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迷1
-
2 # 魑魅涅磐
沒有隱身能力的殲20照樣碾壓蘇-27在內的多款四代空優戰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從蘇27自身的優勢來說,蘇-27作為俄羅斯獨立後最耀眼的一張名片,蘇-27的表現既代表著整個蘇聯解體前的實質航空能力,也代表著蘇聯解體後剛獨立的俄羅斯本國空軍的實力高低。從蘇-27自身的優勢來說,雙發重型戰機先天就有更大的載彈量和更遠的作戰半徑優勢,而且蘇-27極為優秀的氣動佈局也賦予了蘇-27極為優秀的超機動飛行能力,比如蘇-27創造了包括眼鏡蛇/落葉飄/鐘擺在內的多種,能夠衡量和體現一款戰機超機動飛行能力高低的經典超機動飛行動作,這些不同型別的超機動飛行動作在近距離格鬥作戰中優勢極為明顯。比如經典的眼鏡蛇超機動飛行動作在雙方追擊格鬥過程中,被追擊的戰機藉助眼鏡蛇超機動飛行能夠將被動追擊變成反過來主動追擊反擊,可以說在近距離格鬥作戰中眼鏡蛇超機動飛行動作極為重要,所以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當普加喬夫駕駛蘇-27測試原型機創造性的展示了眼鏡蛇超機動飛行動作後,外界對於這種能夠一定程度上決定空中格鬥作戰的飛行動作列為重點訓練。但是並不是每一款戰機都能夠完成眼鏡蛇超機動飛行動作的,蘇-27能夠完成在於蘇27較為靠後的重心點和更大的翼展比,讓蘇27在進行眼鏡蛇動作時,當戰機仰角超過90度時仍然不會失速,反而較為修長機身能夠在外界大氣的影響下主動將機頭下壓,恢復正常飛行姿態。這對於大部分重心較為靠前和短粗的戰機而言,純粹藉助整機空氣動力學想要完成這一經典動作十有八九會陷入尾旋,繼而失速墜毀。同樣其他的落葉飄和鐘擺超機動飛行動作實戰意義也很重要,比如落葉飄這個超機動飛行動作,能夠讓戰機在格鬥過程中時刻將機頭對準敵機,以在最早的時間發射導彈擊落敵機,鐘擺這個超機動飛行動作也是如此。對於其他戰機而言,比如中國的殲10這類採用鴨式氣動佈局的戰機而言,鴨式氣動佈局天生具有的超機動優勢也使得殲10戰機能夠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整機的氣動佈局既能完成眼鏡蛇超機動飛行動作。到了2018年珠海航展期間,一架裝備有中國自主研發的向量噴管的殲10BTVC戰機,在航展上空做出了包括眼鏡蛇/落葉飄/鐘擺等能夠體現戰機超機動飛行能力的飛行表演後,外界普遍認為裝備有向量噴管的殲10戰機的超機動飛行能力更上了一層樓。的確向量噴管配合飛控系統透過電腦控制發動機噴管向任意方向偏轉,能夠給戰機提供一定量的超機動助推,繼而顯著提升整架戰機的超機動飛行能力。再到同樣鴨式氣動佈局的殲20,對比蘇27而言,殲20同樣也是雙發重型戰機定位,而且也都有更為修長的機身,但是殲20卻有蘇27沒有的鴨翼這一能夠顯著提升戰機超機動飛行敏捷能力的技能,所以光是有鴨翼的殲20常規效能便能吊打沒有鴨翼的蘇27。其次除了殲20在整機氣動佈局上碾壓蘇27外,在機載航電裝置上更是甩蘇-27等四代戰機好幾條街,比如除了機載雷達/飛控裝置在內相比四代戰機更為先進外,殲20身上還有兩個全世界唯二擁有的先進偵察探測裝置---ETOS光電瞄準裝置+EODAS機載分散式光電系統,這兩個偵察裝置可以保證殲20在不主動開啟機載相控陣雷達的前提下,依然對外界保持較高等級的偵察能力,這是包括蘇27在內的四代戰機在不開啟機載雷達的時候不曾擁有的能力。總結來說,殲20作為五代隱身戰機,光是從五代戰機標準的“4S標準”來衡量,隱身性只是4S標準之一,除了隱身性外還有超機動飛行和朝態勢戰場資訊感知能力以及超音速巡航優勢,這三點上殲20都是隨意碾壓包括蘇27在內的所有四代戰機的。比如殲20和蘇27兩架戰機空戰時,雙方在距離超過150公里的空域時,此時殲20在開啟探測距離更遠的雷達已經發現了蘇-27,但是因為蘇-27裝備的多普勒雷達探測距離只有幾十公里,等於是蘇-27在沒有任何感知的情況下,便會被殲20發射的導彈擊落。當然綜合來說,從殲20整架戰機的綜合設計思路來說,在藉助隱身外形的優勢下殲20在接近敵方空域時,可以在不開啟機載雷達的前提下,單純依靠ETOS+EODAS完成對敵方空域和戰區的偵察任務,繼而做到隱身戰機該有的靜悄悄來/靜悄悄勝利返航。
-
3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拋開隱身效能,殲20在超音速機動性方面吊打蘇-27系列,但是在亞音速機動性方面略有不如,尤其是在蘇35面前。
眾所周知,四代機(西方標準五代機)對三代機最大的優勢就是隱身帶來的單向透明,使得四代機在與三代機空戰呈現一邊倒的屠殺。但是除了隱身效能,四代機在飛行效能和航電系統上較三代機也有普遍的提升。單就飛行效能而言,F22、殲20、蘇57這些以制空作戰為首要任務的四代機,普遍在超音速機動效能方面有著遠高於三代機的表現。
根據楊偉總師的說法,殲20在空戰方面突出超視距空戰能力,而在氣動效能方面則重點強調超音速機動效能。殲20採用獨具一格的升力體邊條鴨式佈局,配合以修長的機身,在超音速區間具有出色的升阻位元性,在換裝更好的發動機後,能夠具備與F22相當的超巡效能。
所以才有殲20飛行員那句:一進了超音速就是它(殲20)的天下了。
殲20在飛行效能上強調超音速機動性與F22相似,F22在氣動效能上也是最佳化1.6馬赫以上的區間,具備以1.5馬赫以上的速度進行超巡的能力。當然,這樣強悍的超音速機動性不但與氣動設計有關,而且要拜逆天的F119發動機所賜。目前使用99M1或太行發動機的殲20暫時還達不到F22那樣的超音速機動性。
F22超音速機動性有多強,上圖一看便知,尤其在超音速區間,與F15和F35相比,簡直是怪獸。值得注意的是,由於F22具備向量推力發動機,在低音速區間的機動性也好於F15和F35,但是優勢不如超音速區間那麼大。總之一句話,F22是當今綜合機動效能最強的戰鬥機。
