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就像一團麻
-
2 # 我不是老劉
好處:
吃肉與美感 ——其實,適當的脂肪能使面板富有彈性不易松馳;能使面板看起來光滑潤澤而不易乾燥粗糙;能使身體勻稱,富有曲線美感。如果過於“苗條”,面板就緊貼骨骼,骨骼的錐形、三角形輪廓特徵會很明顯,反而會給人瘦骨嶙峋的感覺,失去美感。
吃肉與健康 —— 一些脂溶性維生素A、D、E等必須溶解在脂類食物中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如果不吃脂肪,只吃維生素,會容易造成各種維生素缺乏症。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面板乾燥粗糙、頭髮枯黃乾燥、鱗屑增多、指甲凹凸不平、角膜軟化以及夜盲症等;缺乏維生素E會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出現早衰症狀;缺乏維生素D更會引起骨質疏鬆、軟化,易造成骨折。少女體內脂肪至少要佔體重的17%方可發生初次月經,16歲以後體內脂肪至少達到22%才能維持正常的月經週期,所以少女體內脂肪過少會影響月經週期,甚至引起閉經。
吃肉與長壽 —— 關於壽命與動物蛋白質之間的關係,日本東京老齡綜合研究所曾做過一次調查,物件式 100名百歲以上老人。透過分析他們的飲食結構得知,“在每天攝取的蛋白質總量中,動物蛋白質所佔比例男性為59.6%,女性為57.6%,而當時日本全國的人均同比只有48.7%”。從這一側面可看出,攝取足夠的動物蛋白質可明顯提高長壽機率。該研究所推出的“2001年中年人防老計劃”中明確了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與生活能力的若干關係,例如,就休閒及寫作這類腦力勞動多大程度受飲食的影響這一問題展開的調查,對650名65歲以上的人做了兩年的跟蹤隨訪,結果表明在經常吃肉、乳製品和油性食品的人群中生活能力低下的發生率為0.78,習慣於吃蔬菜、水果的人為0.93,而三餐不離米飯、鹹菜或醬湯的人則高達1.03。可見經常吃肉的老人大腦活性衰減、生活能力下降的發生率比較低。
吃肉與智力 ——人體細胞中除去水分,60%左右為蛋白質,30%左右為脂肪,而大腦細胞中的脂肪卻高達60—65%。這說明,脂肪是大腦工作的重要物質,而高效率的思維活動,都需要消耗大量脂肪。科學研究發現,那些不吃脂肪的人,其智力也在降低,可見脂肪確實會支撐腦力。
壞處:
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和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有關。研究發現,出現輕度記憶問題的老人如果減少肉的食用量,多吃蔬菜水果和穀類食品,患痴呆症的機率會減少48%
骨質疏鬆症
根據有關研究發現,紅肉中的動物蛋白不利於骨骼。
-
3 # 生活新哥
你好,吃肉的好處跟壞處以下:
吃肉其實,適當的脂肪能使面板富有彈性不易松馳;能使面板看起來光滑潤澤而不易乾燥粗糙;能使身體勻稱,富有曲線美感。如果過於偏瘦,面板就緊貼骨骼,骨骼的錐形、三角形輪廓特徵會很明顯,會給人瘦骨嶙峋的感覺。
吃肉與健康 , 一些脂溶性維生素A、D、E等必須溶解在脂類食物中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如果不吃脂肪,只吃維生素,會容易造成各種維生素缺乏症。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面板乾燥粗糙、頭髮枯黃乾燥、鱗屑增多、指甲凹凸不平、角膜軟化以及夜盲症等;缺乏維生素E會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出現早衰症狀;缺乏維生素D更會引起骨質疏鬆、軟化,易造成骨折。少女體內脂肪至少要佔體重的17%方可發生初次月經,16歲以後體內脂肪至少達到22%才能維持正常的月經週期,所以少女體內脂肪過少會影響月經週期,甚至引起閉經。
吃肉與長壽 —— 關於壽命與動物蛋白質之間的關係,日本東京老齡綜合研究所曾做過一次調查,物件式 100名百歲以上老人。透過分析他們的飲食結構得知,“在每天攝取的蛋白質總量中,動物蛋白質所佔比例男性為59.6%,女性為57.6%,而當時日本全國的人均同比只有48.7%”。從這一側面可看出,攝取足夠的動物蛋白質可明顯提高長壽機率。該研究所推出的“2001年中年人防老計劃”中明確了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與生活能力的若干關係,例如,就休閒及寫作這類腦力勞動多大程度受飲食的影響這一問題展開的調查,對650名65歲以上的人做了兩年的跟蹤隨訪,結果表明在經常吃肉、乳製品和油性食品的人群中生活能力低下的發生率為0.78,習慣於吃蔬菜、水果的人為0.93,而三餐不離米飯、鹹菜或醬湯的人則高達1.03。可見經常吃肉的老人大腦活性衰減、生活能力下降的發生率比較低。
