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劉備和李密這兩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人,卻因為同樣發生過從老大手裡偷偷溜走的情況而被題主拿來比較,這倒是新鮮

    公元199年,原徐州牧劉備被司空曹操帶回了許昌,封為左將軍,原來自陶謙時期就存在的徐州牧職位被曹操廢掉,繼續以漢武帝時期的刺史制度管理徐州,以部將車胄為徐州刺史,鎮守徐州,和魯國相畢諶、琅琊相臧霸共同管理徐州事務。

    次年,以青梅煮酒、衣帶詔事件為契機,劉備深感不能繼續留在曹操手下,於是借曹操派其出兵襲擊路過徐州的袁術的機會,趕走了同行的朱靈,殺死車胄,宣佈徐州獨立,聯合袁紹對抗曹操。 雖然劉備很快就在曹操的親征下而妻離子散了,可畢竟還是保住了一條命,給日後東山再起留下了資本。劉備是逃出曹操的魔爪了,可李密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公元618年,瓦崗軍首領李密敗亡降唐,被唐帝李淵任命為光祿勳,封邢國公,還和李密結了姻親,李密成了李淵的表妹夫,雖然李淵十分器重李密,可李密卻始終忘不掉當年在瓦崗寨那萬人之上的威風,

    於是在當年冬天,李密藉著李淵派他去安撫舊部的機會,逃入河南境內的熊耳山,準備去汝州投奔部下張善相。可李密的行程很快就被熊州守將盛彥師知悉,在李密北上路過陸渾縣時,盛彥師部奇襲李密,將李密眾人全部殺死,割下李密頭顱傳去長安給李淵,一代梟雄就這樣死得毫無尊嚴。

    同樣的世之梟雄,又是同樣的逃跑,為什麼劉備能在老闆眼皮底下蹦躂,最後還成就了霸業,而李密卻只能如喪家之犬一樣到處躲,最後僅僅一個副將就將其捉拿斬首?

    一、比起李淵來,曹操在徐州的名聲是臭得谷底了,幾乎沒人會願意幫助曹操去對付劉備,劉備在徐州有群眾基礎,這是他能對抗曹操的主要原因

    說起來,曹操在徐州把自己搞得那麼狼狽完全就是自己找的:

    公元193年,曹操之父曹嵩並全家幾十口人在徐州遇害,無一生還,雖然說法不一,有說是陶謙派人殺的,有說是部將張闓見錢眼開殺人,不管是那種理由,反正曹操和陶謙的樑子是結下了;曹嵩遇害後僅一年的時間,曹操就連續五次攻打徐州,把滿腔怨氣全部發在了徐州百姓和士兵身上,過一城就屠一城,俘一人就殺一人,直把整個亂世樂土給屠成一個人間煉獄;曹操在徐州是出夠氣了,可是光靠屠殺手段是很難降服人心的,徐州百姓對曹操恨之入骨,這種直衝天際的怒火一直燒到了曹操的大本營兗州,跟著曹操起兵的陳宮、張邈最後都背叛了曹操。

    曹操以怒興師,以怒殺人,這和暴虐的董卓有什麼區別,就連經營已久、人心歸附的兗州都相繼背叛曹操,在陳宮將呂布引入兗州後,兗州八郡八十城,除了甄城、東阿、範縣之外全部背叛曹操,如此迅速且大規模的倒戈,足以證明曹操的屠殺手段已經使他失去了人心,成為眾矢之的了。

    這也是為什麼曹操願意放劉備去徐州的原因,曹操不是不懂放虎歸山的道理,可在曹操身邊,除了劉備之外已經沒有人可以安撫徐州了,曹操雖然安排了車胄鎮守徐州,可實際上徐州的實權卻全是在琅琊相臧霸手裡。即使最後曹操趕走了劉備,他也無法有效地控制徐州,只能採取羈縻手段,把徐州交給臧霸來管理。

    太祖以霸為琅琊相,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

    要知道當時曹操可是派了心腹朱靈率軍監視著劉備的,可劉備一到徐州就殺車胄,任命關羽為下邳太守,自己駐守小沛公然反抗曹操,可朱靈什麼都沒做(也可能是做了卻不成功),帶著軍隊就回去了。劉備在徐州深得人心,整個徐州是團結起來共同反對曹操,接連擊退曹操派來的軍隊。

