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天偶然看到頭條這篇文章,看看評論裡全是神童,為什麼就不能遵循孩子自然的發展規律,識字就是聰明?背三字經就是神童?
8
回覆列表
  • 1 # 鑫媽向前衝

    文中把快樂教育等同於不識字,散養,認為學認字就是痛苦的,其實是錯誤觀點。

    其實,學習痛苦,玩樂開心,是成人的觀點,因為我們經歷了應試的折磨。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寓教於樂的看廣告牌識字,看繪本認字,和在野外瘋玩,是同樣的事情,不存在誰痛苦誰有趣。所以,這也提示大人在教孩子識字時要注意方法。

    而且,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孩子3-6歲的智力足夠可以進行文字認知。當然,閱讀跟書寫是兩碼事,孩子不易過早聯絡寫字。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沒有接觸過漢字,並“散養”,缺點是什麼呢?一是孩子與同齡人相比,自信心會受挫。二是不識字會影響其他學科比如數學的學習(數學課本是漢字編的)。如此強烈的挫敗感可能讓孩子厭惡學習,視學習為痛苦的事,這才是最可怕的。。

    正如教育部印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所說:

    “5-6歲”學齡前兒童,在幼兒園的各種遊戲中要作出必要的書寫準備,幼兒教師和爸爸媽媽應該幫助幼兒基本的運筆能力,鼓勵孩子學會基本應用文字並提醒幼兒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與此同時,鼓勵幼兒自主閱讀。

  • 2 # 灑脫的小雨點

    你或許沒有真正見識過,有些孩子背三字經,就給她讀幾個句子,大人都沒有記住,小孩都記住了,根本不是硬教,試試就知道。每個孩子不一樣。有時候家長沒有意識要求孩子學好,是很多小孩自己有興趣點引導的家長,讓家長髮現這方面還行,然後繼續,然後又學會好多。

    在幼兒園三歲左右時候,老師教的唱歌,識字,給我們發照片讓複習,我們回家檢查一下孩子居然都會,根本沒有用多餘時間來學習。出門她看到認識的字都大喊,那是什麼,引起父母注意,注意到對字感興趣。只要有空隨機性的交給她一下不認識的,她隨後都能記住。當然系統性教育孩子識字的家長也有,但是確實得小孩有興趣。早學習的不一定以後會如何,不早學習也不一定以後學習不好,但是小孩的學習能力,接收能力是有早晚的,交流不對等年齡教學,根本吸收不了。至於三字經,我家是這麼回事,2歲時候看著電視童謠居然會說出來,我們很驚奇,就相繼晚上睡覺前給她說一下古詩,居然都會。那時候就6首詩了。三字經學習還是用手機放的,我們懶得給她說,聽幾句就記住,而且不會忘,過幾天看著記住哪裡,再繼續放幾句,也沒有堅持如此,偶爾給放,目前都一字不差背下一半三字經。知道孩子聽力,記憶力可以,就沒有往上面使勁,再繼續背誦那些古文詩詞的。目前上幼兒園,每天課程表,無論玩或者學習,只要是學習過的,我們檢查都是會的。而且教一遍回家一首童謠就會唱。我們也沒有給孩子太大壓力,但是對孩子要求是高了,自從發現孩子聽力能力,記憶能力,接收能力,學習能力,眼睛識別能力可以後,希望孩子個方便都表現良好,因為知道她做起來很容易。

  • 3 # 逐沫

    如果孩子做得到,說明他還是有這個能力,難道還要去壓制麼?絕大多數達不到,是正常。不必因為出色而反對吧!又不是壞的方面突出,有些人,憤懣什麼,反對什麼呢?如果孩子能認識上萬個字,我也很開心,社會中優秀,突出的小孩越多越好啊!民族有未來啊!我們這些大人應該討論如果可持續保護孩子超常的方面,不要辜負了各種好的天賦才正常吧!

  • 4 # 浮雲隨風

    其實我並不認為6歲識字就晚了,教育孩子只是家長的觀念不同。有的人想讓孩子早點識字,在學前都可以自行認讀,為上小學打好基礎。有的人喜歡讓孩子自由的成長,不想給孩子機械的灌輸太早的知識。他們覺得中國就那幾千個漢字,早晚都會,為什麼那麼早讓孩子接觸?

