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十二先生
-
2 # 露寒的生活
這個事情還是值得信任的:華佗據說在古時候可以做開顱手術,這種手術在無菌手術室應用前被認為是神一樣的事蹟。但是現在看來,太普通了。因此:有理由也應該相信終極醫療這個事情。
這個事情還是值得信任的:華佗據說在古時候可以做開顱手術,這種手術在無菌手術室應用前被認為是神一樣的事蹟。但是現在看來,太普通了。因此:有理由也應該相信終極醫療這個事情。
首先說健康資訊科技。總體上來講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突破。由於消費者存在所見即所得的需求,幾年前紅火個人可攜帶健康監測裝置只能被侷限性血糖監測等老慢病領域。手術機器人、3D列印技術、遠端通訊技術、感測技術、基因檢測等已經比較成熟。目前可能再有發展的可能還是已知技術的應用推廣,物聯網應用的再深入和普及。對於健康資訊系統而言,需要做的還是很多,做的過程還是會比較緩慢和複雜。目前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已經定下來了:自然語言識別和標準術語用於資料採集,HL7 FHIR等標準協議用於資料交換,本體論用於資料分析,大資料用於知識庫構建和輔助診斷。應用系統介面會更加模組化、個性化。系統格局會分為國家級、區域級、機構級、個人級的多層儲存、使用模式。但這些方向很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輪廓,一直沒有變,可一直都進展緩慢。健康資訊管理方面,圖書情報學的概念早已經被剝離,我們從傳統的病案管理轉換到了資訊管理已經有20年,管理系統和方法目前基本成熟,所以說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由於自然語言、語音識別和編碼標準的使用,人工介入的範圍將會越來約少。健康資料分析領域,生物統計學已經是常規課程,出paper的都需要這方面的知識,因此可以說是普及的、沒有大變化的。從另一個角度看的話,由於大資料的產生,非結構化資料的出現,本體論的推廣,生物統計工作者的知識更新將會是個大問題,目前看來學習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雖然目前很多人把這些稱之為AI,去炒作這個領域,但不論是影象識別還是輔助診斷,從整體上還是無法改變健康資料分析的總體格局。總的來說,資訊化在醫療健康領域只是輔助手段,發展同醫療健康整體行業的發展是持平的。像網際網路+、AI等熱詞的炒作只會是短期現象,脫離行業基礎的期望都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