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信陵小司徒
-
2 # 我的專長叫做流浪
劉寔(shí)鍾會鄧艾伐蜀之際,有人問:二位能否成功伐蜀。劉寔說:二人必然成功,但都不能回來了
文鴦 三國後期第一猛將
-
3 # 文青聊史
三國演義裡面趙雲的七進七出,就是以三國後期名將文鳶為原型來寫的!
在距今2000多年的時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可以說是群英薈萃,湧現了一大批的能人異士,這段歷史也成為了歷史中最讓人感興趣的一段歷史。
原因無他,這段歷史實在是太有趣了,在這個時間段出現的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以仁義著稱的劉備,有以奸雄著稱的曹操,還有以神童著稱的孫權,這三個人組成了當時最大的三個勢力,史稱“三國鼎立”
東漢末年到三國前期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整個時間段內最精彩的一段,但是直到關羽的逝去,就好像這三國已經沒落一樣,再也沒有之前的生氣,雖然也有不少能人異士,但還是感覺差點意思。
其實三國後期同樣精彩非凡,只不過大多變成了政鬥,並且精彩戰役也都被蜀國的北伐遮蓋鋒芒,但無論時代是怎麼樣的,總會有一些人會閃閃發光,這個人就是可以跟呂布鬥狠的文鳶。
很多人都認為趙子龍是呂布之後最強,但其實這其中有演義神化的緣故,這個人雖然並不如趙雲出名,但是其威猛確實比趙雲要強太多,只是可惜此人出生在魏末晉初,這個人就是文鳶。
文鳶參戰最經典的戰役就是文家反抗司馬家族稱帝從而謀反的一場戰役中,當時司馬師派遣司馬班去鎮壓文家父子,文鳶的父親認為敵軍強大,現在只能躲其左右,但是文鳶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如果這時候逃命的話帶來的傷亡肯定會更大,還不如直接對抗司馬班。
最終文鳶的父親選擇撤退而文鳶則是留了下來,雖然他只有一個人,但是卻並不畏懼司馬師的虎狼之軍,這一點頗有演義中趙子龍在曹軍中七進七出的感覺,上陣計程車兵越來越多,倒下的人也越來越多,唯一好好的只有文鳶。
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文鳶並沒有見好就收,而是頗有愈戰愈勇的趨勢,這樣就導致那些士兵不敢上前了,雖然都知道如果一起上肯定會將文鳶給活活累死,但是誰都不能確保自己是活下來的那一個,最終再也沒人上前,文鳶殺夠了之後也是大搖大擺的離開。
從這一段就可以看出文鳶的武力絕對不在呂布之下,並且這段經歷更是被記載在三國演義中,只不過人物變成了趙雲而已。如果真的把呂布和趙雲放在這樣的亂軍叢中,我想最後的結局一定不會跟文鳶一樣,當然,這兩人也不會如文鳶一樣,自持武力自願被圍攻。
只可惜文鳶生不逢時,出生在魏末晉初這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大家把主要目光都放在了司馬家族如何篡位上,文鳶確實被掩蓋了光芒。
如果把文鳶放在東漢末年在三國初期這個時間段內,我想現在民間的排名就該變成一文二呂三趙了。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羅憲,在當時,也算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猛人,是一位良將,羅憲,字令則,是漢末荊州襄陽人,他的父親羅蒙,是蜀漢的廣漢郡太守,所以,按照蜀漢的集團構成來劃分,羅憲可以看做是後起的荊州派。
羅憲年紀輕輕的時候,便是憑藉著才能和學識被眾人所熟知,十三歲便是可以寫出優秀的文章,他不但通曉文學,而且為人嚴正,行事作風光明磊落,且看淡錢財,樂善好施。
因此,當他他師從譙周時,被同學們比喻為孔子喜愛的弟子,外交家子貢,足以看出羅憲在當時的聲望與能力。
蜀漢後主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年僅二十歲的羅憲成為了太子舍人,後出使東吳,受到東吳的稱讚,當時,黃皓已經開始干預朝政,奸佞之臣逐漸增多,唯獨羅憲不買賬。
因此黃皓從中作梗,羅憲被外放為巴東太守,從這以後,羅憲直到蜀漢滅亡,都在沒有機會返回朝中任職。
彼時,以領軍都督巴東一帶的,正是與黃皓有著聯絡,在蜀漢後期政治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且最後在史書中不知所蹤的右大將軍閻宇,而劉禪則是將羅憲調任為閻宇的副手,也算是頗具地位。
就這樣,一直到了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鍾會鄧艾伐蜀,當時右大將軍閻宇率領永安都督區一帶的兵馬回援成都,留下了羅憲以及兩千人繼續鎮守永安,後來成都變亂,劉禪投降,沿江上下望風逃走,人心躁動,在此關鍵時刻,羅憲直接斬殺聲稱劉禪投降的人,才算穩住了永安城。
不久後,羅憲終於得到了劉禪投降的訊息,可也就在此時,東吳聽聞劉禪投降,想要趁亂分一杯羹,因此,假意說是救援,實際上是想要趁機偷襲羅憲。
羅憲很快便是明白了東吳的圖謀,他憤怒地說道:
“我們與東吳為盟友,互為唇齒,可是我朝傾覆,他們不想著幫助我們解除危難,反而想要趁機偷襲我們來獲取利益,違背盟約!更何況我大漢已經滅亡,東吳又怎麼能持久?我怎麼可能去投降吳國呢!”
就這樣,羅憲積極整頓防務,訓練甲兵,全軍上下,同仇敵愾,士氣高昂,至鹹熙元年(公元264年),鍾會鄧艾俱死,蜀地一時大亂,吳國萌生兼併蜀地的想法,派遣步協率軍前往,攻打羅憲,羅憲都督眾軍以長江作為依託,利用弓箭射殺吳軍,吳軍最終無法突破羅憲的前沿防線!
而此時,趁著步協所部前鋒受挫,羅憲率軍出城與步協所部吳軍交戰,大破吳軍!
得知這一訊息的吳主孫休大怒,立刻派遣陸遜之子名將陸抗率軍三萬圍困羅憲,此時,羅憲孤軍數千人堅守城池,面臨的吳軍已經近四萬人!
可是饒是如此,陸抗圍攻了六月,羅憲全軍依舊堅守不動,至此,他們已經整整被攻打一年了,當時城中百姓將士病倒了大半,再加上戰損,羅憲也明白,恐怕城池,是保不住了。
此時,有人勸說羅憲不要再繼續堅守了,要麼向南逃到牂牁郡,要麼向北逃往上庸,可是羅憲卻認為,自己不能拋棄百姓,適當與城池共存亡!
也正是在此時,曹魏派軍進攻西陵,來策應羅憲,陸抗害怕西陵有失,不得不退兵而去,至此,進過一年多的對峙,六個多月的慘烈攻防戰,羅憲以兩千人的可考正規軍,硬生生的抵擋住了陸抗與步協近四萬人的圍攻,所以,個人認為,羅憲,也的確算是三國後期的一位良將了。
此後,羅憲也是歸降了西晉,五年後,五十二歲的羅憲善終,也算是給他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