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炎焱海風

    由於戰列艦重甲巨炮,航速較慢,面對敵方航速較快的巡洋艦的騷擾無法追擊。所以產生了戰列巡洋艦這一特殊艦種,擁有戰列艦的同規格巨炮,同時擁有巡洋艦的裝甲和航速。設想是,艦隊決戰時,利用航速率領巡洋艦前出偵查,摧毀敵方偵察的巡洋艦。決戰時利用重炮和航速協助己方戰列艦,襲擾攻擊敵方戰列艦。當時認為這是完美的設計。但日德蘭海戰中,這個美妙的設想,被德國戰列艦擊破。到二戰時,皇家海軍圍殲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中,作為皇家海軍像徵的胡德號被擊沉,則宣告這一設想的徹底破滅。幾乎等同於戰列艦的鉅額造價,儘管擁有巨炮,但可憐的防禦裝甲,在戰列艦面前根本不堪一擊!所以這一艦種迅速被各海軍強國淘汰。

  • 2 # 紙上的宣仔

    可能大家會覺得是廢話,區別就在於一個是巡洋艦一個是戰列艦。。。我們就從戰列巡洋艦的誕生背景說起。

    戰列巡洋艦的誕生背景和特點

    戰列巡洋艦火力再猛它也是個巡洋艦,薄弱的裝甲決定了頂替不了戰列艦,不能勝任與戰列艦一道排成線列進行海上決戰。當然一戰以前和一戰期間英國、德國等國確實有把戰巡當成戰列艦用的意思,但是在日德蘭海戰後基本上就放棄了這一想法。日德蘭海戰甚至是直接斷送了戰列巡洋艦的前途。

    戰巡的理念始於1900年左右,脫胎於之前的裝甲巡洋艦,它的目的是可以扮演“巡洋艦殺手”的角色,比裝甲巡洋艦擁有更厚的裝甲和火力,同時戰巡的航速比戰列艦航更高,以便能夠追上並敵方的輕巡洋艦和其他輕型艦艇。在必要時,戰巡也可以直接編入主力艦隊的戰線中和戰列艦並肩作戰,不過戰巡的裝甲不論如何還是沒有辦法和正兒八經的戰列艦相比。

    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戰列巡洋艦的實戰檢驗場。在這次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戰列巡洋艦的兩個職能有被檢驗到,最典型的分別是福克蘭群島海戰,和日德蘭海戰。

    一戰中戰列巡洋艦的表現

    1914年的福克蘭群島海戰,是英國以2艘戰列巡洋艦(無敵號和不屈號),3艘裝甲巡洋艦再加2艘輕巡洋艦,迎戰德國東亞艦隊的3艘大巡洋艦和2艘小巡洋艦和3艘運輸船。憑藉戰巡強大的火力,戰鬥一開始就是一邊倒的態勢,英國以僅陣亡19人的代價,擊沉德國2艘大巡洋艦,1艘小巡洋艦,俘獲2艘運輸船,1871人葬身魚腹。這樣的戰果證明了戰列巡洋艦在獵殺巡洋艦上無與倫比的優勢。

    福克蘭群島海戰中英國的戰列巡洋艦表現優異,證明了它對本職工作的勝任

    但隨著戰事的發展,能給戰列巡洋艦獵殺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後來戰列巡洋艦更多是和戰列艦一期執行任務。在一戰最大規模的海戰——日德蘭海戰中,英國共有9艘戰列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參戰,德國也有5艘戰列巡洋艦參與作戰。而這場戰役的結果,不論是英國還是德國,都沒有損失一艘戰列艦,損失的反倒都是戰列巡洋艦和更輕型的軍艦,這證明了所以海上線列作戰的方式並不適合戰列巡洋艦這個艦種。

    戰巡的沒落

    透過對日德蘭海戰的總結,英華人發現,沉沒的三艘戰列巡洋艦無一甲板或炮塔頂部裝甲被貫穿而導致的沉沒。過於薄弱的頂甲無疑是戰巡的一個軟肋。而這個軟肋一直到二戰爆發,也沒有完全解決。舉一個例子,將英國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納爾遜號進行對比(二者都是滿載排水量40000噸以上的,方便對比)我們可以看一下資料上的差異:

    納爾遜號排水量比胡德號小,火力和裝甲比胡德號強得多

    可見不論是水線裝甲,炮塔裝甲還是甲板裝甲,戰列巡洋艦都全面落後於戰列艦,其中甲板的裝甲縮水的尤其嚴重,而正是這一弱點鑄成了日後胡德號的悲劇。在1941年的丹麥海峽海戰中,前往攔截德國主力戰列艦俾斯麥號的胡德號,在開戰僅僅6分鐘後,胡德號就遭到381mm主炮炮彈貫穿了主甲板,造成彈藥庫殉爆,直接把艦體炸成了2截。雖然說這也是胡德號太倒黴了點,但是看看上圖這個可憐的裝甲,我們也明白為啥胡德號這麼不禁打,就這幾十毫米的甲板裝甲能幹嘛用呢?