超巡使戰鬥機在空戰中具備很大的優勢,在美軍的內部對抗中,駕駛三代機的飛行員說只要F22進入超巡,對抗就結束了。
同樣的情景也將發生在殲20和蘇27系列的對抗中,殲20將憑藉超音速機動效能優勢遠端吊打蘇27系列。
蘇27在氣動設計上也非常優秀,升力體佈局+後掠翼+邊條翼使得蘇27具備較高的升阻比,但是三代機氣動設計一般對跨音速區間進行重點最佳化,但是超音速機動效能無法與殲20這樣的四代機相比,尤其是在外掛大量空空導彈的情況下。
在發展到蘇35這個型號後,加強機體結構、使用電傳飛控和向量推力發動機的加持使得蘇35具備優異的超機動效能,在跨音速區間的機動效能及其強悍,但是超音速機動效能並沒有質的提升。
反觀殲20這邊,根據殲20副總師的公開說法,由於隱身設計的一些要求,殲20在機動效能上有所取捨,在突出超音速效能的情況下,只能放棄亞音速機動效能。這就是我們與美帝在實力上的差距,美帝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們只能有所為有所不為。
所以,綜合比較,殲20超音速效能吊打蘇27系列,但是在亞音速機動效能方面可能略遜一籌。在“紅劍-2018”體系對抗中,北部戰區航空兵某旅的殲11B在近距纏鬥中艱難逼退扮演“橙方”的殲20,也說明了這種效能上的對比。
-
4 # 碧雲天196
未必。
殲20優勢:1.航電後發優勢,可以先發現。2.武備後發優勢,導彈毀傷率高。
蘇27優勢:1.機動性好,同發動機情況下,佔優。2.效費比優勢,價廉物美。
不隱形的情況下,蘇27不一定輸。
-
5 # 戰忽教導隊丶黑叔
首先你的吊打是個什麼定位?超視距還是狗鬥?還是有預警機增強的超視距?狗鬥就別想了,現代空戰最不可能發生的就是狗鬥,沒有預警機的超視距空戰蘇27被無限吊打,直到4代機沒有彈藥結束!因為不考慮隱身還有雷達!有預警機的超視距空戰還得看預警機上配的什麼雷達,米波,釐米波,毫米波,不是什麼雷達都能發現4代隱形機的!比如尼米茲級上配的那種預警機除非4代機貼臉上(當然我說的有些誇張)能看見!
-
6 # 科技之重
不看隱身效能的話,殲20構不成對蘇27系列的絕對壓制,蘇27系列最先進的也就是蘇35了。如果說,殲20可以全面壓制蘇35,那麼其他的蘇27系列戰機就不在話下了。
除去隱身效能,殲20就是一款具備超音速效能的三代半戰鬥機。儘管在航電的效能,超音速機動性上有絕對的優勢,但是與蘇35相比,殲20的亞音速機動性是不行的。也就是說,蘇35能夠擊落殲20的也只能是在高亞音速階段了,在超音速機動性上基本上可以被吊打了。
在中遠距空戰時:蘇35和殲20發現對方的距離基本一致,都在200千米左右。當發現對方後,隨著距離的接近,殲20可以憑藉霹靂-15導彈高達150千米的射程優先於蘇35開火。為了提高霹靂-15導彈的命中率和擴大蘇35的不可逃逸區,殲20可以進入超音速巡航,給霹靂-15導彈一個較大的初能量,反觀蘇35則沒有這種優勢,如果說蘇35也要進入超音速區間,就要開啟加力了,這時燃料的消耗可是巨大的,過早的消耗能量對後期的近距格鬥極為不利。
殲20的電子戰系統配合大功率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對蘇35施展強烈的電磁干擾,在強烈的電磁干擾下,蘇35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還能發揮出多少效能還是個未知數。或許伴隨著電磁干擾,蘇35就被霹靂-15導彈給擊落了。基本上蘇35面對殲20的電磁干擾是無能為力的,畢竟原本的電子工業就比較落後。引進之後的蘇35戰機為了提升電子對抗能力,還特意捨棄了翼尖的兩個掛架,換上了電子戰吊艙。可以說,在中遠距空戰時,殲20是可以取勝的,但達不到全面壓制蘇35的那種程度。
在近距格鬥時:殲20唯一的優勢就是拉蘇35進入超音速區間,利用優異的超音速機動性結合霹靂-10的紅外成像導引頭和大立軸發射角一舉擊落蘇35。而蘇35的亞音速機動性是要比殲20好的,畢竟殲20的氣動佈局是為超音速效能而最佳化的,就註定要放棄亞音速機動性。如果不慎被蘇35拉入亞音速區間,那麼殲20是沒有優勢的,被擊落也是可能的。
其實在與蘇35的近距格鬥時,殲20完全不必進入亞音速區間,畢竟以快速度打擊慢速度還是比較容易的,就像二戰後期的噴氣式戰鬥機和螺旋槳戰鬥機之間的格鬥。殲20在與蘇35格鬥時,就要全程以超音速飛行了。無論是從哪個方位接近蘇35,蘇35都根本上殲20的節奏,只有被動挨打的局面。
所以說,殲20在非隱身狀態下,沒有全面壓制蘇35的能力,換做其它蘇27系列戰機,結果也基本一樣。由此可知,殲20還做不具備全面吊打蘇27系列戰機的能力。
-
7 # 大魚的設計工坊
可以吊打蘇27的。超視距空戰的話,首先,雷達效能比su27更優秀,能先敵發現。第二,導彈比su27射的更遠,能先敵開火。第三,超音速機動能讓殲20先於su27佔位,甚至補射第二發時,su27都不一定有機會還手。近距離格鬥,殲20雖然資料沒有公佈,比照殲十,和su27狗鬥都能佔到便宜,更別說同為重型機的20了。可以說跨音速和超音速機動性還是能剋制su27的各種花哨機動。可以參照颱風虐f35。
-
8 # 麥田軍事觀察
不管什麼樣的戰機進行交戰的話都不存在什麼“吊打”這個說法,戰鬥當中交換比高一點就算是勝利民,空軍的戰機不存在沒有損失的問題,只是交換比如何的問題,達到1比3就是已經非常高的,即損失1架,擊落敵機3架。實戰中的交換比不是很人們想象的那麼高。
交換比的高低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單純的說裝備之間差距,以1:1為基本,由於各種因素造成影響,裝備代差,人員素質水平等等,還有交戰的條件等等,才能推出大體的水平。
