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讀博士浪費時間,不好畢業。還有人說讀博士以後可以高校當老師,從事科研工作,社會地位比較好。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67
回覆列表
  • 1 # oasisfield

    當然有意義。完成人生一個重要方面--學識能力驗證之旅,挑戰獲取學業高山的明珠的艱難歷程;在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取得學界的一致認可(多輪盲審),驗證自己的創新思路和工作方法;鍛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開拓性工作的良好習慣,這是對你最大的無形資產,可是你受益終身。

    至於以升職、鍍金為目標的讀博之旅,則堅持者不足十一;而讀出來的人社會認同程度高,展現自我機會自然紛至沓來,保持謙虛的心態,踏實的作風,社會的認可是水到渠成。這應了那句老話,注重過程積累的人才會是機會青睞的人生贏家,何況選擇的是如此富有挑戰的浴火涅槃征程!

  • 2 # 羅思揚

    讀博士到底有沒有意義,這是一個很主觀化的命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實在不敢說自己給的答案適合每一個人。不過,因為身邊接觸的博士們多了,看他們每個人身上的故事,還是很耐人尋味。

    先說說身邊幾個博士朋友的人生經歷。

    朋友W,是國內某985高校的博士。畢業後一心搞科研,於是申請了德國洪堡學者,在德國做了三年博後。後回到國內,在某985高校任副教授。本想回來後專心科研,在自己研究的領域有所突破,但所在部門當時要申請一個國家重大專案,所有人都要忙於申請專案的各種繁瑣之事,所以他被安排申請專案,一年時間都在忙申請,無緣科研。專案申請下來後,又被安排做專案管理與學生管理等工作,雖然他多次跟領導要求想做科研,但未果。於是管理成了主業,科研成了副業。

    後學校評職稱時,因科研工作建樹不多,而管理工作不被認可,所以屢次被刷下來。這段時間W博士事業不順,生活壓力大,心情鬱結,後與領導起了衝突,於是找一個機會,帶著妻兒去了國外高校。兩年後,拿了綠卡,留在當地工作生活。

    朋友Z,於國內某國立研究院碩士畢業。畢業後去了某事業單位工作。單位內關係複雜,初出茅廬的Z碩士沒有社會經驗,處事不當,得罪了單位內好幾個有背景的同事。後來自知再難待下去,所以離職又考回研究院讀博士。因有了複雜環境中工作的閱歷,懂得了人情世故,也瞭解到自己的長短板,所以讀博期間目標明確,就是一定要出國鍍金,再爭取以國家人才引進的方式直接聘為教授,實現科研職業發展的精準卡位。

    後來的發展軌跡,也正如他自己的精心設計,先是在讀博期間取得優異的成績,後順利申請到劍橋大學的博士後。在劍橋的四年期間,他一直跟蹤關注國內的人才引進政策與機會,積極與國內高校建立聯絡。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終於以青年千人的身份回到國內某211高校當教授,成為該學校最年輕的教授之一。

    朋友Y,國內某研究院博士。畢業後留在研究所工作,因為所從事的科研是偏應用研究,所以在發文章與追熱點方面比較吃虧。他所在的部門領導缺乏管理思維,沒有建立對年輕人的培養機制。不僅不重視年輕人的發展,反而處處設限,小心提防。因此,他在申請專案、評職稱上都比較被動。工作近八年,才評上副研究員。

    後來有個機會,他跟一個經商的朋友談到自己擁有的技術。那個朋友很有心,談完後認真調研了行業與市場,認為值得辦一家企業,專門把他的技術成果轉化,預估初期每年產值就能有數千萬人民幣。在朋友的鼓動下,Y博士從單位離職創業,成為這家公司的技術合夥人。一年的時間裡,他們從申請工業用地,到申請銀行貸款,從接洽各方合作企業老總,到接待省裡領導,生活突然從科研單調的黑白兩色,變成社會豐富多彩的萬花筒。

    繁忙,是他最大的變化。但充實,是他最大的感受。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年的時間,比自己工作五、六年成長得還快。

    最後,再說一下朋友G。他是碩士畢業,專業知識非常紮實。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期間,都是學校裡的學霸,看起來是最像將來會讀博士的人。畢業時他也考上了博士,但因為家庭經濟的壓力,不得不放棄讀博的機會。在老師的介紹下,他最終去了一家外企做專利方面的工作。雖然工作收入不菲,但他當時對於沒有讀博士,一直非常矛盾,甚至暗暗後悔。