吃肉與智力 ——人體細胞中除去水分,60%左右為蛋白質,30%左右為脂肪,而大腦細胞中的脂肪卻高達60—65%。這說明,脂肪是大腦工作的重要物質,而高效率的思維活動,都需要消耗大量脂肪。科學研究發現,那些不吃脂肪的人,其智力也在降低,可見脂肪確實會支撐腦力。
壞處:
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和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有關。研究發現,出現輕度記憶問題的老人如果減少肉的食用量,多吃蔬菜水果和穀類食品,患痴呆症的機率會減少48%
骨質疏鬆症
根據有關研究發現,紅肉中的動物蛋白不利於骨骼健康。肉食者消化肉食所剩餘的酸性殘渣需要鈣質等鹼性物質來中和。這樣勢必會導致骨骼缺鈣。綠色蔬菜如捲心菜、甘藍,含鈣量較高。
關節炎
免疫系統攻擊關節黏膜所造成的風溼性關節炎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透過對2.5萬人飲食習慣的調查發現,相對素食者而言,肉食者患關節炎的風險翻一番。紅肉中的膠原質能激發免疫系統“攻擊”行為。另外,肉中豐富的鐵元素容易積累在關節處,造成組織損傷。
膽結石
膽結石的劇痛肯定讓某些人刻骨銘心,患病原因之一就是飽和脂肪攝入過多。研究發現,肉食者患膽結石的風險比素食者高出18%.素食者攝入的不飽和脂肪較多,無形中提高了胰島素的敏感性,預防結石產生。
-
4 # 瘦龍健康
最近,一個素食紀錄片火了,某知名導演找到了很多素食踐行者,告誡全球人,要吃素,少吃肉。
很多朋友也提醒我,讓我看看,我還沒有來得及看。
在素食者眼裡,吃肉不僅僅罪惡,而且還很不健康,會讓你得心血管疾病,還可能讓你長胖。
儘管我一直在科普吃肉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人對肉類既喜歡又害怕,尤其是肥瘦相間的肉。
圖片來自musclebuildingfoodshq
今天我不說素食的危害,我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個來自於上世紀初的真實故事,主人公Vilhjalmur Stefansson,是著名的探險家和人類學家,曾在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習人類學,並在那裡擔任了2年的講師。
北極探險前拍照留念,圖片來自cnn
他從小就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可能從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生居然會那麼傳奇。
他與因紐特人居住數年,在種種質疑下挑戰全年只吃肉,叫板權威營養學,讓他們啞口無言。
他用自己的見聞和經歷,向大家揭示,吃肉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反而讓自己更健康……
和因紐特人一起生活數年
Stefansson從小就對其他文化感興趣,所以大學期間主修了人類學,並且於1906年加入了英美極地探險隊。
從1906年到1918年之間,他先後3次前往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極地區,歷時從16個月到5年不等。
Vilhjalmur Stefansson本人,圖片來自digitalcommonwealth
在那裡,他近距離接觸到了傳統因紐特人,並且長期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瞭解到了很多關於因紐特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其中,最讓Stefansson感到震驚的就是他們的飲食方式。
因為環境的限制,因紐特人的日常飲食中幾乎沒有植物,只有偶爾的季節性漿果或者採集到的海藻。
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餐桌都是蛋白質和脂肪。
總之,他們的飲食中,脂肪的熱量佔比60%,蛋白質佔比20%-25%。
Vilhjalmur Stefansson將海豹拖回營地,圖片來自dartmouth
然而,這種飲食結構,並沒有讓他們生病,反而提高了他們對抗極端環境的能力,他們的骨骼、能量、耐寒性、肌肉組織等都異常強健,除此之外,還擁有很多其他健康優勢:
·幾近完美的牙齒,很難在當地社群找到一顆齲齒
·沒有任何癌症
·沒有任何心臟病或者心血管疾病
