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銳度何老師

    火箭的問題咱們得從二戰開始聊。

    喀秋莎火箭炮是二戰明星裝備,名氣非常大,幾乎就是火箭炮的代表。但在當時,德國、美國也都有自己的火箭炮,只不過都不是特別的喜歡,裝備的數量少,起到的作用不明顯,所以名氣沒喀秋莎大。

    美國、德國不太重視火箭炮的根本原因是這玩意精度太差。火箭炮彈很長、很大,速度慢,發射出去受風的影響很大,再加上火箭炮基本上沒有膛線,炮彈出去不旋轉,需要用尾翼來穩定,而尾翼穩定的效果又不如自旋穩定。綜合下來就是火箭炮打不準。向目標射出一枚火箭彈,可能會偏出去200米。但蘇聯人腦回路比較清奇,很快算出另外一筆賬:既然會偏200米,那咱們就劃個200米直徑的圈,然後射200枚火箭彈,都打在那個圈裡,炸到誰算誰......精度不足數量補。

    所以火箭炮從誕生開始就是一款面殺傷性武器。在對越作戰期間,都是先用火箭炮把對面陣地洗一下,先來幾萬發,把表面的鐵絲網、路障、地雷、植被......炸光。然後再用榴彈炮挨個敲掉碉堡、工事......

    火箭炮本身就精度差,再把它搬到軍艦上,那就是差上加差。艦船在海上,顛簸非常厲害,不管怎樣穩定,也肯定是不如把炮安在地面。船有晃動,加上火箭炮先天打不準的缺點,這個組合會相當的粗獷,絕對沒有什麼精度可言。

    只能把面殺傷進行到底。

    九江艦搭載了250枚火箭彈,它的戰術就是把這些火箭彈射到對面灘頭很大的一片區域裡,犁一遍地表......

    如果單純講搶灘登陸,這款艦有用。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毛病就出來了:打誰?

    打誰,大家心知肚明。但不管怎樣打,這也是內戰。所以打法需要商榷,不能太粗獷。美國打日本、蘇聯打德國這都行,但換到中國就不行。用九江艦發射火箭彈,就是前方一大片區域不加區分的摧毀。而內戰的情況非常複雜,這裡面有軍有民,甚至是有敵有我。在偽軍中,心向天朝的也肯定有,真正想頑抗到底性命相搏的,很少很少......所以一旦打起來,戰爭的激烈程度一定是非常的低,低到會出乎很多人的預期。我把話放到這:部隊開進去就完事了,不會有什麼抵抗,不會怎麼打。

    鬥爭的重點並不在武器這塊,而是祖傳法寶:統戰。區分敵我是第一步,但這步比較難,因為那邊的人也不能說自己的真心話......統戰工作做好了,一旦有事,讓一部分人把另一部分人控制起來,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在這種局面下,使用火力支援艦,明顯不合時宜。打內戰,拿火箭炮把自己同胞覆蓋一下,也不太好看。

    所以火箭支援艦這個概念不適合國情。

    這些年國家進步很快,軍力發展很迅猛,也有了更好的選擇。現在驅逐艦的主炮、巡航導彈,戰鬥機的鐳射制導炸彈,無人機掛的空對地導彈......都可以實行精確打擊。那裡有一個碉堡,可以一發端掉,傷及無辜的機率小很多,不需要先用火箭炮洗一遍那老辦法。

    但火箭支援艦是底線,它有存在的價值,因為它是國家實力還比較弱的時期裡的一個保障。弱的時候,這款艦有作用,寧可代價大也要保證能打贏。國力弱、軍力弱就顧不了太多了。但國力軍力變強,就可以追求的更高一點,既能打贏,副作用也要儘量的小。

    火箭支援艦相當於化療,好細胞壞細胞不加區分全乾掉,大片的摧毀,這玩意不得已的時候才能用。

    海軍退役了九江號火箭支援艦,答案非常簡單:有了更好的選擇。

    九江艦是一艘老艦,噸位也不大,滿載1600多噸,安裝的火箭炮也是陸軍的老炮。這是一款應急性裝備,臨時應付幾年。所以它是使用壽命本來就不會很長。但火箭支援這個概念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咱們上面說的缺點已經能被克服。

    現在的火箭炮打的也很準,艦船的穩定性也有了本質的提高。九江艦都是老裝置誠然不行,但如果全新設計,用最新最先進的技術,火箭支援艦完全可以打的很準。

    老式的火箭彈打下來,相當於彈體橫躺著掉到地面爆炸,對堅固工事的傷害小。榴彈是彈頭向下,扎進去再爆炸,傷害大。所以一直以來,火箭炮的不能用來打硬式點目標。但現在的火箭彈也可以垂直紮下來,鑽進地裡然後爆炸,也能精確打擊堅固工事了。

    火箭炮的缺點已經是老黃曆了。

    九江艦雖然退役了,但開發一款全新火箭支援艦非常的有吸引力:

    排水量12000噸,不要相控陣雷達、不要垂直髮射單元、不要聲吶,價格會很便宜。上面裝300mm口徑火箭炮,1組20管,全艦20組,400彈,一艦相當於兩個遠火旅。然後採用模組設計,導彈、火箭通用,可以換裝100枚巡航導彈或者200枚反艦導彈......