    我女兒是從兩歲半開始教她識字的。因為初為人母,一切寄託都在孩子身上,從懷孕開始,完全按書本科學的養育,生怕哪個敏感期錯過了。參加各種育兒類的學習,後來在一個講座上,聽一位老師說,在她的女兒八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讓她看字卡。有一天下雪了,媽媽說下雪了,然後孩子就指著牆上的雪字,當時覺得太神奇了。回家就剪了很多字卡,讓孩子學,板凳上貼著板凳兩個字,門上貼著門字,窗戶上貼著窗戶.......說來也神奇,一個月下來竟然認識了300個字,三個月下來1000個字。等到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的書基本通讀。

    下面我介紹一下識字的好處:

    識字能讓孩子變得聰明,根據有關專家的一些研究,智力的第一因素是語言,而語言能力主要是詞彙量,教孩子儘早識字會使他的詞彙量增加。識字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會使孩子變得聰明起來。

    識字能促使孩子“視語”和“聽語”同步發展,人的語言分為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聽覺語言主要用於日常交往和對話,視覺語言是人類高層次的語言,它能發展為無聲的內部語言,即“思維流”。如果一個孩子的視覺語言滯後發展,就會錯過了早期發展的最佳期

    識字能使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如果不識字,那麼獲得知識的來源就在於周圍的事物這一條途徑了。其實人類的知識80%是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的豐富反過來促使孩子更好的思考。有的孩子,三四歲脫盲,五六歲博覽群書

    雖然我說了這麼多,也不是說六歲識字就晚了。因為不管學什麼,前提一定是孩子感興趣。以前教孩子識字,我是以遊戲的方式,每天十分鐘教會十個字,其他時間都在玩兒。

    識字早晚不重要,重要的是愛閱讀。

  • 5 # TT夢發芽的地方

    一直對於該不該讓學前的孩子識字而矛盾不已,各有利弊:不提前識字,讓孩子在合適的年紀學習認字,就可避免一年級因為都認識而驕傲自大,不專心上課;但是由於現在絕大多數的父母過多焦慮等情況,導致讓孩子早早識字了,這樣就走可能導致孩子接受能力的差異,咱們沒提前識字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自卑。 權衡各種利弊,我覺得打擊自信心的事情不能做,而是要維護好孩子的自信,包括提前識字和上小學後要避免驕傲自大心理。提前識字,可以慢慢培養起孩子的自我閱讀能力,閱讀上去了,透過繪本教育,懂得保持謙虛態度的重要性,就可以儘量迴避後續的自大事項。

  • 6 # 千指魔音

    我覺的三歲孩子認識幾千字,6歲認字太晚這樣的觀念有悖於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三歲孩子腦子裡都是一些字,其它方面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就像是一個學習的機器一樣,三歲孩子我不建議去認識字,字就那麼多,以後一年級就可以學了,一輩子學習的時間長著呢,為什麼要孩子提前接觸這些,如果拔苗助長,違背孩子的自然規律去發展規律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或是嚴重的會釀成悲劇。

    有這樣一則很多人都瞭解的案例: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有個叫寧鉑的孩子,他兩歲半時就能背誦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5歲上學,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概論》和使用中草藥,8歲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傳》。1978年,中國科技大學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少年班,13歲的寧鉑被錄取了。幾乎一夜之間,這個戴眼鏡的神奇少年成為人所共知的神童。

    幾十年過去了,寧鉑早已失去了神童的光環,反而陷入痛苦並不能自拔,最後出家為僧,完全脫離了使他出名的俗世。他不斷站出來現身說法,強調朔造神童對孩子的成長的危害,雖然不是所有的神童都有如此的結果,但至少人為的神童容易出現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問題。

    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太大了,孩子的父母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人後,在孩子才剛會走路,就讓孩子學溜冰,剛會說話時,就要求孩子學漢字,背詩詞,學習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孩子有他自己的自然生長規律,孩子適合在他那個年齡段能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要不然越出了他接受範圍之內的事情,孩子會壓抑會痛苦,到最後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芳華》與《妖貓傳》裡的黃軒你更喜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