  • 4 # 四都火雞

    當然會,當時蘇聯集中了大半的軍隊部署在蘇德邊境,進攻德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猶豫是否在德國進攻英國時攻擊德國❕

    要不然德國的突然襲擊就不會在突破蘇德邊境後,前進了數百里後才遭到蘇軍有組織的扺抗❕

    如果蘇軍是防禦準備的話,至少在邊境地區會節節扺抗,而不是一觸即潰❕

    在戰前,蘇德兩國的關係比較緊密,雙方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直到蘇德戰爭爆發這一段時間,兩國很象是盟友❕

    在德國對西歐進攻時,蘇聯甚至為德軍提供戰爭必須的軍糧、橡膠等,而德國也在某些軍事領域上為蘇聯提供援助,所以這時的蘇聯領導人完全想不到日後德國會對他下手❕

    蘇聯之所以這樣處處對德國示好,是因為他看到德國陸軍的強大,不想把自己捲入戰爭,假如日後德國沒有進攻蘇聯,一定是集中力量進攻美英聯軍❕我認為蘇聯會靜觀事態的發展,如果德軍步步殘敗,蘇聯在強大盟軍的壓力下對德宣戰,假如反過來,蘇聯會保持中立,但決不會作法西斯❕

  • 5 # 林158066935

    在這個假設,進不進攻還是要看德國軍事力量的重心在哪裡;與英美的攻伐的勝敗情況。歷史真實的情況下的當時蘇德的關係與今天的美日關係很相似。蘇聯的工業化的技術來源二戰前的德國,當然德國也在這種關係下獲得更多的利益。如果德國不主動攻擊蘇聯的話!蘇聯大機率不會攻擊德國,更不可能在戰爭初期攻擊德國,那是斯大林正在大清洗殺得都是高階將領,而且其軍事準備根本就沒有做好。

  • 6 # 關東俠客

    蘇聯和德國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方遭到別國侵略,另一方要保持善意中立。互不侵犯。當時斯大林在加速實現蘇聯的工業化,工農業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位,歐洲第一位。但蘇聯是傳統的農業國工業發展水平和老牌工業強國英法還有相當差距。發展本國經濟才是重中之重,斯大林當時在國內搞排除異己的肅反運動。大批軍隊員勳幹部被槍殺,撒職或關進獄中,軍隊原氣大傷,無力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從俄華人性格上看他們只會落井下石,趁火打寸劫。如利用兩次雅片戰爭掠奪中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德國閃擊波蘭,出兵波蘭東部,製造臭名昭注的卡廷事件。所以斯大林不會主動召惹德國。

  • 7 # 使用者179639402

    個人認為,在世界格局尚未明朗,戰爭未跟蘇聯本土相連之時,蘇聯不會主動進攻德國,但會有所防備,蘇聯跟德國瓜分波蘭,只是想製造戰爭緩衝地,道理跟在祖國還很弱小時非分裂外蒙古一樣,從這個方面講同樣面對德國閃擊歐洲的霸道,蘇聯在當時不論其它,至少在心理方面是處於下風的,這是主觀意識方面,我們不能作為判斷事實的唯一依據,在從事實方面看,«蘇德友好互不侵犯條約»本來就德國為了欺騙蘇聯爭取時間,開始全體蘇聯人,包括他們領袖斯大林都是很相信德華人的,包括蘇聯間諜已經把準確情報擺在了斯大林桌案頭,斯大林都固執的相信了隊友,根本一定防備都沒有,以致於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以後,德國閃電戰以有心算無心,才能幾十萬成建制的俘獲蘇軍。不然,無論我們怎麼神話閃電戰,只要有準備,就算是軍神韓信在世也不可能有前期德軍的戰果。

  • 8 # 金陽銀月

    蘇聯的前身沙皇俄國,曾被稱作“歐洲憲兵”,一戰之前在歐亞大陸四處擴張,任意肆掠,後期只是因為國外的反抗,國內的革命,以及整體實力下降,才暫停了侵略的步伐。但是蘇聯也好,俄羅斯也罷,骨子裡擴張稱霸的念頭,一刻也未停止過。

