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車泛指中國生產的汽車,它本身就是包涵了所有在中國生產的汽車產品,並不區分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無論合資還是中國產車,出廠銘牌上的產地明確標明著中國製造。想必您做二手車生意的應該也清楚這一點吧?
公務用車國家有明確的政府採購規定,根據各部門需要限定了汽車排量、車型和價格預算範圍等招標引數指標。之後由國管局等相關部門進行公開招標。至於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中標那就要看企業自己的本事。目前國內汽車品牌眾多,秉承公平原則,不可能只限定某品牌作為全國統一公務用車。
換句話說,根本不需要那麼狹隘的區分中國生產的汽車到底是合資還是自主品牌。即便是合資企業外資撤出之後,原廠家仍然是我們中國的企業。比如鈴木退出中國市場,但原昌河鈴木以及長安鈴木仍然在繼續生產汽車。只是昌河鈴木不再使用鈴木車標,長安收回股權後仍然使用鈴木車標罷了。難道你能說它們就不是中國產車了嗎?
我比較反對在國內非要明確區分什麼合資還是自主這種事。只要是在中國生產的它就都算中製造,都是中國工人用雙手生產出來的,為何要去人為設定對立,甚至是將愛國的大帽子強加其上呢?如果當年沒有引進日本技術,眾多的中國產小面、Alto、夏利從何而來?如果當年沒有合資哪裡來的瀋陽三菱?金盃海獅?愛國主義不是這樣講的,如此狹隘的那是民粹主義!傷害的不止是合資企業,最受傷的還不是那些中國的一線工人和銷售以及消費者本身嗎?
再者,正如我們商務部長所說的,中國的製造業目前來說只是製造業大國還遠遠談不上製造業強國。想要追趕上強國至少還要三十年!所以現在還遠談不上搞民粹的時候呢!
都希望自主品牌做強做大,能出現一個汽車界的華為、小米或者格力。但汽車恰恰是傳統制造業的集中體現。中國保護和支援自主品牌的力度可謂是全球最強的。投資有優惠政策,有貸款支援,有地方政府參與,有整車進口關稅限制進口等等一系列措施。對新能源車更是千億元的大手筆進行補貼,這在全球範圍內算是獨一無二了吧?幾十年下來做到目前的樣子恐怕沒有一家企業好意思出來抱怨國家不支援吧?你還要怎樣?
關於自主品牌車企的問題之前我也寫過相關文章。還是那句話,溫室裡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賓士、寶馬、福特、大眾、豐田、本田、現代和特斯拉你看看哪個是靠著保護和補貼或者愛國情懷打遍全球的?可能會有人說人家都是老牌有根底,那麼請問現代和特斯拉很老嗎?
現代是1967年才成立的汽車企業,1991年才釋出了第一款自己的動力總成。特斯拉是2003年才成立08年推出第一款車。再看我們天津大發是1984年開始生產的。老上海sh760是1964年生產的。北京吉普212是1965年生產的。河北的長城汽車是1984成立的。吉利是97年開始造車的。其它的不再列舉了,就這樣來看我們算晚嗎?
所以企業發展的好壞不是整天靠著消費愛國熱情得來的。同樣的市場條件下之所以良莠不齊,那隻能怪企業自己。華為之所以異軍突起還不是因為其精確的定位和巨大的研發投入的結果嗎?當年跟它一起玩的什麼諸如波導手機之流如今何在?因此,不要過度消費老百姓的愛國情懷,煽動對立情緒,這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也是對企業和產業自身的不負責。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習大大那句話:
打鐵還需自身硬!
因為我們是市場經濟,若是強制使用中國產車,便是壟斷。違背市場經濟是小,被WTO等經濟組織詬病是大。可以在採購時設定政策傾向,卻不能直接強制。
你懂!
中國產車泛指中國生產的汽車,它本身就是包涵了所有在中國生產的汽車產品,並不區分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無論合資還是中國產車,出廠銘牌上的產地明確標明著中國製造。想必您做二手車生意的應該也清楚這一點吧?
公務用車國家有明確的政府採購規定,根據各部門需要限定了汽車排量、車型和價格預算範圍等招標引數指標。之後由國管局等相關部門進行公開招標。至於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中標那就要看企業自己的本事。目前國內汽車品牌眾多,秉承公平原則,不可能只限定某品牌作為全國統一公務用車。
換句話說,根本不需要那麼狹隘的區分中國生產的汽車到底是合資還是自主品牌。即便是合資企業外資撤出之後,原廠家仍然是我們中國的企業。比如鈴木退出中國市場,但原昌河鈴木以及長安鈴木仍然在繼續生產汽車。只是昌河鈴木不再使用鈴木車標,長安收回股權後仍然使用鈴木車標罷了。難道你能說它們就不是中國產車了嗎?
我比較反對在國內非要明確區分什麼合資還是自主這種事。只要是在中國生產的它就都算中製造,都是中國工人用雙手生產出來的,為何要去人為設定對立,甚至是將愛國的大帽子強加其上呢?如果當年沒有引進日本技術,眾多的中國產小面、Alto、夏利從何而來?如果當年沒有合資哪裡來的瀋陽三菱?金盃海獅?愛國主義不是這樣講的,如此狹隘的那是民粹主義!傷害的不止是合資企業,最受傷的還不是那些中國的一線工人和銷售以及消費者本身嗎?
再者,正如我們商務部長所說的,中國的製造業目前來說只是製造業大國還遠遠談不上製造業強國。想要追趕上強國至少還要三十年!所以現在還遠談不上搞民粹的時候呢!
都希望自主品牌做強做大,能出現一個汽車界的華為、小米或者格力。但汽車恰恰是傳統制造業的集中體現。中國保護和支援自主品牌的力度可謂是全球最強的。投資有優惠政策,有貸款支援,有地方政府參與,有整車進口關稅限制進口等等一系列措施。對新能源車更是千億元的大手筆進行補貼,這在全球範圍內算是獨一無二了吧?幾十年下來做到目前的樣子恐怕沒有一家企業好意思出來抱怨國家不支援吧?你還要怎樣?
關於自主品牌車企的問題之前我也寫過相關文章。還是那句話,溫室裡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賓士、寶馬、福特、大眾、豐田、本田、現代和特斯拉你看看哪個是靠著保護和補貼或者愛國情懷打遍全球的?可能會有人說人家都是老牌有根底,那麼請問現代和特斯拉很老嗎?
現代是1967年才成立的汽車企業,1991年才釋出了第一款自己的動力總成。特斯拉是2003年才成立08年推出第一款車。再看我們天津大發是1984年開始生產的。老上海sh760是1964年生產的。北京吉普212是1965年生產的。河北的長城汽車是1984成立的。吉利是97年開始造車的。其它的不再列舉了,就這樣來看我們算晚嗎?
所以企業發展的好壞不是整天靠著消費愛國熱情得來的。同樣的市場條件下之所以良莠不齊,那隻能怪企業自己。華為之所以異軍突起還不是因為其精確的定位和巨大的研發投入的結果嗎?當年跟它一起玩的什麼諸如波導手機之流如今何在?因此,不要過度消費老百姓的愛國情懷,煽動對立情緒,這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也是對企業和產業自身的不負責。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習大大那句話:
打鐵還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