目前的殲20不算隱身優勢,與蘇27相比依然是佔據一定的優勢,殲20是一款新的戰機,在技術上已經在許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不是簡簡單單的,只是擁有隱身優勢,在設計上的機動性,航程都有著相當突出的優點了,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超越的,蘇27已經上一代戰機,當年已經是很先進,伴隨著時代變化,現在已經顯得跟不上時代了,殲20在航電雷達等方面佔據優勢的,在實際作戰中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有所變化,現實戰中發生的事情很多,沒有100%的事情。
-
9 # 戰情解碼
殲20是中國裝備的最先進的隱身戰鬥機,也是目前世界上繼F22後裝備的又一款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憑藉出色的隱身能力,強悍的機動能力,與殲16和殲10一起成為了中國空軍戰鬥機的三劍客。如果不看隱身效能,殲20依舊是一款優秀的戰機,在面對蘇27系列戰機時,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的。
(殲20戰鬥機)
蘇27戰鬥機作為蘇霍伊設計局的得意之作,憑藉出色的機動效能和優異的空戰能力,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三代機之一。其眼鏡蛇機動直到今天還是證明戰機效能的標誌性動作之一,而且蘇27還完成了家族化發展。在蘇27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系列型號,如蘇30、蘇34、蘇33和蘇35等。殲20作為一款重型隱身空優戰鬥機,其主要任務是制空作戰,所以其在多用途能力方面,肯定不及蘇30或蘇34這類的戰鬥轟炸機。
(蘇27戰鬥機)
(蘇34戰鬥轟炸機)
如果單論空優作戰能力的話,在不考慮隱身效能的前提下,殲20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殲20的航電系統要遠好於蘇27,其裝備有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且在所有隱身戰機中,殲20的雷達尺寸是最大的。較大的雷達尺寸就可以容納更多的探測模組,探測能力也就更強。同時殲20還裝備有分散式光電孔徑系統(EODAS),無需開啟機載雷達就可以具備強大的紅外探測和戰場感知能力。這使得殲20在資訊化空戰中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殲20先進的航電系統使其戰場感知能力很強)
其次,殲20的機動效能也比較出色,並不遜色於以機動性優異著稱的蘇27。殲20採取了升力邊條翼加鴨翼的結構設計,在橫向和縱向都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其採用的中等後掠角小展弦比機翼,較大的二面體鴨翼,以及可動垂尾和S形進氣道,使得殲20具有優異的超音速阻力特性、升力特性、高攻角穩定性和可控性,整體機動效能非常強勁。在珠海航展上,殲20展示出的機動能力,曾給廣大軍迷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空軍內部演習中殲20在面對殲11和殲10時也是更具優勢的一方。
(殲20的機動性也很優異)
不過,殲20的氣動設計使得其在超音速階段擁有極強的機動能力,但在高亞音速時存在阻力增加的特性,使其機動性有所下降。在內部演習中殲11B曾有過在高亞音速階段擺脫殲20的案例,所以蘇27在高亞音速階段的機動性上還是佔據些優勢的。此外,受限於殲20原計劃配套的渦扇15發動機的問題,殲20目前使用的發動機尚不足以完全發揮其效能,這也給殲20戰鬥力的發揮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渦扇15發動機)
總體來看,殲20在不考慮隱身狀態下,整體航電水平和機動能力在面對蘇27時還設計有一定的優勢的。現代空戰更講求體系作戰和體系對抗。如果在實戰中,有完整體系支援的殲20完全可以憑藉隱身效能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屆時蘇27恐怕將難有還手之力了。
-
10 # 海事先鋒
第五代戰鬥機最重要、最明顯的特徵是隱身,並不等於除了隱身沒有其他本事。
殲-20作為全球最強的第五代戰鬥機,看家本領自然更多,就拿他和最強側衛蘇-35S戰鬥機做一個對比吧。
圖為殲-20和蘇-35S戰鬥機,他們的對比就能看出殲-20和蘇-27的強弱分別了。
首先,如果不算隱身能力,那麼殲-20在最大飛行速度和巡航速度上優於蘇-35S,殲-20最大飛行速度接近2.8馬赫,蘇-35S僅有2.5馬赫不到,在高速效能的發揮上,蘇-35S也不如殲-20,要知道,殲-20的設計就是完全圍繞高速效能設計的。
殲-20使用鴨翼佈局+全動垂尾,這樣飛機的配平效果更好,在飛行中,並不需要喪失動力去克服機首上揚,蘇-35S還需要考慮到發動機在後,沒有鴨翼等問題導致的重心後移和機首上揚問題,因此在高速飛行中,殲-20能夠更加從容的利用升力和推力進行變向,蘇-35S則需要考慮方方面面影響,不能完全發揮高速效能。
圖為蘇-35S戰鬥機,他強在亞跨音速的機動性上。
因此,蘇-35S的效能主要集中於亞跨音速階段,在超過音速後,會遇到超音速陷阱,導致飛機在爬升率、機頭指向性、轉彎效能上都有很大的下滑,因此蘇-35S完全還是以上一代的能量空戰理論設計的格鬥性戰鬥機,在超音速階段,殲-20可以充分利用完善的升力體佈局、鴨式佈局來獲取更好的操控性,關鍵還採用了全動垂尾,這樣殲-20尾部的舵效更加明顯,畢竟操控舵面面積更大,而且方向可變,靈活性大增。
再者,殲-20由於前置鴨翼,可以在飛機主翼上形成多達5對渦流,極大的降低主翼的翼載荷,在飛行時可以解鎖機動限制,作出更加快速的姿態調整,當然這還是指高速飛行狀態。蘇-35S由於渦流利用技術不如殲-20,因此在高速機動時考慮的條件更多,靈活性受到影響。