    起初他完全不懂專利行業,因此進入公司後,拼命惡補專利知識。在經過大概一年的過渡期後,專利工作逐漸得心應手。由於他有專業方面的特長,所以在做專業性很強的case時,相比於其他人,他有更加深刻的領悟與洞察,所以做的case得到公司領導的高度讚譽。

    後來,為了提升自己在,他又自學通過了律師考試,使自己的身價不斷上漲。幾年後,當我們再見面聊天時,才得知他把專利領域的重要資質都拿下了。像他這樣的資質,全中國專利領域可能只有不到一百人。

    後來,與他聊天時,問他是否還後悔當初沒有讀博士。他說,對於讀博士,心結已經解開。因為在自己的專利工作中,專業知識並沒有浪費。自己在工作崗位中所學的,並不比博士少。而且,目前高校與研究所培養的不少博士,嚴重脫離實際,他單位上招聘的博士,水平比他相差甚遠,且努力遠遠不如他。因此,他甚至有些慶幸自己進入一個好的工作平臺,而不是選擇讀博士。

    最後,他的一句話令人回味:讀博士只是萬千尋求成功路徑中的一種。無論如何選擇,平臺與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 3 # 撕機老博士

    博士畢業一年後的感覺是,讀博有意義,但是不同的讀博態度會有不同的意義。

    現在國內博士擴招很厲害,如果把讀博當成讀碩士的繼續,發發論文就畢業,那麼讀博的意義可能僅僅停留在多學了幾年專業知識,那麼這樣讀博可能面臨視野越來越狹窄的問題。這樣的博士,其實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容易被碩士甚至本科生超越。

    讀博最重要的目標是培養成為專家的思維方式,也就是面對新的領域,要有分析問題的思維和方法體系。這也是碩士和博士非常大的不同,碩士側重培養的是解決問題的技能,博士側重培養的對領域的分析和提出問題的技能。這就是為什麼博士畢業的一條重要的標準是“具備獨立工作的能力”。

    如果從事其他工作可以培養這種能力,那麼完全可以不讀博士。建國初期的技術專家們,如戚發軔院士等等,當年都是北航航空出身,最後在航天領域大有作為。一方面靠的是紮實的功底,另一方面,他們在實際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受到了極為良好的方法論訓練。

    有一種說法是沒有考不上的博士,一方面說博士的培養是寬進嚴出;另一方面,透過考試只是博士應該具備的基礎技能,不是核心技能。現在很多好的高校已經開始將博士錄取改為申請考核制,實際上比考試難度有提高。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很多大學博士畢業標準嚴苛,晃晃蕩蕩基本沒法畢業。所以讀博士最不濟也能在一方面比較專精,也算是一方面的意義吧。

  • 4 # 嗯嗯啊啊2019

    讀博士最痛苦的,就是寫畢業論文的過程,從選題到構思到論證,整個過程折磨死人。。。那種焦慮與忙碌,估計是唯一可以跟高三比擬的,但當一切都完成,你又會覺得說不出的成就感,因為你的人生終於可以在學業方面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那讀博士的意義在哪裡呢?很多時候博士期間學校已經不會教授你太多東西,所以更多靠自己的思考和自學,選自己喜歡的方向然後去探求真相,所以博士更多是自己的一種追求,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向未來職業生涯的一種過渡,當然,也不排除可以為自己今後的職業生涯加分,當然,博士的光芒與壓力並存。。。所以,如果你內心足夠強大,有未完成的夢想,又有對知識的探求,建議挑戰一下。如果就是想混個文憑,那還是罷了吧,自己累不說,對人生也是一種損耗。。。

  • 5 # Wonderful31

    讀博當然有意義,只是絕大多數人沒有機會接觸這個層面的教育,對他們來講可能難以理解這裡面的意義。即便說得俗一點,論掙錢,平均而言有博士學位的不會比別的群體差。

    但是話說回來,除了少數天賦異稟的,讀博士非常痛苦,資格論文學位論文都不是好搞定的。至於有人說寬進嚴出,這話只對了一半,嚴出是嚴出,寬進可不一定。尤其是現在博士入學不考試了,一個博導一年甚至兩三年才一個招生指標,出於各種目的盯著的人太多了。

  • 6 # C先生要滿血復活

    網友一:

    看個人家庭條件吧,如果家庭貧困,建議還是碩士就可以出來工作了,當然如果沒有結婚的壓力,父母又健康全力支援,碩士畢業並不能得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還是可以讀博,因為讀博後肯定會能得到一份相對滿意的工作,雖說博士現在也很多,但是還是很多專業很緊缺,出來後升職稱什麼的比碩士是好很多的,如果碩博期間有很多的成果,在此基礎上,能選擇的會更多。我自己本身也今年碩士畢業,考慮到家庭的情況,沒想過讀博,碩士畢業工作,還好找到較滿意的工作。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不是非要讀到博士就一定能有個好前景好工作,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要讀到博士才能去

    網友二:

    看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吧。有人反對男生讀博的理由無非是讀完博就不小了,爸媽要找個兒媳婦可等不急,還有就是而立之年已過卻還在學校裡混,用傳統的眼光來看,男人要成家立業…

    其實在我看來,總要有人為學術做點貢獻。可能讀完博在想去幹點大事業確實有點晚了,還有就是如果你真正讀到博士,說明你心中有學術,其他的對你來說可能並沒有什麼誘惑了。隨著你眼界拓寬,有些事你看的很清楚,對自己的定位也更明白。

    網友三:

    那些說博士生都是書呆子簡直是胡扯!真正能在某一學術領悟做到博士的,有哪個是傻子呢?不過確實要承認,相比於那些本科就畢業走到社會去的人,男生博士生可能確實少了不少社會經驗,我想這也是其他人認為博士所需要的。當然,作為博士,你的社會地位還是有一定的提高的,“高階知識分子”當之無愧。

    至於博士生特別是男博士的成家立業問題,我想自從你選擇學術這條路以來,就不會後悔自己失去了做首富的機會(當然,並不是說就真的沒有這個機會),因為支援學術前行的永遠是一種信仰,而不是金錢,想于敏,屠呦呦等。博士畢業後基本上可供你選擇的路很少,研究所和高校,生活可以無憂,但是想要那些公司老闆等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大致如此。這輩子的生活或許比較清淡。至於成家嘛,可以說男博士有事比較大,原因很簡單,女博士比較多且都是大齡剩女…

    但我想你既然選擇讀博士搞學術這條路,你一定是那種能坐的住板凳的人。每條路都有荊棘坎坷,每條路都會有人走,都必須有人走。還是那句話,支援你讀完博士的是一種學術的追求,而不是權力和金錢。因為想透過讀博士這條路來發財,難度很大。

    網友四:

    本人由於所處時代影響,非常希望下一代能讀博。女兒人大本科畢業,保送復旦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碩博連讀,同專業十一人僅有一人讀博。女婿南大畢業,全獎雪城大學讀博,同門師兄弟五人全都中途轉專業,有人去了華爾街,太都做了碼農。

    網友五:

    關鍵要看每個個體的情況,要結合自己的家庭情況、學業規劃、職業發展規劃以及家庭生活規劃,進行綜合決策。 如果一名學生,有很強的從事學術研究的興趣,今後想在高校或科研機構任職,而且,也可申請到不錯的學校讀博,那男生和女生都是合適的。我認識的一位研究生,碩士畢業後,申請到多倫多大學讀博,一年後,他的女朋友,也碩士畢業申請到這一所學校。可以說,學業、愛情兩不誤。

    網友六:

    有一些人,總愛拿性別說事,炒作某些教育話題,比如,哪些專業男生不能讀,哪些專業女生不能讀。前些年,還有文章貶低女博士,認為她們是另類,這都帶有性別歧視色彩,除了炒作博人眼球外,沒有多大意義。 隨著高等教育發展,性別的差異已經逐漸減少。每個個體的獨立意識也在增強,社會加強給男性或女性的某些角色定位,也在改變,這就給每個個體更大的選擇空間。

    當然,在中國社會,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還存在,但就是如此,也不能一概而論,而需個體結合家庭環境、個人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比如,某個男生,家庭環境比較困難,讀完本科後就立即工作,在工作後在職讀研可能是比較適合自己的選擇。如果不顧家庭經濟情況,在不能獲得獎學金的情況下,讀研、讀博,那經濟壓力就很大,帶著經濟壓力讀書,也會讓自身難以全身心投入學業,有不少研究生,就一邊讀研,一邊兼職。

    由於中國博士生的生活補助不高,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普遍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因此,壓力很大,加之近年來博士培養要求更嚴格,很多博士延期畢業,所以,讀博要理性選擇。這對男生、女生都一樣。

