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拽50
-
2 # 凡人115801381
非軍迷!第一,機槍有射界,衝鋒的人知道,射擊的人也知道,指揮官更得知道!安排合理不會誤傷!第二,機槍都是點射,不會像電影裡突突突突的,也能合理避開戰友!第三,一戰以後好像就沒有集團衝鋒了,都是單人,小集團衝鋒(三三制),人沒有那麼密集。第四,火力壓制完就是讓敵人抬不起頭,乘那幾秒鐘人才往上衝!其他的想不到了!
-
3 # 琴陶
如果衝鋒過程中發生射界被己方隊形阻擋,還可以採用仰射法,以保證重機槍彈越過己方步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超越射擊。使用這些措施,重機槍在進行火力壓制時就不會出現敵我不分的情況了。
-
4 # 冰晶鳳翎
真正的戰爭是怎麼打,步兵衝鋒怎麼衝,機槍會打到自己人嗎?士兵衝鋒不怕被己方火力誤傷嗎?這些都是為什麼呢?本期迷彩虎講堂為您一一解密。
-
5 # 環球快資訊
真實的戰爭我們沒有經歷過,但很多戰爭記錄片和關於戰爭的影視劇我們還是看過了的。常常看到衝鋒號響起,就有排山倒海計程車兵衝鋒的場面,很是壯觀。然而很少去想,衝鋒時,為什麼後方的機槍不會誤傷到自己的戰友?如果仔細分析還是能找到原因的。
機槍手的位置。前面在衝鋒,那麼後面的機槍肯定就不能在士兵的正後方,而且位置稍低也不行,不然就打中自己人的屁股了。機槍手應該在事先就把位置設好,正確位置應該在側後方,或者後方較高的地方。在側後方時,可以和前面計程車兵隊伍形成一定的角度,當然是不重合的角度;如果機槍手在正後方,位置就應該稍高一點,與前面衝鋒計程車兵形成一定的仰角,便於子彈能從士兵頭頂上飛過去。
機槍手位置的調整。隨著前面士兵向前衝鋒得越來越遠,那麼,後方的機槍手也應該按情況向前做適量調整前移,才能掩護到自己的戰友。
機槍手的戰術。其中有一種叫做超越射擊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子彈能從己方士兵頭上飛過去壓制對方的陣地,而不誤傷自己人。沒有相當經驗的機槍手是不能做到的。
再就是衝鋒士兵們的隊形問題了。如果戰場地形不夠開闊,或者後方沒有高地可以設定機槍手,那麼衝鋒時,士兵應該會盡量排成縱隊來向前衝,給後方機槍手留出射擊空間。而不能一窩蜂地向前衝。有經驗的戰場指揮員或士兵應該都會注意到這一點。
最後,士兵們的戰術。衝鋒時是不能沒有腦子的,不僅是勇敢就行的,也有相應的戰術。比如可以向前急衝一陣,然後停下來伏下身子,讓己方的機槍手狠狠地壓制對方火力;當然還有,衝鋒時,相信也沒有哪個會直挺挺的向前衝,應該是保持低著頭貓著腰的姿態吧。
-
6 # 紫龍防務觀察
圖為美軍機槍小組
首先,在戰場上機槍陣地的設定很有講究,不但要有良好的視野要有利於射擊,最好是將機槍陣地與攻擊線設計成一定的角度,一般都將機槍陣地設在高處。己方進攻前,會設定機槍“火線”,“火線”是戰術術語,就是指子彈飛出槍膛後到擊中目標的這條路線,貿然經過機槍手的“火線”,肯定會被打成篩子。己方衝鋒時,機槍手會起到掩護和火力壓制的作用,集火點主要是針對對方陣地的火力點的。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機槍手的任務永遠是火力壓制和掩護。
在戰場上很少會出現影視劇中那種人擠人的衝鋒模式,現代作戰,散兵衝鋒的間隔距離大約在50-100米之間,在遠距離上步兵會彎著腰快速衝鋒,近距離則會匍匐前進,給機槍手留出一定的射界。
圖為蘇軍機槍小組
