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如今,總感覺孩子學習是父母的事情,每天無論你多累,多苦孩子作業這一關永遠躲不過,只要幾天放鬆孩子學習成績立馬下降一大截,家長個個苦不堪言筋疲力盡,一檢查輔導作業親媽瞬間變後媽,看著孩子每天也是起早貪黑,一回到家吃點東西就開始沒完沒了的寫作業,父母也心疼,可又沒辦法!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受?
6
回覆列表
  • 1 # 葉之輝

    前幾天開學,浙江金華一所小學,就取消了“家長作業”。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適合由家長來批改作業,很多家長反應,再也看不見,幾十年前,點燈熬夜批改作業的老師了。

    近幾年家長對現代教育,抱怨較多。

    有一位媽媽向我們反映,早上5點30起來做早餐和家務,7點多送孩子上學,順便去上班。下午5點多去接孩子放學,然後買菜回家。6點到家,一邊做飯,孩子一邊做作業,到7點鐘,孩子作業還沒做完,過來先吃飯。7點30吃完,孩子繼續寫作業,媽媽洗碗加其他鎖碎家務到8點30。作業只寫了一半,媽媽一邊改作業一邊教孩子,到10點才改完。然後孩子先洗澡上床,大人在洗澡洗衣服。忙到11點半才能上床睡覺,第二天5點30接著起床。這還是普通情況,要是有未完成的工作,還得帶回家做。每天睡眠不足,累成狗。

    有些年輕未結婚的老師理解不了帶孩子的辛苦,導致與家長髮生衝突,也是難免的。

    當初讓家長來幫孩子改作業,起初也是為了增加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時間,並且家長關心孩子的作業

    互相理解吧,現在試點正在進行,只要試驗效果OK,就會普及起來的。要相信國家和學校,就算有個別壞老師,那也是個人行為,政府與學校都是為了祖國的下一代,不會拿祖國的未來開完笑的。

    另外對學生們說一句:父母的辛苦,你們嘴上說能理解,其實是真的體會不到的。

    就像你們小孩子的世界,大人嘴上說理解,並且都是過來人。其實他們也是理解不了的。代溝不只體現在語言。

    我是一個無聊的“家庭教育”研究者,有什麼問題,本人知無不言。

  • 2 # momo老師育兒說

    我的女兒現在也在讀一年裡,跟您所說的情況差不多,也是每天要求家長檢查作業。我是一個教了十幾年書的高中老師,同時作為一個家長,我是這樣理解的:

    老師的本意是想讓家長多關注孩子的學習

    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學校完成的,可以說,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家庭教育。但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認為孩子交給學校了,老師就要負責到底,自己不管,也管不了。

    作為老師,對於家長的約束力度其實是很弱的,透過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也算是個強制手段。

    家長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大包大攬

    經常聽到家長說:“現在哪裡是孩子讀書,每天都把大人累死了!”作為家長,我想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好這個“度”,的確會把自己給累死。

    首先要自己明確,並且要讓孩子明確的是: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長的責任,家長有義務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但沒有義務做孩子學習的“小秘書”。

    我就碰過這樣的事情,孩子上學忘了帶作業本,家長忙到群裡給老師道歉:“哎呀,老師對不起,昨天我忘了給孩子把作業放進書包裡了!”看,收拾書包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卻大包大攬,出了差錯還要自己承擔責任,那孩子的責任呢?時間長了,孩子會認為,這些都是家長該做的。

    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無論老師怎麼要求,都不會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學習的第一責任人。所以,我比較贊成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自己檢查作業,自己整理書包。

    家長可以在一年級入學的第一個學期,協助孩子搞清楚當天的作業,有要家長檢查的作業,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然後家長簽字就行了。除此之外,家長最好還能給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學習條件,比如:學加減法,學拼音,家長與其勞心費力去做老師的工作,不如給孩子準備個數字卡片,拼音卡片,陪孩子一起玩來的更有樂趣。

