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斯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治理天下,最後又犯錯被趙高整死,腰斬於市,你說李斯的一生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呢?
23
回覆列表
  • 1 # 風聲雨聲腳步聲

    我覺得李斯算個成功者了,他輔佐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天下,在封建還是郡縣上力主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兒子尚公主女兒嫁公子。自己也是丞相,可謂富貴榮華之極!不可謂不成功。至於秦始皇死後參與投機廢扶蘇立胡亥,後被趙高陷害被殺滅族,只能說是晚節不保!

  • 2 # 不凡視者

    李斯雖然輔助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但帝王身邊不缺小人。如果韓非沒被他害死,秦始皇是不會重用他的。

    李斯和韓非本為同門師兄弟,後都為秦始皇所用,但韓非比他有才華,秦始皇重用韓非後李斯心生嫉妒,他的嫉妒最終使用毒計讓韓非死於牢中。當秦始皇想要赦免韓非時,卻發現早已被害死。

  • 3 # 江湖小曉生

    李斯是秦帝國的第一任丞相,也是幫助秦始皇一統江山最重要的人。他從一個普通的平民,成長為帝國丞相,這本身已經是奇蹟了。又幫助秦始皇一統江山,那更是名垂青史。

    可惜的是,晚年的李斯,也避免不了老糊塗的毛病。按照《史記》的記載,他為了自己的權位,不惜與趙高、胡亥這些宵小之徒合作,最終惹得腰斬的下場,三族皆滅。

    那麼李斯算不算是一個成功的人呢?我認為算的,不能因為他的結局,我們就否定了李斯的一生。他這一生做的事情,可能很多家族幾代人都無法完成。

    一、李斯從貧寒之士,逐漸成為秦王嬴政的心腹。

    李斯這個人其實很普通的,不管是智商還是學識,最早的時候跟大多數人一樣。可是李斯心懷理想,他有一股子衝勁兒,他想要在亂世之中,建立一番功勳。

    既然有這樣的想法,那麼李斯自然是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的。於是他開始四處求學,最終求到了荀子的門下。

    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史記》

    他在荀子這裡學習帝王之術,與韓非子是同門師兄弟。所謂帝王之術,其實也就是法家思想,教你怎麼去管理國家。

    這個專業跟李斯的目標,那是對口的。為此李斯也是廢寢忘食,學習十分刻苦。學成以後的李斯,跟普通人那就拉開差距了。

    此後李斯直奔咸陽城而來,他明白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身邊的人如果都貪圖享樂,那麼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出息。反之身邊的人如果都有遠大目標,那自己也會跟著上進。

    李斯到了咸陽以後,以自己的三寸之舌,贏得了當時的秦國丞相呂不韋的賞識,從而有了和秦王嬴政交流的機會。

    這個時候的李斯,並沒有放過任何一次表現的機會,所以他能夠抓住機會。在於秦王嬴政的攀談之中,他將自己的全盤計劃都說了出來,終於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二、李斯的想法,基本都得到了實現。(1)、離間六國,分而擊之。

    遠交近攻,那是范雎在秦昭襄王時期提出了國策,這會兒李斯又拿出來向秦始皇提了出來。而且李斯的想法更加細緻,不光要遠交近攻,而且要離間六國。

    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無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書。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史記》

    六國擰成一股繩,那秦國就有被滅亡的危險。六國如果互相懷疑,那麼秦國便有了一統江山的可能。而且他提出,要先滅了南韓,讓其他五國感到害怕才行。他的策略的確得到了嬴政的肯定,後來也的確是這麼幹的。

    (2)、統一文字、度量衡。

    過去每個諸侯國都有各自的文字,這是比較繁雜的一件事。尤其是公文不好上傳下達,為此李斯提出建議,必須要有一種官方文字取代地方文字。

    於是秦國的小篆就這麼成為了秦帝國的官方文字。為了方便全華人學習,李斯親自寫了《倉頡篇》七章,作為官方文字的學習教材。

    六國的度量衡,也是完全不同的。為此李斯也上書表示,應該要統一度量衡,這有利於秦帝國經濟的發展。

    所謂度,也就是長度單位,以寸、尺、丈為主要單位,採用十進位制。所謂量,也就是體積單位,以合、升、鬥為主要單位,也是十進位制。所謂衡,那就是重量單位了,24銖為一兩,16兩為一斤,10斤為一鈞,4鈞為一石。

