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少解說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經濟危機的產生和金融市場有一些活動有一些產品,包括一些比較冷門的衍生產品脫離了實體經濟有關。這些產品沒有為實體經濟服務,容易大起大落。

      第二個就是經濟系統金融市場系統中的正反饋特性過於突出。也就是說經濟好的時候,股價也好,盈利也好,評級也好,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一出了問題的時候,就有很多落井下石,這是典型的正反饋特性。

    金融危機、顧名思義,就是金融體系發生了系統性風險。

    金融的本質,一是為實體經濟服務、不能脫離實體經濟;另一本質是:誠信、槓桿、風險。

    如果發生了金融危機,必定是上面兩個本質出現了大問題。

    第一個可能誘導發生金融危機的原因:經濟脫實向虛、我們的經濟增長並沒有依託於實體經濟之上,而是靠金融炒作。

    舉個例子: 一隻股票上漲,正常情況下,是因為這隻股票背後的企業是一家優秀的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好,同時,它的業績也連年增長。如果這家企業是一家糟糕的企業,而他的股票卻大漲,必然夾帶著巨大的金融泡沫,這隻股票隨時都可能暴跌。這就是實體經濟和金融之間的聯絡。

    第二個可能誘發金融危機的原因:過度利用誠信,槓桿加過頭,導致風險爆發。

    舉個例子:

    同樣是一家優秀的企業,存款1億,預期今年盈利1億。為了擴大發展,貸款2億(預計明年剛好還上),各種機構、銀行看好他,給它貸了款。一年後,實際盈利8千萬,資不抵債,危機就發生了。

    一個國家也是這樣,一個國家是又千千萬萬家企業,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企業就是國家乃至國際金融的縮影。

    為什麼金融危機不可避免

    經濟發展是有周期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下波路了。經濟危機是經濟走下波路的時候,當然了,經濟危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一環扣著一環。這次金融危機,是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起的,影響波及很多國家。次貸危機的根源是什麼呢?是金融創新的制度問題。不是所有東西都是金融化才是好的,過度了,把房屋貸款證劵化,是面臨風險的。一旦發現最初的貸款稽核不嚴格,還款不起,就會引起其他金融資金的緊張,一旦緊張過度,金融危機就出現了。

  • 2 # 塞北老男人

    不妨考慮一個簡單的現象,同等的飯菜,外面做的一定比家裡自己做的貴。

    為什麼呢?因為除了飯菜的原料、廚子和服務員的工資以及老闆辛勞經營的機會成本之外,還有一部分就是與機會成本無關的資本利得了,包括餐廳的租金、經營的資金成本。

    前面一部分都跟生產勞動的人直接相關,可以認為是一種廣義的工資,後面一部分是完全是資本利得,只與擁有資產的人有關,也就是一種廣義的利潤。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簡單的公式:工資+利潤=商品售價

    飲食業是這樣,旅遊業也是這樣,同等體驗的自由行往往比跟團便宜;建築業是這樣,農民工和設計師往往很難買得起自己造的房子;各行各業其實都是這樣,如果你是在體制外打工的白領,不妨想想,你能拿到現在的工資,其實就意味著你為公司提供了遠超你工資的產值。

    那麼把各行各業的這一公式求和以下,就變成了社會總工資+社會總利潤=社會商品總售價

    這樣,不論你是農民工用工資去買菜,還是設計師用工資去旅遊,還是廚子用工資去買房,統統混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社會整體來考慮了。

    這裡面,利潤是一個與風險掛鉤的東西,往往風險越大,收益越大。在一個完全競爭市場裡,利潤的期望=0,也就是說我幹這行跟幹別的行業是一樣的;在一個不完全競爭的市場裡,利潤的期望>0,比如新興市場中的先行者,或是壟斷市場的壟斷者,他們刨除機會成本後的平均收益是正的;自由市場下不會有利潤期望<0的市場,誰都不會蠢到去投資負收益的專案,即使有,這樣的傻瓜馬上就會被淘汰,不會形成持續的市場。