從電子裝置來看,殲-20裝備了三面式有源相控陣雷達+機翼外緣雷達副天線+EOST紅外/光電跟蹤瞄準系統+機身合成孔徑系統等複雜的航電系統。蘇-35S則只有1面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型號為雪豹E,雖然效能先進,但是功能上卻無法和殲-20那一身的先進電子系統想比擬。要知道,殲-20的三面式雷達本身就讓機頭的探測範圍覆蓋了飛機前半球整個180°的區域,加上EOST,對抗隱身目標的手段就更多了,再算上合成機身孔徑系統,飛行員甚至可以隔著飛機蒙皮瞭解到飛機360°範圍內的戰場態勢,比蘇-35S要強大太多。
實際上俄羅斯也能認識到五代機的優勢,蘇-57就採用了很多新技術,戰鬥力顯著提升。
蘇-35S還是傳統的單面式火控雷達,雷達探測的角度受到很大限制,必須要機頭對準敵人才有可能發現目標,這無形增加了發現目標的難度,除此之外,他也沒有其他的探測手段了,因此對預警機和地面塔臺的支援要求很高,所以無法從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上和殲-20相比。
總而言之,以上體現的就是五代機的另外2個S的硬指標:超音速機動能力、超級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這些也是五代機對四代機的代差優勢應有之義,蘇-35S對殲-20的落後是全面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隱身能力就能概括完整的。
-
11 # 東斯坦因
蘇-27系列戰鬥機,是以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蘇-27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為基本藍本,衍生而出的一系列戰鬥機。主要包括:蘇-27SK、蘇-27PU、蘇-27SM、蘇-30、蘇-30MK、蘇-30SM、蘇-33、蘇-34、蘇-35等;甚至再拓展一下,中國的殲-11、殲-11B、殲-11BS、殲-15、殲-16也屬於蘇-27系列戰鬥機。
蘇-27系列戰鬥機中的不同型號戰機,由於服役時間有早有晚,這就造成了不同型號之間的效能差異很大。像蘇-27SK、蘇-27PU等早期的型號,效能已經非常落後。對上殲-20,根本就是白送人頭。所以,蘇-27SK、蘇-27PU之類的蘇-27系列早期型號就沒必要“比試了”。
目前,蘇-27系列中,實力最強勁的當屬俄羅斯的蘇-35和中國的殲-16。就拿它們來與殲-20比劃比劃。
殲-20作為五代機,對蘇-27等四代機和蘇-35等四代半戰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卓越的隱身效能。隱身能力賦了無代戰機巨大戰術優勢,首先,可以使對方的探測系統對其發現距離迅速縮小,壓縮對手預警和應對的“視窗時間”,進而能掌控住戰場主動權,;其次,敵方戰鬥機和防空導彈的火控雷達,在較遠的距離上無法鎖定五代機,使五代機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
若是殲-20拋去隱身能力,去與蘇-27系列戰鬥機對戰的話,就相當於斷掉了殲-20的一條“臂膀”。這時想要對付“4++”級的蘇-35和殲-16並不容易。
超視距空戰超視距空戰,一般指在飛行員目視距離外發射導彈攻擊目標。在這樣的作戰樣式中,如果能做到先敵發現、先敵攻擊,將會擁有不小的優勢。
而想要做到先敵發現和先敵攻擊,就必須要有比對手效能更好的雷達與射程更遠的導彈。
殲-20的機載雷達為中國最新一代的ASEA自動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並且得益於殲-20充足的頭部空間,該源相控陣雷達的T/R元件高達2000到2200個之多,發射功率在24千瓦,全球最大;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公里,且同時跟蹤30個目標,並可攻擊其中4—6個目標。
殲-16和殲-20都裝備了中國最新一代的ASEA自動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效能差不多。再加之殲-20和殲-16彼此間使用的遠端空空導彈型號也一樣。所以殲-16和殲-20進行超視距空戰,誰勝誰負就要看臉了。
蘇-35裝備的是“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根據俄羅斯披露的資料顯示,該型最大功率為20千瓦,最遠可探測到400千米外10000米高空雷達反射截面僅3平方米的目標,並且其迎頭截獲距離至少可達到350-400千米,尾追截獲距離至少為150千米。其對反射面積僅0.01平方米的“隱形”目標(如隱形飛機和巡航導彈)探測距離為90千米。
雖然紙面實力上,雪豹-E要更好,但是受原理限制,“雪豹-E”的工作距離相關指標相比中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有差距,例如前者的上視探測距離,僅略大於後者對同類目標的下視探測距離。而且殲-20的記載雷達是“三面陣”相控陣雷達,雷達的搜尋角度就可以擴大±120°乃至±160°~±180°的水平。這使得殲-20的雷達探測能力要比蘇-35強了不少。
不過因為這次比試,殲-20刨除了隱身能力,所以“雪豹-E”與中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差距也就沒那麼大了。
使用的遠端空空導彈方面,蘇-35使用的最強的遠端空空導彈為,俄製R-37M空空導彈,射程300千米以上,制導離軸角超過±60°;可以跟蹤、鎖定以8G過載高機動的戰鬥機目標;並可攻擊速度範圍在50~1200米/秒,RCS雷達反射截面積在0.05平方米以上的目標;而對5平方米RCS的典型目標,導引頭最大鎖定距離超過70千米。