    不光如此,甚至連測量的工具都給確定了下來,可見李斯有多麼細心。在法律和制度上,李斯也採取了一定措施,確保度量衡的推廣執行。

    (3)、廢除分封制度,提倡的郡縣制成為後世參考。

    分封制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周王室大肆分封,所以才會出現了後來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以至於地方諸侯的權威已經超過了周天子。

    很顯然,從秦帝國的角度出發,分封制完全不利於秦帝國的萬世長存。為此李斯提出建議,以郡縣制完全取代分封制,將天下分為36個郡,郡管理縣。

    雖說秦帝國沒用多長時間,兩代就滅亡了。可是在全國推行郡縣制的好處大家有目共睹,為此郡縣制也就成為了後世兩千多年來,一直沿用的制度。

    即使漢朝有分封制,但是也不可能放棄郡縣制。因為郡縣一直在朝廷的手裡,而分封出去的土地,則落在了諸侯王的手裡。

    (4)、統一貨幣、車同軌。

    擺在秦始皇跟前的,還有一個重要的難題,那就是天下的貨幣都不統一。每個諸侯國曾經都發行過大量各自的貨幣。

    這也是統一道路上最艱難的一步,因為要廢除天下貨幣,那就是斷了老百姓們的生路,那秦帝國也不可能長久。所以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十來年後,才打算對這件事動手。

    就算如此艱難,李斯還是提出了統一貨幣的概念。李斯打造的圓形方孔半兩錢,成為了後世爭相效法的錢幣,整個封建時代,一直都在沿用。

    要致富,先修路,這件事對秦帝國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天下的商人要想到咸陽來經商,需要翻山越嶺,這顯然不利於咸陽的發展。

    為此李斯又提出了修路的方略,以咸陽為中心,修築了兩條重要的管道。一條通往燕國、齊國舊地,一條通往楚國舊地,將全國和咸陽連在了一起。為了讓車輛在官道上暢行無阻,李斯規定了車軌的寬度統一為6尺。

    總結:人的一生要多幸運,才能像李斯那樣實現心中所有的構想?

    李斯實在是太幸運了,他遇到了秦始皇,所以他的所有構想都能夠得到實現。我覺得這就是李斯最大的成功。

    結局誰也說不清楚,可是過程中,李斯就已經做到了很多人永遠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如果這樣的人都不算成功的話,那真的沒有什麼成功的人了。

    當然了,李斯的人生並不完美,他因為秦始皇的生而走向成功,也因為秦始皇的死而走向了滅亡。不過瑕不掩瑜,李斯的人生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資料:《史記》

  • 4 # 方圓居文化

    看到這個問題,猛然就想到了那句話:不能以成敗論英雄。

    李斯是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化家

    在這個標題中我用了“偉大”二字,絕不是說我有多麼崇拜李斯,其實我不是學歷史的,對所有的歷史人物均無好惡之別,對於李斯,除了比較喜歡他的小篆以外,沒有其他大的感覺。

    李斯能夠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平定天下,成就萬世偉業,這本身就夠榮耀、夠偉大的了。何況,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的所有治國方略,包括經濟的、政治的,制度層面的、體制層面的,等等,都是出自李斯之手,這不能不說李斯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李斯按照秦始皇的授意,在六國文字的基礎上彙總整理,發明了影響中國文字兩千多年的小篆,開創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新紀元,小篆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規範的、標準的、統一的官方書體,至今仍然是最高雅、最莊重的廟堂書體。從這一點來看,你說李斯牛不牛?