    胡德號生前最後一張照片(遠處)

    實際上在一戰結束後,戰列巡洋艦就開始退出歷史舞臺,逐漸被高速戰列艦所取代。1916年開工建造的胡德已經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巡了。而日本是直接把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改造成了高速戰列艦。高速戰列艦在各國海軍裡並沒有與戰列艦做正式區分,只是一般被編入高速艦隊中使用。高速戰列艦是正兒八經的戰列艦,裝甲和主炮都能勝任高烈度的海戰,且速度較之前的戰列艦更快。

  • 3 # Martian2020

    戰巡剛出世時,對手的確不是主力艦。英華人要保衛他的海運,需要在殖民地奔波,就需要一種經濟的、快速的、火力強的戰艦。因為對手的巡洋艦在大型化,裝甲在加強,火炮口徑在加大。戰巡的優勢就在於此,火力強、速度快。與戰列艦比它的防護弱,優點是速度快,當然造價也便宜點。因此,它有它產生的道理。

    但是,一切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艦船動力的革新,中央火控的完善等等,使得戰艦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有兩點:一是主力艦的速度提高了,二是戰艦主炮的口徑趨一了。這時,老式的前無畏艦、裝甲巡洋艦徹徹底底地過時了。自然,戰巡的定位也得變了。當胡德服役時,它的防護已經不弱於同時代的戰列艦了,至於後來幹掉它的俾斯麥,根本就和它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在速度和裝甲防護上的彼此靠近成就了火炮戰艦的巔峰——高速戰列艦。

    其實戰巡的火力就決定了它就是主力艦。破交是副業,艦隊決戰有何不可。日德蘭海戰證明了很多東西,戰巡沒存在的必要只是其一。胡德號之後再無這一艦種出現。除了英德兩國,其他國家也沒有這一艦種。金剛在日本就是戰列艦,列剋星敦變成了航母。至於之後出現的一些有被稱為戰巡的軍艦,多是他人的說法,在人家本國就是戰列艦或是大型巡洋艦。

  • 4 # 老霍家那小勇

    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區別,主要在裝甲上。戰列艦的裝甲帶厚,排水量大,因此航速普遍不高,在對攻時候佔優勢,因為裝甲厚重,不易被擊穿。

    戰列巡洋艦是在儘可能把大口徑艦炮裝上去的同時,犧牲一部分裝甲,以換取更高的機動性,跑得快,所以追著別人打很合適。

    戰列艦,因為最早海戰時,火炮安裝在船體兩側,因此,為了最大程度上發揮火力,需要把戰艦橫過來排成一條直線,這種戰術被叫做搶T頭。因為排成一條線,所以得名戰列艦(作戰時候排成一列的戰艦)。

    戰列巡洋艦的出現,最早是英國皇家海軍提出的概念。因為海上交通線經常被敵人攻擊,很多物資還沒使用就損失掉了,為了保衛海上交通線,需要火力足夠兇猛的戰艦。當時戰列艦成本高,加上跑得慢,不能滿足需求,所以,保留戰列艦的火力,結合巡洋艦的速度,就這樣,戰列巡洋艦誕生了。

    因為當時在動力上沒有革命性提升,所以無法有大的飛躍,要想跑得快,就不能太重,於是,戰列巡洋艦的裝甲就變得比較薄弱了。火力猛,跑得快,適合追擊和驅趕,就像刺客,高爆發,高速度。

    而戰列艦,裝甲厚,跑得慢,在對攻時候佔優勢,因為既有輸出,又很肉,就是典型的坦克。

    二戰末期,航母的巨大作用,使海戰不僅侷限於水面和水下,也把戰場拓展到了天空,成為了海戰新主宰。自此,稱霸海軍200多年的戰列艦馬上被淘汰了!二戰以後,只有美國保留了衣阿華級戰列艦,加裝先進雷達和導彈之後,參加了海灣戰爭,海上巨炮的怒吼,從此成為絕唱!