    到最後,曹操才會在眾人勸阻的情況下還執意親征徐州,就是因為除了他親自出馬之外,曹營中根本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徐州打敗劉備,所以對劉備來說,他有著十分穩固的徐州基礎支援,而曹操由於殺戮過重,已經無法在徐州立足了。

    雖然李密和劉備一樣,都是勢窮而降,可劉備在徐州的人心比有勇無謀的呂布要高出數倍,徐州是“人人思劉備”,可李密在河南百姓心中,卻只能算是一個態度比較好的諸侯,河南百姓還達不到非他不可的程度,何況當時在洛陽還有一個正統皇帝楊侗,李密的號召力是十分微弱的。

    李密逃走後,王世充和竇建德又在河南互相征伐,戰火連天,這時候的河南百姓是需要一個能鎮得住場子的人來穩定河南的局勢,恢復生產,而李密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並不是河南的救世主,他只不過是河南群雄割據的一個過客而已。所以當李密跑到河南了地界,接到了李淵召他回去的訊息時,李密根本無處可去,只能跑進山裡,靠打家劫舍為生,最後還不得不拉下臉皮去投靠自己以前的手下。

    二、李密的瓦崗軍一開始確實在河南站住了腳,有很高的聲望,可他事後就飄了,反過來收刮河南百姓的民脂民膏,引起了眾怒

    自大業十二年(616年)李密進入河南投奔瓦崗軍以來,李密為河南百姓做了不少實惠的事,在河南有一定的威望,也算是比較得人心,可是到後面李密也被權力衝昏了頭腦。

    為了奪取瓦崗軍的權力發動內亂,殺死了瓦崗首領翟讓,引起了瓦崗軍內亂,這一點李密就比不上劉備了,劉備雖然也有奪取徐州的野心,可他卻能讓陶謙心甘情願地把徐州交給他,不費一兵一卒而盡得徐州之地,手段之高無人可及。

    當時的河南地界也不止李密一個諸侯,還有準備僭位登基的王世充、盤踞河北的竇建德、在江都謀殺了隋煬帝后率兵北上的宇文化及等等,其餘小勢力更是不計其數。

    在洛陽的皇帝的楊侗,為了剷除權臣王世充,任命李密為太尉、魏國公,讓他出兵先對付北上的宇文化及,在回來制衡王世充。雖然最後打敗了宇文化及,可李密也損失了不少有生力量,反倒被坐山觀虎鬥的王世充率兵擊敗,也就因為這樣,李密才不得不跑入長安投靠李淵。

    李密殺了翟讓後,招降了瓦崗軍中依靠翟讓的徐世勣、單雄信等人,雖然他在變亂中表現出來的大度為他收服了不少人心,可他背主棄義的形象已經立起來了,給他後面部將四散埋下了伏筆;奪權之後,李密的立場也變得十分不堅定,他先是投靠瓦崗軍對付朝廷,後面又接受朝廷封賞對付宇文化及,後面又反過來對付朝廷,李密想著長袖善舞,到最後卻是成為了一顆牆頭草;而且李密在打贏宇文化及後自以為是,開始大肆收刮民脂民膏,補充自己的小金庫,這讓那些本來就是為了錢的將士們感到心寒。所以李密一跑,單雄信就率部投降了王世充,裴仁基、程咬金被俘後直接就投降了王世充。

    反觀劉備,他雖然實力不強,家底也不夠雄厚,可他就靠著“仁德”二字拉攏了一大批為其賣命的部下,徐州豪族麋家、士族陳家傾盡家財支援,關羽、張飛捨命追隨,就連曹操用高官厚祿收買他們也矢志不移。如果在劉備背叛曹操時,關羽、張飛、麋竺、陳登任何一方背叛他的話,那劉備也難逃和李密一樣的下場,可他們寧願跟著劉備四處流浪也不願背離,這一點就足見劉備的人格魅力,絕非李密可比的。

    在李密逃跑、王世充和竇建德相戰於河南時,大亂之下的百姓,更容易把希望寄託在位置較近的長安身上,他們更希望長安的李淵能夠來救助他們,而不是一個被擊敗逃跑的李密,就算他之後逃回河南,可王世充、竇建德勢力還在,李密面對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河南,其勢力自入長安後早已分崩離析,很難在短時間聚集起來,沒有了群眾基礎的李密,根本無法像之前一樣在河南站穩腳跟。

