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笑影娛

    宋凰莊園觀看了潮州工夫茶PK日本茶道,很有味。這是我第一次體驗日本茶道。

    是巧合,還是緣?

    看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該書一共13本,差不多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來讀,主要講述在日本戰國中後期,德川家康脫穎而出,結束戰國烽煙,開啟三百年太平盛世的故事。

    書中不時講到茶道,甚至不惜大篇幅講述茶道的故事,這讓我對日本茶道加深瞭解。比如書中細述日本茶道“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他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發展的影響極其深遠 。

    千利休出身於商人家庭,幼年學茶道,18歲拜武野紹鷗為師。紹鷗是珠光的再傳弟子,茶道史上承前啟後的偉大茶匠。珠光茶道的內容和形式仍然有中國茶的明顯印記,禪宗思想來自於中國,茶道具也以中國的古物(“唐物”)為主。紹鷗則透過把連歌道這一日本民族傳統藝術引入茶道,完成了茶道的民族化。

    然而就是這樣的茶道“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卻不得善終。

    那是一個黑夜,外面瓢潑大雨,雷電交加。3000精兵團團圍住了日本京都的一個小小府邸,這府邸裡住的就是千利休。派出三千將士是他的莫逆之交,日本戰國時的一代梟雄“豐臣秀吉”。如此勞師動眾地對付一個茶道師傅,豐臣秀吉和千利休之間到底有什麼仇怨?

    一切還要從日本的茶道說起,日本人痴迷茶深受中國影響,茶隨著唐朝文化一起被僧人帶回日本,起先僅僅是當做入藥的材料,後來,隨著唐文化在日本上層社會的興起,茶文化也隨之在武家之間流傳。其實這個時期日本的茶匠們正在影響,甚至左右著武士們,他們期望著日本太平,人們安居樂業。比如千利休、茶屋等。

    千利休那時被譽為“天下第一茶匠”,他倡導天下平等,他把茶道變得有趣,推廣到普通庶民,期望眾生在品茶中滌盪心靈,迴歸簡樸清寂的禪道。但喜好鋪張的秀吉,則希望茶道貴族化,就此從親密的朋友走向了致命的對立。

    千利休雖是個茶藝師,但他有風骨,就是被流放,他的朋友透過豐臣秀吉的夫人求情千利休退一步,卻被拒絕。秀吉念舊情,命人傳話,只要他交出手中的瓷罐,就算臣服,既往不咎,千利休則回答:“能讓我低頭的,只有美麗的事物”。就是這個風雨交架之夜,千利休在三千人的共同注目下,以武士的方式切腹自盡。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規程繁瑣。演示臺上,放置著古樸的茶爐、茶具、茶碗等茶道用器具,加上身穿日本傳統和服的若尾壽子一邊介紹茶會,一邊備器、燒水、沏茶的動作優雅而頗有韻致,讓人們感受到了獨特的茶道文化氣氛。

    不過,體驗後,還是感覺有些繁瑣,喝一杯茶還真費一番工夫,等坐了幾十分鐘,如果是潮州工夫茶,一泡耐衝的茶也衝完了。

    日本茶道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透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 

    這次活動由茶心居代表、音樂家坪內浩文組織,代表團共7人,其中若尾敏子、河原佳代子、竹田笑美子等5人是國家高階茶藝師,來潮州體驗工夫茶藝。他們慕名而來,一是來考察鳳凰山的老茶樹,二是要聽葉漢鍾老師講工夫茶藝課,尤其是觀看他的茶藝表演。日本豐茗會松下智理事長曾說過,“鳳凰單叢茶是中國的國寶”,而這次來的坪內浩文先生就是豐茗會的理事。

    葉漢鍾作為國家級非遺潮州工夫茶藝傳承人,他講了潮州單叢茶與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內涵。他說潮州工夫茶歷史悠久,具有唐宋之遺風,故有“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之稱。他還引經據典,比如清末徐珂著的《清稗類鈔》:邱子明嗜工夫茶中的“閩中盛行工夫茶,粵東亦有之。蓋閩之汀、漳、泉,粵之潮,凡四府也。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精。”

    還有《清朝野史大觀》載的:“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泉、漳三府,粵之潮州府工夫茶為最。”工夫茶大都是閒情逸興烹飲或作為待客的禮節,故有“閒來細品功夫茶”、“無茶不成禮”之說。