    二戰初期,德軍橫掃西歐,閃電戰擊潰了包括英法在內的好幾個歐洲軍事強國,一時間德軍不敗的神話傳說傳遍世界,即使蘇聯再強大,當時也是沒有敢跟德軍叫板的底氣的。更何況蘇軍內部剛剛進行了殘酷的大清洗,中層以上的軍領導幹部幾乎損失殆盡。按照當時蘇軍的實力,是完全沒可能主動對德進攻的。

    但是,狗改不了吃屎!北極熊狼子野心的本性永遠不會改變。剛才說了,當時情況下德國如果不進攻蘇聯,蘇聯肯定不會主動進攻德國的,但是不代表以後!比如在德國和美英法幾國拼到殘血的時候,正好蘇軍也恢復了元氣,很可能會見機行事,在德國應接不暇之時,從後面給德國來一個突然襲擊。因為蘇聯的目的就是稱霸歐洲乃至於稱霸世界,二戰結束後的種種作為也證明了蘇聯的確如此。

  • 9 # 優己

    蘇聯不敢!蘇聯人對德國有著天生的懼怕!在歷史上,俄華人與日耳曼人交戰不少!基本都是被虐的份!德國的前身是普魯士王國,而普魯士國盛產僱傭兵,他們經常被其他國家僱傭去打仗!而俄羅斯的哥薩克人也是精於戰之道,幾乎揍遍了歐洲,卻是敗於普魯士人之手!在拿破崙時代,拿破崙就大量僱傭普魯士士兵,揍得俄羅斯是滿地找牙!

    其次,德國當時是蘇聯的盟友,作為盟友,蘇聯對德國的瞭解比英法多得多!他們真正瞭解這其間的德軍有多麼恐怖!比如,他們曾聯合出兵波蘭,德國打前鋒,蘇聯吃現成的,斯大林自以為蘇軍不是對手!這是斯大林非常恐懼德國的主因,他甚至下令,有邊防官兵朝德國一側開槍就地槍決!

    最後,也是最關鍵一點,蘇聯在德國沒有利益!德國是一個貧瘠的國家,他根本就沒有任何值得被惦記的東西,如果有,那隻會是德國工業。而想要奪取德國工業就必須擊敗德國工業,不過既然有擊敗德國工業的能力,那還要德國工業幹什麼!

  • 10 # 723367392

    按照毛子的秉性,會觀察,如果德國把英法美打的滿地找牙,毛子會維持互不侵犯條約,並乘機搶佔芬蘭,波蘭登北歐國家。如果德國被打的滿地找牙,毛子會乘機搶佔東歐和德國

  • 11 # 拒馬河畔劉保勳

    蘇聯肯定會進攻德國

    蘇聯早已制訂好了名為“大雷雨”的計劃,原計劃於1941年6月實施,因準備不充分,往後推遲了一個月,改為1941年7月。

    蘇聯進攻德國只是時間問題,起先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只是為了拖延。

    德國簽訂條約,是畏懼東方的巨人,害怕進攻波蘭之後,蘇聯偷襲德國,保證東部邊境安全以便全心投入於西部戰事。

    蘇聯簽訂條約,是爭取其西部邊境的安穩,此時的蘇聯,經過大清洗,大批有素質有能力的軍官受到屠殺,蘇軍整體戰力大幅下降,且蘇聯還經歷了蘇芬戰爭的慘勝,面對二百萬人口的芬蘭,蘇聯出動近百萬兵力,最後還是慘勝,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蘇聯為了應對西線可能的戰爭,必須簽訂協議確保安穩,練兵以恢復戰力。

    而蘇德之間,有勢力矛盾,當初德國進攻波蘭,就是因為蘇聯同時背刺波蘭,波蘭才會速敗,蘇聯也因此獲得了波蘭的半數領土,建立了緩衝的部分。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德國的野心越來越大,吞併西歐又虎視英國,而德國對英國的不斷空襲導致的石油短缺,使得德國將目光盯向了東方的石油大國,所以這些矛盾也決定蘇德之間必有一戰。

    根據1941年6月底蘇德邊境的雙方兵力部署也可看出來,蘇軍將大量部隊開到了前線,邊境部署的兵力多達268萬,而德軍部署兵力則為305萬,且蘇軍在西線部署坦克數量多達22000輛坦克,雖大部分屬於老舊坦克,但其中高質量的坦克於德軍高質量坦克數量相差不多,如果蘇聯沒有進攻德國的野心,為什麼會在邊境部署如此大量的兵力。這也不難解釋德軍進攻前15天為什麼會有200萬蘇軍傷亡。

  • 12 # 戰略論

    肯定會,蘇聯不會坐視一個強大的德國崛起,只有有機會蘇聯會毫不猶豫的進攻德國,奪取整個歐洲!