    三、劉備當時有不少助力幫忙,可李密自進入長安後,除了一個王伯當外已經沒有任何勢力了,就算他真的走到汝州投靠了張善祥,也未必就能保住性命

    作為掌握了徐州實際權力的臧霸,在劉備進入徐州時,他的態度如何是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從劉備最後能據徐自立的情況來看,身處琅琊的臧霸是同意或者是默認了劉備這一做法,甚至於臧霸可能還暗中派了軍隊幫助劉備在徐州立足,像東海郡的昌豨,他在劉備剛到徐州時所提供的數萬兵力無疑是給了劉備一顆定心丹。昌豨的支援很可能就是臧霸授意的:

    作為原來陶謙的部下,臧霸尊重年長溫和的陶謙,畢竟是他把一片亂麻的徐州給整理得井井有條,臧霸本就是豪傑之士,他協助陶謙平定了徐州的黃巾軍,陶謙對他來說既有知遇之恩,又給予了自己極大的權力,所以臧霸對陶謙還是比較很感恩的;可是曹操多次攻徐屠城,把臧霸和陶謙好不容易才取得的成果破壞殆盡,甚至還嚇死了陶謙,所以臧霸對曹操始終都有一絲不滿,這種不滿甚至持續到了曹操晚年,以至於曹操一死,青徐州立刻就發生了動亂,這期間臧霸是毫無作為,可到底是無法作為還是不想作為,就只有臧霸一個人知道了;曹操對徐州所做的事,讓臧霸在徐州很難做人,這點可以參考楚漢爭霸時,雍王章邯在關中的處境,臧霸一方面他是曹操立的琅琊相,都督青徐二州,可一方面他又不願昧著良心為曹操做事,裡外不是人,所以他會支援人心所向的劉備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劉備除了在徐州得到臧霸的支援外,在外部也有不少“朋友”,比如雄據河北的袁紹,他是曹操最強大的對手,雖然袁紹逼死了劉備好友兼舊領導公孫瓚,可劉備卻沒有因為這事而和袁紹翻臉。對劉備來說,義氣用事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在亂世中能忍一時之氣,蓄勢待發,待時而動,最後得以成就霸業才是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可李密不一樣,就因為不服處在李淵之下,而選擇在最不合適的時間、最不合適的地點,做了最不合適的選擇,要知道當李密逃入長安時,瓦崗軍就已經名存實亡,秦瓊、徐世勣、程咬金等先後歸降唐國,瓦崗軍的影響早已不復從前了,只剩下一些小勢力還在負隅頑抗,他們都自保不暇,不是被王世充、竇建德吞併,就是坐吃山空,自己解散。

    當時李淵剛建立政權,李密是第一個投降的諸侯,又和李淵有交情,而李淵在李密投降後對他也很厚待,光祿勳、邢國公之地位不可不謂高,嫁於表妹不可不謂親,兄弟相稱不可不謂近,但是李密就因為一時之氣而選擇背叛李淵,沒有計劃、沒有打算,單純就是不想屈居於李淵之下就跑了,絲毫沒有考慮之後的道路應該如何走。

    就算沒有盛彥師的中途攔截,李密能如願走到汝州,也可能會死在張善祥之手,李密入長安之後不久,張善祥就已經投降了李淵,被授予伊州總管,在王世充的強大攻勢下,張善祥生擒被殺,臨死前依舊罵王世充不絕口。張善祥在伊州面對王世充大軍時,多次請求李淵援軍,可沒有一支軍隊前來營救,即使這樣張善祥還是沒有開城投降,足見其忠心唐國,李密就算真的跑到張善祥處,也未必能東山再起,最後還是免不了脖子來一刀。

    總結:李密因一時之氣而背離李淵,完全不顧形勢如何,這是匹夫之勇,而劉備是看準了時機才背曹投袁,這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勇,亂世掏沙之下,能成王成霸者始終是少數,而李密卻最多隻能做個謀士,無法成為王者

    以李密出謀劃策的本領,把他安置在謀士的位置上,足以成為徐世勣、長孫無忌這樣的“王佐之才”,可命運偏偏把他推上了諸侯之位,他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不顧形勢的轉變,不聽王伯當的勸諫執意離開李淵。

