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AN娛
-
2 # 閒看秋風999
媒,"女"字旁。古人云,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媒人,介乎於男女之間,為他們傳情達意者 。媒體,本是外來語 media 的音譯,又稱"媒介",指人們藉助用來傳遞資訊與獲取資訊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
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戶外廣告。傳統媒體最大的缺點或者弱點是資訊更新慢,另外受時間或篇幅的限制不能實時,詳細,深入地追蹤,跟進新聞事件。
新媒體: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控媒體等。
新媒體最大的特點也是缺點就是,資訊更新快,並可不受時空的限制,以多媒體的方式滿足受眾的知情權。2013年6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釋出了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顯示新媒體是最為主要的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類。
"快",是新媒體最大的特點。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慢工出細活,快,就難免出錯,某些媒體人為了各種目的甚至還會編造"假新聞"。
-
3 # 異域思想空間
傳統媒體是相對於近幾年興起的網路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透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釋出資訊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訊、廣播、電視及自媒體以外的網路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傳統媒體主要有聲音、影象還包括電視、收音機等、有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而多媒體則集聲、圖、動畫等於一體,更主要的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但是多媒體並不能取代傳統媒體。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誌等。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透過網際網路、寬頻區域網、無線通訊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資訊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媒體間的功能差別很大,在傳播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
-
4 # 董豔臨
傳統媒體代表了一部分人,尤其是成功人士和精英人士的聲音,而自媒體代表了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它們都有優點和弱點,傳統媒體如果正確可以讓人萬眾一心,發揮出巨大的優點,但是如果錯了就連一個阻止和警告的人都沒有;而自媒體可以有不同的聲音和思路供人參考,百家爭鳴找出好的方法,缺點是會有很多胡說八道的人在裡面攪風攪雨。只要利用的好,順勢利導,都是好事物,利用錯了,私心太重或者自己沒有水平,都會變成災難。能夠把好東西變的更好,才是人才,能夠把廢物變成寶貝,才是水平。所以我們要珍視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也是百家爭鳴中的一員,如果胡說亂噴,說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就是自己沒有把自己當回事,自己看不卻自己。
-
5 # 溯醌
說實話我不是很專業,關於媒體這個概念,我日常工作接觸的不多,個人理解,媒體是一種載體,一種傳播渠道,傳統與新的區別,更多的是依賴於技術的支援,但是最重要的永遠是人的因素。
-
6 # 數字化轉型2025
早期的區別是傳播的載體不同,傳統媒體是以電視,報紙,戶外等傳統路徑,而新媒體是基於網際網路的傳播路徑。隨著網際網路加不斷深化,傳統媒體不斷,深化,網際網路方面的應用。未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是一種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的關係。
-
7 # Adorable茜茜吖
對於現在的科技發展的不斷增加,不同之處可能就是讓觀眾和粉絲進一步的瞭解自己的偶像,重新認識他。
但傳統的就沒有現在的媒體那麼活躍(只是我的個人認為),有點老套,新媒體的套路挺多的,像鹿晗這樣的,都被套路好多次了
-
8 # 博士前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同主要體現為:
一、傳播平臺不同;傳統媒體是對最早戶外廣告、報紙等媒體的統稱,新媒體是對網路化、數字化媒體的統稱;
三、傳播內容和形式不同:傳統媒體主要體現在圖文、聲音、影像上,新媒體內容更加豐富和形式多樣化;
四、傳播週期和邊界不同:傳統媒體有一定的時間滯後性和傳播週期性;而新媒體傳播比較及時且傳播週期相對較長且自由;
五、互動性不同:傳統媒體相對來講是單向傳播,且無法有效分享;而新媒體是雙向傳播,可以瞭解使用者反饋並進行及時反饋並分享;
六、傳播結果評估:傳統媒體是根據印量、播放量等作為KPI,而新媒體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轉化率和更多的效果評估方式;成本相對更加的低廉!
回覆列表
首先先讓我們來看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概念吧!
傳統媒體是相對於近幾年興起的新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透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釋出資訊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訊、廣播、電視及自媒體以外的網路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
傳統媒體主要有聲音、影象還包括電視、收音機等、有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而多媒體則集聲、圖、動畫等於一體,更主要的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但是多媒體並不能取代傳統媒體。