世界上所有軍隊在設定機槍陣地時都是和步兵出擊陣地成一定角度佈置的,因為側射火力的效率大大超過正面直射,同時兩翼的射界也要高於正面。所以設定在高處的機槍陣地即便射界被衝鋒計程車兵擋住了,機槍也不必停火,優秀機槍射手可以讓彈道從己方士兵們頭上飛過,從而壓制對方縱深陣地。當然這對射手的要求也比較高。
二戰期間各國非常推崇步兵班機槍戰術,步兵戰術動作大都圍繞機槍展開,德軍將步兵稱作“侍奉機槍的兵種”。
-
7 # abCd6666和天下
機槍在戰場上肩負三大重任:壓制敵方火力、有效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督戰。戰術上機槍陣地布在己方陣地兩側,形成交叉火力網,能有效殺傷敵人;當敵方火力造成我方前進受阻,這時機槍直接照著敵方槍眼打,起掩護壓制作用,為前進道路掃清障礙;最後一點“督戰”,這就不用我說了,只能意會。記得江青在指導導演戰爭片時曾要求:英雄人物要仰著死,只有逃兵才匍著死。好像有一點道理。其實戰場形勢千變萬化,例外也是有的,但正能量的導向還是要的。機槍會打自己人?作為一個機槍手,軍事素質何在?這倒問得人無語。
-
8 # 五星紅旗蕩倭平夷
謝邀,這裡面有戰術協同的問題,機槍通常設定在衝鋒步兵的側後方制高點,來避免在射界內誤傷己方士兵。題主可能是電影看的比較多,實戰當中,機槍是不可能掃射的,彈匣式機槍不過20到30發子彈,彈鼓式機槍不過50到100發子彈,彈鏈式機槍不過200發左右,掃射時,1分鐘持續火力都保持不了,後座力導致子彈的散佈很大,很難命中目標,而且槍管也受不了掃射產生的高溫,所以通常機槍只採取短點射和長點射兩種射擊方式,一次射擊最多不會超過10發,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火力的精準度和連續性。回答完畢!
-
9 # 五逗菌
這個問題其實以前我也困惑了一陣,電視上經常看到戰鬥中步兵在前面衝鋒,而機槍就在後面“噠噠噠”猛烈掃射,卻不會誤傷自己人。到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完全是沒必要大驚小怪的。因為近現代的戰爭並不是以前那種人海戰術,士兵們並不會一排一排地往前衝,一般都採用的是呈三角形或梯形隊伍進行衝擊,而且在戰鬥開始前,機槍火力都會提前部署在隊伍兩邊側翼的制高點上,機槍的射界也不會跨過沖鋒隊伍的邊緣區域,一般隔著一段距離,很少會傷到自己人。而且就算不部署在兩翼,機槍也可以透過改變射擊角度,將槍口抬高進行仰射,子彈會呈弧狀從士兵頭上飛過,打擊敵人。所以我們完全不必對這個問題感到不解……(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
10 # ww手機使用者ww
因為那是電影和電視劇,特別是抗日神劇。
二戰時,機槍基本都是佈置在陣地的兩側,形成的交叉火力可以在敵方進攻時更好的控制戰場,己方衝鋒時也不會誤傷自己人。
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中,那挺馬克沁重機槍就是佈置在陣地的最右側
機槍在陣地中央不僅壓制效果弱,還很容易被對方狙擊手和精確射手照顧,很難生存。
千萬不要以為機槍就應該像神劇裡那樣等敵軍走到面前突然開火收人頭,現實裡機槍最主要的用途是壓制。因為現實中也不會有哪個軍隊會以密集隊形進攻,都是散兵線,間隔的距離通常是以一枚手榴彈炸不死相鄰的兩個人為準
不過話說回來了,戰爭中用的都是制式彈藥,就算誤傷誤殺友軍了,誰又能發現是誰開的槍呢?
