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
2 # 腫瘤專家姜爭
臨床上,有部分腸癌患者出現便血時,會自行判斷是痔瘡,自行買痔瘡膏使用,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當然,有些腸癌患者確實患有痔瘡,就診後僅做了肛檢或視診,未進一步完善腸鏡,可能會出現誤診,延誤治療,等確診腸癌時已發展為中晚期,出現這種情況都是比較惋惜的,原本是有機會早發現早治療的。
但是,痔瘡、腸癌便血並不是一眼就能區分出來的,如果便血量小、無其他異常症狀,是很難區分出來的,我們平時說的僅是兩者簡單的區分,並不能明確判斷是腸癌還是痔瘡,還需要進行相關檢查來明確。
痔瘡、腸癌便血有哪些不同呢?1、痔瘡便血
多是無痛性便血,常伴隨大便乾燥時出現,多在便後出血,呈點滴狀、噴射狀,多手紙帶血,無黏液,顏色為鮮紅色,有時會有肛門墜脹、內痔脫出的情況,再無其他症狀,也不會引起腹痛等。
2、腸癌便血
同樣是無痛性便血,顏色呈鮮紅色或暗紅色,多伴有黏液、膿血,有時血液與糞便混合,需要做糞隱血試驗來明確是否便血,部分患者會伴有裡急後重、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形狀改變、腹痛等情況。
除了便血外,痔瘡和腸癌還有那些不同?1、發病人群不同
痔瘡: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其中孕婦、青年多見,也多見於久坐人群,如果有長期腹瀉、便秘史,長期飲酒或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也會增加痔瘡風險。
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和遺傳、飲食、環境等有關,長期高脂、高動物蛋白、低纖維飲食,肥胖,久坐,或有腸癌家族史、家族腺瘤息肉病史、炎症性腸病史等,會增加腸癌發病率。
2、伴有其他異常不適
痔瘡:一般不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不過便秘和痔瘡常同時出現,若痔瘡嚴重會出現肛門瘙癢、疼痛的情況,當然長期痔瘡出血有一定機率引起貧血。
腸癌:多因腫瘤刺激,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裡急後重、腹瀉便秘交替、大便變細、腹痛、腹部包塊等症狀,發展到後期會出現消瘦、貧血、乏力等症狀。
對於50歲以上人群,如果有痔瘡史,但近期突然出現貧血、消瘦、排便習慣改變,要引起重視,及時就診。
3、做直腸指檢時會有差別
痔瘡:肛檢時,可發現肛門口或肛門內,觸到質軟的凸起,指套不帶血。
腸癌:肛檢時,不一定在肛門附近,多在直腸上,觸到質硬腫物,形狀呈菜花狀,或中央凹陷邊緣隆起的潰瘍,指套常帶血、黏液。
注:肛檢只能初診是否有痔瘡或直腸癌,對於結腸癌需要做腸鏡來明確,做肛檢的同時也可以做肛門鏡明確是否有痔瘡。
4、治療方式、預後不同
痔瘡: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症狀可不用治療,透過飲食調整、坐浴、保持健康排便、多飲水等來改善,如果症狀可透過用藥、橡皮圈結紮等來解決,如果痔瘡嚴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可進行手術治療,預後較好。
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放化療、靶向治療等,對於早期腸癌,根治性手術後,預後較好,不需要放化療,對於中晚期腸癌,可考慮手術治療,如果無法手術,多以化療、靶向治療為主,預後相對較差。
總的來說,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用藥或手術會即可治癒,不會影響壽命,但腸癌如果發現較晚,預後較差,是會影響壽命的,如果近期出現頻繁便血,建議就醫做直腸指檢、腸鏡來明確。
-
3 # 易家親
便血也是痔瘡、肛裂、腸炎等數十種肛腸疾病的常見症狀,因而單純的根據便血無法明確真正的病因。反覆出現便血、黑便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行結腸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斷。
-
4 # 劉永毅醫生
痔瘡和腸癌都是常見病,一個是小偷,一個是殺人犯,對人危害大不同!然而便血有都是這兩種疾病最常見的症狀,怎麼以便血初步區分誰是誰呢?