    具體的證據有如下幾個:首先在德國1939年閃擊波蘭後,其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進行決定性的突破戰術震驚了世界,而後在法國戰役中更是大放異彩,蘇聯也開始效仿德軍組建擁有大量坦克的機械化軍,這種部隊編制法上千輛坦克,完全是為了進攻所準備的;其次就是關於坦克數量問題了,蘇聯一直在大量生產坦克,而坦克在當時普遍是作為進攻用的,到1941年德軍侵蘇時,斯大林同丘吉爾的聯絡中提到蘇聯擁有近24000輛坦克,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輕型坦克,新式的T-34坦克很少,但是很難讓人信服斯大林製造如此數量的坦克只是為了單純的防禦。

    從蘇軍在1941年的兵力部署上也可以得到一些證明,當時蘇軍一半的兵力都部署在西部,尤其是新組建的機械化軍,但是在西部的蘇軍又呈現出一種離國境線較遠的地方部署,所以難以確定蘇軍到底是要進攻還是防禦。不過當時德軍將領曼施坦因的分析較為合理,即蘇軍的戰略部署處於一種介於進攻和防禦的並存的姿態,即既保持的防禦的姿態,又隨時可以迅速的轉入進攻。

    從蘇軍的部署上和大規模的組建裝甲兵團以及更新現代化裝備的情況來看,1941年的蘇軍顯然是為了將來的大戰再做積極的準備,蘇聯可以肯定將來必有一戰。不過要讓蘇軍發起進攻有以下兩個可能,一是蘇軍實力已經增長到絕對的優勢地步,如此即使沒有外部的合作也會發起進攻;二是在德國同英國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全面展開作戰時,德軍必然要把大部分資源投入空軍和海軍,蘇軍一定會趁機聯合英國進攻德國。後一種可能更為可能發生!

  • 13 # 老盧談古論今

    不會。當時西方國家一直慫恿德國進攻蘇聯,將禍水東引。蘇聯為了防止德國的侵略,還特意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那時蘇聯是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

  • 14 # 四川達州人

    只看歐洲局勢,蘇聯不會愚蠢到主動進攻。

    但是大家都忘記了美國的存在。

    美國,作為當時的經濟巨人,一直保持不大的軍隊,但美國會坐視希特勒統一歐洲?

    給希特勒三五年時間,就可以整合歐洲發達的工業能力,優秀的科技與人才,那樣的德國將是整個世界也包括美國的噩夢。

    1940年5月,德國佔領法國,羅斯福給希特勒送去了祝賀。隨後就因為德國發動企圖征服英國的不列顛空戰而啟動租借法案,英國終於緩過氣來,繼續與德國作戰。

    早在1939年9月歐戰爆發,美國立即進行軍事擴張,陸軍自16.5萬增長到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的160萬,注意,是陸軍哦。這充分說明,美國參加世界大戰的決心已下。

    所以即便德國不主動進攻蘇聯,美國也將在做好戰爭準備後與蘇英一起圍剿德國。到時候蘇聯依舊會對德作戰的,那樣的話,德國失敗得只會更快。

    此外,希特勒本就是反CP反國際起家,德蘇只是利益合作,互相之間遲早爆發戰爭。

  • 15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早在二戰初期英法就差點和蘇聯宣戰。相信多數人都知道二戰期間英法蘇聯在歐洲抗擊德國的侵略。但很少有人知道,二戰初期英法和蘇聯的關係有多麼緊張。一度差點爆發戰爭。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侵略戰爭,這標誌著張伯倫綏靖政策的失敗。也標誌著二戰的爆發。而後蘇聯和德國雙方不都願意過早的動手。所以雙方媾和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且在條約中隱藏規定。雙方瓜分波蘭。但即使簽訂了條約,蘇聯方面也依舊不放心。所以蘇聯以構建“東方防線”的名義入侵東歐國家。先後吞併了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三國,接著又侵佔了羅馬尼亞的部分領土。可以說蘇聯的所作所為和德國一般無二。同樣是赤裸裸的侵略吞併。