-
11 # 挖牛1
謝邀回答。現代戰爭中,步兵展開衝擊的時候,己方的機槍火力作用主要是用來壓制消滅炮火沒打掉的防禦火力覆蓋點。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射擊方式,目的基本一致。所以機槍射界也好掃射拋射都必須要考慮規避誤傷的問題。對付不同的目標不同的防守陣型,都有基本的戰術進攻預案。但是在實際行動中,就看現場指揮對戰場環境及對手佈置及戰鬥意志的把握了。機槍射手只有嗑藥嗑大了的鷹醬才會掃射。正常都是長點射跟短點射交替使用,並且輕機槍還需要及時轉移位置,防止對方的近距離炮火覆蓋。
-
12 # 吟遊者Minstrel
構築在側翼,隨著衝鋒隊的推進而前移,這樣既能在很小的擺動距離完成最大範圍的殺傷,又能最大限度保障射手的安全。
-
13 # 青山不改520
基本不會。機槍能為士兵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作戰時,機槍陣地一般設定在陣地的兩側,從側面為衝鋒的戰士提供火力支援,壓制對方的火力。而戰士衝鋒時多是在正面衝鋒,機槍形成的火力網會在衝鋒戰士的前面彙集,形成一個火力覆蓋面。大概就是這樣,圖畫的很粗糙,湊合著看吧。
-
14 # 蛋糕餅餅
首先要糾正一個認識誤區,機槍的戰鬥位置可不是隨便擺的,機槍的壓制範圍較大,彈藥散佈面積很寬,一般擺在陣地兩側,起著防止敵軍逃跑、包抄、大面積火力壓制等作用,射擊角度在陣地兩側才達到最大,擺在正面確實會誤傷友軍。但神劇裡是個人都抱起機槍掃一陣子的鏡頭看多了,人們都以為機槍可以隨便擺。機槍的陣位和作用就跟古代時的“強弓硬弩,射住陣腳”一樣。
-
15 # 資訊決定未來
總結放最前:在步兵衝鋒的大部分階段,己方步兵的路徑和機槍射界不重疊,而這是靠戰術隊形來實現的。這就是為什麼戰術隊形始終是戰術(不僅限步兵戰術)的核心首先看一下比較典型的情況:步兵衝擊隊形在範圍上講是短邊在前的梯形,其底邊一般也要短於出發陣地寬度,而機槍和其他支援火器的陣地一般在出發陣地兩側,劃定主射界是以交叉火力覆蓋目標陣地的,而步兵直到衝擊的最後階段衝入敵方陣地之前都不會進入己方機槍射界。一般重機槍/通用機槍三腳架上都有限位器,在預設陣地上一般還設定射界標記,避免子彈打出劃定的射界範圍。另一方面,輕機槍/班機一般跟隨步兵衝擊,防誤傷確實略麻煩,但是優點是跟步兵結合緊密,比較容易看清己方步兵的位置一旦發生了己方步兵遮擋機槍射界的狀況,機槍就只能選擇超越射擊,這在現代基本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再來看下我方戰術分隊兵分兩路從兩側夾擊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可以把機槍等支援火器放在中央,直對敵方陣地,採取間隙射擊法,從己方步兵分隊間隙中射擊敵人。但是嚴格劃分機槍射界和步兵活動範圍的原則是一樣的,間隙射擊法的“間隙”並非指步兵班組之間數十米的這種間隔,而是一個底邊長覆蓋敵方陣地,百米級寬的三角形,這個範圍之內同樣是己方步兵在衝擊過程中是必須避開的,客觀上會形成分割己方、不利於步兵分隊互相支援的效果。更特殊的情況是機槍和其他直射火力可以找到一個具有高度優勢(一般要求好像是高於衝擊路徑2.5米來著罷……)的陣地,這時就可以採取超越射擊為主,但是要特別注意提前計算好全程的彈道高,劃定垂直安全形。
-
16 # 國平軍史
士兵在衝鋒時,後方的機槍依然可以掃射前方的敵軍,不會傷及已方士兵,有人之所以會覺得會誤傷,那是被電視劇導演誤導了,其實,戰鬥不是那麼打的。
真實的戰場,極少出現人擠人的密集隊形衝鋒,倘若這般衝鋒,那是找死的節奏,敵方機槍或炮彈呼嘯而來,一掃一炸,那是倒下一大片。
在步兵衝鋒的大部分階段,步兵的路徑和機槍射界並不重疊,而這是靠戰術隊形來實現的,所以己方在後面掩護的機槍並不會傷到自己人。
現代作戰,散兵衝鋒的間距在50-100米,可參考三三戰術,戰場上也沒人會傻冒到直挺挺地衝鋒,在遠距離士兵是貓腰前進,距離近時則匍匐前進,給已方機槍手留出射界。
況且,機槍也不似電視劇上那樣放在陣地中央,而是擺設在陣地兩翼,形成強大的交叉掃射火力,才能保證有最大的殺傷效果,兩翼的射界要高於正面衝鋒計程車兵。
在衝鋒前,指揮官會告知機槍手的火力範圍,機槍手沒有命令是不能隨便摟火的;士兵在衝鋒前,指揮官也會通知不能進入機槍火力範圍,所以就能最大地避免機槍火力誤傷己方士兵。
真實的戰爭中,包括衝鋒在內的戰術,都是經過實戰檢驗的,機槍掃射到衝鋒的戰友,這般低階錯誤是不會出現的,和平年代腦殘劇看多了,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話題,作為軍迷個人來釋疑解惑。
-
17 # 快速軍事一點通
打仗時,步兵在衝鋒時,位於步兵後方的火力支援——機槍會不會打到衝鋒的自己人呢?