    可是要說到底去哪裡,前方的目標在何方,李密可能真的沒想過,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就算真的讓他逃了,在李淵的強大之下,誰敢收留李密這個罪犯,所以李密最後還是逃不掉。

    至於劉備,他在司空府潛伏了一段時間,時時要面對曹操的監視和猜忌,可劉備依舊故我,一切以低調低調再低調,讓曹操始終無法對其下手,其偽裝的本事甚至連奸雄都騙了過去。

    劉備出走徐州看似是偶然,事實上卻是看準了機會再走,而李密出走汝州,則全是擔心李淵的猜忌,被嚇到到處亂竄,其結果要麼就是在山裡過完憋屈的一生,要麼就是被部下捉出來獻給李淵,是怎麼樣都是走不了的。

  • 2 # 迷你影視剪輯

    個人認為劉備之所以能從曹操手下逃出,是因為劉備懂得收斂,懂的偽裝自己,而李密則相反,荒淫無道,不懂的收斂自己:

    曹操攻破徐州,滅掉呂布後,劉備無處可去,就暫且投靠了曹操。劉備知道曹操胸懷帝王之志,而自己勢力薄弱,不能被曹操發現自己的志向,以免惹來殺身之禍,所以劉備進入曹營後,就在自己家種起了菜地,並且囑咐關羽張飛不要當眾習武,要低調處事。甚至在和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裝作被驚雷嚇到,表現出自己的軟弱無能,讓曹操感覺不到劉備對他的威脅,徹底消除曹操的顧慮,最終借剿滅袁術為由,從曹操手下逃走。所以說劉備懂得偽裝自己,審時度勢,懂得收斂。

    而李密本是瓦崗寨之主,後瓦崗寨被攻陷,逼不得已投靠了李淵,並且得到李淵的厚待,但李密色膽包天,最終惹來殺身之禍。所以說同樣是寄人籬下,但李密不懂的收斂,最終惹來殺身之禍。

  • 3 # 使用者來自文獻名邦

    曹操想挾天子已令不臣,認為時機還不成熟,所以放劉備一碼,而李密只是一介草冠,唯恐天下不亂,所以李淵不能放過他再作亂。

  • 4 # 小島知風

    劉備安撫徐州,是因為徐州必須得有劉備才能安撫,而李淵派李密去安撫黎陽其實有可能是一場政治圈套。

    為什麼這麼說,先說劉備,當年曹操派劉備去安撫徐州是因為劉備曾出任過徐州刺史,在徐州深耕多年,而曹操本人因為父親曹嵩被老徐州刺史陶謙部下張闓所殺,所以曹操曾在徐州大開殺戒,曹操在徐州其實不得人心,包括曹操的部下也是如此。

    後來歸順曹操的琅琊相臧霸是陶謙主政徐州時期實權人物,他歸順曹操後仍舊主管徐州且和青州刺史孫觀互相交好,兩人名義上歸順曹操,實際青徐二州為臧霸和孫觀自治的州縣,曹操的人根本無力插手,這個問題一直到曹丕繼位才借東征孫權之際,徵孫權是假,其實奪臧霸兵權才是真,才徹底解決了青徐二州的問題。

    而劉備曾接受陶謙遺命接掌徐州,作為徐州軍政方面的舊臣,臧霸其實也曾經是劉備的部下,跟劉備關係不錯,所以曹操只能派劉備去安撫徐州。

    劉備帶著部屬不過管賬二人,外加曹操的監督者朱靈,到了徐州以後立即就反了,殺了曹操所設定的徐州刺史車胄,朱靈也被驅逐,這其中肯定是有臧霸暗中支援,不然就三人的劉備如何到了徐州立刻就呼風喚雨。

    其實在劉備順利脫離曹操過程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徐州不穩,曹操急需能穩定大局的人,而劉備是不二人選;地利就是劉備回到了自己曾經的地盤,熟門熟路,百姓也擁護劉備,民心所向;人和就是這其中臧霸有自己的想法和算計,臧霸很明顯是藉助劉備誅殺了騎在頭上的車胄,然後驅逐了曹操的人馬,至於劉備在自己頭上,本來劉備就是自己上司,臧霸是無所謂的,就算是幫助劉備割據徐州也好,還是未來如果劉備被曹操打跑,也方便自己割據徐州,所以臧霸這一招是高明的。