    總共裝備6艘,每個艦隊2艘。這支援的力度絕對是槓槓滴。

  • 2 # 嘯鷹評

    火箭彈的優點是什麼短時間內的彈藥投射量巨大,缺點是射擊精度低,裝填速度慢。

    小噸位護衛艦的缺點是什麼,噸位小,適航性差,橫搖縱搖較大,平臺不穩定。

    當精度本身就不咋地的火箭彈遇到了搖晃大的護衛艦,這射擊精度還能看麼?你確定不會在搶灘登陸的時候砸到自己人頭上而不是砸到地方灘頭上?

    如果僅僅是為了應用在對敵方灘頭的火力壓制上,直接在登陸艦上安裝火箭發射模組不行,反正也是隨緣打法,發射出去不就完了嗎?

    使用簡單的登陸艦改裝使用成本低,見效快,而且很難達到自己人。

    找不到九江這種火箭炮船的存在空間呀。

    所以海軍表示本來覺得是廢物利用,發現是給自己挖個坑把自己埋了,惹不起惹不起,告辭。

  • 3 # 韓兵17

    有什麼糧食就做什麼飯。當初航空兵手裡殲7就是好飛機,老八都是寶貝疙瘩。老六的突防能力太差,小五的載彈量和航程都有限,驅逐艦就有數的那麼幾條,地面上又沒有夠得上的遠火,能夠有這火箭護衛艦就不錯了。也是當時沒有辦法的辦法。現在不一樣了,直接用遠火就能夠上對面灘頭,也就不用讓火力支援艦衝到對方火力範圍內冒險了。而且現在的航空兵壓制能力也有了很大突破,在精確制導裝備的加持下,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九江艦也就可以放心退役了。

  • 4 # 幸福安康OO7

    專門用於火力支援的軍艦作用不大,再繼續存在下去己毫無意義。如果真要登島作戰需要火力支援的話,可將大量的火箭炮開到各型號的船上,可以說一週就可以組建起NN個火箭艦支隊。這些年來,俺大中國雖然吃素,但關鍵時刻也會吃肉!

  • 5 # 冬雨AK

    火力支援艦,最早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當時美軍在太平洋上進行了大量兩棲登陸作戰,為了給登陸部隊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援,壓制和摧毀敵人火力,於是改裝了大量的艦艇,將大量多管火箭炮加裝到這些艦艇上,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上世紀90年代,臺海局勢日益緊張,尤其是1996年臺海危機,中國海軍發現無法為登陸部隊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援,登陸部隊將會受到嚴重損失,為此甚至出現了陸炮上艦的無奈舉措,就是將陸軍使用的大口徑榴彈炮 火箭炮搬到運輸船甲板上,充當臨時火力支援艦,但由於船隻顛簸,無法保證射擊精度,難以達到火力支援的要求!

    於是在2002年,“九江”艦接受了改裝,最大的變化是將2座雙聯裝上游-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拆掉,換成5座50單元的艦載122mm火箭炮系統,並且帶有自動裝填裝置,這5座火箭炮系統可以在短時間內將250發122mm火箭彈投射到灘頭陣地,火力相當的兇悍,能夠對敵方灘頭防禦工事 火力點和人員造成毀滅性殺傷!並且發射器下方還備有兩個基數的彈藥,在自動裝填裝置的幫助下,可以提供持續的火力壓制!

    而中國海軍的火力支援艦也就僅僅改裝了這一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臺海局勢的緩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降低,“九江”艦這樣的火力支援艦暫時不需要了,第二,畢竟是“陸炮上艦”的野路子,雖然火力密集 威力大,但是射程只有20-50公里,而現代普遍的反艦導彈射程都在上百公里,也就意味著火力支援艦需要進入到敵人的反艦導彈火力範圍之內發射,風險比較大!第三,隨著我軍現代化的發展,我海軍在大型驅逐艦 巡航導彈 彈道導彈 遠端火箭炮 轟炸機 等等方面都對灣灣形成了絕對優勢,對登陸作戰的支援完全可以交給它們去完成,尤其是兩棲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的下水服役,將使我海軍的登陸作戰模式發生巨大的改變!像“九江”艦這樣的老前輩,自然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作為我海軍的一代功勳戰艦,“九江”號火力支援建於2019年7月1日正式退役,作為一艘服役近44年的傳奇老艦,目前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停靠在九江市湖口縣石鐘山附近的長江水域,繼續發揮著餘熱!