·沒有2型糖尿病
·沒有肥胖
…… ……
Stefansson緊接著就在1913年,寫下了《我與愛斯基摩人的生活》這本書,並且發表了很多關於因紐特人獨特飲食的文章。
很快,這些見聞就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和反對,要知道,在20世紀初期,儘管人們對飽和脂肪還沒有產生絕對敵意,但是,對Stefansson所描述的全肉飲食,當時的營養學者還是極力反對的,比如,他們認為:
·肉食過多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僅僅吃肉會引起身體對單一食物的反感
·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的飲食,可能誘發壞血病(維生素C缺乏引起)或者其他疾病
·富含蛋白質的飲食會誘發慢性腎臟損害
…… ……
當然,親眼見過因紐特人生活的Stefansson,並沒有被這些質疑聲嚇到,相反,他打算自己親自做試驗,證明自己很健康,來用最有力的證據去回擊。
挑戰質疑,堅持1年只吃肉
1928年,Stefansson和另一位38歲的丹麥探險家KarstenAnderson,開啟了一場轟動一時的全肉飲食試驗。
該試驗的監督小組,由十多位知名營養學家、人類學家和醫師組成。
試驗開始後,他們首先住進了紐約貝爾維尤醫院,在那裡接受24小時的醫學觀察和檢測,Stefansson待了3個星期,Karsten Anderson待了13周。
Stefansson (右),在進行肉類飲食實驗的4年之前,圖片來自atlasobscura
然後,他們就開始居家繼續,在剩下的一年時間裡,都堅持純肉飲食,他們吃到的食物有牛排、豬排、豬腦、肝臟、家禽、魚等等。
結果會是怎樣呢?
很多人斷定他們會患上嚴重的壞血病,或者損傷腎臟,或者有生命危險,果真如此麼?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試驗報告記錄吧:
→年底時(年初開始試驗),受試者的精神都很清醒,身體沒有任何特殊的生理變化。
→試驗開始第一週的時候,他們瘦了,在適應食物結構和攝入量之後,他們的體重保持不變。
→一名受試者的血壓適中保持不變,另一名受試者的收縮壓下降了20mmHg,舒張壓保持一致。
→當受試者保持常規的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時,腸道一直處於健康狀態,在一個例子中,當飲食中的蛋白質卡路里超過40%的時候(幾乎純瘦肉飲食,後文會詳述),發生了腹瀉。
→沒有出現任何維生素缺乏症
→尿檢、血液中含氮成分的測定和腎功能檢查,均未發現腎損害的跡象。
總之,一年之後的試驗結束期,Stefansson成功得用自己進行了反擊,告訴了當時的質疑者,全肉飲食的可行性。
不但沒有出現諸如壞血病、腎臟損傷等狀況,反而體重有所減輕,腸道保持健康,血壓保持不變甚至有些許下降……精神狀況和生理狀況都還不錯。
很多人肯定會困惑:
大量攝入飽和脂肪,為什麼會沒事?
沒有吃蔬菜水果,怎麼保證維生素C?
全瘦肉飲食時為什麼出現腹瀉?
被誤解的飽和脂肪?
至少在20世紀初期,人類對飽和脂肪還沒有那麼仇視,那時候很多人都在用黃油、豬油、羊油等油脂來做菜。
20世紀初,人們植物油的攝入量基本是0
隨著“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會導致心臟病”這個假說的建立,很多人開始懼怕飽和脂肪,開始用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草本植物油,代替飽和脂肪。相關閱讀→拋棄動物油,改吃植物油|營養學的大慘案
但是,吃了那麼多“健康”的草本植物油,人類卻越來越胖了,心血管疾病好像也只增不減。
科學家這才回過頭來,挖掘了“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會導致心臟病”假說的漏洞,瞭解到當初這個理論,只是一個騙局。相關閱讀→50年前這場糖脂大戰,他慘敗後,上億人付出生命
奠定飽和脂肪有害的“七國研究”,真實資料是左圖,而大家看到的是被挑選出來的右圖
以黃油、椰子油、豬肉等飽和脂肪的益處也被越來越多地意識到,比如,飽和脂肪特別穩定,能減少自由基的損害;比如,體內的細胞需要飽和脂肪酸;
比如,飽和脂肪可以降低中風風險;再比如,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往往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相關閱讀→為什麼法華人又瘦又美,很少得心臟病
→沒有維生素C怎麼辦?
除了飽和脂肪外,很多人可能困惑,Stefansson和傳統的因紐特人,都沒有攝入新鮮蔬果,但為什麼沒有因為缺乏維生素C而患上壞血病?