    所以,只要在自由的市場下面,一定有社會總利潤>0於是社會總工資<社會商品總售價所以工人靠工資買不起房,社會消費力不足,也就是那個經典的“煤炭工人買不起煤,因為煤太多了”。

    只要有交易,只要市場是自由的,這個正利潤帶來的缺口一定會產生,但缺口不太大的時候,貧富分化不嚴重,社會是可以忍受的,房子可以買小一點的,吃飯可以去差一點的館子,衣服穿久一點再買新的,只有當缺口達到社會無法承受——大量群眾買不起房子吃不起飯,生活都成問題的時候,經濟才會崩潰。

    崩潰之後,雞飛狗跳,錢不值錢,多餘的商品毀掉,重新回到相對平衡的狀態,再開始新一輪的週期。這就是週期性的經濟危機。

    當然,工資+利潤=商品售價 這個等式不是在資本主義世界才有,在農業社會,“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現象,也是因為社會有地主這個以土地抽取利潤的群體存在,當然農業社會下市場不發達,工資和商品售價這兩個概念與資本主義社會有一定差別,但經濟危機產生的機理是類似的。

    那麼解決經濟危機的方法就是要讓這個等式重新平衡:方案一:沒有市場就沒有失衡!這差不多就是我們熟悉的列寧主義計劃經濟,實踐證明,沒有人是上帝,能全知全能地安排社會的生產,不靠譜,至少今天還不靠譜,未來如果有全球的精細到個人生產與消費情況的大資料技術下靠不靠譜,不知道。

    方案二:利潤全都交出來彌補工資不足吧!高福利的北歐國家們就是這麼做的,不過人都是自私的,福利再高也不可能指望資本家把錢全交出來啊,先將就著過了。我們的全民所有的國企利潤理論上也要這樣回到人民群眾的口袋裡,雖然實際可能有偏差,但是國家集中的力量比民主國家在決策和執行上還是有力很多的。

    方案三:向未來借錢買東西吧!這差不多就是凱恩斯的主張,顯然治標不治本,不過“長期來看,我們都死了”,活在當下最重要。

    方案四:自家人買不起就讓外人買唄!八國聯軍就是這麼強行讓大清政府買東西的,世界和平的今天我們則是友好地援助亞非拉國家

    方案五:賣不完的牛奶倒掉吧...沒啥理論指導時,商人們自發做的,最樸素的解決方法

    方案六:瞅啥瞅,來幹一架啊!戰爭是消耗過剩生產最快的方式,同時還可以強行開啟保護的市場,就是太殘忍了些...一圈看下來,完全專制集中顯然行不通,但自由民主也解決不了問題,我們還是西方都想方設法在維持這個等式的平衡上走鋼絲,但當下實在是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而市場總有那麼些看不見的危險,也有引爆危機的導火索,所以我們不得不眼睜睜看著歷史一次又一次地重演。

  • 3 # 浮生如斯41402936

    經濟發展是有周期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下波路了。經濟危機是經濟走下波路的時候,當然了,經濟危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一環扣著一環。這次金融危機,是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起的,影響波及很多國家。次貸危機的根源是什麼呢?是金融創新的制度問題。不是所有東西都是金融化才是好的,過度了,把房屋貸款證劵化,是面臨風險的。一旦發現最初的貸款稽核不嚴格,還款不起,就會引起其他金融資金的緊張,一旦緊張過度,金融危機就出現了。

  • 4 # 玄明言說

    市場上少有知道真相的人。

    金融危機的產生,有多種解釋與因素,經濟學家們可以用汗牛充棟的資料來說服人。但是金融危機,一直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根本就不是經濟規律,而是文化規律。

    先說一下觀點,我們國內的股市,每逢年末,一定會走低,我們也可以用經濟資料說話,但是真正的答案,是落袋為安,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一種文化傳統造成的,所以造成更多的人在年底把錢抽離。