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步兵一個箭步從戰壕裡衝出來,快速從機槍旁衝過,哇呀呀的衝向敵軍,你們是都也懷有疑問,步兵這樣衝出去,會不會被位於後方的我軍的機槍手射到?
首先在現實戰鬥中,步兵衝鋒時不是一窩蜂的衝鋒,而是每兩個步兵之間都有4到5米的空隙,這個空隙足夠讓位於後方的機槍手瞄準射擊,打擊敵人。否則步兵衝鋒,敵人一陣密集掃射,也剩不了幾個士兵。
其次,機槍手的安置一般都在制高點,當步兵衝鋒時,機槍會改成等待報點掃射,以避開己方士兵的衝鋒路線,或者進行火力縱深壓制,子彈從己方士兵頭頂飛過。
第三,步兵在衝鋒時,機槍一般佈置在側翼進行火力支援,與步兵的衝鋒路線並不交叉。
第四,當然也有機槍射界被步兵阻擋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超越射擊”。就是利用子彈拋物線的規律,將槍口朝上進行仰射。以避開步兵衝鋒路線。
當然,現實中戰場戰況複雜,步兵在慌亂中很容易跑到機槍射界,這時就需要後方機槍手隨時根據戰情暫停射擊,當然射到自己人的意外還是有的,但只要經過訓練,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
18 # 喵喵次元
事實上,機槍在進攻部隊身後射擊,很容易打到自己人的。要是想要攻擊的時候機槍還能持續火力掩護,那就只能想方設法讓士兵們千萬不要擋著機槍的射界,否則這種誤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對於一些射速奇高的機槍而言,在機槍手發現打到自己人之前,被擊中的人就已經成篩子了,這種誤傷幾乎沒有後送救治的必要。而這種高射速的機槍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MG42。
圖為德國二戰時期的MG42通用機槍,射速最高可達1500發/分
確實是有一種名為“超越射擊法”的射擊方式,在一戰時為對付塹壕戰而出現。方法很簡單,算計好一系列數學問題,然後將重機槍以一定角度架好,然後射擊。這種方法看起來就像在防空一樣,實際上是用重機槍打出一個類似迫擊炮彈道的弧線,進而命中戰壕裡的敵人,雖然命中率一向很低。
圖為一戰中正在進行“超越射擊”計程車兵,從頭盔來看可能是英軍士兵(也可能是當時已接收了該型頭盔的美軍)
除此之外也並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在一些特殊的地形就可以避開打中自己人的可能,比如從高地向下衝,而火力點在山頂提供火力支援。這種情況下機槍手完全可以讓子彈從攻擊部隊士兵們的頭上過去,而不傷其分毫。比如《亮劍》中伏擊日軍觀摩團的情節,當時李雲龍團的佈置便很好地體現了這種策略,投彈組和攻擊部隊衝下去了之後機槍也能持續火力壓制而不被自己人擋住。
圖為李幼斌版《亮劍》劇照,李雲龍的左側有楚雲飛,左後方有和尚,右後方則是照片上的張大彪
其實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的解決方案還是在進攻之前就告訴士兵們要讓開機槍的射界。此外也可以試著在那種小山丘上建立火力點,甚至拉一群人來人為墊高一塊地做火力點也行。總而言之,機槍想要打不到自己人並不容易。
-
19 # 82年的豆汁
真正的戰場衝鋒是不可能像電影中那樣人擠人的密集前進的,一般每個士兵間會有50米左右的前後距離,就是為了把機槍、手榴彈、迫擊炮彈的殺傷效果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不然敵方一挺加特林機槍就夠你一個團千把人喝一壺的了,還衝個鬼啊!其次,機槍陣地的選擇對掩護衝鋒是非常有講究的,射界射高角度都是精心挑選安排的,有兩側有正面有交替掩護移動推進,你當這個陸軍軍官指揮學院都是學什麼的啊???
-
20 # 同創匯興
機槍陣地一般設置於己方陣地的兩側後方,不會直瞄敵人,一般利用斜向上方呈拋物線的彈雨打擊敵人,所以不會擊中自己隊伍衝鋒計程車兵。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其實看過戰爭片的朋友都應該想過這一點,但是呢,打仗的部隊一般都是訓練有素的,這就包括好多的進攻陣型啊,或者一些人的常識等等,我記得我們老一輩打仗,用的就是s型陣型,就是人向前衝的時候不排成直線,想彎曲的小蛇一樣,同時匍匐著身體,除非你突然擋著你隊友的槍口了,一般這種事情是不會出現的。以上屬個人見解,不喜勿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