    李斯應該也肯定是一位軍事家。否則,作為秦始皇的重要智庫和核心參謀者,他就無法取得秦始皇的高度信任。再說,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戰爭是國家一切生活的主旋律,作為一國丞相,如果不是雄才偉略的軍事家,應該也沒法在強將如雲的秦國混的風生水起吧。

    李斯是天才的陰謀家

    李斯不光成就了秦始皇,其實在秦始皇出世之前就已經是李斯的棋子了,這也是他日後可悲下場的必然宿命。

    據說,李斯最早是得到秦相呂不韋的賞識並開始走上仕途的,日後他也為呂不韋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一件重要的事件就是協助呂不韋染指後宮爭鬥,將懷著他的孩子的秦始皇母親送入後宮,併成功將請他的兒子——日後的秦始皇扶為國君。這可能真的不是野史趣話,否則,日後秦始皇也不會對李斯這位第一功臣痛下殺手了。

    李斯是一位可悲的失敗者

    李斯最後死於同趙高的權黨之爭,同他的兒子一起被腰斬於市,一代大儒就落下了如此悲慘的下場,不能不令人唏噓。從這個意義上講李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但是還是開頭那句話,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尤其是歷史上的英雄。李斯的政治制度、治國方略、書法藝術卻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他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 5 # 翻倍小螞蟻

    李斯是個失敗者,這個不僅我這樣認為,他自己也是這樣評價自己的,莊子也這樣想吧。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這是一篇戰國古文,《莊子釣於濮水》,想必大家都知道。烏龜,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骸被供奉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在爛泥裡拖著尾巴爬行呢?

    莊子:叫我給你管理楚國?不約!

    不用說,大家都和莊子一樣的想法,烏龜寧願活著,在爛泥裡面爬。

    引用這個古文,算我對問題的基本態度吧。

    李斯,簡單介紹一下,具體可以自己找資料。他一開始是一個小官吏,在秦滅六國的事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到最後貴為大秦帝國的宰相。個人的政治主張得以實施,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

    當然,最後結果不美。沙丘之變,李斯被趙高拉入夥,偽造詔書,密謀擁立胡亥。後來被趙高整倒,李斯父子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沙丘之變,李斯被趙高拉入夥,一起密謀擁立胡亥

    從這個結局看,當然是很驚悚的。你要說李斯是成功還是失敗呢,我認為是功敗垂成吧,功虧一簣,失敗者。

    關鍵是,宮廷政治鬥爭,那麼殘酷,他沒有能夠在秦始皇在位的時候整倒趙高,那只有他自己倒下了。

    七十多歲的李斯,再悔恨也沒用了

    在被砍頭的時候,七十多歲的李斯不禁老淚縱橫地說了一句:“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他自己也覺得還是當年當個糧站管理員,工作不忙的時候,和兒子出去野外逮兔子,那樣的人生比最終被滅族要好多了。

    所以,我引用莊子,和李斯自己的話,證明李斯是個失敗者。

    李斯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生就像開飛機,不管你飛得多高,也不在乎你飛得多遠,最後,能安全著陸才是最關鍵啊。

  • 6 # 劉一千五

    李斯應該是個成功者。

    李斯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他從一隻老鼠身上體會到了鼠生的幾個層次,大徹大悟之後,毅然對人生表示了懷疑。所以,他對老師說,老師,我要走了,我對人生的看法就是要出人頭地。在實際行動中證明自己的價值。你老人家好好地教育師弟韓非吧。他的老師荀子說,那你就好自為之吧。為師的希望你是正確的。

    李斯到咸陽的大門口,見了帝闕巍峨,不禁嘆息,世界之大,竟然沒有我李斯的一席之地。我應當奮鬥,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就到了呂不韋的門口,進去當了門客。因為,荀子老師這塊招牌十分管用。呂不韋看他出身名門,自然願意收留。

    這樣,李斯的起點高,這紛亂的社會上,贏在了起跑線上。

    李斯在呂不韋與秦王政,以及嫪毐的激烈鬥爭中,居然一點事情也沒有。當時的秦國宮廷,鬥爭十分複雜,有的人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李斯處於這樣的環境裡,一身無過,實在是處事高超。這是他在初期工作中的成功。