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總稱。結腸長150cm左右,結腸下接直腸,長12-15cm,直腸再下接是肛管,長3-4cm,肛管是痔瘡發病部位。
以此解剖學情況,如果肛管病變部位、痔瘡要出血,會很快排出,少量則手紙上沾些,量多的話就會“滴血”,顏色鮮豔,血多在糞便的表面。
糞便經過結腸要在直腸內“濃縮”,不是“隨時”排出,這樣結直腸癌出血也要在腸道內停留吧?所以顏色要暗,與糞便相混,時間越久顏色越暗。
痔瘡出血是由於糞便把其表面“擦破”了,表面就是一層組織粘膜,出血沒有其他。而腸癌是有腫塊,破潰,出血時可能伴有壞死物、膿性分泌物,有“膿血便”。
腸癌便血可伴有全身消瘦、乏力、低熱等惡性疾病症狀,還會有腹瀉、便秘和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等,痔瘡一般不會伴隨這些症狀,但是辛辣刺激、酒精會對痔瘡有影響,加重,對腸癌卻沒有大的影響。
以便血區分腸癌是很不實在的,出現了症狀還是去醫院看一下醫生,尤其是該症狀時間較長、超過兩週的,做個檢查最放心吧?!不要以為“後病”,不好意思,自己不會倒黴吧等等,把腸癌當成痔瘡,就不好了吧。
-
5 # 醫學微視
【哪些疾病會引起便血?】
主講人:範學順——中日友好醫院肛腸科支部書記 主任醫師;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肛腸專業優秀學術繼承人;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肛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肛腸分會理事;北京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理事。
-
6 # 有痔必治
便血不一定是痔瘡,因為有便血的疾病比較多。痔瘡的便血一般都是內痔出血,外痔不會出血,出血的顏色一般為鮮紅色,呈點滴狀或噴射狀內痔出血不伴有疼痛,一般是在大便時發現便池裡有血。肛裂出血伴有周期性疼痛,直腸癌出血多數為暗紅色,腸息肉便血要根據腸鏡監測來確定,以上幾種疾病的出血需要同痔瘡的出血相區別。
-
7 # 胃腸健康科普張醫生
我是一名胃腸外科醫生,臨床上經常會碰到一些便血的患者,往往因為分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便血,導致了延誤病情的悲劇發生。
痔瘡和直腸癌往往都會出現便血癥狀,有時候症狀很相似,但是也是有些區別的。
1、首先痔瘡往往便血是鮮紅色,腸癌為粘液膿血便,痔瘡出血可表現為排便時候滴血,手紙有血等。
2、痔瘡出血往往是由於近期進食過多辛辣刺激食物後才出現,腸癌便血則和飲食沒有特別相關性。
3、如近期出現體重名字下降,消瘦,則考慮為腸癌的可能。但痔瘡出血嚴重者也可能會出現貧血。
如何確診是腸癌或者是痔瘡呢?
可以做結腸鏡檢查或者直腸鏡,肛門指檢等,可以明確診斷,如果出現便血癥狀,建議及時就診,避免延誤病情。
-
8 # 小克大夫
腸癌和痔瘡,一個是腸道的惡性腫瘤,一個是腸道最常見的病變。
腸癌可以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分為直腸癌和結腸癌,而在臨床上和痔瘡容易發生混淆的多是以直腸癌為主。
而之所以說直腸癌容易被當做痔瘡,主要是因為它們有以下的共同點,而這些共同點中還是有一定的不同,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就有可能將它們區分出來:
1.便血:直腸癌和痔瘡的患者都會有便血的臨床表現,但是便血的型別還是有所不同的,痔瘡的便血主要是以鮮紅色為主,而且血液和糞便沒有混合的現象,但是直腸癌患者的便血顏色主要是以暗紅色為主,而且大便和血液多有混合的現象,其次痔瘡的便血多發生在排便之後,而腸癌的便血是以直接和大便混合。
2.有無脫出物:一般內痔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都會有痔核脫出的現象,而痔核可以經手回納入肛門,但是腸癌多沒有脫出物的出現。
3.大便性狀的改變:腸癌患者大便性狀主要是以黏液便,膿血便等症狀為主,主要是因為腸癌引發了腸道黏膜的炎症和感染所導致,當腸癌發展到後期時,患者還會有大便的變細,主要是以扁條形為主。而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以上的表現。
4.發病年齡段:腸癌多發生在年齡大於45歲以上的男性人群,而痔瘡則是各年齡段均可發病,所以一些青年人有便血的表現,多是痔瘡在作祟。
5.腸鏡檢查:可以說是分辨痔瘡和腸癌最有效的檢查手段了,腸鏡可以深入到腸腔,觀察到腸道黏膜有無病變或者是息肉的存在。
