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杜牧陽
-
2 # 仁笙
千歲又稱王爺,一種爵位稱呼,是指與皇帝同一個家族的男性,如皇帝的叔伯、兄弟等,被封“王”加爵位後,可以稱千歲。皇族在我們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族中的那些高出皇帝輩分的王爺,以及與皇帝同輩的皇族,他們一般被官員稱為“千歲”。 權臣:古代又有“同姓封王”的這條規矩,跟皇帝不是一家族的人一般不可以封王。最大的功臣也只封“XX公”的爵位。歷史上很多掌握實權的大臣會打破這個規定,逼皇帝封自己為王,如曹操強迫漢帝封他為魏王,後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也逼迫魏帝封他為晉王。正常的情況下是不會封異姓家族的人為王的。 封了王之後就是“千歲”了。 太監魏忠賢獨攬大權,實際上比皇上的權力都大了.他自稱九千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太后皇后編輯 古代女人地位低下,所以皇后稱“千歲”。但太后並不是,因為“母憑子貴”,所以太后稱“萬歲”,“千歲”都是電視劇裡編的,這是有證明的,像慈禧太后的照片上,在她後面的橫幅上就寫著:“大清朝當今聖母皇太后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字眼,記住是那張身旁站著隆裕皇后,德齡格格的照片。 附屬國王: 一般是自稱千歲。 石猴成王,眾猴齊呼“千歲大王”。孫悟空的王是自封的,即使後來被天庭認可,也僅限於花果山這個特定範疇,是帶有招安性質的佔山為王,草根或者流寇性質非常鮮明,與水滸人物類似,對這些人來說,能夠稱王已經是極大的成功,已經可以與皇親貴胄相提並論,而中國古代的封王通稱“千歲”。因此,眾猴齊呼“千歲大王”是符合情理的,畢竟他們只想佔山為王過逍遙日子,而不是打進金鑾殿造反當皇帝,“王”與“帝”的界限是相當清楚的。特別是在《西遊記》的特定環境下,天庭是不可撼動的統治權威,即使是金蟬子轉世的唐僧、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因情被貶的天篷元帥乃至捲簾大將沙僧,經歷千辛萬苦也只是為了重新回到那個龐大的體制內,這一點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孝倫常,與《指環王》所代表的西方自由平等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
3 # 童心未泯志在千里
一一千歲這個名稱是來自於皇室家族內部;
一一是一個不在皇室官階銜譜之中的福祿官稱,是皇親家族最高的最高榮譽官稱,千歲王爺。
一一千歲這個皇室名稱,大約是在唐朝時期開始流傳使用。
一一萬歲,千歲之稱,在歷朝歷代都是皇室家族的專屬註冊之稱。
一一皇上稱為萬歲,也就是長壽萬年不死之意。
回覆列表
在宋代,“萬歲”成了皇帝的專屬稱謂,“千歲”也成了王爺的代稱。
“歲”,最早並非皇帝的專利,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句祝福語。”過年時都說歲歲平安。“歲”既是“年”的意思。“千歲”是伴隨“萬歲”出現的一個概念。
“萬歲”即是萬年,有永遠存在之意,本為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辭,後來才逐步成了對君主的稱謂。《事物紀原》卷一記載:“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於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
唐朝時,皇帝以生日為“萬壽節”,皇帝的老婆、兒子、閨女等降一等美其名曰“千壽節”。其中唐朝女皇武則天最為鍾愛“萬歲”,她稱帝的年號裡就有“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
到了宋朝,“萬歲”成了皇帝的專屬稱謂,“千歲”也成了王爺的代稱。與皇帝同家族的男性,如皇帝的叔伯、兄弟等,被封王加爵位後,可以稱“千歲”;皇后是皇帝的妻子,自然也可稱“千歲”,公主也可以稱“千歲”,有了封號就更名正言順了。
而稱太后為“千歲”則是小說、戲曲的誤傳,太后如果掌握實權,相當於女皇,是可以稱“萬歲”的。像晚清的慈禧太后照片上,她後面的橫幅上就寫著“大清朝當今聖母皇太后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字眼。
自漢高祖劉邦起有“異姓不得封王”的這條規矩,跟皇帝不是一個家族的人一般不可以封王。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一種是某些權臣自稱,比較有名的就是明末的大太監魏忠賢,其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魏忠賢自稱“九千歲”,說自己離皇帝就差“一千歲”,足見其野心。另外一種情況發生在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是天王“萬歲”,而楊秀清、蕭朝貴等人就分別成了“九千歲”、“八千歲”等異姓封王的爵位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