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LTech

    這是一個好問題,和我們的認知相關。關於人類的直覺,心理學家一直有探討,也有不同的說法,所以,這裡回答這個問題也是基於已有的一些觀點,同時未必準確,主要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式。

    識別一個字非常簡單,我們也會覺得非常容易,其實該過程非常複雜,這些複雜性是產生問題中現象的原因之一。

    當我們快速看一個字的時候,得到的最終結果是字的含義,比如說看到“你”,會形成一個概念。整個過程是自動完成的,看到了我就知道了,不需要刻意去思考。

    如果刻意的去觀察一個字,這時自動思考就退後,用主觀的意識來觀察。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字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如何去觀看?

    你可能會注意到這是一個由很多線條組成的圖形,並且這些線條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線條,相當於觀察事物的區域性,一般這個時候會比較困惑,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如果注重這些線條的整體走向,可能會受到環境和周邊因素的影響,同樣也會有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的疑惑。總歸,看著看著就不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東西了,因為關注的是這個字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圖形,而不是字的含義。

    當我們看到不同字型的一個字的時候,同樣可以知道其含義,而字的字型是被忽略的。這可能說明,我們大腦中儲存的一個和字相關的東西主要是其含義,而不是最終的圖形。當我們刻意去觀察這個圖形的時候,同樣會產生疑惑。

    我們在觀察外部事物的時候,如果使用主觀意識,為了保持資訊的正確性,一般會有一個確認的過程。這個確認的過程也會讓對於事情的評定產生類似不自信的情況,就會想,這個字到底是不是這個字啊,進而更會覺得這個字不像了。

    如果出現盯著一個字之後不認識的情況,找個字典確認一下是個好辦法。或許當這樣的操作越來越多,我們對於字的圖形本身的識別能力也會進一步增強,只不過這樣的訓練意義不大,因為我們最終要了解的是字的含義。

    其實回頭想想,漢子的設計還是非常厲害的,很多是象形字,直接反應了其含義,使用者體驗比字母的好太多。

  • 2 # 扣鼻屎彈你

    為什麼盯著一個字看太久就不認識了?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類似的現象,那麼我就透過自己的理解和學習的資料解釋下:

    一,語義飽和現象

    據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學者開展過相關研究。這在心理學上可以用“語義飽和”來解釋,即大腦在接受持續的相同刺激之後就會產生神經疲倦。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同一個地方一直賣命地工作,在高強度的運轉之後,它發出了怒吼,進行了一次為時短暫的“罷工”。

    當人的眼睛持續接受到一個字的刺激,該刺激會連續地傳送到大腦相對固定的位置,那裡的大腦神經活動就會由於疲憊而受到抑制,形成聯想阻斷。因為神經活動降低,大腦僅能注意字的某個部分,而無法從整體上得到對這個字的意識。於是,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我們會先對字的讀音感到困惑,繼而失去對字義的聯想能力,最後甚至“不認識”這個字了。

    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不管學習和工作都要注意勞逸結合!希望回答能幫你解決問題,望採納!

  • 3 # 戈渣

    哈哈,這是人不自信的一種表現,我也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寫完一句話,一個字的時候,看到某個字的時候,看第一遍,想著就是它,沒錯了,第二遍的時候,是它,應該沒錯,第三遍的時候,是它嗎?難免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第四遍的時候,就開始否定了,怎麼感覺哪裡不對,挺彆扭的,其實字還是那個字,也沒寫錯,貌似感觀欺騙了你,在你腦海裡勾勒出的就像張無忌學習張三丰的太極劍法一樣,而衍生到心理學角度又有一個詞來解釋−-語義飽和。

    語義飽和指的是人在重複盯著一個字或者一個單詞長時間後,會發生突然不認識該字的情況。此過程僅為暫時,心理學上認為其原因是人的大腦神經如果短時間內接收到太多重複的刺激,就會引起神經活動的抑制,造成對常用字突然不認識的現象,而這種大腦行為,又不是人主觀可控制的,因為盯著太久會自動引起神經活動抑制,繼而引發聯想阻斷,完形崩壞。

  • 4 # 天淞子

    哈,同感,有時候,只是偶爾的時候,盯住一個字看,感覺那個原本熟悉的字正在分裂,變了兩塊、或者更多塊,於是就恍然間就覺得這個字很陌生,甚至產生一絲疑惑,真的還是這個字嗎?比如這個“哈”,盯住看,神思恍惚間,會看成一個口、一個合,那瞬間會疑問“口和合什麼意思?”

    不過,那只是片刻間,其實是一種神思恍惚,轉瞬間我會清醒過來,如果正在打這個字,我會立刻不再盯著這個字看,而是在頭腦裡想一想這個字的拼音,那就是我熟悉的字,就找熟悉的拼音打,別管它是不是這個字,打出來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意、技術、資金、資源如何作價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