總之對於自身有懷疑腸癌的患者,小克認為還是應該進行腸鏡的檢查來明確,不建議自己一整天的焦慮,在網上亂查。對於年齡大於45歲的人群,應該每3-5年進行一次腸鏡的檢查,預防腸癌的發生。
-
9 # 長腿醫生
痔瘡和腸癌是引起便血的常見疾病,透過對血便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斷是痔瘡還是腸癌引起的。但是很多沒有一些常識的朋友,並不懂得區分,希望透過這個問答能夠更多的朋友瞭解它們的區別,更清楚準確的判斷到底是痔瘡還是腸癌。
痔瘡是直腸下端黏膜或肛管面板下靜脈擴張和曲張所形成的靜脈團,靜脈團破裂後引起便血。在疾病的早期,排便時或排便後,可有肛門內出血。顏色鮮紅,不跟糞便混在一起,只是覆蓋在大便的表面。有時緊在手指上有少許血液,靜脈團破口較大時可出現血液噴出,排便結束後整個便池都是鮮紅色的血。痔瘡出血可自行停止,糞便乾燥、勞累、飲酒或飲食刺激性食物,常可誘發出血。
腸癌出血主要是腫瘤壞死引起出血,屬於腫瘤位置相對較高,出血量往往不大,但大便潛血陽性,只有腫瘤浸潤侵犯血管才會出現紅色血便。由於大便在透過腸癌的部位時尚未完全成形,造成排出的糞便與血混在一起,由於腫瘤的原因,還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排粘液便、粘液血便,可伴有貧血、消瘦、腹瀉、腹脹甚至便秘、腹脹等症狀。
透過上面的比較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區分便血是有腫瘤還是痔瘡引起,但那出血量較少時,沒有經驗的朋友往往會出現誤診,在自己琢磨不定時,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
-
10 # 急診科鮮醫生
痔瘡和腸癌都會導致便血,痔(瘡)引起的出血,只要量不多,不發生大出血,不引起貧血,問題就不大。但是腸癌就不一樣了,腸癌是腸道的癌症,是腸道的惡性腫瘤,早期發現的腸癌得到及時的治療,還可以長期存活,而發現太晚的腸癌,或者惡性程度高,伴有多處轉移的腸癌,預後是非常差的,很多的生命需要以月為單位計算。腸癌又是非常常見的癌症的之一,早期的篩查是非常重要的。痔瘡和腸癌引起的便血,各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痔出血:血液是鮮紅的,有滴血或噴血,血液附著在糞便表面。痔瘡出血,通常是新鮮血液,通常在排便過程中滴落,內痔的出血,通常是無痛性的。
除痔之外,肛裂也是導致便血常見原因之一,主要見於大便乾燥,長期便秘後出現,表現為排便時肛門劇烈收縮樣疼痛,便後滴血或紙巾帶血,便秘症狀好轉後,疼痛及便血可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肛裂可以反覆發作。
二、直腸癌出血是暗紅色或亮紅色,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腫瘤部位,並經常與糞便混合,即粘液膿血,有時伴有腹痛,消瘦,腹部腫塊,大便性質改變(不成型、變細),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當然,這種鑑別只是透過臨床表現,初步判斷,而對於年齡>40歲,腸癌的高發地區人群來講,發生便血後,需要高度引起重視,該做腸鏡檢查排除腸癌就得做腸鏡排除,以免耽誤病情,腸鏡檢查,才是明確診斷是痔還是腸癌最準確的方法。
-
11 # 肛腸科林醫生
臨床上判斷是否患有癌症需要有影像學診斷和抽血檢查結合,最準確的就是病理活檢,不但能確診還能知道腫瘤的分期有無轉移,真的僅憑臨床症狀確診是不科學的,出現誤診的話可是要命的事情,對醫生或者家屬都不能接受。不過還是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知道懷疑是否是癌症還是痔瘡。
一、典型案例
因為林醫生有幾個病人就是把腸癌當痔瘡處理,脫了幾個月,發現無論用哪個品牌的痔瘡栓或者痔瘡膏第二天還是復發便血,並且出血量不斷增多,才來我院門診就診。
印象最深的一箇中年女性,她出現便血後一個月,自用痔瘡栓效果不明顯後,健康意識也算高,於是就去家附近的一個社群醫院,醫生給她做了一個肛門鏡,發現齒線周圍確實有幾個內痔,而且也有出血的跡象,但是該女性用藥後還是便血,於是該醫生還是又做了一個肛門鏡,發現痔瘡也沒變小,於是又開了原來的藥物讓她繼續使用。
可是一週後便血還是反覆,該患者自己也覺得不對勁,就來了我們醫院,當時聽了就診情況我們就考慮病情不簡單,就給她做了一個直腸鏡,果然在距離肛門口8釐米發現一個菜花樣的巨大腫物,稍微碰一下就在出血。透過臨床判斷可以初步懷疑是直腸癌,具體還要完善腸鏡取組織活檢才能下診斷。
其實如果僅憑便血,誰都想不到這麼簡單的病居然是直腸癌,因為該患者無腹痛、無腹脹,只有一個症狀就是便血。也虧這名女性重視,如果是一般的患者想著用藥應付一下,過幾天不流血就不用管,那麼就晚了。
二、直腸癌便血和痔瘡便血有什麼區別?