    但貪婪的蘇聯並沒有滿足,之後他們更是瞄上了芬蘭。因為芬蘭的戰略地位對於蘇聯來說十分重要,所以蘇聯就強迫芬蘭割讓領土給蘇聯。芬蘭不堪受辱拒絕了蘇聯的要求。所以蘇聯就趁機制造矛盾開始入侵芬蘭。也就是著名的“曼尼拉事件”。蘇芬戰爭爆發後,英法對於蘇聯是極度的不滿。本來他們就對蘇聯保有十足的警惕性。而蘇聯肆無忌憚的吞併別國擴張勢力,這讓英法感到了極大的威脅。他們甚至對德國都不怎麼討厭了。開始籌劃進攻蘇聯。當時的法國甚至已經制定了進攻蘇聯的線路。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英法這邊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好,那邊芬蘭就已經戰敗了。然後芬蘭割地求和。英法一看只能作罷了。在加上之後德國進攻西歐,英法感到嚴重的威脅。所以不在敵視蘇聯。而是來時拉攏蘇聯抗擊德國。而對於蘇聯的所有侵略行為也默認了。但如果一直髮展下去的話蘇聯和德國遲早會碰上。因為德國發起二戰就是為了強大德國重新稱霸歐洲。蘇聯對歐洲的染指顯然是德國不可以接受的。之後英法拉攏蘇聯對抗德國。就更加加劇了蘇德雙方對抗的程序。

    而且根據一份蘇聯未實施但斯大林已經批准的“大雷雨計劃”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德國和英法在西歐死磕的時候,斯大林就已經開始調集大軍集結在蘇德交界地區。因為斯大林覺得德國和英法在西歐死磕,短時間內肯定不會有什麼結果。而且他也料定德國不敢雙線作戰。所以斯大林準備在德國和英法交戰成焦灼狀態的時候大舉入侵東歐。把希特勒的東歐變成斯大林的東歐。

    但德貴閃電般擊敗法國使得斯大林大為吃驚。但即使如此斯大林也不認為希特勒會進攻蘇聯。因為還有一個英國沒有解決。所以斯大林開始加速籌備進攻東歐的計劃。由此蘇聯當時還制定了一份“西線擴張戰略計劃”。該計劃中明確決定“6月12日開始進攻”德國,但由於種種因素限制導致前期準備不足,進攻幾乎只得推遲。但就這麼一推遲就壞了事了。斯大林做夢都想不到希特勒居然在西歐尚未平定的情況下就大舉進攻蘇聯。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突然發動入侵戰爭,也就是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

    德國這一手也把斯大林打懵了。所以手足無措的斯大林才會在被侵略一週之後才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動員備戰。而蘇軍當時的副總參謀長也感嘆:要是進攻希特勒的時間真的是1941年6月12日該多好呀!那樣就比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時間提前了整整十天。但事情就是這麼巧合。希特勒也算是錯打錯著了。

  • 16 # 戰略論

    只能說是有可能,因為蘇聯1941年戰爭爆發之前制定的所有國防動員計劃和戰略展開計劃全部都是基於遭到德國、日本等法西斯同盟入侵的基本情況,本質上蘇聯是在實施戰略防禦。至少在1941年以前蘇聯絕對沒有任何主攻進攻的可能,既沒有制定相關的戰略進攻計劃,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戰爭總動員。一般來說發起戰爭的基本前提就是實施全面的動員,將部隊擴充到計劃中的編制規模,德國和日本在發起戰爭前都完成了戰爭動員,而蘇聯直到1941年都沒能完成動員工作,至少要到1942年才能完成全部的動員工作。也就是說,至少要到1942年蘇聯才有可能進攻德國。

