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藏品要有緣份
-
2 # 胡說小黃
就算是專家也是會有看走眼的時候,何況專家也有眼力高低之分。越是高手越是謹慎,我看過很多圈裡公認水平很高的老前輩,看東西的時候都是細緻謹慎的態度。
-
3 # 土疙瘩LR
我認為準確,能精確斷代。
結論:仿品只會停留在已知的領域中刻意而為,卻不知真相隱藏在你未知的領域。
分析如下:
造型方面:即使有標準器型為參照物,刻意而為的仿品,再逼真也只是貌合神離,它缺乏真品的隨意性、流暢性、靈動性、時代氣息、神韻。
青花髮色方面:涉及很多因素。
①青花:眾所周知屬釉下彩瓷,始於唐宋,成熟於元,明代流行普及,清代登峰造及,每個時期都有它存在的主觀和客觀因素。
②配料:胎土原料和青花配製比例,是仿品的硬傷。
④態度:古人在燒造每件器物的時候,考慮的是實用價值,現代仿品,考慮的是經濟價值,那麼從骨子裡透射出來的氣息,便可以立辨其真偽,對於鑑定專家來說容易做到。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遺漏、偏頗、不足之處尚請見諒。
下圖為:普通青花膽瓶。
-
4 # 慎德堂主
不能否認鑑定專家有火眼金晴的能力,但分人而定。記得多年鑑寶大會有個姓王的專家(前兩年去世了),對著鏡頭說:那叫一丈清,意思是說離一丈遠的地方早就斷代完成。其實鑑定水平是與人品有關的,有人善於見人下菜碟,得到好處就有好話,為你站臺。只有時間一長,才被人識得破,方為人知。
-
5 # 夢翔509
本人認為,如果沒有紀年款,斷代只能是大概,器形因工匠每天工作情緒,也會有有很大差距的,青花釉色也受限於火與高超藝技而定,所以百分之百正確,本人不敢苟同。
-
6 # 使用者56621990974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使造假手段相應提高,很多贗品幾可亂真,光憑肉眼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將儀器鑑定與直觀鑑定結合起來,準確度會更高一些。
香港著名藏家仇先生的成化雞缸杯曾找國內一些大專家看過都不認可,想捐給上海博物館,但上博專家看過後也說後仿的。後來他一氣之下拿到佳士得拍賣,拍了好象二千多萬,這個藏品後來又反覆拍,最後被上海劉益謙拍下,拍了二億多。所以不要太迷信專家的結論。就象爭論比較多的元青花,專家基本上都不認可,但元代近百年那麼多窯口,不可能就留下博物館的四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