  • 6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近些年來,我人民海軍的發展非常迅速,新型艦船相繼下水,自然也就有許多艦船退出現役,如何把退役的軍艦利用起來繼續發揮作用一直是國家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其中的516艦就是海軍對退役軍艦改變任務屬性的一次探討。516艦1975年服役,舷號526,後來於1978年改為516,曾經被命名為“長沙艦”,後來改稱“九江艦”。“九江”艦2002年開始進行改裝,在艦上安裝了五組火箭炮發射箱,變成了火力支援艦。九江艦屬於053H型導彈護衛艦,屬於“江湖l”型,是我們第一代導彈護衛艦。九江艦改裝後主要用作支援登陸作戰和對灘頭陣地實施火力打擊任務。應該說在本世紀初這個作戰思維是符合當時的作戰條件的,這樣的改裝也是海軍所需要的。。然而,進入本世紀後,中國海軍裝備的的發展進入技術突破的大爆發期,各型先進艦船相繼服役,而此時整個軍事力量體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體系化作戰被引入建軍指導思想中,資訊化合成作戰理念使軍隊建設向陸海空天電網的模式發展。體系化作戰模式改變了靠單一艦種提供火力保障的作用模式,而是把陸海空融合為一個整體,登陸作戰的火力支援也不在是靠參與登陸作戰的艦船來提供,而是空軍,陸基遠端打擊武器,艦船全要素相結合,打的更遠,打的更準,效果更好。這樣一來516艦的灘頭火力打擊支援艦的使命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於是,於2019年7月20日正式退出現役。516艦改裝為火力支援艦;火力支援艦的主要使命任務是在登陸作戰中,負責執行火力準備和對岸火力支援,這也是改艦改裝的初衷。516艦是一個探討,經過對該艦的改裝,找出登陸作戰的火力保障作戰模式,為此,該艦清除了甲板上的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安裝了五套火箭發射模組,每一具發射模組有兩個25發火箭彈的發射箱,這個一個發射模組就有50枚122毫米火箭彈,全艦五具發射模組共計250枚122毫米火箭彈,其中三、四、五發射陣位具備再裝填能力,採用自動裝填模式。除了122毫米火箭彈,還有300毫米火箭彈的發射能力,由此來看,該艦能夠發射多種火箭彈發射能力,具體使用哪種根據作戰需要而定。火箭彈的種類也很豐富,能夠發射爆炸彈,雲爆彈,反裝甲字母彈,等等彈藥。應該說516艦的改裝是成功的,也是有用的,是符合當時的作戰需要的。不是不管用,也不是不成功,而是中國軍工技術發展太快了,已經有了更好的武器彈藥了。

    516艦改裝僅僅十數年時間就退役,充分說明了中國武器裝備發展的高速度;516艦改裝後進行了多次試射,效果非常優秀,能夠滿足登陸作戰的火力支援任務,其火箭彈的打擊精度得益於先進的發射穩定系統,精度遠高於陸地上發射精度。隨後516艦又進行了其它口徑彈藥的上艦實驗,效果都非常理想。然而,近些年來516艦開始受到了冷落,一批批新的艦船相繼入役,特別是兩棲攻擊艦的下水,使登陸作戰模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具備了陸空立體登陸作戰的能力,靠艦船提供對灘頭進行火力支援任務交由攻擊直升機,精確制導彈藥負責。而航母的入役使制空權的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裡,這樣一來,登陸作戰就成了戰鬥機、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登陸作戰車輛的立體進攻登陸作戰模式。在體系化的作戰模式下,516艦的火力打擊能力已經落後了,250枚火箭彈乾的事情只需要幾枚遠端打擊子母彈藥就可以完成,516艦的退役也就不奇怪了。

  • 7 # 雛菊西瓜Peterpan

    516“九江”艦隻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原本他在改造時就已經屬於“高壽”,現在超期服役退役也很正常。至於為什麼不再繼續發展,其實海軍能火力支援的武器實在太多了,不像以前那樣“窮”,如果有需要現役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全都有能力對登陸部隊進行強火力支援。

    海軍之前確實有1艘專業的火力支援艦,他是053H型護衛艦首艦516“九江”艦(曾以長沙命名),1975年12月交付。考慮到中國在90年代-00年代初海軍實力較弱,但面臨的各方面壓力極大,特別是面臨幾個方向可能會出現的登陸作戰沒有足夠的兩棲支援火力。所以2002年時艦齡27年的516艦進行“火力支援”改造,拆除全部反艦武器,保留火炮的前提下增加五座50管122毫米火箭炮系統,成為強有力的登陸火力支援艦。到2019年,514艦艦齡已達44年,遠遠超過正常驅逐艦和護衛艦的服役時間(正常大概30年左右,超期會到35年),所以退役也是正常的一件事情。

    至於為什麼不繼續發展這種火力支援艦,其實我們要從519的誕生開始說起。519艦是2002年開始改造,當時的大背景是90年代中後期海峽地區出現極端的緊張局勢,而當時海空軍力量都很弱的中國採取了很多比較“粗暴”的手段以應對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以及可能到來的兩棲登陸作戰,當時沒有956“現代”級、沒有052D、沒有055,更沒有075和航空母艦,所以只能透過將現役護衛艦改造充當火力支援艦的辦法進行補充,也算是個“應急的土辦法”。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也在登陸艦上增加大量火箭發射器以彌補登陸火力不足的問題,辦法雖然“土”但是絕對是個好辦法。

    既然這麼好為什麼不再用了呢?既然海軍現在的實力已經得到大的提升,在海峽對抗中搶灘登陸時所需的火力已經呈現多樣化。首先,新一代的052D、055大型主力驅逐艦配備的都是130毫米艦炮,配合現代化火控系統完全可以做到25公里以上的精確對岸打擊。艦炮本身的裝藥量就比陸炮偏大,而且帶有自動裝彈儀和冷卻系統後射擊速度極高。包括這次中國的136“杭州”和137“寧波”艦的改造都是保留了2座雙聯裝AK-130艦炮,單艦4門130艦炮每分鐘可以打出180發炮彈,這就是為什麼這兩艦仍然不捨得拆艦炮的原因,就是為日後登陸火力做準備的。