殲-20使用的最強的遠端空空導彈為,霹靂-15程空空導彈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可達200公里。
就所使用的空空導彈的射程來說,蘇-35要佔點便宜。
在沒有隱身能力的情況下,殲-20與蘇-35進行超視距空戰,想要戰而勝之難度不小。
近距離空戰(狗鬥)兩架戰鬥機近距離格鬥或纏鬥,機動性越強的飛機也就顯得越靈活,在空中作戰中就越容易佔據有利地位,比對手擁有更多的攻擊機會。因此在近距離空戰中機動性至關重要。
四代機,比如蘇-27、F-15 、Phantom-2000 等飛機 ,因為應用了 先進的氣動外形,包括大邊條、翼身融合、先進飛控系統 。解決了此前幾代戰鬥機存在的高亞音速和跨音速段的安全、精確 、靈活控制問題。而之後的五代戰機,不僅鞏固了四代戰機在跨音速段的控制和機動能力 ,更是解決了超音速下的控制問題。 殲-20使用全動差動雙垂尾、鴨翼佈局 , 配合以“飛火推一體”飛行控制系統,大仰角升力特性極好,瞬時攻角、 盤旋和滾轉率都很高。其亞音速機動能力,不比任何四代機和四代半戰機差 ;而超音速下的控制能力 ,更是遠超過任何四代戰機。任何飛機空戰 , 都會盡量利用自己的優勢區 。 殲-20作為五代機,在空戰中肯定是 儘量利用超音速區 ,把速度拉起來 。蘇-35和殲-16速度提不上去 , 只能被動挨打;而速度提上去 ,機動和控制能力不行,還是捱打 。
此外,殲-20配備有覆蓋360度“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可以使殲-20在空戰中可以獲得更好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使殲-20 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
還有就是紅外格鬥彈。中國的PL-10E和俄羅斯的RVV-MD,屬於同一代格鬥彈,效能上不存在太大的差距。並不會對空戰的結果造成太大影響。
可以說,就算除去了隱身能力,殲-20在近距離空戰中對蘇-35和殲-16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總的來看,殲-20不算隱身能力,對上蘇-27系列,還是有點優勢的,不想要做到吊打是比較困難的。當然了,空戰的勝負除了看戰鬥機的效能以外,飛行員的素養也很重要。要是一幫頭上包頭巾的哥們來,就是給他“太空堡壘”也是白搭。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12 # 天下布武
眾所周知,五代機依靠隱身能力可以“碾壓”其他四代機,在模擬對抗中常常可以打出10:0甚至以上的大比分勝利,不過五代機相比於四代機是全面提升的,不只是增加了隱身能力,在其他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優勢,所以對於殲-20這樣的五代機來說,即便沒有隱身能力也可以“吊打”絕大多數四代機,即便是面對號稱最強四代機的“蘇-27魔改”蘇-35戰機!
殲-20擁有有源相控陣雷達+霹靂-15遠端空空導彈雖然超視距作戰能力在四代時代就已經出現,但五代機的“超視距”效能無疑是最強的,殲-20有著全球頂尖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AESA),不僅雷達孔徑更大,還擁有更多的T/R元件,這使得殲-20火控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可以達到300公里左右、且探測精度更高,都有優於蘇-35的無源相控陣雷達不少。
殲-20除了擁有有源相控陣雷達之外,還配備有全球頂尖的霹靂-15遠端空空導彈,為什麼說全球頂尖呢?因為霹靂-15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進行兩次點火,這使得霹靂-15的不可逃逸區遠大於其他空空導彈,而霹靂-15的最大射程也在200公里左右、速度最快可以達到4馬赫。有源相控陣雷達+霹靂-15使得殲-20可以對蘇-35等戰機先發現、先攻擊!
殲-20不能超音速巡航、但具備超音速格鬥能力暫時由於發動機的問題,殲-20目前還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不開加力的情況下,以1.5馬赫的速度持續飛行30分鐘),但具備超音速格鬥能力,按照此前《人民日報》的影片中的介紹“殲-20一分鐘可以巡航52公里”,以此資料推算殲-20的最大飛行速度至少在2.6馬赫以及以上。
相比於蘇-35、F-22等戰鬥機的最大2.2馬赫左右飛行速度,殲-20戰機2.6馬赫的速度也是個不錯的資料。另外,殲-20採用的“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佈局設計也使得它的機動性不會太差,而且總師還曾這樣評價殲-20“一旦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這些都足以看出殲-20得超音速能力之強悍!
近距離“狗鬥”殲-20可能不敵蘇-35戰機殲-20戰機雖然有著全動鴨翼等氣動設計得加持,也有著超乎尋常得超音速飛行能力,但殲-20作為五代機畢竟還用著第三代小涵道比發動機渦扇-10,而且還是非向量的,這使得殲-20的在近距離“狗鬥”上可能會弱於已經採用向量發動機得蘇-35戰機,畢竟這是蘇-35最為注重的敵方。
總之,作為五代機殲-20的優點不止有隱身能力,殲-20在航電系統、武器系統以及超音速飛行能力等方面也都有著很不錯的表現,甚至可以說是即便不考慮隱身性,殲-20單憑這些效能也可以“碾壓”蘇-35等大多是三四代機的!
