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拿98K的河蟹老闆

    7月2日19時23分,中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距離上次發射火箭失利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連續的失利,在我們普通人看來,今天看到長征五號這次發射的失利,感覺很痛心。但是在航天工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這樣的失敗真的不算什麼。中國航天曾經面對的壓力和困難遠非現在能夠想象的。但是,一路走來,航天人披荊斬棘,克服一個一個困難,一直走到了世界航天工業第一集團。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失敗耐成功之母,誰都不能始終保持100%,再接再勵!

    越往前走,遇到的難關就越多,新的技術需要不斷的完善。總結經驗,我們等得起!加油!

    取名“長征”就證明這條路不好走,失敗了不要氣餒,成功了不要驕傲。未來的路還長,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網上安慰聲一遍,我看到這其實挺開心的,大家都能理解科學家們的辛苦,我們的網上素質都很高,都能理智對待!

    最後,我們用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一句話與航天人一起共勉:”科學試驗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試驗呢?經過挫折和失敗,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

    沒有失敗的航天不叫航天。希望科學家們再接再厲!祖國的強大靠你們了!

  • 2 # FAN娛

    從嫦娥1號開始,中國航空火箭何曾失敗過?

    好不容易等到安慰它的機會,措手不及,網友的反應特別暖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目前衛星太陽帆板和天線已展開,衛星系統工況正常。各方正在採取有效措施。

    本次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的是中星9A衛星,是中國首顆中國產廣播電視直播衛星,該衛星是為了滿足中國廣播電視、新媒體和直播產業發展需求。

    此外,中星9A衛星專門設計了南海波束,將徹底解決南海海域、島礁的政府、軍隊、人民群眾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難題,確保了中國主權地區的直播衛星覆蓋。

    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它捆綁了4個助推器,可將5.5噸以下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自1996年首飛以來,它既承擔了中國國內重要衛星發射任務,還是國際商業發射任務的主選火箭。

    而在得知中星9A 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因火箭三級故障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之後,很多網友表示,“難得看到一次發射失敗,這也算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還有網友對於中國航天這種公開透明的態度表示肯定。認為比起無數次成功所帶來的驕傲與喜悅,在失敗後的的坦誠與透明才更能讓人感受到真正的自信!

    當然,更多的人都是在理性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失敗,然後紛紛給予鼓勵和安慰,畢竟,想要給中國航天一次安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事實上,雖然由於火箭故障導致中星9A衛星未能順利入軌,但從技術層面而言,這並不意味著衛星就此失效。根據以往的經驗,雖然衛星未能順利入軌,但是還可以利用衛星發動機將衛星調整到預定軌道。

    失敗並非第一次 長征三號乙首飛出人意料

    1996年2月15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一次國際商業衛星的發射,這也是中國的長征三號乙的首飛,這在當時原本是一次穩妥的發射,可是最終的結果卻出乎現場所有人的意料。

    龍樂豪院士,是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對於那次失敗,龍樂豪院士很痛心,他說“因為我們好不容易贏得了一個國際通訊衛星組織的發射服務合同,發射一個美華人的衛星。這是我們這個火箭系列,第一次發射外華人衛星,當時是全世界直播。”

    尋求失敗原因 研製人員挑燈夜戰一個月

    發射前,龍樂豪院士和研製人員滿懷信心,沒想到卻是以失敗告終。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龍樂豪院士當時連問自己三個為什麼。是設計錯誤嗎?還是製造缺陷?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這樣煎熬的夜晚,研製團隊經歷了一個多月,最終,發射失利的原因水落實出。問題,出在一個焊點上。有人回憶說,龍樂豪院士在那一夜之間白了頭。

    失敗,就是差一點的成功,成功就是差一點的失敗。這根導線如果它再延長1500秒再壞,也就是25分鐘左右,這一次發射絕對是非常漂亮的、圓滿的、成功的。遺憾的是,它就差這麼1500秒左右。

    當然除了少部分網友幸災樂禍,網上大部分網友表示對於中國航天公開透明的態度,比起無數次成功所帶來的驕傲與喜悅,更能讓感動網民,很多網民伸出加油姿態:“中國航天人,中國軍人,加油!”,紛紛給予鼓勵和安慰。

    中國加油!(^_^)