    回到金融危機也同理,誰控制著世界金融,是美國。那美國的金融誰掌控,是猶太人。猶太人98%,都信仰猶太教。每七年一個安息年,那一年,他們會選擇很穩健的投資策略或是不投資,讓市場上的流動性一下就不充裕了。

    我們都說“資本永無眠”,不過在文化的規律面前,資本規律也會被左右。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感覺玄明老師說的這段有些牽強的話,大家可能查閱,每逢猶太教,安息年和禧年,都發生了什麼事,你就可以瞭解了,二戰都與之有關。

    中東的動盪,我們可以說是石油的爭奪,歐元與美元對抗的體現,但是宗教的矛盾,不得不說是最根本的原因。

    猶太教與後分離出來的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三教之前的矛盾,文化信仰的矛盾,超過一切。俄羅斯東正教的與政治關係密切,天主教要求的教條的嚴格,與基督教的普世價值與廣泛性,猶太教的排外性。 之間的矛盾,是文化的矛盾,是歷史造成的,難以調和。

    伊斯蘭教的兩派相爭,沙特與伊朗的兩大陣營。

    所以當我們以文化的視角去看經濟,才能以俯視觀全域性。

    金融危機源於文化衝突,文化根基,文化信仰。這是從古比倫建的巴別塔時,就已經出來的分歧。有人就有合作,人多時就有矛盾。矛盾就會造成不均與危機。讓我們用相信天下大同的心去期待,文化的地球村,永遠沒有金融危機。

    關注是一種美德

  • 5 # 6佛心道骨6

    總需求不足----生產過剩-----通貨緊縮(貸款,投資減少)-----商品價格下跌-----企業倒閉------民眾失業------總需求進一步不足-----生產進一步過剩-----通貨進一步緊縮(貸款,投資減少或則停止)-----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企業更大量倒閉------民眾...................................。

  • 6 # 請叫我Henry

    “金融危機到底有沒有周期”,這是著名的金融界哥赫巴德猜想,也是金融研究中王冠上的明珠。每個經濟學家無不痴迷於此,畢生都在追逐金融危機背後的原理和預測未來金融危機的臨界爆發點。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提出了明斯基理論,認為“金融危機的根子是現代社會基於信貸的增長模式,不穩定性是內生於我們經濟執行體內部的”,這個理論是目前解釋金融危機最為最為透徹的,也是社會上普遍接受的。

    該理論的要點一:現代社會,在資本驅動的發展模式下,金融週期和經濟週期是重合的。也就是說,信用的擴張和收縮與經濟的繁榮衰退,是相互作用、相互加強的。

    該理論的要點二:所謂的金融危機一定會週期性的爆發,原因是作為金融體系基礎的信貸市場,是具有內生脆弱性的。

    以上內容出自“生物博士愛投資”的簡書,有興趣可以閱讀,參考書籍《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218期。

  • 7 # 美景美境美人

    金融危機表現形式,金融危機通常是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引起,他們的破壞力是同樣驚人。表現為向個方面 :1、宏觀層面 房價會快速下跌,股市崩盤,所有的商品價格下降,貨幣會貶值或者通貨膨脹,整個經濟陷入大蕭條;2、居民家庭資產的價值急速縮水,導致人們變得很窮而沒有錢消費,還不起債務導致大量破產;3、企業層面 企業因為東西賣不出去而停止生產,資金鍊斷裂導致大量破產,居民和企業大量發生債務違約,銀行爛賬急速增加。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的人,機構,政府都讓經濟這部機器越來越瘋狂的轉動,直到出現問題暫停,然後修復,再繼續。所以金融危機是不可避免的。

  • 8 # 阿大海

    自中國建國以來國內還沒有發生過太大的金融危機,給大家分享下亞洲金融危機:

    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衝擊。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透過炒作衝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

    事實上雖然危機之後大家都知道信貸驅動型泡沫是導致危機的根源,但是300年金融危機史得出的結論是,即便每一次的金融危機都是相同原因導致的,人類依然無法克服金融危機,原因很簡單,因為一句唐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準備買輛20萬左右的車,適合女生。有推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