    尤其是俞蛟筆下所描述的,潮州工夫茶沖泡程式的記載是“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先將泉水貯鐺,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閩茶於壺內,衝之。蓋定復遍澆其上,然後斟而細呷之。”

    工夫茶是潮州人最喜好的飲品,幾乎家家戶戶都備有一副茶具:茶船上,三隻晶瑩的小白瓷杯,一個白瓷蓋甌或者一把紫砂陶壺,這在裝飾豪華的客廳裡不失其典雅精美;豆棚下蓮缸邊,配上一張小木桌和幾隻竹椅,更顯得雅素。或家人閒聚,或賓客登門,沏上一壺烏龍茶,殷勤一聲“食茶”,一種親切融洽的感覺,便漫上心頭。潮州工夫茶中,充滿著敬愛和諧的文化精神,是雅俗共賞的生活方式。

     

     

     

  • 2 # 陪老婆幸福一輩子的鐳

    潮汕功夫茶和日本的茶道都發源於中國。首先都是茶文化,都有陶冶性情,修身養性的一個作用。潮汕功夫茶是中國茶道的代表,在沿海地區都有這樣的生活習慣。飯後一壺茶,現在幾乎是華人的標配。也成為了人們人際交往和生意來往的紐帶。從古代的飲茶做詩到現在的品茶談餘,飲茶不分地點,場合,隨處可見。但是日本的茶道不一樣,我在日本就品嚐過,日本的茶道是將抹茶粉放於茶杯中,注入開水,攪拌均勻,再遞給客人,客人接過來後,先表示感謝,再飲用。再重複一次,給別的客人飲用。並本的茶且配有日本的點心和水果。整個過程儀式感很強。有時間大家可以看看日本茶道的影片,感受一下日本的茶文化。謝謝大家的關注。

  • 3 # 蜜蜂de私房菜

    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②潮州茶道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據考,在唐朝時期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沿海一帶人們都十分喜歡飲茶,在潮州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喝工夫茶是廣東潮州人一項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了,飯後,或者客人來訪,好友相見,都是以一壺茶來陪襯。 ③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④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透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 ⑤最後總結一下,潮汕工夫茶和日本茶道,它們屬於兩國不同的特色,因為文化風俗的區別,各有千秋!

  • 4 # 圓圓圓一年

    很多中國平常消遣傳到日本就變成了道,比如花道、茶道、棋道。日本的茶九成是綠茶,所謂的道也只能在茶以外做文章,中國則把注意力放在茶本身。換句話說日式茶道是炫技,他們的茶真的不怎麼樣。中國的茶葉太多了,福建廣東的功夫茶喜歡武夷巖茶啊,鐵觀音之類的,重視的是茶,從氣候土壤茶樹種類和製茶工藝非常講究,好茶不比黃金便宜,真正泡茶的手法茶具就是很民間阿公阿嫲聚在一起喝,比較輕鬆,不會因為誰誰誰手法不對被人說不正宗。中國也有茶藝考試和茶藝師,一般都是去茶店應聘吧,所以中國重內在,日本文化重形式,說不上誰好誰不好,反正我還是愛功夫茶

  • 5 # 愛樂之成

    作為一個愛茶的大叔這個問題來回答下,

    1,茶葉不同功夫茶一般都是用的烏龍居多。也就是半發酵茶。日本茶是沿用唐代的蒸青製茶,是綠茶。

    2,方式不同,功夫茶講究的是品茶葉本身的滋味。日本茶道更在意的是整個飲茶的流程和儀式感。比如茶道舉行前要沐浴和穿和服。其他比如沖泡方式和品茶順序等細節,篇幅有限,我不再續贅

  • 6 # 上善物美茶文化

    說到日本茶道不得不推薦,我與日本茶道因緣相會的三件。第一是日本近代美學之父·岡倉天心的《茶之書》和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25年的習茶日誌《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二是介紹日本茶道創始人《尋訪千利休》的紀錄片(絕對是震撼心靈的至美旅程),三是對於日本茶道的茶藝啟蒙,日本陶藝家·無邊窯創始人·日本茶道·高柳凌緒老師。

