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零後曉扶
-
2 # 鄉村野外風景好
現在都是網際網路智慧5G時代了,很多工作都是代替換了智慧機器人。學歷低,年齡大了點,東奔西跑去工作難找啊。創業對低收入農村來說沒錢.怎麼去創業呢?窮人創業怕賠錢,窮人的心態思維與富人的人思維不一樣。窮人不要盲目急著去創業。現在什麼事情不賠錢呢,首先平靜心態多去學習,觀察與別人溝通想好在去創業。
-
3 # 又見小余
首先謝謝邀請!你有沒有因為無法工作,沒錢而放棄的事情,回答是有的,太多了,人生有太多的無奈了,渴望那種打打球,喝喝茶,健健身,只能慢慢去實現了,我想只有經過先苦後甜,只有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忍受才能享受別人不能享受的享受,加油!加油!加油!
-
4 # 隔壁老王VLOG
有啊,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老其脛骨餓其體膚!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必定給你留了一扇窗。
-
5 # 海天易峰
不確定性一定有。我個人的做法是,先替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就比較不會受周圍事物影響。就像爬山一樣,從山下往上看,會覺得很遙遠,但我分6段爬,慢慢地就爬到山上了。
王:薪水低的時候當然會焦慮,但不要去跟別人比,要跟自己的內心比,這樣對薪水比較容易釋懷。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跑到洛杉磯的一家獨立廣告公司去實習,我猜那3個月,我總共虧了新臺幣50萬元。我要自己花錢到洛杉磯,在那邊租房子住,領的卻是實習生微薄的薪水,根本就是倒貼。但這個經驗對我後來找到正職有很大的幫助,3年後的收入,遠遠超過我的想像。
陳:我非常贊成要跟自己比,這就是為什麼你要選一個自己有興趣、有熱情的工作。工作是一輩子的事,一做就是30幾年,縱使你的薪水高,但沒有熱情,那是更痛苦的一件事。
王:我覺得真正喜歡自己工作的人,通常不會常去想到薪水。但弔詭的是,往往你的薪水會因為你喜歡這份工作而增加。
Q:什麼是你們認為比眼前薪水更重要的事?
陳:我覺得應該在意學習、挑戰,以及工作上的成就感。等本領練好、找到最愛,原本沒什麼波動的曲線,大概30歲時就會開始向上,40歲以後曲線會更陡。
王:另一件比薪水更重要的事,是我們這一路上所認識的人;講俗一點是人脈,脫俗一點的講法則是「做人的道理」,這也是累積薪水很重要的方法。
你要爭取額外的業務,你在職場上需要顧問、導師,他們都可以給你很大幫助,遠遠超過那每個月的1、2萬。
自己的價值,自己發覺
Q:那麼,按照你們的定義,人生還有哪些是不能錯過的?
陳:我覺得第一個是健康,當然現在跟年輕人講這個,沒人會想聽(笑)。
第二,要看你個人的價值是什麼。我是職業婦女,也身為母親和太太,要扮演很多角色。過去,我會把家庭擺在工作之後,難免會錯過一些事。例如,我小孩曾要我去做愛心媽媽,他說人家的媽媽早上都會去伴讀,小朋友會覺得很驕傲。我兒子跟我講了好幾次,但我真的做不到,只好讓他失望了。
因為我沒辦法顧到量,所以只能強調「質」。我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所以無論工作到多晚,一定會在小孩睡覺前趕回去,讀床邊故事給他們聽,和他們聊聊天。
還有,我們全家每年固定會出國旅行一次。人在異鄉,全部都是外華人,只有我們自己是一家人,那會讓家庭的凝聚力更強。
雖然因為工作而錯過一些事,但我想過去就過去了,就往前看,想想現在開始我不能再錯過什麼。
王:我覺得探索人生的自覺之旅,是一定要做的事。像我和Amy(陳敏慧英文名),大概都花了10年,才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坦白講,你必須浪費一些時間、花一些學費、跌跌撞撞走一些冤枉路,才會慢慢清楚人生要的是什麼。興趣不是像血型一樣,驗了就知道,需要花時間探索。
很多事情,不用操之過急。我們是一個過度追求方便、效率的社會,從便利商店的密度就看得出來,我們非常不能忍受任何的不方便與沒效率。
特別是我這個世代,都覺得要趕快唸完高中、大學、出國留學,所有事情都在最短的時間內搞定。在這樣一種心態下,不可能有任何機會去自我探索。
如果,你不願意花那些時間,從不願去展開自覺之旅,我覺得這輩子縱使賺到很多錢,可能也會賺得很辛苦。
幸好,年輕一代比較不追求效率,他們會去旅行、遊學,嘗試不同的生活,抽離工作一年探索自己,這是好事。終極來講,這會讓他的人生更有效率,因為他在10幾、20歲時,浪費一年去了解自己要什麼,也許25歲、30歲,就抓到了人生的大方向。
Q:但很多人覺得工作已經很累了,根本無暇或無錢顧及生活品質,二位覺得呢?