    事實證明雖然劉備後來敗了,可是他還可以去投靠袁紹,而臧霸也順利從曹操手裡割據了徐州,成為了曹魏內部的獨立王國。

    這回再來說說李密,為什麼說李密反叛可能是李淵設下的一場政治圈套,從歷史上記載來看李淵對投降以後的李密待遇很高,而且還把自己的表妹嫁給了李密,與李密兄弟相稱,但是我只想說這就是李淵從開始就再給李密設套呢。

    當年李密橫行中原之時,李淵假意示弱,表示不敢和李密爭天下,我只想說李淵一直最擅長裝孫子,後世人都認為李淵能力不是很強,這是因為他的光芒被兒子李世民掩蓋了,而且李世民刻意篡改史書,也弱化了李淵和其兄太子李建成的能力,所以讓後人覺得李淵能力平平。

    實際來說李淵能在隋末亂世建立唐朝,也說明他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李淵向來最擅長示弱,對待突厥人就是如此,同樣對李密也是如此,麻痺大意了李密的心態。

    李密在投降之後雖然待遇很隆重,但是他實際並沒有被李淵委以重任實權,加在他身上的都是虛職,再看看投降的李唐的如江淮杜伏威和幽州羅藝,那依舊是手握重兵,深得李淵信任。

    因為羅藝和杜伏威都是在巔峰時期主動投降,而李密是窮途末路被迫而降,李淵厚待李密無非是想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胸懷,實際來說他暗中處處提防著李密,因為李密的很多舊部投降唐朝以後依舊手握一方兵權。

    其實在最初李密投降時,他認為自己能受到李淵重用,但是實際卻與自己當初理想所違背,以李密之精明他如何猜不到李淵在提防猜忌自己,所以他一直想找機會離開李淵東山再起。

    李淵也是窺知了李密的內心,所以他故意給李密製造了這個機會,讓他去安撫黎陽,其實當時的黎陽守將是瓦崗軍的徐世績,他投降唐朝是以李密名義投降,根本不需要安撫,因為徐世績經營黎陽多年,而且是以李密名義投降,不存在任何不妥,不像劉備安撫徐州那樣隨時會發生兵變,因為李密戰敗降唐訊息早已傳遍中原,所以黎陽的瓦崗軍都是非常贊同徐世績以李密名義投降唐朝。

    所以李密是根本不需要去安撫黎陽,這就是李淵對李密的一次考驗或者說是圈套,李密在行到半路時,李淵假裝反悔,詔李密回長安,如果李密回長安,就證明了李密赤裸坦蕩本身並無異心,李淵可能從才不再猜疑李密,甚至會對李密委以重任,但是李密逃跑了,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遂了李淵的心意,正好找不借口殺你,這就是個好藉口。

    其時李密敗於王世充之後,威信已經蕩然無存,他就算想東山再起,他基本也沒有號召力了,包括他想去投靠的張善相,這位張善相是歷史上著名的死節忠臣,張善相後來被王世充攻破,寧死不降,被王世充所斬殺,所以李密即使去投靠張善相也有可能被忠義的張善相勸回或者張善相以身家替李密贖罪。

    當年張善相為伊州行軍總管,因為他是李密舊部,本來李淵對張善相就不放心,所以李淵故意激起李密去投靠張善相,然後趁機連他倆都除掉,如果張善相不想反唐的話,他還是比較重情義的人,他可能會主動交出兵權,換取李密平安。

    關於李淵想一舉拔掉張善相和李密的問題上,從張善相後來寧死不降被王世充斬殺,李淵的表現來看,他當初絕對有這個心思,張善相死後,李淵曾經說過:吾負善相,而善相從不負吾。

    從這說明當初李淵絕對是有心思想對付張善相,但是後來張善相如此忠義死節,出乎李淵意外,所以李淵後悔自己當初猜忌了張善相。

    因此李密出逃長安和劉備出逃許昌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完全不一樣,而且李密平時為人也較劉備差太遠了,劉備是真正的一世雄傑,李密只是小聰明割據一方而已,李密不能容人,殺害了瓦崗軍舊首領翟讓,從而使失去了瓦崗軍的人心,所以他即使想東山再起也根本沒有號召力,不會有人跟隨他的,而他卻還很自負,於是被李淵利用他的心態,正好給李淵有了殺他的藉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能力是天賦遺傳還是後天努力,聰明的人是不是一點就透學學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