  • 3 # 歆雅說育兒

    我覺得要先了解老師要求家長檢查作業的目的是什麼?我猜老師是希望家長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學習。作為家長,並不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把責任完全推給了老師,家長有責任配合老師的工作,對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學習習慣有所瞭解。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家長,要付出的精力可能更多一些,家長同孩子一起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整理,查漏補缺,有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我可以接受老師要求家長簽字,但是我覺得家長只是起監督或輔助孩子完成作業的作用,老師不能要求家長替代自己去批改作業,如果學生的作業都改得沒有錯誤,老師如何能瞭解孩子的問題在哪裡?況且家長的能力和水平也各不相同,如果老師把責任完全交給家長,對孩子的情況很難做到真實的瞭解。

    我兒子的老師也要求家長作業簽字,一些記憶類的,需要家長簽字證明已經背熟練會,知識點掌握類的只需簽字完成就可以,不需要家長批改,試卷的改錯整理也需要家長簽字,以此引起家長及孩子的重視。

    我覺得老師和家長之間,為了孩子應該互相理解、互相支援,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幫助到我們的孩子。

  • 4 # 九鬥學生心理

    1.家長願意批改則批改,不願意批改老師也只會象徵性的點評一下,無關痛癢的批評,家長只要保證“好心態”“厚臉皮”,不在乎老師的點評,就不會有任何的焦慮。

    2.一般情況下家長批改作業之後,老師還會繼續批改,並不會出現網路上瘋傳的“老師對各種作業不聞不問”的狀態,家長“以訛傳訛”是對老師的傷害,這種傷害對孩子沒好處,對家校共建,共同教育孩子沒有好處。

    3.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並不是老師“撒手不管”,而是在低年級階段,孩子的學習習慣、寫字等習慣並未養成,而且很多孩子在一年級階段並不認識很多字,對很多題目的理解能力很差,所以需要家長參與其中給孩子更多的幫助。

    4.在孩子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之前,家長難道不應該積極主動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的學習習慣嗎?如果在孩子低年級階段家長不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在孩子未來的學習中家長一定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想要幫助孩子跨越學習上遇到的困難(而很多時候,當孩子成績不理想、學習習慣不好,家長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幫孩子選擇各種輔導機構來改善學習習慣、提高考試分數),而到時候你就不操心嗎?

    5.孩子學習知識靠各種老師(學校的老師、機構的老師、有能力的家長),孩子的成長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靠父母,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直往後退縮,那麼你只能停留在“對別人家孩子無限的羨慕”中不能自拔。

  • 5 # 容兒姐姐說

    我認為孩子寫完作業讓家長檢查的目的是,為了讓家長監督孩子是否做了。

    批改的事情應該交給老師來做。因為家長不一定批改得正確。比如說一年級的拼音,由於地方口音的影響,有些家長的拼音根本就不過關。如果由家長來|批改的話,容易引起孩子的迷惑。老師批改孩子們作業,可以集中糾正孩子錯誤的,掌握孩子的知識只掌握的程度。

    我老師特別忙,可以交給小組長批改,但是一定要給出標準答案。

    不管是由家長批改,還是由老師來批改,小學生的家庭作業一定要批改,不批改就等於沒有做。

  • 6 # 威縣公益發布

    作為家長只有密切配合老師,和老師多溝通多交流商討如何讓孩子們對課程產生興趣,讓孩子自我努力奮發,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 7 # 西安榕樹下教育

    一,課外輔導需要專業知識,許多家長都是臨時抱佛腳,或憑十多年前的自己上學的經驗去輔導孩子,遇到問題時直接百度,完全的拿來主義,沒有正確引導孩子思考,反而對孩子起到壞的作用。