其實,肉類中也有維生素C,比如傳統因紐特人喜歡吃的白鯨面板,裡面就含有大量維生素C,再比如鵝肝、雞肝、豬肝、豬心等。相關閱讀→只吃肉,不吃蔬菜的因紐特人,為什麼沒有壞血病?
另一方面,他們的食物中幾乎不含有葡萄糖,維生素C和葡萄糖有競爭關係,低糖飲食,也減少了身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
最後要說的是,出於科學的緣故,Stefansson在試驗途中,還嘗試了一段時間吃“脫脂肉”,就是近乎全瘦肉的飲食,這讓他很快就感覺到了不舒服,甚至出現腹瀉、乏力等狀況。
這種狀況後來被Stefansson描述為“兔子飢餓症”,當他增加了脂肪攝入量,並且同時降低蛋白質攝入量後,症狀也就隨之消失了,這也從側面可見脂肪的重要性。
後來的Stefansson,又迴歸到了日常飲食,但是他慢慢開始面臨體重增長、情緒不穩定、輕度腦血栓等健康狀況。
到1955年的秋天,他再度迴歸到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為結構的飲食中,健康狀況開始好轉,直到82歲去世。
Stefansson在發現傳統因紐特人獨特的飲食結構後,馬上意識到現在營養學的問題。
同時他也看到了他們更加健康,比如精力充沛、沒有肥胖、幾乎沒有蛀牙、沒有心血管疾病等等。
在面對重重質疑後,他選擇大膽用自己做試驗,堅持1年只吃蛋白質和脂肪,飲食以動物肉、內臟、雞蛋等為主。
卻沒有如當時質疑者預料的那樣因為壞血病、腎臟損傷等。
試驗結束後,未出現維生素缺乏狀況、體重減輕並長久保持一致、腸道健康、血壓有略微降低,甚至保持不變……
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飽和脂肪沒你想象的那麼可怕,甚至非常有必要,肉類飲食有著巨大的健康優勢。
可惜的是,現代營養學認為少吃肉更健康,市面上到處都充斥著用素肉替代純天然肉、用草本植物油代替動物油脂、用脫脂奶代替全脂奶……的觀念。
最後,想說的是,Stefansson的經歷向我們展示了多吃肉類(非全瘦肉)的健康益處,全肉飲食也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具體情況還需要從個人情況出發。
-
5 # 故鄉風月
經常吃肉(量大)的人,腸動力不足,容易患腸息肉和腸癌。出自新谷弘實醫生《百病皆可清腸治》,作者是腸鏡檢查專家,透過觀察素食者和肉食者腸道得出的結論。
這是實打實的證據,與推斷或臆斷的結論不同。
-
6 # 爸爸不講理
每天吃肉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指南》(2016)的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入畜禽肉類40~75克,水產品每天40~75克,蛋類每天40~50克。
很多人總認為吃素好,實際上多吃素是對的,但是肉類同樣不能少。
其實人類祖先就是以肉食為主,只不過隨著進化和生產力的提高,對肉類高熱量食物的需求量才減少了。
大家可以看看歐美人,再對比亞洲的南韓和日本人,你就會發現每天吃肉十分必要。
吃肉有什麼好處呢?
肉除了吃起來香,滿足口腹之慾外,它還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b族,補鐵(預防貧血)、補鋅、補充維生素A和D等。
而這些營養素是有些蔬菜水果替代不了的。所以每天吃肉的人比不吃肉的人更健康,體格更強壯,肌肉更結實,貧血的機率更小!
肉肉這麼好吃,怎麼吃得健康呢?
肉類的分類:紅肉和白肉2種。
4條腿的動物肉,是紅肉。比如牛羊肉、豬肉、馬肉都屬於紅肉。
2條腿的肉和沒有腿的肉,是白肉。比如雞鴨鵝還有魚肉、貝殼類水產,屬於白肉。(雞蛋鴨蛋也可併入白肉類,也可單獨列出來)。
紅肉好吃,但飽和脂肪高。所以每天吃一兩就挺好的,不要吃太多了哦!
禽肉(雞肉鴨肉)每天1~2兩沒有問題,這種肉含脂肪主要在皮上,不要吃皮就可以。
魚肉貝殼類水產品,富含蛋白質和鋅以及維生素D和DHA、EPA,每週吃1~1.5斤都沒有問題。尤其是孕婦、哺乳期媽,小孩子都應該多吃點魚肉和水產品。
動物肝臟和動物血,是補充維生素A和葉酸的最佳食物,同時補鐵效果也是最好的。每週肝臟50克(一兩),不要吃多。尤其是痛風患者來說要少吃或不吃,動物血每週二三兩可以的,吃半斤也沒問題。
雞蛋每天一個,2個也可以。不要超過3個就行,蛋黃富含卵磷脂,健腦益智,所以蛋黃不能扔掉哦!