    說到不同,日本茶道和潮汕工夫茶,從產生的時代、歷史、文化、代表人物、茶室風格、茶葉形態、茶器及沖泡方式、乃至對社會的影響等等都各不相同,相同的是都是對茶之自然敬畏而衍生的一系列行為禮儀風俗心性。按當代解釋,茶道是以一定的環境氛圍為基礎,以品茶、置茶、烹茶、點茶為核心,以語言、動作、器具、裝飾的全面體現,是有關修身養性、學習禮儀和進行交際的綜合文化活動和特有風俗。茶道包含“茶藝、禮法、環境、修行”。中國茶道講究“和敬 廉 美”,日本茶道講究“和 敬 清 寂”。而潮汕工夫茶是中國茶道最具代表性之一。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起源於南宋末年,是南宋點茶法的一個分支,傳入日本被千利休改造為日本茶道,緣起,所以日本茶道的禮儀是非常嚴格(見《日日是好日》書中詳盡細緻地還原了她的茶道修習過程,具體到茶事器具使用、茶庭佈置、茶席準備、茶人修習等茶事美學),也非常富有禪味,他們把茶道從日常生活藝術,與心的交流,甚至是對美的信仰。茶道與美直接相關,與藝術直接相關,與禪宗直接相關。

    日本的茶道不僅是關乎茶,日本人從家居擺設到生活習慣 ,從穿著打扮到烹調飲食,瓷器、漆器、繪畫,乃至本土文學,無一不受到茶道的影響,人和研究日本文化的學者也無法忽略它的存在。

    日本的茶道大師力圖將茶室中精益求精的標準,用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保持心靈平靜無波,並且要謹口慎言,不可破壞周遭和諧。衣著的裁剪與顏色、身體姿勢及走路步態,皆是對自己藝術性情的表露。在這些方面不可掉以輕心,因為人若不追求自身的完美,就沒有資格去靠近美。就像千利休“我只為美低下頭顱”這種對美的極致追求。日本的茶道大師力求自身超越藝術家範疇,即藝術本身,便是唯美主義禪。

    【潮汕工夫茶】

     功夫茶明末清初在武夷山的僧人中萌芽,成熟以後,隨著烏龍茶的製作技術向外擴散,康熙年間,在閩中粵東形成,晚清, “潮汕工夫茶”才真正開花結果,自成一家。近代,翁輝東在《潮州茶經·工夫茶》文稿一篇寫到工夫茶的烹飪法,他說“茶質、水、火、茶具,既一一講求,苟烹製拙劣,亦何能語以工夫之道?是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法。所以世胃之家,高雅之士,偶一烹茶應客,不論洗滌之微,納灑之細,全由主人親自主持,未敢輕易假人,一易生手,動見僨事。”可見,工夫茶不唯對茶、水、火、器要求精緻,最關鍵還需要主人親自精心烹製,不能輕易假人,所以,工夫茶的功夫,毫髮畢現於烹茶之法中,這是關鍵工夫茶的關鍵與實質。

    在工夫茶的茶器中,百姓日用即是道,喝工夫茶最需要的就是線條洗練、胎薄輕巧、出水流暢、宛轉玲瓏、適於把玩的日用小壺。而當時孟臣壺以朱泥小壺居多,且又精妙無比,故,孟臣壺侷限在閩中,粵東等地,風靡一時。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只有愛好工夫茶的人,才會崇尚孟臣壺當時潮州對孟臣壺的需求量最大,清末金武祥《海珠邊瑣》記載“潮州人茗飲,喜小壺”。連橫在《雅堂先生文集》中記述工夫茶說“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為品茶之要,非不足以自豪,非不足以待客”。

    潮汕工夫茶具雖多,但潮汕四寶是工夫茶必備茶具:玉書煨、紅泥爐、孟臣罐、若琛甌。

    潮汕工夫茶在沖泡時在民間有兩個特別的說法“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關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迴均勻的斟入各個茶杯裡,斟茶時應低行。“韓信點兵”就是斟茶到最後甌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入到各茶杯裡,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

    如果要說二者在日常生活中明顯的不同,就是日本茶道的禮儀非常嚴格、茶室空間感、清寂心與宗教心更甚。而潮汕工夫茶更注重待客之道及茶器四寶的講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津門德比權健失球后楊善平為何露出詭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