    二,輔導過程中不能理性對待孩子,成人思維和孩子思維的差異,家長認為很簡單但孩子就是理解不了,結果家長就是罵,或者長篇大論的說教,這恰恰會為正常溝通設定障礙。

    三,有一些孩子喜歡問問題,結果家長每次都被問倒,次數多了,就不好了。

    四,資訊的發展導致許多試卷和課外輔導書的泛濫,許多沒刊號,但是家長總喜歡統統打包。這是對學富五車,汗牛充棟理解了一半。

  • 8 # L323Y21X656

    現在的家長只顧在外面打工,根本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孩子學習的好壞,只有透過電話或者影片簡單的瞭解一下。

  • 9 # 心寶媽媽聊育兒

    家長最初在孩子學習路上扮演的是輔助者的角色,要慢慢讓孩子脫離家長的輔導和監督,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從長遠看來,學習是終身的事情,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不間斷自己的提高和進步,千萬別給孩子“進入大學就不管你”這樣的觀念。

    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困難,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1.孩子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一開始寫作業就磨蹭。

    我家孩子從學習拿筆起,我就要求她一回家先玩成作業再做其他的。這期間因為我自己的疏忽或是孩子自己偷懶,也有拖到晚飯後才開始寫作業的時候,我都會和她比較早些完作業和晚寫完作業的區別。

    孩子自己就能發現早早完成作業的好處,她嚐到甜頭,才有動力行動。

    最怕有些家長替孩子做決定,把孩子好不容易寫完的作業全擦了,讓孩子重寫。沒必要啊,又不是隻練習這一次,日後有的是機會練習啊。

    “先完成再完美”是我一直給孩子傳遞的觀念,別一開始就想寫得多麼好,多次重複練習後自然會有進步。

    2.家長幫孩子承擔過多,讓孩子以為學習是為了家長學。

    孩子有段時間學英語表現得不好,很牴觸,說我逼她。因為英語報班是她自己強烈要求的,我只用告訴她“這是你自己的選擇,選了就要負責。”

    為了等她自己說出“我要學英語”,我等了整整兩年,從平時的潛移默化看英語影片到詢問孩子班上同學的報班情況,在不斷給孩子傳遞學英語的價值,讓孩子產生羨慕的想法,自己要求學英語。

    每天學英語的時長和分數有最低標準,但內容和進度是由她自己把握。

    3.家長只注重作業內容,不注重幫助孩子掌握學習方法。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完成作業,而是把好學習方法教給孩子,讓孩子更有效率的學習。

    這個對進入小學後半段的孩子尤其重要。

    很多孩子小學成績還不錯,到了初中就一塌糊塗的原因就在於:小學的知識大多死記硬背就能掌握,用低階學習策略就可以完成。初中的知識、高中的知識更多的需要高階學習策略,如比較、分類、建立關係、應用等。

    在小學、初中階段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靠時間的堆積和多次重複,效率太低。到了中學階段,學習量激增,孩子無力應對,成績一落千丈。

    學霸能無意識地運用記憶、筆記等學習方法,但對於大多數的學生,這些都是需要提點和教授的。

    課堂上老師很少會告訴孩子怎麼去記、去學,只會大略的指個方向或做個例子。

    我們家長輔導作業就是把這些學習方法掰開揉碎讓孩子演練,達到熟練應用,這樣後期才能做到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

    如果能從上述三個原因著手,在認知、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用力,相信家長不久就能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作業,不用再為輔導作業煩惱。

  • 10 # 九月風滿樓

    一句話:孩童本無事,家長自擾之。

    ① 如果是大學生,或者研究生、博士生,您也會輔導他做作業嗎?

    不會的。

    是的,因為不會,所以不會。

    ② 如果是您養的一株植物,嫌他長得太慢,比不過鄰居王大媽那盆君子蘭,您會批評它、衝它發脾氣嗎?

    不會的。您知道它聽不懂。

    ④ 不要在孩子面前尋找優越感。您優越了,他就會渺小;您軟弱了,他才自強。

    ⑤ 養他,愛他,接受他。然後幹自己該乾的(努力工作、孝敬老人、笑對生活)。孩子還能差到哪裡去呢?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水器有根細線(接地線)可不可以和插座上的地線連線?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