-
13 # 資訊空間
首先明白一個道理:五代機有著嚴格的劃分標準,一款戰鬥機之所以能夠劃分為五代機,那麼它必須滿足五代機的“4S”標準:超音速巡航、超資訊優勢、超機動性和超隱身優勢,五代機這4個方面的效能都遠遠超過四代機。
▲殲-20隱身戰鬥機
所以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殲-20戰鬥機屬於一款典型的五代機,它的效能厲害之處,並不只是在隱身效能方面,它的機動性、戰場感知能力和武器系統等等方面,也都超過了蘇-27系列四代機,所以對付俄羅斯蘇-27系列戰鬥機不成問題,包括蘇-27系列的最新升級型號蘇-35戰鬥機。
▲俄羅斯蘇-35戰鬥機
就拿雷達效能來說,現代空中作戰,雷達的效能決定了誰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誰能夠先發現對方戰鬥機,誰就可以率先發射導彈,先發制人。這樣還未開戰,就已經勝利一半了。
殲-20戰鬥機的雷達效能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主動探測,第二是被動隱身。被動隱身就是利用隱身材料和戰鬥機外形,減少殲-20戰鬥機的雷達回波型訊號,進而減少被雷達發現的機率。
▲預警雷達
主動探測意味著殲-20必須要裝備先進的雷達,殲-20作為五代機,自然配備了當今世界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它的顯著特點就是探測距離遠、探測精度高、探測範圍大和探測目標多等特點,相比傳統的雷達效能提升幾十倍。
▲機載相控陣雷達
所以當殲-20戰鬥機在空中面對蘇-27系列戰鬥機時刻,即使自身放棄了主動隱身的能力,那也能首先發現對手。比如蘇-27戰鬥機雷達在空中發現無隱身狀態的殲-20戰鬥機需要150公里,而殲-20戰鬥機依靠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在300公里的遠距離,就可以發現蘇-27系列戰鬥機,有了這個150公里的距離差,殲-20戰鬥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一旦進入到有效攻擊距離,殲-20就可以立刻開火。
▲俄羅斯蘇-27戰鬥機
同時,殲-20戰鬥機配備的武器也超過蘇-27系列戰鬥機,簡單的說就是空對空導彈,
殲-20屬於一款空優戰鬥機,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戰場的制空權,它的設計定位和作戰定位同美國F-22隱身戰鬥機一樣,都適合在遠距離發現對手並遠距離攻擊對手,基本上不給四代機近身的機會。
▲美國F-22隱身戰鬥機
再說四代機的主要效能還是體現在近距離格鬥作戰方面,也就是強調格鬥效能,俄羅斯蘇-27系列戰鬥機就是這類戰鬥機的典型代表,近距離機動性超強,可以做出很多高難度匪夷所思的機動動作。但是在新的空戰環境下,近距離格鬥作戰已經成為過去時,依靠雷達和中遠距離空對空導彈已經成為空中作戰的主流,這也是殲-20戰鬥機沒有安裝近距離格鬥作戰所用的機炮原因之一。
▲殲-20彈倉
所以殲-20戰鬥機依靠先進的雷達效能和武器效能,即使沒有隱身技術的保護,也可以在遠距離對蘇-27系列戰鬥機發起有效攻擊,殲-20不會拋棄自己的優勢,發揮對手的優勢,進入到近距離作戰。就算殲-20戰鬥機無法擊落對手,導彈使用完,也可以使用超音速巡航能力,快速撤離戰場。
所以隱身優勢只是殲-20戰鬥機的優勢之一,即使殲-20戰鬥機不看隱身,依靠其它優勢,依然可以“吊打”蘇-27這樣的第四代戰鬥機!
-
14 # 資訊所長
難道這個還有疑問嗎?沒有隱身效能的殲-20戰鬥機,依然有“吊打”蘇-27系列戰鬥機的能力,殲-20戰鬥機之所以可以稱為五代機,肯定還有其它的過人之處,比如雷達效能和武器效能等等。其實都不需要殲-20戰鬥機出場,殲-16戰鬥機也可以對付蘇-27系列戰鬥機,雖然並不能做到完全的“吊打”,但是有對抗的能力。包括俄羅斯蘇-27戰鬥機最新衍生品蘇-35戰鬥機,殲-16戰鬥機也可以與之一決高低。殲-20戰鬥機的特長除了隱身效能之外,還有電子航電技術方面的優勢,而這些領域都是俄羅斯戰鬥機所落後的方面,目前俄羅斯蘇-27戰鬥機的航電技術已經明顯落後,即使是蘇-35戰鬥機,對比殲-16戰鬥機,也不再佔據優勢,蘇-35戰鬥機唯一值得表揚的還是它的動力系統,賦予蘇-35戰鬥機超強的機動性。但是現代空戰,已經進入超視距作戰時代,機動性的優勢已經不再佔據重要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雷達和武器等成為新的優勢。比如殲-20戰鬥機安裝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最簡單的表現就是有效探測距離遠,能夠先於對手發現對方,然後提前發射空對空導彈。
也許對方戰鬥機被擊落了,還不知道殲-20戰鬥機在哪裡,因為殲-20戰鬥機相控陣雷達發現距離超過蘇-27系列戰鬥機雷達,存在探測距離差,這可以等效為殲-20戰鬥機“隱身”了。此外殲-20戰鬥機也有外部武器掛點和龍勃透鏡,主動讓隱身效能有所影響甚至失效,這就意味著殲-20戰鬥機也有非隱身戰鬥機模式,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到了需要用這種模式進行作戰,如果沒有自信能夠對付四代機,殲-20戰鬥機也不會採用類似設計。
-
15 # 軍武吐槽君
根據美華人的定義,五代機主要可以總結為四個S效能,分別為超隱身性、超機動性、超資訊化能力、超音速巡航,而作為目前已經服役的中國最強五代機殲20,很明顯具備了以上所有優勢。而蘇27系列只是典型的四代機,雖然機動能力堪比五代機,但是在資訊化程度上明顯落後太多,並且也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即使雙方不考慮隱身能力的差距,殲20也能吊打蘇27,即便是號稱最強四代機的魔改蘇35上場,也照樣會被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現代空戰絕大多數都是超視距空戰,比拼的就是誰的雷達看得遠、看得準,誰的導彈打得遠、抗打擾能力強,而在這兩方面,殲20完全一騎絕塵!殲20所裝備的是中國最新型的機載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其最大探測距離超過300千米,可以同時追蹤並鎖定數十個目標,已經完全超越了F22所安裝的傳統機械排列的相控陣雷達。 ▲高大上的相控陣雷達已經被中國白菜化
除此之外殲20還安裝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分散式光電孔徑探測系統,可以為戰鬥機提供360°無死角的全空域戰場環境感知能力,這種光學孔徑系統可以探測到幾十千米外的來襲導彈和戰鬥機,有效的彌補了雷達探測死角,無論從哪個方向過來的敵人都一清二楚。該系統可以幫助殲20規避敵人攻擊,也可以實現空空導彈的越肩發射,絕對是克敵制勝的殺手鐧!▲分散式光電孔徑系統帶來的360°探測預警能力