    秦王政要統一六國,李斯出謀劃策,他的計劃被運用,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在南韓的疲秦計劃裡面,他從鄭國事件裡面,挽狂瀾於既倒,保住了自己,也保住了幾乎所有的客卿。深得留學秦華人士的點贊。人緣出奇的好。自此之後,李斯逐步在秦國站穩了腳跟。這是李斯在清商上的成功。

    韓非同學到秦國來,他比師兄李斯要厲害得多。他的到來,對李斯而言,是一種危險。李斯好不容易得到的位置,是不會讓外人挖坑的。所以,他就挖了師弟韓非的坑。把師弟推下去了,保住了自己的地位。這是李斯在職場上的成功。

    秦王政開始統一六國的戰爭開始了,李斯的先攻擊南韓的計劃實現了。南韓成了秦國的一個郡。秦王政認為客卿李斯的計劃好,自此之後,李斯成了秦王離不開的人。滅亡六國的首先一戰,李斯奠定了他在秦始皇朝廷的前十名大臣的地位。也算是一次成功。

    六國滅亡後,在幫助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方方面面,李斯有極大的功勞。他的成功達到頂峰,無人可超越。

    但是,物極必反,李斯走下坡路走得十分倉促。幾年不到,就歸於初始狀態,一如他告別老師朝西方而去一樣。

    “焚書坑儒”裡面的“焚書”,與李斯有關係,李斯讓秦始皇燒書,李斯脫不了干係。

    “沙丘事變”的形成,李斯起了重大的作用,導致秦帝國的滅亡,李斯的責任重大。

    是秦二世的督責書,迎合秦二世駝鳥心態,作為丞相,李斯失去責任心。

    李斯在個人方面,應該是成功的。但是,在事業方面,也可以說是成功的。只是在這些成功裡面,由於沒有處理好公私關係,在關鍵時刻向惡勢力退步,不敢堅持丞相的職責,使秦朝快滅亡,丞相李斯是一個失敗者。

  • 7 # lx的小觀點

    成功者吧,他找到了明主可以效忠,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諫逐客書更是將他名望推到頂點,小篆,秦國官方文字也是他創立的,古人講究得一明主效忠,無憾矣,歷代皇追求的傳國玉璽上的字是他寫的,他不成功誰成功,沒有善終只能說明政治鬥爭的殘酷

  • 8 # 瘋言MAX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肉,死亦當五鼎而烹。兩千多年下來,多少豪傑的姓名已經被忘卻,但李斯的名字還是被人津津樂道。你說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

    一、少年立大志

    李斯生於河南上蔡,按戰國的格局來說,他是楚華人,原本只是一名掌管文書的小吏。看到糞坑裡的老鼠整天嚼蛆為食,還整天擔驚受怕;糧倉裡的老鼠吃著國庫的積蓄,反而過得優哉遊哉。

    鼠在所居,人固擇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司馬貞)

    悟出“環境決定價值”的道理,毅然投奔荀子學習帝王之學。學的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學業有成之後,直接投奔了隱隱有一統天下之勢的秦國。這就是他給自己找的實現價值的環境。

    鄭國渠的陰謀敗露,嬴政發怒要驅逐外來人口。李斯的一紙《諫逐客書》,不但讓嬴政收回成命,也給自己創造了一個進身之階。

    二、壯年出成績

    秦始皇一統天下,受到周亡於分封的影響,有志於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王朝。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在形式上做到了這一點;而焚書坑儒則在文化上做到了這一點(雖然造成文化的斷層,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真的只需要一個聲音。)。中國曆經分分合合,但統一始終是主流,這個基礎可以說是李斯為之奠定的。

    書同文、車同軌,在社會文化上保持了一個國家的一致性。這兩點也都是在李斯的建議下完成的:廢除六國文字,統一使用李斯制定的小篆;修造馳道,並規定車軌的寬度統一為六尺。語言能順暢交流,車馬可直達天邊,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小篆入神,大篆入妙。