  • 3 # 朱海周2

    火箭發射失敗了這也是很正常的,其實每個火箭發射成功都有無數個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和無數箇中國納稅人,每個成功的火箭背後都有無數次失敗的試驗。就拿美國和俄羅斯來比較,美國和俄羅斯傳送航天器也有過多次的失敗經歷才換來今天世界上的地位!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相信華人大部分都會說,但是能接受失敗的少之又少,最關鍵是失敗之後要找到哪方面的原因哪方面得要改進以便下次更輕鬆的飛向宇宙!這次失敗也許是創新沒有成功也不能否定下次的成功率!!寧願把問題留在地球上也不要把問題丟在太空裡,必竟問題是人解決的哪個問題出錯眼睛能直接的告訴你答案。

  • 4 # 濟南北斗星

    最近的二次火箭發射出現了問題,首先肯定的軍工積極的開發創新精神和努力進取的精神,在敵對勢力封鎖下,創造了一項項令世人震驚的豐功偉績,但在一連再連的喜訊下,不能放鬆警惕,因為航天是一種高危行業,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放鬆,一懈就容易出現問題,一怠可能會人命關天,高危行業不可能不發生問題,但應預測問題、防範問題,因為點火的一驟間就牽動全華人民的心,為您們的成功而歡呼,為您們挫折而惋惜,努力吧中國軍工,為祖國為人民而奮鬥,一定會攣上世界最高峰!

  • 5 # 花果山掃地猴

    如果問我怎麼看,那我就說我自己的好了,不過我的回答可能會講出不少人的想法來。

    最近的火箭發射有兩次,一次是6月1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次就是昨天晚上胖五的試射,因為二級點火失敗,而宣佈發射失利。

    從直觀來講,連續兩次失敗,可能對信心是一大打擊,也可能會認為,民眾是否該對航天事業的發展產生迷茫,因為畢竟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可是如果從客觀上來看,也就是更深入,稍微專業一點上來說,我們的航天活動正進入到高速、繁榮、密集發展階段,應用了很多新技術、新平臺、新方式,是中國智慧爆發期。

    拿胖五來講,這個胖子擁有100%自主智慧財產權,也就是說,他上面的技術全部中國產,而且對新技術的應用也是前所未有,連航天大國美國每次發射採用的新技術都不超過30%

    如此大規模的採用新技術,本身就面臨著無數風險,失利是正常,是中國航天可以承受的範圍,更是中國民眾可以理解的範圍。

    還有,從這兩次發射失敗的民眾反應上看,無論是專業還是非專業的民眾,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悲觀,而是一水兒的支援、鼓勵、讚賞。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其實一些勢力不怕中華家某一方面的長足發展或者突飛猛進,他們恐懼的是中華民眾這個整體,他們怕的是我們如鋼鐵般的團結。而這兩次的發射失利,我們已經展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包容、博大底蘊所散發的無窮力量。

    無論結果如何,世界都會看到,我中華家正向某些方面發出挑戰,這是自信,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也足夠給他們提個醒了——中華家的發展不會停止,更糟心的挑戰將接踵而至。

  • 6 # 要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

    多年的成功發射率是不是驕傲了,這可是兩連敗多大的機率啊,以後發射會不會有陰影和膽缺。最關鍵一定要找出原因為以後發射鋪平道路。

  • 7 # AGo剋星

    火箭發動機技術落後歐美太多。主要是推重比低。導致一級需要兩臺主發動機和八臺捆綁發動機一起工作。整個火箭有三級。拿引數和長5接近的Ares 1型火箭來說,只有兩級,不帶捆綁,實現高可靠性比較容易,並且推重比達到了2左右。長5只有1.2左右。這意味著,Ares 1型1臺發動機比長5十臺發動機高了600噸推力。

    中國航天載人專案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進步十分緩慢。包括玉兔號探月車,登陸月球幾乎喪失能力。美國的兩輛火星車已經超負荷運轉幾年了。中國的火箭依然沒有辦法將探測衛星傳送到火星軌道,更不要提探測器登陸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中國航天任重道遠,需要的是航天人才,需要的是科研資金投入。不需要無良媒體人過度吹噓。

  • 8 # 星光的遠征TEL

    別問我為什麼,因為我對這次期望很高,當聽到長五失利時,心情很糟,想罵那些觀看直播的烏鴉嘴同盟會裡各位成員,我很不爽,下次嫦五發射直播時,再看見同盟會成員在你一句失敗他一句爆炸,我想我會開罵!!!————致烏鴉嘴同盟會一封信

  • 9 # 鴻運140498442

    火箭發射失敗,分析問題出在哪裡,是技術方面還是人為。如果是技術方面一定找出故障所在,欲速則不達。人為也耍考慮,也許有人就不希望我大中華騰飛,想一想?失敗是難免的,解決問題,重新發射,決不止步。

  • 10 # 定慧堂

    狂熱之後的冷思考(別噴,只是愛國的方式不同而已)!