而蘇27所使用的仍舊是老式的倒置卡塞格倫天線結構的N001型雷達,這種雷達比相控陣雷達相差了幾乎兩代,並且效能可以用弱爆來形容。它對於戰鬥機大小的目標的最大探測能力只有100千米左右,並且還不能引導主動制導空空導彈發射,還沒有多目標識別跟蹤能力和地面下視能力,別說和殲20相比,就是同時期的F15也能輕鬆碾壓它。而蘇27魔改版的蘇35雖然裝備了相控陣雷達,但這只是一部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與有源相控陣雷達仍然差了半代,效能上也還是比不過。▲蘇27雷達重量超過1噸,但實際效能卻非常有限
除了雷達外,殲20所使用的武器也完勝蘇27系列,殲20擁有一個內建的機腹彈艙和兩個側部彈艙,其中主要匹配霹靂12和霹靂15導彈,霹靂-15是專為殲20而研發的新式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其最大射程超過150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並且採用了新型的雙脈衝火箭發動機和抗干擾電子系統,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對敵機的獵殺,躲避電子干擾。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曾經表示這款導彈讓所有導彈黯然失色,可想而知其先程序度相當可怕!而蘇27在早期只能使用射程50千米左右的R27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射程30千米的R73紅外製導導彈,直到蘇30才升級到可以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的R77空空導彈,但是射程也不過100千米,效能頂多與霹靂12打個平手,和霹靂15相比還是弟弟。▲蘇27導彈花樣多,但是效能並不算出色
除了超視距空戰外,即便是貼身狗鬥,殲20也照樣能夠輕鬆虐菜蘇27,在我軍多次實戰演練中,殲20不僅多次在近距離纏鬥中戰勝了殲10,面對殲11也打出過很高的交換比,每次都是被殲20搶先佔領有利攻擊角度,成功實現咬尾。與殲11師出同門的蘇27在機動性上大同小異,又怎麼可能有勝算呢?
-
16 # 狼煙火燎
不能,當然這裡的蘇27系不能是老款的,比如最新的蘇35、蘇30SM和殲16等,其實撇出隱身性,殲20還真沒有能力實現碾壓,四代機中只有具備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的F22能夠在不隱身的情況下碾壓三代機,即便這樣,F22也發生過多次翻車。
其實我們可以大致的分析一下,四代機能夠碾壓三代機,主要靠的是隱身性,其次是超機動、超音速巡航和超戰場感知能力,如果把隱身性去掉,殲20也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在超機動上不一定就比蘇27系列強上多少,尤其是機動力強悍到爆炸的蘇35戰機,其亞音速機動性應該比殲20更強,而殲20唯一還比較優勢的地方其實就是戰場感知能力,擁有1個戰鬥機的比較大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看得更遠;另外還具備最新的光電分佈孔徑系統(EODAS)+光電瞄準系統(EOTS),這兩套系統具有更好的對地攻擊、反隱身戰機和監控自身周圍動態的功能,因此在超戰場感知能力上,殲20肯定是有優勢的,但是蘇35同樣具備大功率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像蘇30SM、殲16同樣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殲20在這個方面的優勢其實很有限。
所以說,目前還沒有裝備WS-15的殲20,其實除去隱身性外,只能在空戰中對三代機形成一定的優勢,但並不具備碾壓實力。目前只有唯一的F22具備完善的超隱身、超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超戰場感知能力,即使撇出隱身性,讓F22掛著幾個龍勃透鏡,其空戰能力一樣可以碾壓三代機,因為他的各項戰機效能指標都遠遠比三代機更強。
還是就是俄羅斯的蘇57,這款戰機的超機動性也是非常驚人的,戰場感知能力也非常不多,而且其產品30發動機已經開始在蘇57試驗機上進行試驗,相信很快就能裝備在蘇57上,一旦完善也將具備超音速巡航,以及比F22更強悍的超機動能力,這款戰機撇出隱身性碾壓三代機問題也不大,當然蘇57自身隱身性本來就不是太強,其證明雷達隱身面積達到了0.4㎡,為了彌補差距,自然在其他方面也就做得更好,未來是否能在隱身戰機對決中不落下風還是一個未知數!
至於F35戰機,可以說只要不具備隱身後,F35恐怕連F16最新版本、F15C/D都不如,他的唯一優勢就是更強的戰場感知能力,但這個能力會被預警機和電子戰機抵消掉一大半。
所以說,個人認為殲20如果放棄隱身性後,只能在與蘇35、蘇30SM、殲16戰機對抗中佔據一定的優勢,但並不能吊打對方。只有殲20裝備WS-15發動機,具備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到那時候即使放棄隱身性,相信碾壓所有三代機問題都不大。
-
17 # 英雄光
不知道,吊打的意思應該是全方位的碾壓,也或者至少有一項成碾壓狀態,這應該才是吊打的意思。
我個人認為低可探測性是五代機的通用特徵,是其能夠勝於四代機的最重要的效能,如果沒有這一點的話,五代機與四代機的差別很小。
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J-20想要吊打蘇-27系,需要從BVR(超視距)上下手,因為目前來看J-20的氣動設計是偏向於超音速效能的,如果J-20擁有超音速機動能力,那麼超視距對於J-20來說無疑是佔優的。
我們都知道超音速機動的優勢是,敵我兩機都在對方的12點鐘方向,我機在先於敵方發射導彈之後,能夠提前不耗費能量或者減小能量消耗的轉彎,(因為這要看情況),然後敵機不僅攻擊不到我方還要被我方的導彈攻擊。
但沒有低可探測性,想要提前鎖定敵機,必須依靠雷達,那麼誰的雷達能力更強呢?這就是未知量,因為雷達的資料是無法比較的。舉個例子,儘管雷達A和雷達B資料一樣,但實際上由於一些條例的干擾和計算方法的不同,兩者的效能實際上可能相差甚遠。
而且就算J-20搶先發射導彈,但在J-20發射導彈,穩盤保持能量轉彎甩掉對手,在轉彎時進入了對方的攻擊範圍,對方在閃避前也對J-20發射了導彈,那麼結果又如何鑑定呢?