    六國雖然統一了,各國的度量衡制度、貨幣制度都沒有統一,這種情況下,恐怕買賣就壓根沒法做了。在李斯的建議下,各種計量單位有了固定的標準;在李斯的主持下,貨幣也變成了外圓內方的半兩錢,這種形制的貨幣貫穿了中國的整部封建史。

    可以說李斯的功績,主要都體現在了維護國家統一方面。

    孟夫子一派主張後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對秦始皇。李斯是擁護秦始皇的,屬於荀子一派,主張先法后王。(毛主席)

    三、晚景很淒涼

    秦始皇沙丘暴卒,本來已經位極人臣的李斯,想到的卻是再撈一把擁立之功。與趙高合謀發動了“沙丘之變”,以矯詔的方式把胡亥送上了皇位,並逼死了扶蘇、蒙恬等人。

    李斯、趙高矯詔立胡亥,殺扶蘇、蒙恬、蒙毅,卒以亡秦。(蘇軾)

    利令智昏說的一點都沒錯,他只看到擁立的功勞,卻沒有看到背後的風險。終究這種事,已經超越了他的專業範疇:

    趙高把胡亥哄得團團轉,李斯的擁立之功在這時的趙高看來確實有些刺眼了。宦官有多麼陰毒,想必不用多說了。總之,趙高找到機會參了一本李斯謀反。

    結果很明顯,李斯死了,並被夷滅三族。受俱五刑而死的方式也成了他名流千古的一個點:刺字、割鼻、宮刑、臏刑、腰斬,完整的在他身上演示了一遍,也算是死的壯烈了。

    總結:

    少年立志,到壯年的成就,再到結局的悲慘。李斯完美的演繹了一番,達到了生能五鼎食,死也五鼎烹的至高境界。

    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史記)

    他的成就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看樣子還要繼續影響下去;他的命運傳頌在華夏兩千年,看樣子也要繼續傳頌下去。

    故而,我覺得李斯是個成功者。

  • 9 # 看透史學

    一.李斯的平民逆襲之路

    李斯是秦代的首位丞相,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你可知道最初的李斯只是一名普通的平民,無論是智商還是學識並無出眾之處,但是平凡的李斯卻胸懷大志,並且願意為了實現宏圖大業去努力拼搏,而當時的亂世成就了李斯,他憑藉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從一介布衣到秦代丞相的華麗蛻變,演繹了精彩的平民逆襲的勵志人生,建立了一番豐功偉業。

    年少時的李斯為了自己的理想,開始了四處求學的艱苦歷程,最終他拜到了荀子門下,《史記》中記載道:“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他在荀子處潛心學習帝王之術,與韓非子成為了同門師兄弟,所謂的帝王之術,實際上就是法家的代表思想,教你怎麼利用法制來管理國家,這也是延續數千年的治國方針。荀子的法家思想與李斯追求的目標不謀而合,李斯為了早日學成,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斯在短時間內就掌握了法家思想的精髓,從此他就開始了輝煌的職業生涯。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適宜的環境,李斯也深知這一點,於是胸懷大志、滿腹經綸的李斯來到秦國都城咸陽,憑藉精湛的學識、出眾的口才,迅速贏得了時任秦國丞相呂不韋的賞識,從而距離君主更進一步了。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此時的李斯絕對不放過任何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當然他也做到了將機會運用了極致。在和秦王嬴政交流的過程中,他將自己所學的帝王之術和秦國的國情完美地結合到一起,李斯終於贏得了嬴政的重用,成為了秦始皇最為信賴的心腹,從而踏上人生巔峰。

    二.李斯的成就1.統一六國,名垂千史

    在秦昭襄王時期,范雎踢出了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而李斯在基礎之上對該策略進行了更具針對性的細化,他提出不僅要遠交近攻,而且要在六國之間實施離間計,這為統一六國大業打開了突破口,可以說起到了綱領性的指導作用。