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後,網際網路成為又一重要的傳媒形態。面臨巨大沖擊之時,做為強勢媒體的電視,已經認識到充分發揮網路互動性功能,走整合與互動之路將是新老媒體謀求共同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誌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透過網際網路、寬頻區域網、無線通訊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資訊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新媒體的特徵具有互動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字,個性化與社群化。
新媒體特性
1. 迎合人們休閒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由於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休閒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而生的。
2.滿足隨時隨地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資訊需要。以網際網路為標誌的第三代媒體在傳播的訴求方面走向個性表達與交流階段。對於網路電視和手機電視而言,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
3.人們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性與選擇的主動性更強。
4.媒體使用與內容選擇更具個性化,導致市場細分更加充分。
特點總結為:
互動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字個性化與社群化。
傳統媒體發展現狀
網路媒體進入傳播領域對傳統媒體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衝擊波。根據Editor&Publisher的最新研究:大約1/3閱讀線上電子新聞的使用者對傳統媒體失去了興趣,電視收視率下降了35%, 廣播收聽率下降了25%,報紙購買率下降了18%,另據美國Paragon研究公司的調查顯示:1998年13%的美國家庭因上網而退掉了訂閱的報紙。網路傳播咄咄逼人的發展態勢給傳統媒介帶來巨大的影響和壓力。
傳統媒體自身存在的不足
傳統的三大媒體中,報紙新聞是以文字傳播為主,記者在報道複雜的新聞事件時只能採取單一的、線性的報道方式,對客觀的新聞實踐需要做抽象地概括,難免與客觀真實有所差距;受版面限制,新聞資訊的容量有限,只能擷取最有新聞價值的,迎合大多數人的閱讀取向的資訊,因而缺乏個性化,不能全面滿足受眾的閱讀需要;受出版時間的限制,報紙新聞的更新速度只能以"天"為單位,雖然可以以"號外"的方式補充重要的新聞資訊,但在這個資訊時代,報紙的新聞時效性和新聞含量遠落後於網路;發行量受數量和地域的限制,導致新聞源有限和傳播效果覆蓋面有限;印刷的報紙儲存繁瑣,檢索查詢更是勞心費力。
廣播新聞主要以聲音傳播為主,聲音稍縱即逝,不易記憶和儲存;在視覺上缺乏直觀、生動的形象;廣播是線性的傳播方式,聽眾只能按照電臺的播出順序收聽,而且不能反覆;電臺發射的電波頻率受天氣、接收方位和其它電臺相近頻率的電波等條件的干擾,影響受眾的收聽效果。
電視雖具備了聲畫結合的特點,但其表現形式仍不夠豐富, 而網路則使新聞的傳播方式可以結合傳輸文字、圖表、圖片、聲音、錄影、動畫等多種形式;電視新聞受節目時間的嚴格限制,只能在規定的節目時間內傳播相應內容的資訊,即時的新聞資訊只能以字幕的方式出現在螢幕的下方,影響傳播效果,而且以這種方式出現的新聞資訊往往不能滿足受眾對該條新聞的更具體,更全面的要求;電視則受制於地域和自己的新聞觸角,受眾並不能自主地選擇希望接收的電視臺;而且,電視和廣播一樣,是線性的傳播方式,不能反覆收看。
另外,這三大媒體在資訊傳播的過程中都是單向傳播的,即新聞機構向受眾傳播,沒有受眾的資訊反饋這一環節,受眾只能被動的接受資訊,而缺少公開就資訊發表意見的途徑。
傳統媒體面臨的三大挑戰
在新時代,傳統媒體面臨至少三大挑戰:首先是傳統的讀者、觀眾等受眾正在從被動接收傳統媒體提供的資訊,轉變為自行製作、釋出新聞資訊;
最後,也是最困擾各媒體機構領導人的,是如何從新聞資訊服務的營銷中獲得更多收入。
中國傳統媒體未來轉型升級的路徑
1.1多媒體的優勢
1.資源優勢,內容豐富;
2.時效優勢;
3.互動優勢與高度的參與感;
4.全面服務。
1.2網路媒體的三大不足
1. 缺乏嚴謹性;
2. 缺乏深刻性;
3..缺乏權威感。
1.3傳統媒體的優勢
1. 強大的人力物力資源;
2. 發揮傳統媒體的特長;
3. 豐富的經驗。
新媒體相對傳統媒體優勢:
三、傳播手段多樣化,自媒體可以透過文字、圖文、影片、音訊、圖表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各種多媒體手段都可以傳播,非常的先進。
五、傳播成本低。自媒體可以免費利用移動網際網路進行資訊傳播。
競爭中融合
從全球媒體產業最發達的美國市場看,網路媒體正在蠶食傳統媒體的乳酪。繼GE等公司宣佈增加網路媒體廣告預算(同時減少傳統媒體預算)之後,全球快餐巨頭麥當勞公司也宣佈,它將逐漸減少電視廣告預算,與此同時,大大增加對數字媒體的廣告投放額。麥當勞公司主管營銷的副Quattroporte拉瑪先生稱:"麥當勞在電視上一擲千金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電視作為影響消費者的主導媒體地位正在發生動搖。"
當然我們也用不作杞人憂天,片面地認為新媒體的出現會置傳統媒體於死地。"第四媒體"網際網路出現時,曾經有許多人懷疑電視是否迎來了真正的剋星。其實在廣播出現時,也有許多人提出報紙要消亡;而當電視出現時,則有人驚呼廣播要完蛋。事實證明,新媒體出現時,舊媒體並沒有消亡。它們最終將和世間萬物一樣,在媒體大家庭裡,彼此和平相處,共生共榮。
同時,隨著競爭的加劇,各種介質媒體之間的邊界也在逐步消融。譬如說:
電視新聞的廣播化傾向--《鳳凰早班車》就是明顯的一例;
廣播的報載化傾向--彙集天下報載新聞;
報紙的雜誌化傾向--報紙越出越厚,各種特刊爭奇鬥豔;
雜誌的圖書化傾向--各種專刊湧現報攤。利用雜誌出版類似圖書的專刊既無需付書號費,又能借助雜誌的發行網路,所以此舉被不少人所青睞;
電影的電視化傾向--由於與電影相比投資低見效快,今後電視電影會大量湧現。電影放映前還可加演廣告,《英雄》僅靠這一項就吸引了上千萬元的廣告收入;
出版的新聞化傾向--劉曉慶剛被捕,幾家出版社就爭相推出了《調查劉曉慶》之類的圖書;伊拉克戰爭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市面上早已擺出了一系列關於這次戰爭以及介紹戰爭雙方的圖書;張國榮於2003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節)剛剛飄然而去,在2003年4月9日至12日舉行的"第十屆長沙圖書交易會"上就出現了9本以上追憶張國榮的圖書;非典型性肺炎出現沒多久,醫療專家還在加緊探究病理,各種預防此病的圖書就已捷足先登。業內還有人士說,將來圖書上還可以做廣告。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傳統媒體的消失,傳統媒體必然會順應時代的變化做出改變。時間會造成差異,但也會促使不同驅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