    還有,空中殲轟-7A和殲-16作為專業對地支援攻擊機在殲擊機取得制空權後對地進行強火力突擊,這兩種戰機的帶彈量分別是7噸和10噸,反應迅速且攻擊後可以立即脫離。多編隊多波次實施空中打擊。以前我們經常看戰鬥機打火箭彈,而且經常看見很多戰機在海上對小島礁打火箭彈,我們看著很“土”,其實作用不言而喻。

    另外,海軍075兩棲攻擊艦也下水,可以艦載近30架直升機的075在登陸模式下除搭載運輸直升機之外還要混搭武裝直升機和武裝偵查直升機進行空中火力投射。在取得制空權的前提下攻擊直升機攜帶火箭彈進行多波次立體化火力支援,或者攜帶精確制導彈藥對灘頭阻擊火力進行精確摧毀。

    考慮到我們未來面臨的大規模登陸戰距離我們並不遠,遠端火箭炮可以直接覆蓋登陸和交戰區域,甚至有的帶有簡易制導系統。再不行對重要目標直接動用短程彈道導彈。這樣,其實如果真的需要火箭炮支援完全不需要建造專門的火力支援艦。

    其實從海上火力支援的形式可以看出現代戰爭的變化,從“湊合”到“專業化”、從平面化到立體化、從“粗暴覆蓋”到“資訊化和精確化”。在取得制空權後兩棲登陸過程中直升機可以進行伴隨攻擊,隨時為登陸部隊提供強大的精確火力支援,隨時可以剷除像519“九江”艦這種還在用老思想的實驗性艦艇自然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的火力需求。以前有句話:海灣戰爭中使用的精確制導彈藥的比例約佔8%,但是摧毀的目標卻佔總數的80%。

    當然,有朋友說火箭彈便宜啊,為什麼火箭彈就不行了?的確,常規火箭彈作為一種廉價的火力覆蓋武器,但為了火箭彈覆蓋我們一定要建造專門的“火箭彈護衛艦”嗎?其實像火力支援艦這種用途單一的艦艇並不是發展大趨勢,現代海空武器發展都是轉向多用途化進行,比如航空母艦既可奪取制空權可以用於對地打擊、056輕型護衛艦既可以反潛也可以反艦、052D/055則更是同時具備防空、反艦和反潛能力。所以像火力支援艦缺乏有效的防空手段還容易遭到對方空中和導彈突襲,數百枚廉價的火箭彈齊射後未必比幾枚精確制導彈藥起到的作用要大,所以並不一定要發展這種“火箭彈護衛艦”。

    不發展“火箭彈護衛艦”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把艦載火箭炮排除在外,新建造的艦艇中有一種不起眼的裝備:726型多功能火箭發射裝置。這種發射裝置可以發射紅外干擾彈、箔條幹擾彈、煙霧彈、反魚雷誘餌等等進行軟防禦,但這種火箭發射裝置是由122毫米火箭炮衍生而來,不出意外也可以發射常規火箭彈。比如下圖071船塢登陸艦就在艦艏左右舷各裝備一座24管726-4A、052D型驅逐艦為18管版、054A型導彈護衛艦為24管版,可以說這已經成了現代主力驅護艦的標準配備。雖然他們平時不帶火箭彈,但是緊急情況下也可以兼顧火箭發射器進行火箭彈投射。

    另外,現在還有好多模組化火箭發射系統,比如下圖SR5型,從外表看就是個集裝箱,但內部卻集成了整套的火箭炮及其發射系統。除了普通的122毫米火箭彈之外還可以整合300毫米遠端火箭炮,實現遠端打擊和覆蓋。這樣,這種箱式火箭發射模組可以使很多按照軍用標準的軍民兩用船隻變成火力支援艦,根本就不需要專門建造所謂的“火力支援艦”。所以我們看,海軍其實只改造了1艘“九江”艦,並沒有後續艦艇的改造。

    總的來說,火箭彈並不是說一定沒有用,但是在日新月異的打擊方式下純粹的火箭彈覆蓋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且現在想要用軍艦或船隻使用火箭彈也有很多辦法實現,總之專門去建造所謂的“火箭彈護衛艦”並不划算

  • 8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055: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現在新人勝舊人,叫人家牛夫人。

    軍迷:不是,你看這075………

    055:哼,軍迷都是大豬蹄子

    在中國海軍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國海軍的軍艦更新換代的速度之快讓軍迷都無暇是從,以前052D出來的時候,052C一下子就成了過氣網紅,而055出來之後之前的全都成了過氣網紅,從4月23日海軍節到現在也不過幾個月,075一出來055一下又成了過氣網紅。對於這中過山車似的發展速度,軍迷們還沒來得及愛就已經出新款了。而053級護衛艦在今天的軍民們看來可以說是一個骨灰級的文物,但是它背後承載著的歷史卻是沉重。