這個區別是有條件的:
1.年齡
如果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現便血,一定要重視,因為40-50歲是直腸癌的最高發區間,就算沒有便血,也要定期完善胃腸鏡檢查。
2、出血顏色、大便和便血先後順序
出現便血,色鮮紅(黑褐色的便血需要高度警惕),無明顯腹痛腹脹,且便血是先有大便後便血,則無需太過擔心,可能是痔瘡出血,也有可能是肛裂出血。(黑褐色血液證明出血時間久已經氧化變黑,先便黑褐色血,或血液混合大便一起出來證明出血位置離肛門遠,排除痔瘡)。
3、使用痔瘡栓等藥物便血控制情況
如果患者使用一週痔瘡藥物後,便血第二天仍復發,且有加重跡象,這時需及時就診完善腸鏡,因為就算是痔瘡長期用藥後無明顯改善,考慮是III期以上的內痔或混合痔,需及時手術切除,不然長期便血有貧血風險,而且對生活也有影響。
如果是直腸癌,因為腫瘤血管很脆,就算是使用藥物止血後,在解大便收縮腸道時仍有出血風險,所以使用藥物對其便血治療無效。
總結,痔瘡是一個常見病,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也不是浪得虛名,偶爾幾次便血可以不必擔心,因為我們現在年輕人生活習慣不是很規律,久坐加班趕進度,熬夜通宵吃火鍋,容易導致痔瘡和肛裂引起便血,我們也不必太過緊張,到時要提醒自己的爸媽一定要定期體檢完善胃腸鏡檢查(上圖所示專家已經指出原因),防患於未然。
-
12 # 健康融媒
發病早期,結直腸癌患者會出現便血癥狀,多為紅色或暗紅色,也正是因為這種症狀,使很多患者誤認為自己得了痔瘡,導致延誤治療或漏診。另外,患者的排便習慣會發生改變,即便意頻繁。
中晚期,患者會出現頻繁便血,並出現腸道梗阻,體型較瘦者,還能輕易在腹部摸到腫塊;另外,一些患者還會出現肛門疼痛及大便失禁症狀,一些患者也會出現貧血、消瘦、發熱等症狀。
辨別方法: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方法包括直腸指檢、電子腸道鏡檢查。建議有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者、結直腸癌家族史者、結直腸息肉患者等高危人群儘早接受專業篩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消化道炎症者以及經常腹瀉者,在參加健康體檢時,也應增加腸道檢查專案。
健康提醒:日常飲食應避免長期食用“三高一低”的食物,經常吃一些粗糧與綠色蔬菜、水果;少吃醃製食品與熏製食品。其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菸、不酗酒;再次,增強健康意識,一旦出現大便性狀(如血便、黑便)、排便習慣改變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專業科室進行相關檢查。
回覆列表
便血是指大便中混有肉眼可見的血液,引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痔瘡、直腸腫瘤、直腸息肉、肛裂、潰瘍性結腸炎等。其中,痔瘡是由於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充血腫大所導致的,屬於一種良性的肛腸疾病,而腸癌是發生於直腸或結腸的惡性腫瘤,二者屬於性質完全不同的疾病。
大便帶血,如何判斷是痔瘡還是腸癌?1、便血的顏色和形態不同
痔瘡便血的顏色多為鮮紅色,會附著在大便的表面,便後紙巾能看到血,或者出現滴血,演的會導致噴血,一般不會帶有粘液。
腸癌便血的顏色多為暗紅色或者亮紅色,甚至黑色,不同位置的腫瘤,便血的顏色不同。腸癌導致的大便帶血,出血量少,一般是和糞便混和在一起的,會出現粘液便或者膿液便。
2、排便導致疼痛不同
痔瘡患者在排便時,屁股部位比較疼痛,坐下來也會引起劇痛,一般不會出現腹部疼痛的症狀。
腸癌患者一般無疼痛感,少數可能會出現腹痛的情況。
3、排便習慣不同
痔瘡排便的次數一般不會變化,但會導致肛門疼痛發癢,有時還會感到有異物感、墜出感。
腸癌會出現排便困難,排便次數增加、腹部膨脹、大便變細的症狀,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症狀會持續加重。
4、發病年齡不同
痔瘡可發病與不同的年齡階段,而腸癌多發生於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但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
腸癌與不健康飲食有很密切的關係,日常生活中,建議大家少吃紅肉加工肉品、燒烤、煙燻、醃製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每天堅持運動鍛鍊,每年進行篩查來預防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