    許多人會提及著名的“大雷雨計劃”,來指出蘇聯即將對德國發起全面的入侵,事實上這個計劃遠談不上是針對入侵德國的全面進攻計劃,它的目標相當有限,僅僅是針對在波蘭東部集結的德軍,其作戰規模僅是蘇軍西部地區的150個師的蘇軍,介於蘇軍師的實力只有德國師的一半左右,蘇聯在西部地區的軍事實力僅僅是集結中的德軍實力的一半,根本不可能擔負入侵德國的戰略任務。這個計劃本身只是為了破壞德軍的入侵企圖,利用先發制人的作戰思想來破壞德軍的戰略展開,拖延德軍的進攻,將戰爭阻止在國境外,為後方的總動員行動爭取時間,本質上是一種在戰略防禦框架內的有限攻勢計劃,不是為了進攻而進攻,而是為了防禦而進攻。

    鑑於德軍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巨大戰鬥力,和蘇軍在數次區域性戰爭中的不力表現,蘇聯清醒的認識到在軍事力量上和德軍存在的巨大差距,即便蘇聯在1942年完成全面的戰爭總動員(總兵力將達到800多萬人),也絕不會貿然選擇進攻德國。因為當時在歐洲大陸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和蘇聯一起進攻德國的陸地強國,蘇聯唯一可以聯手的就是英國、美國,而這些國家無法迅速開闢陸地戰場,這意味著蘇聯將擔負起和德國最強大的陸軍進行對決的作戰任務,蘇軍顯然沒有獲勝的把握,即便可以獲勝那也絕對是慘勝,蘇聯自己也將耗盡實力,而英美卻坐享其成,顯然這不是蘇聯所希望的。蘇聯絕不會給資本主義國家當“打手”使的。

    蘇聯是否進攻德國將取決於德國和英國之間的戰爭,長遠的說就是德國和英美之間的戰爭,只有德國在戰爭中表現出明顯的敗勢時,蘇聯才有可能加入戰爭,和英美一起進攻德國。蘇聯最願意看到的結果就是德國和英美僵持不下,互相誰也無法戰勝對方,這樣蘇聯的立場將決定整場戰爭的走勢,誰都想拉攏蘇聯入夥,而蘇聯可以趁機賺取最大化的利益,而自身付出的代價卻非常微薄,就如同一戰中的美國一樣。蘇聯最終的目的是希望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衰落,而共產主義得到傳播,蘇聯會盡可能的儲存自身的實力來保衛紅色政權,而對於德國則希望透過他們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內鬥來進行削弱,蘇聯不只是希望德國的衰落,而是希望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衰落。

    不過客觀來說,兩個直接接壤的陸地強國之間爆發戰爭的機率是相當大的,尤其是當兩國的勢力擴張方向相沖突時,戰爭的爆發幾乎是肯定的。唯一疑問的是誰將率先挑起這場戰爭。

  • 17 # 普天藍

    有句老話叫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我覺得這句話是錯的,先下手的不一定笑到最後,但後下手的一定能活到最後!這樣的案例太多太多了!

  • 18 # 愛之育之

    蘇共與納粹觀念相左

    沒有共同之處

    天然死敵

    希特勒堅定認為

    斯拉夫人

    不配有國家有尊嚴

    只有被德華人奴役的份

    反蘇之情昭然若揭

    希特勒圖謀

    先攻取西歐諸國

    擺平法英

    西線無戰事後

    再回頭攻擊蘇聯

    從而避免二線作戰

    為此德蘇簽訂互不侵犯秘密協議

    蘇聯經過大運動後

    各項工作待興

    一時無力與德國抗衡

    當時法英陰險

    一味想把禍水東引

    指望德蘇惡戰

    法英可坐享漁翁之利

    蘇方一心要破此局

    既然希魔有意先攻擊法英

    謀求穩住蘇聯

    蘇聯順勢而為

    求得寶貴的發展時間

    但是蘇德之間

    心智肚明

    先握手言和

    再圖其餘

    二戰時

    即便德國不入侵蘇聯

    蘇聯實力全面提升後

    必然會與德國一搏

    納粹的思想深處

    已將剷除蘇維埃政權為己任

    捱到機會

    必然生死相拼

    蘇聯不會讓德國坐大

    等著挨宰

    故,時機成熟

    蘇聯會主動打擊納粹

    #凌遠長著#

  • 19 # 小方凳

    德國在二戰前,軍事實力與蘇聯差不多。其軍隊規模與蘇軍有明顯差距,但部隊裝備與戰鬥力遠超過蘇軍。斯大林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向德國提供軍工礦產,一起瓜分波蘭等,其目的是讓德國的槍口對準西歐和英法。想讓德國與英法兩敗俱傷,自己等到最後再出場。但斯大林小看了希特勒納粹的能力,也低估了德國軍事科技的水平。結果是德軍打敗英法,佔領西歐,根本沒費多大力氣。