    大艦巨炮時代就比落幕,屬於鋼鐵和熱血的浪漫,再難見到了。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一樣擁有大口徑艦炮以及高大的艦橋,從外觀上很難從外觀上辨別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如果從外觀上來看,那就是戰列艦比較短粗,而戰列巡洋艦比較細長。這是因為早期艦船動力還沒有實質性提升的時候為了增加軍艦的航速就必須增加鍋爐,而為了給多出來的鍋爐騰出位置,就必須將艦體拉長,而更小的長寬比可以降低軍艦航行的阻力。而戰列巡洋艦隻有英國和德國有建造完成,而美國和日本並沒有服役過這一艦種,美日的戰列巡洋艦被華盛頓海軍條約給改成了航母。上面用赤城號航母是用戰列巡洋艦的艦體改過來的,可以看出無論是長寬都比下面的長門號戰列艦要大,但實際上長門的排水量比赤城的排水量還要大

    而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的區別就在於裝甲的厚度,首先戰列艦可以用火力、機動、防禦這三大屬性來衡量。而戰列艦為了防禦一般都會將艦體儘可能的縮短以減小被彈面積,而戰列巡洋艦的艦體更長,同噸位下的裝甲平均分配到更多的面積時平均厚度就比較薄。所以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區別就僅僅區別在這裡,戰列巡洋艦設計時是為了對付對方的巡洋艦的,但是由於它整體航速比戰列艦快,所以很容易盲目自大跟對方的戰列艦或者戰列巡洋艦對上炮。不過英戰巡的防護沒有德戰巡防護好,所以對轟時就是英戰巡吃虧了。美國田納西號戰列艦,可以看出它非常寬,其裝甲厚度比衣阿華級還要厚

    其實和無畏艦一樣,戰列巡洋艦的存在時間並不長,也就一戰前期流行而已,而戰列巡洋艦被淘汰並不是因為它不行,而是因為在一戰時期戰列艦就已經開始在發生動力系統的革命性變化,那就是石油代替煤成為軍艦的燃料。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就是世界上第一型採用全油燃料的軍艦,航速就能達到了此前戰巡的24節航速。而1920年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航速就已經能達到26.5節了,所以艦船動力系統發生革命性變化使得高速戰列艦成為可能,這才是戰列巡洋艦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也就說以前因為技術原因妥協了裝甲,現在技術提高了不用妥協了。

  • 6 # 國平軍史

    戰列巡洋艦,僅從字面意義解釋,就是戰列艦+巡洋艦的結合體,事實上果真如此,英華人率先搞出這種艦種,企圖憑藉戰列艦的火炮加上巡洋艦的高航速,用來對付海戰場上輕重巡洋艦等艦種。

    同時,在遭遇戰列艦時,又指望利用巡洋艦的高航速,儘快逃之夭夭,不與戰列艦玩海上決戰的遊戲。因此,所謂的戰列巡洋艦,其誕生之日起,就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艦種,即犧牲裝甲防護能力,以換取所謂的高航速。

    戰列艦,軍迷們都知道,是一種海上的巨無霸,具備厚重的防護裝甲,以及超大的大口徑艦炮,一般都380毫米以上,炮彈重動輒1噸以上,其高爆榴彈的爆炸威力可想而知。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擁有兩艘全球最大的戰列艦,即大和號以及武藏號,滿載排水量高達7.2萬噸,每艦擁有3座3聯裝460毫米艦炮,一發炮彈竟然重達將近1.5噸,真的沒什麼艦種能經得住大和級戰列艦一發炮彈的打擊。

    但日德蘭海戰,英德雙方都有戰列巡洋艦被擊沉,缺乏有效裝甲防護的戰列巡洋艦,經不住戰列艦主炮的轟擊,證明了在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之間,戰列艦才是海上真正的霸主。

    儘管航行速度快,披著戰列艦外衣但薄皮的戰列巡洋艦在戰列艦面前,事實上只有挨宰的份,想憑藉高航速逃離卻非常困難。

    因為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射程都有數十公里,戰列巡洋艦僅比戰列艦快6節或以上的速度,戰時極難躲過戰列艦艦炮的打擊。

    綜上,航母和艦載機投入海戰之前,所謂的海戰就是雙方艦隊艦炮的對轟,誰的艦炮口徑大,誰的艦艇裝甲防護厚,誰就將處於海戰的有利態勢。

    當然,航速快也是海戰的有利因素,利於高速搶佔有利的開炮陣位。

    這就是海戰不同於陸戰的地方,想用什麼以弱勝強,靈活機動的戰術等,事實上是投機取巧,都沒有什麼鳥用,海戰就這麼無情,器不如人只有挨操的份。

    因此,雙方艦隊決戰時,戰列艦肯定打頭陣,利用船堅炮利,給予對手以沉重打擊,爭取海戰的主動權,或最終戰勝對手。

    當然,對方艦艇負傷退出海戰場,或整個艦隊掉頭就跑時,為擴大海戰戰果,追擊的艦艇必須航速高,同時艦炮威力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