    2017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份呢?是一個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全面進入先進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轉折年,

    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玩登天的,其實都是敗家子!(冷靜)。失敗了,本來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關鍵在於,我們的失敗和教訓是否是值得繼續的成功之母?是否有必要從頭開始一步步的走別人已經走過的路?因為發衛星這種技術美國早已掌握並且是鼻祖,美華人上過了月球、載過了人就足夠了,不再重複性的砸錢。

    遙想當年美國自里根時代玩星球大戰後,太空除了通訊衛星之外,再無登月、居住的夢想!(私人狂想除外)其實,建空間站是一個很無聊的想法,就如同一個人要在沙漠裡建築一個房子,除了無聊還是無聊,除了燒錢沒有什麼鳥用,當世界科技進入到視覺化階段,這就如同智慧家居里,用機器人關燈還是用App去關燈一樣,明明可以遠端監控的事情,為什麼還要親自動手?現在的美國,已經全面轉型虛擬空間戰了,而我們依舊長期沉浸在錢學森大師的系統工程體系中,代代相傳,雖然有所突破,但後輩卻無法超越前者,更是難以另闢蹊徑,一旦衛星發射的底層程式碼出現升維,我們的系統卻只能還在“路徑依賴”。如果一個汽車的發動機沒有改變,即便是將這輛車的所有內外裝飾換然一新,那麼,這輛汽車又能跑多遠呢?當我們還在因循守舊時,我們卻誤以為美蘇落後了,有點別人皆醒我獨醉的感覺。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發衛星是為了載人,概念已經過時;如果發衛星是為了通訊,基礎技術早已被新的模式所突破,成本只是原流程的百分之一,而且還能返回或回收。因為,進入人工智慧的虛擬現實時代,新一代太空發射技術已經被特斯拉的馬斯克所掌控,我們實際上正在放棄向特斯拉或馬斯克學習機會,而選擇了新一輪的自力更生。但問題是,當現代衛星發射技術路徑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後,發射衛星不過是一個類似無人駕駛和無人機一樣的小技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x-space),沒有必要舉國體制、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一家之言)!仔細想來,不就是放顆衛星到太空嗎?既然這種傳統技術已經或者正在被淘汰,而國際上又有了更先進的技術,況且發射衛星的意義(無論是通訊還是登月?)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是否有必有進行一次戰略性的調整和思考?當我們還將傳統發射方式奉承為高科技的時候,殊不知,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就如同我們要聽一首歌,現在的人們都是用智慧手機直接聽歌,而我們卻還在刻光碟、造DVD機,並大肆沉醉在DVD機的先進製造上。再仔細看看,現在的美國什麼時候還在天天喊著登月球、發衛星了?今日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已經不再熱衷於衛星的登月和發射了!(通訊衛星除外)如果有需要的話,也開始逐漸交給市場化的專業公司來運營!他們考慮的主要還是發射一顆衛星的價效比:成本。重要的事說三遍:成本!成本!!成本!!!相反,美國的谷歌、蘋果、facebook的宇宙wifi、全球虛擬和世界數字等新的探索宇宙的方式,才是人類世界的未來!

    反觀中國,只是區區幾個私營網路公司瞭解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但由於缺乏國家戰略的支援,也只能都在忙於賣貨、社交和做廣告,所謂的玩虛擬現實,也就是個VR遊戲罷了,很多我們看似先進的航空航天技術,缺乏原創性的科學精神和模式,如果只是自我感覺良好,閉關鎖國、狂妄自大,也就已經預示著中國航天科學研究落伍和商業模式選擇錯誤的開始。這幾年我們是不是太飄飄然了,瞧不起美國、日本,甚至印度、俄羅斯等,彷彿我們一夜之間就是發達國家了,華人現在是該冷靜冷靜下來了,我們離發達兩個字還差遠了,我們必須戒躁戒傲一步一個腳印的追。當我們開始天天罵日本、恨美國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離學習別人和創新未來越來越遠了。我們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精神和態度已經逐步轉化變成了傲氣和狂妄,這才是中國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

    現在我們很多專家都在譏笑日本衰敗了二十年,並預測中國三、五年後超越美國(GDP),但日本真的衰敗了嗎?中國GDP超越了美國又能怎樣?華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第幾?也許五年、十年後再看美國、日本,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科學和技術所帶來的真正競爭力,反觀今天中國的所謂衛星技術和裝置,五年以後是否可能會形成新的太空垃圾呢?因為今天太空科技的顛覆性創新,已經變軌,更可碾碎傳統衛星發射技術模式。(對第二次發射失敗的另類解讀)

