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乾坤書書

    第一行書是王羲之,蘭亭集序 東晉

    “天下第二行書”公認為唐朝的顏真卿所寫的《祭侄季明文稿》,《祭侄稿》全稱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為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書於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的《黃州寒食帖》 北宋

    擴充套件資料: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

    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祭侄文稿》(全稱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

    《祭侄文稿》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且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不顧筆墨之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故《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

  • 2 # 高長寬4

    排名的根據就是喜歡的人數和地位,不排除人云亦云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其實這幾個沒法排名,風格不同,喜歡就是好。

  • 3 # 玩墨書法

    對書法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天下前三的行書作品,分別是第一名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名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第三名宋代蘇軾的《寒食帖》。

    簡單來看,好像這三幅行書作品的名次是按時間先後來排的,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

    總體來說,能排名前三的書法作品,已經不是技術層面的比拼了。

    普通書法家之間才會比較形質、神采之類的技術問題,而宗師級的書法作品,已經超越了這些層面,而是內容、書法、情緒、史料價值的綜合體現。

    這三幅作品都不是作為書法作品而寫的,但是書寫者都是當時的宗師級人物,而且書寫時都有相當強烈的情緒,所以這三幅作品的看點不在技法,而是要從字裡行間,體會書寫者當時強烈的情緒變化,這才是三幅作品千百年來能打動人的關鍵所在。

    說完總體感受,再來分別說說三幅作品。

    王羲之寫《蘭亭序》,是在他與文人雅士們聚會時,似醉非醉的情況下所寫。王羲之當時的情緒是逸興遄飛,筆下的字也看著有飄逸之感。

    顏真卿寫《祭侄文稿》時,身懷家仇國恨,悲憤交加,哪還顧得書寫法度,完全是靠著下意識的筆觸書寫,而正是這樣,才讓觀者感受到了顏真卿當時的悲憤情緒。

    蘇軾的《寒食帖》,是描述自己被貶後的悽苦境遇,書寫時也飽含抑鬱之情,所以才讓觀者有了超越書法作品的情緒感受。

    其實這三位都是當時宗師級的人物,三幅作品都可稱作是超越了書法作品的精神作品。非要搞個排名的話,可能不同的觀者心裡會有不同的次序,那就找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標準,後輩肯定吸取了前輩的經驗吧,即使學生的水平再高,也不能排到前輩前面去吧?

    所以看起來是按時間先後來排名,其實是對書法開創者成就的認可,和對前輩的尊重,導致了這樣的排名。

  • 4 # 書法有云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黃州寒食帖》。

    一、蘭亭集序二、祭侄文稿三、黃州寒食帖

    以上三大行書從東晉的王羲之到中唐的顏真卿再到北宋蘇軾。

    這是從時間的早晚順序來進行排序的。

    若從技巧、神采、背景、人物以及對書法的貢獻等角度來說,那麼這三大行書所涉及的範圍就很廣了。因此,這三大行書的排位個人比較偏向於所出現的時間早晚來定,當然,時代帝皇的喜好也是一個客觀的因素,但是主要還是以時間早晚來進行排位。

    以時間來進行排位的理論是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死者為大“來支援。

    天下三大行書的書者都是開創新的書體,都是對其之後的書法影響巨大,都是人品德行得到大眾所欽佩的偉大人物。

    因此,綜合諸多的因素還是以時間的早晚來進行排名是比較服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信就是這麼拼命替劉家打江山,為什麼還是逃不過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