仔細想一想這種情況是完全可能的,兩者雷達效能差距並不是太大的情況下,超音速下很大的轉彎半徑完全可能給敵方提供這樣的機會,相同過載下,線速度越大,角速度肯定越低,半徑無疑是增大的。
(PS: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猜測,應對訓練可能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比如敵機被鎖定,規範要求第一時間躲避,從而沒有機會發射導彈也說不定。)
假如出現了上述的結果,我們應該如何鑑定誰勝利了呢?而且前提條件,雷達效能也不清楚,所以BVR中J-20是否能夠穩贏對手呢?這還真不清楚,當然我們可以說J-20保有很大優勢。
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將低可探測性的條件拿走,因為雙方組合起來才是一個整體,整機在設計時考慮到了低可探測性才會有這樣的氣動設計,單獨拿走是耍流氓。
-
18 # max98
殲20拋開隱身效能,就是類似米格31的截擊機。靠超音速巡航在中遠距作戰取得優勢,但在亞音 / 跨音區的格鬥效能不如三代機,避開格鬥區選擇打了就跑將佔絕對優勢,但進入格鬥區將被蘇27系列吊打。真正各方面均衡的是F-22。
-
19 # 國際述評
先看看J20是怎麼作戰的,為什麼能夠打贏一般飛機,就能知道答案了。
J20要打擊敵方飛機,首先要保證自己不被發現和攻擊,怎麼做到的呢?一是透過友軍的搜尋雷達或預警機來探測敵方飛機,發現了敵方飛機,則選擇有利戰位,伺機攻擊。二是有己方火控雷達瞄準鎖定敵機,然後發射導彈攻擊。為什麼要其他友軍配合呢?如果自己打開了雷達,那麼自己的位置暴露了不說,還會被敵方的反輻射導彈攻擊。
而要攻擊J20,首先要知道它在哪裡的搜尋雷達,並且有可以鎖定的火控雷達,再者是要有能夠追蹤其位置的導彈。這三者缺一不可。
回到題主的問題。當失去了隱身效能,首先,那都是導彈可以隨時攻擊的物件,其次J20的機動效能不見得比其他戰鬥機好,因為模仿外形的氣動效能是最容易的,並且,要達到隱身效能必須失去某些氣動效能。因此,沒有隱身效能,不要說具有優勢,基本上在現在的三代機面前都難有優勢。
-
20 # 我的團
雖然五代機打著超音速巡航、超態勢感知、超機動性、超隱身能力這些光環名頭,但是它的核心就是隱身性。
目前隱身最大的兩個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外形、一個是塗料,至於蘇聯提出的等離子隱身以現在的技術暫時還無法解決。
我們目前說的影身主要是降低雷達對於目標的探測距離,並不是對所有探測都隱身,至少目前所有的隱身對光電探測是無效的。
另外外形是隱身的根本,塗料是輔助。
由於外形需要隱身,因此隱形飛機的氣動佈局在機動性上不如常規佈局。如果不看隱身,隱形飛機肯定打不過常規佈局的戰鬥機。歐洲的颱風在紅旗軍演中幹掉F-22就是極好的例證。不要說態勢感知或者向量推力,升級一下電子裝置和發動機這個不難。
五代機能輕鬆吊打四代機,主要就是五代機的隱身性。假設四代和五代用的是同一種雷達,這就意味著五代機可以在很遠的距離發現四代機。這樣五代機就可以搶先佔據有利位置鎖定目標發射導彈進行攻擊。而四代機不知道五代機在什麼位置,因此它就是想躲避也未必逃得出五代機的跟蹤和鎖定。
這就是五代機的最大優勢。
假如沒有了這個優勢,隱形飛機在常規佈局的戰鬥機面前就是渣渣。如果射程達到200公里以上的空空導彈具備實用價值,那麼這對現代空戰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因為它的存在將使得隱形戰鬥機的優勢變得毫無爭議,不具備隱形的常規佈局戰鬥機就完全成了靶子。
回覆列表
隱身五代戰鬥機三傑,殲20與F-22難分一二,但肯定都優於蘇57。殲20的特點在於極精緻,F-22的特點在於極簡。F-35是打雜的,跟這三傑比低半個層次。
殲20設計極為精緻,複雜性是F-22比不了的。首先殲20是三傑中氣動設計最複雜的。有句話叫作推力不夠,氣動來補。在增加升力方面,殲20綜合應用菱形機頭渦,鴨翼渦和邊條渦。五代機最重要的超聲速的機動效能,超聲速配平方面,F-22和蘇57用向量噴口解決問題。殲20現在用鴨翼解決問題,以後一樣能換裝向量發動機。在中國產大推力向量發動機成熟之前,機動效能較前二者有一定差距。
其次在隱身方面,蘇57設計比較粗糙,三傑中隱身最差,機腹一條大溝,和蘇27沒啥太大區別。從正前方看,蘇57的發動機葉片能看見大半。F-22機體小巧,思路有點類似於IPHONE,以極簡的設計取勝。殲20與F-22隱身差距並不大。公開論文一直認為,鴨翼會增加雷達反射面積的說法是不科學的。何況殲20用的是可調DSI進氣道。
F-22將常規佈局做到極致,殲20如果也作常規佈局,效能是無法超越的。
第三殲20的眼睛是最雪亮的,這是特別大的優勢。殲20下巴長痣,腮幫上長眼。這就殲20還配備了另外兩者不具備的EOTS和EODAS兩個光電神器,憑這這倆神器殲20既能偵測空中敵機和導彈,也能偵測地面移動的坦克。
第四就是作戰能力。這是第三條帶來的優勢。殲20的制空能力不見得比F-22差,因為憑藉EODAS,能發現F-22的熱訊號。對地打擊能力無懸念,殲20排第一,憑藉EOTS,能發現地面移動目標,能實施精確打擊。五代機時代,對地打擊能力的強弱,不光是拼誰掛炸彈掛得多。
蘇57疑似一個半吊子工程,總體相當粗糙。綜上,殲20的戰鬥力與F-22各有強弱。對空作戰各有優勢,對地作戰三傑中排第一。以後發動機成熟後,戰鬥力會再漲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