總之經常吃肉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同時每天還要搭配其它食物。對生長髮育期的孩子來說,肉類食物還可以適量增加。
-
7 # 註冊營養師王華
肉是我們每天都要適量攝入的,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主要是優質蛋白和礦物質。
肉提供優質蛋白和一定的脂肪。更傾向於這裡的肉指廣義上的,包括水產品和豬牛羊或者禽類等動物肉。
魚和禽類脂肪含量相對低,而且水產品還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建議優先選擇水產品和禽類。
紅肉比如豬肉牛肉等,提供蛋白質的同時,也能提供一定的鐵元素,這是日常飲食中重要的補鐵途徑,同時也可以適當食用動物內臟,比如肝臟等,以達到補鐵效果。
吃多少?每週水產品和畜禽肉總量成人不超過1kg,將這些食物分散在每一天每一餐食用,避免一餐過量食用大量肉,每天儘量吃一個雞蛋,達到蛋白質互補作用。
烹飪方面,建議切絲切片等和其他菜混合製作,儘量減少紅燒肉之類的純肉菜。與其他菜配合既能豐富食物種類,也能更好地控制肉的食用量。
吃什麼?日常儘可能選擇新鮮肉類或者海產品烹飪,儘可能減少食用醃製類或者煙燻類肉製品。
-
8 # 使用者113199433044
沒有應響,要適量吃肉有勁,有個人和我爭辨牛吃草也很壯,因牛不是雜食動物,人和狗熊,野豬一樣雜食動物,吃食是有好處
-
9 # 生命之源0663
經常吃肉對身體有好處,肉是人體所需營養物質的最佳來源,不但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有大量的礦物質,維生素也最豐富。因此最好每天都有肉吃,也可以吃一些肥肉,但不要吃太多。如果一頓肉吃得太多,胃增加負擔,因為肉比較難被胃中的消化菌所消化,也就是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慢。如果肥肉吃太多,油脂會抑制胃中消化菌的活性,胃會不舒服。
建議肉類不要單一,紅肉、白肉、魚類可以輪換的吃,挑選自己最喜歡吃的肉食。如果不吃肉,就損失了許多美味佳餚,而且對身體健康不利。
-
10 # 箐英翹楚
在平時飲食中,我是70%以蔬菜素食偏多,水果類20%,肉類不足10%!
幾十年皆如此,快到中年了,身體各項指標還較正常,一米七,體重124斤。
有時半年不吃肉,我也不存在口饞的現象,有時在酒店看那一盤盤的大魚大肉,也僅僅吃了一點,倒是一盤盤的小炒青菜,豆腐的吃的比較多。
總之,對肉不多感興趣!
有人說,人不吃肉不行,身體所需的各項成分物質大部分存在動物肉內,不吃肉抵抗力差,走路幹活沒勁,影響身體健康!
這裡我想反問一句,和尚,尼姑這些出家之人,從不粘葷菜,不吃肉,那些老和尚高壽的比比皆是,那些年輕的小和尚甚至習武練武肌肉發達,身強力壯,武功高強,作何解釋呢?
改革開放前,經濟落後,缺衣少吃,人們很少能吃到肉,那個時候人們上山下鄉,體力勞動強度大,而且稀奇古怪的病也少,反到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幾乎可以天天大魚大肉,但是現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病,什麼稀奇古怪的病反而還多了呢?怎麼解釋?
所以說,只有愛吃肉的人說要經常吃肉。不然身體吃不消,但是經常吃肉對身體也絕對不好,動物也是有靈性的,少吃它們的肉,少殺生,既能功德無量,又環保,又能減少因大魚大肉帶來的“富貴病”,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認為,少吃肉,少殺生,對個人,對社會,對自然都是有利的!
回覆列表
我這個人就是喜歡吃肉,我感覺吃肉的人面板好,細膩。人有底氣,說話聲音洪亮。年輕時打下了好底子,老了身體棒棒的,我老公不太喜歡吃肉,才60多歲滿嘴牙都掉光了,裝的假牙,而我依舊滿嘴好牙吃嘛嘛香。不過看過一個報道說血型和人的飲食有關,A型血的人喜歡吃素,你硬讓他去吃素反而害了他,而B型血型的人是什麼都可以吃。胃口好,我恰恰是B型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