    在上世紀90年代的臺海危機中,海軍發現如果進行跟登島作戰的話,水面艦艇將無法為登陸部隊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援,而在1996年的臺海演習當中,居然出現了將陸軍的火炮、坦克搬到運輸艦上充當火力點的做法,這我什麼時候看來都是非常滑稽的事情,但是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卻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所以在2002年的時候將053H型護衛艦進行改裝,將反艦導彈拆掉,將空出來的位置裝5座50聯裝125毫米火箭炮發射裝置。聽起來不錯,但是樣做法卻是已經落伍。

    但我們別無選擇,在當你一窮二白的時候只能這樣做,為它承載的那段歷史沉重。而在今天海軍的軍艦已經裝備有對地攻擊的巡航導彈,而且現有的作戰體系已經完全用能力為奪島登陸的作戰部隊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不再需要用軍艦搭載火箭炮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資源。而最近大火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就是替換它的最佳代表,不僅可以攜帶兩棲登陸聽進行平面登陸作戰,而且也可以透過直升機進行空中運輸,進行超地平線運輸登陸作戰。075上搭載的飛機也同樣可以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 9 # 水井土城

    516“九江”號火力支援艦,是中國在特殊時期下的一次改裝嘗試。

    火力支援艦

    火力支援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的太平洋戰場,當年的美軍在進行登陸作戰任務時往往會遭到早有準備的日軍阻擊,傷亡不小。為了減小人員損失,美華人會呼叫艦隊使用艦炮進行大規模的炮擊,不過艦炮射擊的精度不高而且射速偏慢,再加上當時的通訊不便,整體效果並不好。

    後來,不知是發現利用火箭炮掩護登陸部隊進攻時效果不錯,不僅發射速度快而且精度差換來的覆蓋面積大卻意外的壓制了日軍的還擊,十分適合掩護部隊的進攻作戰。到後來,美華人直接將部分艦艇加裝火箭發射器改為了火力支援艦,廣泛應用於太平洋戰場中的登陸作戰,大大減少了登陸過程中美軍的傷亡。戰後火力支援艦雖然很快退役,但這並不代表其失去了作用,越南戰爭時期,美軍仍有使用火力支援艦的記錄。

    到了精確制導武器時代,各種導彈和制導炸彈的使用將火力支援效率直接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發現目標後只用一發或幾發導彈,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登陸部隊不再需要漫天飛舞的火箭彈來掩護進攻,火力支援艦也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被全部淘汰。

    二戰時美軍火力支援艦發射火箭彈時的場景

    陸炮上艦

    上世紀最後幾年,對岸蠢蠢欲動,頻頻搞出不少小動作,中國為了保證國家統一舉行了多次大型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解放軍發現自己也碰到了類似的麻煩。

    當年的解放軍仍是一支以國土防禦為主的軍隊,而且裝備效能偏低,跨境進攻能力有限。海軍的主力艦艇僅有反艦能力,連大型登陸艦都準備不足,基本沒有支援登陸部隊的能力;空軍的戰機只能進行制空作戰,對地攻擊主要依靠普通炸彈進行地毯式轟炸,缺乏精確制導武器的後果是,很難有力地支援登陸部隊;二炮部隊主要對重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無法掩護登陸部隊;陸軍雖然炮火充足,但在沒有奪取登陸場之前毫無用武之地。在沒有遠端火箭炮,沒有精確制導武器,沒有現代化武器的年代裡,解放軍要是發起大規模的登陸作戰將會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

    為避免這種巨大的損失,陸軍乾脆自己想辦法,提出了“陸炮上艦”的計劃。顧名思義,“陸炮上艦”就是將陸軍炮兵固定到大型船隻的甲板上使用,將其改造為“船載炮兵”掩護登陸部隊作戰,以增強火力支援能力。為了驗證這個理論的可行性,解放軍將自行火炮、坦克、牽引式火炮、火箭炮等武器固定在大型輪船上進行多次射擊試驗。不過,結果令人十分失望,所有身管火炮的精度都大失其準,只有火箭炮因為射擊覆蓋面大而相對較好。最終,“陸炮上艦”也未見後續發展。

    “九江”號的改造

    解放軍意識到在當前海空軍對地攻擊能力不足的背景下,登陸部隊需要一款遂行對岸火力壓制和火力支援的新型艦艇。在解放軍領導層下達研製火力支援艦的任務後,因為先期有“陸炮上艦”的摸底試驗,因此火力猛烈、覆蓋面積大、射程適中的火箭炮當之無愧的成為火力支援艦的首選目標。

    火力支援艦的改造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難點,最大困難在於如何克服火箭炮發射時因船隻自身搖擺和航行時產生的位移而造成的誤差。因此,海軍在研製火力支援系統時利用成熟的艦炮技術重新設計一套艦載火箭炮系統,讓其不再受到船隻航行的影響,命中精度大大提升,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

    21世紀初,中國海軍透過考察論證,確定對053H型516“九江”號護衛艦進行改裝試驗,準備將其打造成中國第一艘火力支援艦。“九江”號的改造進度很快,2002年3月召開評審會議,2005年4月初就完成鑑定試驗。鑑定試驗的結論認為:516火力支援艦滿足戰術技術指標書的要求,系統跟蹤平穩、射擊精度高、有良好的可靠性