    現實的狀況是,中國在科學和技術領域(強調一下)尚處於爆發戶的初級階段,前期的科技只是錢老們五十年代的技術,後期的技術一直被國際封鎖。不得不承認,我們對航天航空技術才略知皮毛,離單飛尚有距離(從飛機技術就可略知一斑),而我們國家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相比,對世界航空航天領域的整體科學和技術的創新還缺乏系統性的認知和尊重,很多人還是在盲目樂觀於房地產和貨幣投放,自醉於仿造裝置、複製技術。也許再過五年、十年,我們回過頭來才會發現,一個國家的不斷自省、變革和韜光養晦,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明天的日本、印度正在養精蓄銳,五年後也會今非昔比,美國更是遙不可及!(別噴,只是警世)。因為,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精神,離不開融合學習,如果離開了這個規律,所有的表象必然被扭曲,而扭曲的經濟從來都不是可持續的!總之,中國的強盛的標誌是人民的富裕和安康,而不是夜郎自大。當我們強調“不折騰”的時候,也恰恰說明,我們之前折騰的太多了!中國當自強,中國更當自知!只有自知了,才能真正的自強起來。中國,加“由”吧!

  • 11 # 愛飛翔17

    美帝衛星也有問題 沒發射。今早看到印度衛星也出了問題。而且恰逢中國軍援菲律賓,美軍艦闖西沙,印度越境!不知道是不是有大事要發生!還是希望航天人不氣餒!繼續加油,搞科學實驗哪有百分百成功的!找出原因 改進就好!

  • 12 # 語宙

    胖五發射失利,讓宙姐想起中國航天史上艱難的1996年。

    那一年,香港還沒有迴歸,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多利在英國誕生,53歲的美國女宇航員露西德人生第5次進入太空。

    那一年的2月15日,日後成為中國對外商業發射主力火箭的長征三號乙首飛失敗,星箭俱毀的同時6人死亡。半年後,發射“中星七號通訊衛星”的長征三號火箭再次發生故障,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一年之內的兩次失敗極大撼動了中國航天。10年前剛剛開始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長征火箭業務陷入低谷,國內市場經濟大潮中“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局面記錄下了航天人才最為稀缺的時期。

    內憂外患之中,中國航天人——那些留下來的,不怨不餒,深省篤思,建章立制。這一時期總結出來的多套標準,構成了中國航天受益至今的質量工作規範體系,航天人極端的負責、極端的求實、極端的嚴謹,影響了航天之外的很多領域、很多人。

    沒有任何一項事業、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事業能夠常戰常勝,即便風霜嚴峻,我們能像上個世紀90年代一樣從失敗中汲取養分,失敗則為歲月饋贈。更沒有任何一種勝利可以信手拈來,在任務密集的今天,中國航天即便發射成功率穩居世界前列,從來都是警鐘長鳴。

    落腳到為失敗落淚的每一位航天人,箇中滋味百般,外人難以諒察。然而需要反思的不僅是他們。

    與修條路、蓋棟樓不一樣,航天技術、工程和產業的套利週期尤為漫長。利不在眼前,利可能在遙遠的未來,但不能因為它過於遙遠而不去做。那麼,我們的經濟考量是否包容這樣一項反功利性的事業?我們的科研機制是否能夠像當年一樣支撐起領導者無私無畏、技術骨幹一心一意、年輕人朝氣蓬勃、人人勇於承擔責任?我們的評價體系怎樣給予勤力者與勞動付出相對等的物質和精神鼓勵?我們的宣傳機構是在著力傳播中國航天所包含的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還是僅僅把它作為某種預設命題及一堆宏大空詞兒的載體?

    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腳步太匆匆,浮躁、功利如地球流感。真不知我們都在急個啥呢?

    航天難在時間。25年過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完了紮紮實實的兩步。快40年了,人類飛得最遠的航天器——“旅行者1號”探測器才抵達太陽系邊緣。

    航天也美在時間。上一茬航天人不在了,他們製造的航天器也許還在太空中優雅飛行。我們這一代人不在了,我們的子孫無疑將更好地享受被航天改變的生活。

    讓科學回歸科學,讓航天迴歸航天。中國航天,應該是時間的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弗H6和哈弗F7和F7X,哪個比較好,實際油耗多少?哪個比較適合現在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