    到1941年,德國佔領了西歐,東歐,北歐一部分,佔有了巨大的工業和農業生產基地,此時的德國國力和德軍實力已經遠遠超蘇軍。德軍部隊的機械化程度,配備的坦克、大炮、飛機的數量及質量,實戰檢驗過的新式立體戰爭的指揮理論、協同能力,以及強大的後勤保障……等等,都已經遠非蘇軍可比。斯大林自己不僅幫助敵人強大,還錯失了出兵的最佳時機。還搞肅反擴大化,搞亂了蘇軍。當德軍600萬精銳突擊蘇聯時,斯大林都還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計劃早已落空了,前期指揮是一片混亂。幾個月中,蘇軍損失高達500萬。完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斯大林當然求之不得。斯大林肯定不會主動挑起戰爭,實力差很多。只會不斷地備戰,並與德國一起去瓜分其他小國。後面的事就難說了。

    蘇德的實力對比從後來可以看出。1941年蘇聯的情況,真可以用“岌岌可危”來形容。斯大林不僅要重新組織部隊抵抗,撤走大量工廠到西伯利亞。還要天天祈禱才行。主要祈禱三點:

    1、原先希望德國與英法火拼。後來天天祈禱英國千萬別垮。一旦德軍沒有了後顧之憂,在西歐德軍傾巢而出壓向蘇聯,那麼蘇聯很可能頂不住。

    2、祈禱美國的租界法案加大援助自己力度外,最好美國直接介入戰爭。但這很難。

    3、其實斯大林最祈禱的,也是最決定蘇聯命運的事,是中國軍隊一定要頂住日本的瘋狂進攻,把日軍主力拖在中國戰場。一旦中國垮了、或中日議和停戰,日本上在中國的一百多萬軍隊聯合一直在東北準備西進的七十萬關東軍就可以大舉從後背進攻蘇聯的西伯利亞,蘇聯對德軍的戰略縱深優勢將頓時喪失,後勤基地不保,面對德軍和日軍的兩面夾擊,蘇聯百分之百地要崩潰。世界歷史要改寫了。

    所以,斯大林最該感謝的是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抗戰,在持久戰的戰略下,不僅沒垮,還與日本形成了長期對峙、拉鋸戰。使日本根本沒能力抽身去加入蘇聯戰場。巨大的戰爭消耗還迫使日本挺而走險,最終把美國拖入了戰爭。

    斯大林的計劃,幾乎把蘇聯玩廢,才是事實。蘇軍出兵東北是幾大國議定的戰略,是國際反法西斯責任。可斯大林卻還要拖,提各種條件,直到美軍原子彈轟炸日本,沒有蘇聯出兵美國也能很快打敗日本,斯大林才急急出兵中國東北。所以,中國在感謝蘇軍將土為解放東北而浴血奮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斯大林這個人的“小九九”太多,並不適宜作為大國領導人。

  • 20 # 我整幾句

    假設性的問題,只有假設性的、分析性的答案;答案應該是:不會。

    當年的蘇聯,應該沒有意願,也未必有實力,進攻德國。與強大的德國為敵,與德國陷入全面戰爭,大概不符合蘇聯的利益;當時的蘇聯,應該是國力正在成長的狀態。

    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德國的國力、軍力的發展,本來應該是受到限制的;然而,西方國家,英、法、美等,對德國的發展,採取的是姑息、縱容的態度;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強大後的德國與蘇聯之間,產生矛盾、衝突,最後發生戰爭,相互消耗、相互毀滅。

    德國和蘇聯,應該看清楚了西方國家的險惡用心,所以在戰爭前簽字了《互不侵犯條約》,並且在戰爭的初期,還有相互合作關係。

    當然,在希特勒內心,還是

    憎恨蘇聯,仇視共產主義;最終,還是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成說貓三狗四豬五羊六,那麼一二和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