    改造後的九江艦主要武器為2座雙聯裝100毫米主炮,2座雙聯裝37毫米副炮和5座50管艦載火箭炮系統。該型火箭炮口徑為122毫米,最大射程超過40公里,基座下方有備用彈藥並具備自動裝填能力,而且還發展了遠端火力支援集裝箱模組。火力支援艦能夠提供持續的對地打擊火力,壓制或摧毀對岸的灘頭防禦陣地,它的出現填補了中國海軍火力支援艦的空白,解決了海軍當時急缺登陸支援火力的問題,為部隊登陸掃清了障礙。

    獨一無二的火力支援艦

    2008年後,隨著局勢的緩和,後續的火力支援艦改造計劃中止。緊接著到2010年後,渡過低潮期的中國軍事科技如雨後春筍般誕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並批次裝備部隊。海軍除換裝了一大批新型艦艇外還擁有了航空母艦和艦載機部隊,大型登陸艦也批次列裝,兩棲登陸作戰能力和火力支援能力成倍提高,“千軍萬馬過海峽”的情景不復存在;空軍部隊的裝備提升更加明顯,除了先進戰機大量服役外,另有一大批精確制導彈藥投入使用,不僅能夠牢牢佔據制空權,而且還有餘力對打擊地面目標,徹底打亂對岸守軍的戰鬥部署;陸軍的新一代武裝直升機則盤旋在天空之上,任何可疑目標都逃不過它的“點名”,遠端火箭炮的服役則代表著陸軍也擁有了跨海打擊的能力。

    在兩棲火力支援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火力支援艦的作用則大大下降,論精度比不上導彈,論射程比不上戰機,過於靠近海岸又增加了風險,因此解放軍放棄了後續火力支援艦的改造計劃,於是九江號火力支援艦成為了國內獨一無二的存在。

    火力支援艦的退役,並不代表其就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九江號的艦齡本身就超過了40年,到了該退役的年齡,而且目前也沒有改裝火力支援艦的需求,但解放軍也並沒有完全拋棄火力支援艦,只不過將其轉為了技術儲備。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火力支援艦就可能以更新的面貌出現在大眾的眼前。

  • 10 # 鷹鴿分析

    516號九江艦是人民海軍特殊歷史時期發展的一款特殊裝備,既然歷史使命結束了,也就該退出解放軍歷史舞臺;不是海軍不要了,而是九江艦功成名就安享晚年了,在不久後將在九江市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新發揮著餘熱。

    我們都知道,人民海軍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中國曾經長期嚴重缺乏兩棲作戰所需的火力支援,無奈軍隊要忍耐,欠下的歷史債實在是太多了,像樣的大中型艦艇都沒有兩艘,更何談建造專用的火力支援艦,前囊羞澀啊,這就是現狀。

    在無奈之下,海軍只能縫縫補補最大限度的挖掘老舊裝備的潛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基於九江艦而改造的火力支援艦橫空出世了;海軍將九江艦上的所有的武器裝備全部拆除,只保留了前後兩座主炮,其餘的空間換裝了五座多管火箭炮發射裝置,並在甲板下方增設自動裝填系統。

    九江艦原屬人民海軍053H型護衛艦的首艦,1975年2月開工建造,同年6月28日下水,12月31日交付海軍東海艦隊。該型艦是中國第一型對海導彈護衛艦,1985年該艦換裝712型雙100毫米艦炮,加裝了343型炮瞄雷達;2002年4月改裝為火力支援艦,其舯部和尾部裝有50管火箭炮系統 。

    九江艦安裝5套50管122mm火箭炮,一次可齊射250枚122mm火箭彈,對於灘頭火力壓制具有重大意義;該型艦的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在專職火力支援艦領域的空白。遺憾的是,其在海軍作戰序列中的定位更多屬於試驗艦的地位,故而也成為海軍裝備史上的一根獨苗。

    客觀的來看待九江艦的定位,其算是海軍歷史上的一次嘗試,屬於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一款特殊的裝備。但可惜的是,九江艦生不逢時,改裝後沒多久,人民海軍就開始逐步步入井噴式發展的快車道,一大批先進的作戰裝備開始大批次裝備部隊。

    比如以052C/D為代表的防空型驅逐艦、054A型為代表的導彈護衛艦建造總數量加起來目前已經超過50艘,另外052D的後續艦還在建造當中,未來數量上還會更多。另外軍迷期待已久的中國產小平頂首艦已經下水,後續還會批次建造。

    既然人民海軍正經歷著天翻地覆式的變化,預警指揮、防空反導、對海突擊、搜潛攻潛以及向陸攻擊等多種作戰能力正在全面提升,九江艦這種專職的以火箭彈為主的火力支援艦也就沒有太大的作戰需求了,既然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退出現役安享晚年也在情理之中。

  • 11 # 國平軍史

    我海軍水面艦艇發展史上,只改建了一艘516火力支援艦,是由海軍第一艘053H型護衛艦改造而來,拆除了原艦上的2座雙聯裝上游-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裝上了5組25X2管122毫米火箭彈發射器,全艦具備了一次齊射250枚122毫米火箭彈的能力。

