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7
回覆列表
  • 1 # 墮落塵世的神仙

    一般來說耳放不能作為前級使用。耳放與音箱功放機同樣道理,只是作為提高音源輸出推動音箱(耳放推動耳機)。所以不能作為前級使用。

    但有些耳放的設計是可以作為前級使用。我們也可以這麼看待,只是把一臺前級增加了一個耳放功能。所以就可以作為前級使用了。

  • 2 # 陳三歲的電音社

    耳放這個詞在幾年前還只是經常出現在HiFi耳機圈裡。耳放的全稱是耳機功率放大器,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它和音箱系統中的功放的概念差不多,連線在耳機和音源裝置之間,作用是用來驅動那些高阻抗/低靈敏度的耳機,以便充分發揮出這些高檔耳機的真正實力。

    其實很多老燒所說的“HiFi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解碼、耳放、轉盤之類的,而所謂的“前端”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廣義的講,耳放、解碼器(DAC)、播放器、轉盤等,都可以被稱之為前端。而與此相反的“後端”就是我們的耳機唄。而狹義的講,我們所稱之為的“前端”,大都指的是能獨立輸出音訊訊號的裝置。

    由於現在臺式前端已經沒有行動式播放器那樣受歡迎,所以我們在討論“前端”的時候,往往都在特指行動式移動HiFi播放器。比如手機,MP3,國磚之類的。前端的提升會很明顯,也會不明顯。如果你和一些發燒友去聊天的話,他或許會和你去強調多次“搭配”的問題,因為當你如果意識到“提升”並不是那麼明顯的時候,或許就是搭配上出現了問題。華人俗話講“好馬配好鞍”,HiFi耳機系統也不例外。

    我們平時所使用的普通耳機阻抗大多都在16至64歐之間,使用中高階播放器/CD機就可以驅動;然而當一款耳機的阻抗在64歐以上或者達到了上百歐,單靠播放器就很難驅動了,有種小馬拉大車的感覺,耳機的聲音特點自然也發揮不出來。這時你就很需要一款耳放來驅動這些高阻抗的耳機,以便獲得更好的聲音。

    一般我們所使用的CD機或隨身播放器內的整合式運放芯片價格普遍都很廉價,即便是一些中高階播放器,其內部的耳機放大電路也很少能用高標準來衡量,很難充分發揮出那些高阻抗/低靈敏度耳機的聲音特點,使用者只能藉助於耳放來獲得更好的聲音。

    但是耳放不光是提高輸出功率的作用,一般也會用於調音。因為不同的機器不同的耳放,他的聲音都可能是不同的,所以有可能播放裝置原本內建的放大電路設計比較簡單,或者聲音不太滿意,就可以透過連線獨立的耳放來提高聲音本身的素質或者改變聲音的風格。

    想要連線耳放,就必須要求播放器有LINE OUT輸出,因為LINE OUT輸出是不經機器內部放大電路的,這樣子訊號就直接出來走外接的耳放,繞過機器內建的放大電路了。但是耳放的選擇也是比較有學問的,不同的耳機、播放器、耳放聲音風格都不同,而且不同耳機的驅動性也不同,有些吃電壓,有些吃電流,所以這些搭配上就要好好研究,當玩到一定高度以後,甚至連不同訊號線對聲音的影響都要考慮周全。

    現在國內常見的耳放還是很多的,有些是大品牌非常高階的產品,高至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也有些低端的幾百元的產品。有電池供電方便隨身聽使用的,也有交流供電給臺式唱機用的,有用整合運放的,有用電子管放大的等等。如果不是太高階的,那麼國內高手DIY的比較多,而且也有很多非常棒的型號,價效比很高。

    耳放要做到100%無失真和音染是不可能的,只能儘量接近這個目標,而且越接近付出的代價越高。而耳機本色也不是頻響完全平直毫無失真,這也就有了不同風格的耳機,這反而滿足了人們不同的喜好,所以在推響的前提下如何讓耳機充分發揮出來他的特色是耳放的一個重要功能。

    當你真的如果準備玩耳機的時候,你就需要意識到在你的預算內,搭配一套合適的裝置是多麼的重要,這將避免你花太多的冤枉錢(當然有時候仍然會花的,不然你媽叫你好好學習你咋不學?)

    就拿你兩三千塊的預算舉個例子:

    對於這個預算來說,如果還沒有既定想好的哪款耳機,或者哪款播放器的話,你只需要清楚你到底是喜歡哪些型別的音樂就好。當然這篇回答再給你拉裝置單的話沒什麼意義u,知乎上類似的問題有太多太多,動動手看看就好。思路是這樣的:這個預算臺式/便攜都可以去嘗試。

    當你主要考慮頭戴式耳機的時候,那麼首選的必然是臺式裝置+開放式耳機(不一定);那麼等你主要考慮的是入耳式耳機的時候,首選就是便攜裝置+入耳式耳機。所以舉個例子的話:比如你打算用1K左右的預算去購買一條AKG K701的話,很顯然這款耳機大多數的便攜前端裝置驅動是不太行的,所以需要去主要考慮臺式裝置。比如1.2K左右的AUNE X1S之類的臺式解碼耳放一體機,驅動力、聲音素質都是比較不錯的(不是絕對,本人配置就是是老邦的HP11+AKG的K701)。

    如果說你打算購買一條1K左右的入耳式耳機,比如奧家的KC07,那麼再留出1.7K左右的預算去買一臺播放器,比如飛傲M9,這樣一來就是一套比較簡單、便攜的移動HiFi裝置,並且這樣搭配的話並不會有什麼問題啊。但是我們上面還說了,前端裝置畢竟有那麼多,為什麼我只推薦一臺前端+一條耳機就完事兒了?其實在你預算不太多的情況下,選擇相對整合的裝置是比較穩妥的做法,因為這樣一來可以儘可能地減少你試錯的成本。因為如果要單獨地去購買耳放、解碼器、耳機、轉盤(播放器)的話,購買一個品牌的整套(西裝套)是相對靠譜的,但是價格往往都不算便宜。

    而如果是A品牌耳放+B品牌解碼+C品牌耳機+D品牌播放器的話,這就違背了我們“注重搭配”的原則了,很容易由於A款耳放的調音風格和B款解碼的不同,導致整個聲音都聽起來不是那麼好,這也就是你問題當中“提升”的一個要點,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僅不會出現提升的情況,反而音質會有一定的下降。所以“提升”這個事情,需要根據情況來進行判定。比如你當前的耳機很好,但是你覺得/別人認為這個塞子在你當前使用的前端上並不能發揮真正的實力,那麼如果換一個更好的前端,或許會有一些顯著的提升。這種情況是因為前端制約了你塞子的聲音表現,所以有必要對前端進行升級/替換。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因為你前端本身還不錯,但是你手中的耳機本身的聲音表現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那麼這種情況下就是你的塞子制約了你的前端的聲音表現,這個時候再考慮換一個你喜歡風格但素質更好的塞子是更為明智的。

    所以:前端和解碼耳放這種裝置真正的作用是什麼?

    它們的作用就是播放音樂啊,而具體到DAC的作用、耳放的作用到底是什麼,那我還是建議你去百度一下,百科說的比我詳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80P50幀100M和4K25幀100M哪個清晰?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