    如果六國聯合抗秦,強大的秦國可能會轟然倒下,但是如果六國相互猜忌,形成消耗之勢,那麼秦國的統一大業就指日可待了。李斯又提出,先滅南韓,為何呢?殺雞給猴看,南韓的滅亡勢必會導致其他五華人心惶惶,士氣低落,秦國就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秦王嬴政按照李斯周密的部署步步為營,最終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宏圖偉業,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2.統一文字

    當時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這對於國家之間的外交增添了很多繁雜的環節,尤其來往公文很難做到下傳下達,對於統一大業也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於是李斯結合六國的文字,自創了小篆,成為了秦代通用的官方文字。為了更好地推廣,李斯親自撰寫了《倉頡篇》,作為官方文字的學習教材。

    3.統一度量衡。

    與文字的情況類似,六個國家的度量衡也是完全不同的,這非常不利於各個國家之間進行往來貿易。何為度量衡呢?所謂度,就是長度單位,以寸、尺、丈為主要單位,採用十進位制。所謂量,就是體積單位,以合、升、鬥為主要單位,也是十進位制。所謂衡,就是重量單位,以銖、兩、斤、鈞、石為主要單位,所以李斯向秦始皇建議,應該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統一的度量衡,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秦代的經濟發展。

    除了計量單位的統一之外,李斯還明確確定了測量的工具,而且李斯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採取了一系列強制性和指導性的措施,以確保統一的度量衡得以推廣並正常執行。

    4.統一貨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擺在他面前的最大難題就是六國的貨幣不統一,這成為了秦代統一管理過程中的最大障礙,因為要想統一貨幣,就要先廢除之前的貨幣,這對於老百姓就意味著他們手中的貨幣就成了廢銅爛鐵,而自古以來,人民群眾都是江山穩固的根基,否則剛剛統一的江山很可能分崩離析,所以秦始皇在統一大業完成十年之後才開始著手實施統一貨幣的事宜。

    即便如此艱難,李斯還是堅持提出並實施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就是當時李斯主持設計的,這也成為了歷朝歷代爭相效仿的錢幣,在中國整個封建王朝,這種錢幣都被一直沿用。

    5.車同軌

    自古以來,道路都是政治、軍事以及經濟發展的命脈,俗話說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所以修路對於天下初定的秦代來說同樣重要。比如,不同地方的商人要想到異地去經商,他們需要翻山越嶺,這阻礙了國家經濟的發展。針對這種局面,李斯提出了修路的方針策略,那就是以都城咸陽為中心,修建兩條核心的官道,一條是通往以前的燕國、齊國等地,一條是通往以前的楚國等地,這樣全國就和政治、經濟中心咸陽達到了通行的基本條件。而更為關鍵的是,李斯為了讓馬車可以在官道上暢行無阻,他統一了車軌的寬度,為六尺。

    6.推行郡縣制

    眾所周知,分封制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很長時間,尤其是周朝王室對子弟和功臣大肆分封,這才會有春秋戰國的亂世,最後地方諸侯直接取代了周朝天子,可見分封制並不利於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而達成統一大業的秦代同樣面臨著分封制的歷史遺留問題,為此李斯提出了用郡縣制取代分封制,他建議把全國分為36個郡,郡下面再設定縣,由郡來直接管理縣。

    儘管秦代只經過兩世就滅亡了,但是郡縣制卻被很好地保留下來了,這也是二千多年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的政治制度。雖然漢朝時有分封制和郡縣制共存的情況,但是分封制已經對國家安全無法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回顧李斯為中國做出的卓越貢獻,我們不禁感嘆:上述六大成就,大多數家族幾代人都未必能夠達到。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晚年的李斯過於貪婪權勢,與趙高、胡亥此等卑劣小人合作,最終葬送了一世英名,甚至落了個腰斬的悽慘下場,並且株連三族。

    寫在最後的話——

    回首李斯先揚後抑的一生,李斯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呢?正如開頭語中所言,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成敗論英雄,李斯最終的結局是一種慘敗,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卻是曠古爍今的,所以李斯的一生是成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9年國三柴油貨車還能開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