    516火力支援艦,主要用途是掩護我渡海登陸編隊,對敵之陸上目標以及灘頭陣地形成有效的火力覆蓋,除了對目標的毀傷能力以外,還能對敵形成強大的心理震懾作用。

    其誕生的時代背景是對岸有從祖國分裂出去的態勢,軍方考慮到未來有可能爆發的祖國統一之戰中,對我兩棲登陸作戰的部隊形成有效的火力支援,發揮122毫米火箭炮射程遠、火力密度大的特點,實際上就是將陸軍成熟的射程20-40公里的122毫米火箭炮,搬上了053H型九江號護衛艦之上。

    由於是純火力支援艦,516艦上換裝了2座射程22公里射速較高的雙聯裝79A自動艦炮,增強了對岸目標的打擊火力,保留了原來的兩座雙聯裝61式37毫米艦炮,僅具備有限的對空射擊能力,無力攔截戰機和來襲的反艦導彈。

    但由於反艦導彈的普及,射程最近也有上百公里,因此,在未來有可能的兩棲登陸作戰中,516火力艦想要一帆風順地駛到離岸三、四十公里處,向岸上灘頭陣地上的目標傾斜大量高密度的122毫米火箭彈,也將是非常困難的。

    即便在我軍掌握制空權的前提下,也難以保證對方隱藏在洞庫內的岸艦導彈、包括導彈艇、戰機發射的反艦導彈,不會對516火力支援艦形成威脅。

    當初,美好的設想僅憑藉516火力支援艦實施對岸基目標進行有效打擊,實際上與真實的戰場情景並不吻合,所以軍工在研發成功516火力支援艦以後,並未對其他的053H型護衛艦實施改造,而是將516火力支援艦研發成功的艦載25X2管122毫米火箭彈發射器包括彈庫和火箭彈自動裝填系統,作為技術儲備而已。

    516火力支援艦,畢竟是特殊歷史時期的試驗性質戰艦,隨著海軍水面艦艇發展大提速,2.5萬噸的071型船塢登陸艦每個艦隊平均都能分到2艘有餘了,4萬噸級的075型兩棲攻擊艦也已下水,戰機、武裝直升機包括兩棲戰車在未來登陸作戰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516艦作為一艘特殊的053H型戰艦,已經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1600噸級的516艦1975年加入海軍東海艦隊,服役了44年艦齡已經很長了,隨著艦體的老化,以及作戰能力更強的驅逐艦、護衛艦大量補充三大艦隊,我海軍最老的516護衛艦就此退出了現役,軍委確定將516九江艦贈送給九江市用於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12 # 偉大光榮正義

    深深嘆息:那時候海軍窮啊!

    516號九江艦是053H型護衛艦首艦,1975年下水。1996年臺海危機後,我們赫然發現除了053的100毫米艦炮和051的130毫米艦炮外,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對陸支援火力。

    稍微有點年紀的軍迷可能都還記得這幾張照片:

    那時候真的是逼急了,什麼炮都往船上堆。

    2002年,九江艦改裝火力支援艦專案立項,2005年,專案鑑定透過,2008年定型入列。

    作為當時最先進、也是唯一一艘對陸火力支援艦,九江艦裝備了5門帶伺服穩定系統的50管122毫米火箭炮和兩門雙管100毫米艦炮,擁有兩個基數的火箭彈儲備,,甚至還具備改裝300毫米火箭彈的能力,最遠射程達到40公里。這對當時急需對陸支援火力的海軍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為什麼這樣一艘能較好完成對陸火力支援任務的軍艦,僅造了一艘,又在今年退役了呢?

    首先,火力支援艦功能較為單一,侷限性較大

    在臺海局勢相對緩和之後,火力支援艦暫時沒有更多預設目標,而其裝備的100毫米艦炮、37毫米自動炮和5門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在現代海空作戰中基本發揮不出太大作用。其近乎於零的反導和防空能力,能不能活過假想敵的第一輪反擊——比如“威力巨大之熊三飛彈”——還有待討論,要想大搖大擺開到近海傾瀉火箭彈,恐怕還是有點難度。

    其次,我們有了更強大的裝備

    隨著近年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實力的壯大、海軍多型多艘新型艦艇特別是071登陸艦和075兩棲攻擊艦的下水服役(或待服役),我們的兩棲作戰水平和能力有了較大提高,更強大的空中力量、新一代130艦炮、專職的兩棲登陸和兩棲攻擊艦隻,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承擔對陸火力支援任務,因此,功能單一的火力支援艦就到了謝幕的時候了。

    當然,我們的“火力不足恐懼症”還沒到完全治癒的時候,九江艦上所採用的艦載火箭炮也和集裝箱模組化裝載技術一起作為技術儲備時刻準備著。一旦需要,我們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加裝在普通船隻上,很好地發揮對陸火力支援效果。

  • 13 # 魂舞大漠

    今年7月正式退役,九江艦贈送給九江,作為愛國教育基地,作為我軍唯一一艘火力支援艦,若問退役的原因,很簡單,已完成了它的使命。當年威風,5座50管發射裝置,一次齊射就可打出250枚火箭彈,40公里內對岸上軟目標可以大面積團滅,2002年改裝以後多次參加海上演習,使用自動裝填,一次不足,可以再來一次,直至達到要求就可以。火箭彈雖不能對永久性工事給予毀傷,但突然開火,也能給來完全的壓制和覆蓋。改的時候正合適,正是我軍需要的,所謂江山代有新裝備,今天隨著精確打擊時代的開啟,海軍航空兵力的加強,已正式接過了新時代的火力支援大棒,再見516,別了“九江”號。