陳:其實,工作是可以和生活結合的,你必須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做做喜歡的事,感受這些事帶給你的快樂。
例如,我們最近跟臺北電影節有個合作行銷方案,上週我就跑去看了一場電影。對我來講,這是生活,我看了一場很棒的電影;但為什麼會有這一場電影?因為電影跟我們品牌做了連結,我也是去工作,去觀察行銷成果的。
還有,我喜歡到處試餐廳,工作上,我們有不少應酬,我就藉著工作上需要應酬這件事,順便去享受各式各樣的美食,看看新的餐廳、新的裝潢。把生活帶進工作裡,會讓人覺得很開心。
王:我們小時候念過一句話:「業精於勤,荒於嬉」,華人習慣把工作和生活分開,認為你去「嬉」、去生活的話,就會「荒」了工作,其實這是很奇怪的,兩者並非對立關係。
當我們講工作與生活融合的時候,不是說24小時都在工作、都在收信,而是說用工作的認真來過你的生活,然後用生活的創意去做你的工作。
有些員工在準備生日party時,準備得好有創意,可是你要他舉手發言,他都沒意見,變成生活與工作是兩種人,那其實很可惜。
人生不是checklist,好好享受過程
Q:有過人生與工作互相滋養,兩者同時成長的經驗嗎?
陳:我曾外派到法國兩年,我常開玩笑講,那對我來講是沒有戰場的工作。我是屬於戰場型的人,但在法國的工作是負責後援的角色。
那兩年,看起來在工作上沒有很大的跳躍,反而還往下走一階,但之後卻是往上走了好多階。更重要的是,那兩年對我的家庭和生活,是更大的收穫。
王:我也是。我在2005年離開MTV電視臺(的總經理職務),有兩年時間完全空白,收入陷入峽谷區(笑)。但我沒有待在家裡焦慮,我選擇到美國、大陸去旅行,拜訪同學、朋友,看看他們在做什麼,給自己一些新的靈感。回來之後,就開始創業,走上完全不同的路。
Q:所以鼓勵大家多嘗試,偶爾從職場抽離也無妨?
陳:無妨。當然,站在企業主的角度,如果員工跟我提出這種要求,我也會緊張,想把人才留在公司繼續工作。但事情可以有折衷的方式,例如我們現在已派了14個臺灣人在世界各地,他們可以去體會不同的人生,工作也做得很好。
王:人生不是待辦事項清單上劃掉的一條實線,而是一個你必須享受的過程。我們講薪水有甜蜜點,其實人生也是。
錢任何時間都可以賺,但人生很多事,錯過那個時間點就沒了。例如你想結婚、生小孩、爬喜瑪拉雅山,這些都有時間限制,但賺錢是沒有時間限制的。當你完全只想著薪水的甜蜜點時,就會錯過了這些人生的甜蜜點。
陳敏慧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在美國取得MBA學位,曾當過高中老師、廣告公司AE。現為法國萊雅集團臺灣區Quattroporte,是萊雅史上第一位臺灣籍Quattroporte,也是亞洲區唯一的女性Quattroporte。
王文華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美國史丹佛大學MBA。曾任MTV電視臺總經理,2005年辭職。2007年,與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共創「若水國際」,扶植社會企業。2年後離開若水,自行創業,現為「夢想學校」創辦人。
人生絕不能錯過的5件事
1 花時間展開自覺之旅。
只要找到能讓你投入熱情的工作,做一輩子都不會覺得痛苦。
2 累積朋友資產。
從他們身上學習工作與生活都受用的新事物。
3 為生活中在乎的人事物排序。
刻意提醒自己或規畫時間來做這些事。
4 接觸大自然。
網路上虛擬看山看水,無法體會接觸真實事物所帶來的快樂感。
5 將工作與生活結合。
回覆列表
當然有了,到了而立之年,父母年紀也大了,自己也有家要養,所以要努力掙錢了,我特別羨慕那些自駕遊的朋友,什麼時候我也能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吶,但現在條件不允許,好好工作吧,願所有的付出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