    鋼雨絢爛

    說起來並不遙遠,美國“衣阿華”大炮鉅艦,二戰時期掉牙的老艦上場,亮相海灣戰爭,做了一次最後的表演。9門7406毫米巨炮,12門127毫米副炮,一次齊射可相當於一個陸軍野戰炮營,打擊射程遠,威力大,打起來正是地動山搖。提醒一句,急了眼可以發射核炮彈。鉅艦巨炮,也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巨獸。打不起,還是退役了事。我們不同仍有需求,當時的條件把成熟的122毫米火箭炮搬上艦,正是務實選擇,所謂存在即合理,其震懾就是鋼雨無比的絢爛,氣勢非凡。一個屬於困難的時期,大炮要發言,以火箭炮為例。

    龍精虎猛

    現在的火力不用說,又遠又準且又穩,從空中到水下,從陸地到海洋,炸彈炸,導彈砸。突擊力與陸海空平臺緊密相依,這麼說吧,想要什麼都可以。威力與精確性密不可分,一枚彈可以是一個目標,一種平臺出動可以是數個目標,地區內可以牢固控制,地域內可以無堅不摧,一個個平臺有擔當,堪謂龍精虎猛,從海上的大驅,到岸基導彈,再到空中的各種作戰飛機,總也有說不完的機型,道不盡的艦艇。40公里的火箭炮,早失去主角地位。但是我們依然要對它保持足夠的敬意,它光榮地完成了使命。

  • 14 # 皇家橡樹1972

    “九江艦”是2018年6月份退役的,它在人民海軍服役長達43年的光陰,作為海軍戰鬥序列當中唯一的一艘“火力支援艦”,與其它同型的053H型護衛艦相比,它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九江艦”並不是另類,早在二戰期間世界上已經有同類“火力支援艦”征戰在太平洋島嶼、諾曼底海灘,它們是支援海軍陸戰隊登陸的利器!美軍在二戰期間將部分登陸艦改裝成“火力支援艦”,可以安裝數百個火箭彈發射軌、備彈上千發,在登陸戰中摧毀敵攤頭陣地和淺縱深陣地的作用巨大!這種無控火箭是沒啥準頭的,但是覆蓋範圍很大,通常來說由三四艘“火力支援艦”組成的編隊一次可以發射近千枚4.5英寸(114.3㎜)航空火箭彈,覆蓋範圍2平方公里,火力密度非常高,並且每一枚火箭彈的爆炸威力相當於一發105㎜榴彈!戰後這種“火力支援艦”被封存,東北亞戰爭爆發後,“火力支援艦”又在仁川登陸場出現過...越南戰爭也有它的身影。而“九江艦”只是火力支援艦當中的“小字輩”。但是,火力打擊能力卻是“火力支援艦”當中最高的。

    登陸作戰是殘酷的!陸戰隊搶灘登陸面對的是敵方抗登陸部隊強大的多梯次防禦火力,如果不把這些堅固的火力點摧毀,就會給陸戰隊造成極大的傷亡!所以,非常有必要在登陸作戰當中配備“火力支援艦”,九江艦改裝成“火力支援艦”的年代正是東南沿海形勢緊張時期!當時我軍在東南沿海方向上,近距離支援的航空兵只有150多架“強五輕型強擊機”,由於“強五”載彈量比較少,火力持續性差,為了保障登陸部隊有很強大的連續火力輸出,就把“九江艦”原來的反艦導彈發射器拆除,安裝了5座雙聯裝50管火箭發射器(分左右兩個25管單元),發射器口徑為122毫米,可以在幾分鐘內向敵方發射250枚火箭彈,火力打擊能力遠遠超過了美軍的“火力支援艦”,所以“九江艦”是支援登陸戰的有效武器。那麼,“九江艦”這樣有效的支援武器為何海軍後來沒有繼續發展?原因就是我軍的裝備在極大的提升後,支援登陸戰的武器品種已經多樣化了!特別是航空兵的發展,火力持續性和打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強,並且各種遠端火力隔著300公里就能將敵陣地完全覆蓋,更主要的是使用的靈活性大大高於“九江艦”。武直十在072登陸艦上起降是帶有測試目的,將來海軍的075、071大型登陸艦上都會裝備武直十,有武直十掩護登陸部隊會更加的安全!另外我軍各型遠端火箭炮,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在登陸艦的甲板上向敵方灘頭陣地實施火力覆蓋,只需將火箭炮的尾焰匯出艦舷一側就行。並且火箭炮在大型登陸艦上進行彈藥再裝填也比較方便,不要擔心支援火力持續性。美軍“海瑪斯”遠端火箭炮,也在兩棲攻擊艦的甲板上演練:陸戰裝備海上打擊敵陸上目標的戰法。在戰爭中任何武器只有使用得當,都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由於我軍的現代化建設有了極大的提高,各種更先進、更實用的登陸戰支援武器已經很多了,不在需要“火力支援艦”這種作戰方式單一的戰艦了,所以“九江艦”這類應急的戰艦沒有同型艦,更沒有繼續發展下去的必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程式怎麼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