  • 7 # 饕餮的盛宴

    這個問題問得好。關於意義,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追求不同,對同一事物價值的衡量尺度自然也不同,所以得出的評價因人而異。

    讀博士,對於享受求知快樂的人來說,是無比幸福的事情;對於思考問題就頭疼的人來說,是無邊的苦海。

    讀博士,對於喜歡獨處靜思的人來說,是難得的靜謐;對於喜歡塵世喧囂的人來說,是寂寞的煎熬。

    讀博士,對於一生致力於追求人類真理的人來說,是開啟這條道路的大門;對於熱衷名利財色的人來說,是投入大產出小的賠本生意。

    讀博士,對於富貴之人是對外炫耀的談資;對於草根少年則意味著一個家庭的沉重寄託。

    在這個博士供需失衡的年代,寄希望於讀博士改變命運的,要小心選擇專業和規劃職業生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專業都能快速提升你的階層;對於衣食無憂的富貴閒人,讀博士不失為一種最為高雅的生活趣味。

    總結一下讀博士的意義: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培養一種終身學習的習慣;提升思維能力,能夠獨立的思考不為外界所主宰;學習的過程可以磨鍊意志,尤其可以大大提高忍耐寂寞的能力;可以為求職增加一個敲門磚,在有些行業也是職業上升的重要砝碼……

    但是讀博士也要付出很多代價,最沉重的是時間和機會成本。立業會延期,會比同齡人入職更晚;因為入職晚,也許會比同齡人失去更多的上升機會;當然,成家問題也可能會因為立業的延期而大大向後推遲;有時還會發現,因為就業職位的緊張,也許博士畢業也沒有增加太多的求職優勢。還有就是經濟成本,讀博士期間的學費、生活費、資料費,也是需要花費不小的。

  • 8 # RussellDuan732

    這個得分情況考慮吧。

    首先,對於對科研有興趣的,必須要說,讀博士有沒有意義?當然有!博士期間的科研訓練所獲得的思維方式,絕對在以後工作中很受用。獨立思考,提煉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對問題解決並獲得新的知識,這是一個探索與創造的過程。過程中很多的挫折,很磨練心智,多少次的感覺沒辦法度過,最後的柳暗花明般的豁然開朗,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對於想有這種體會的,讀博士後悔最多六七年,不讀博士後悔一輩子。

  • 9 # 微斯人vivi

    看你讀的是什麼專業的博士以及追求的是哪方面的意義了。

    如果你主要的目的就是賺錢的話,那就不要讀博士,尤其是文科的博士。現身說法:文科的博士即使參加工作了,他們的收入是沒有辦法跟從商者以及理科的博士在收入上相比的。比如我是社科類的博士,學院裡的老師他們目前借的專案都是10幾萬或者幾十萬,之前接了一個800萬專案都快高興死了,但理工科因為需要買裝置材料什麼的,他們的專案800萬隻是普通水準。

    如果是情懷,是愛好,是希望自己名字前加一個doctor,家裡也支援那麼OK儘管追求~

    說到底博士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學術水準,希望後者越來越多吧~

  • 10 # 何燕194

    我正在讀博士,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我參加工作已經10年了,正在讀在職博士,我身邊也有不少像我這樣的人,都是工作後讀的在職博士,大家可能以為在職博士含金量低,容易讀,其實不然。首先博士入學考試是不分全日制和在職的,意思就是說在職的人員要和還沒有畢業的碩士們在一個起跑線上競爭,並且評判的標準也一樣。其次,畢業的要求和難度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全日制的博士有獎學金就是博士補貼,在職的沒有。我入學的時候全日制博士免學費,在職的要交學費。

    這麼看來讀在職博士這麼苦逼,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讀呢?因為我們需要啊。大部分讀在職博士的(領導除外),都是高校老師,現在的高校,碩士學歷基本無立足之地了,所以博士學位是我們的切實需要,所以,讀博士對我們來說就是十分有意義的。

    那麼其他不工作一直讀書讀到博士的有意義嗎?這就要分專業和工作的情況來看了。有些專業或者有些職位只有讀了博士才有機會,比如醫學。現在的好一點的醫院也是隻要博士了。如果學的是醫學專業,成績又很好,將來想進正經的大醫院,博士學位就是必須的。但有些專業的某些職位本科足矣。比如計算機專業,畢業想當程式設計師,本科就夠了,而且博士不要讀,讀完了估計人家都不會要你了,因為程式設計師其實也是青春飯啊,只不過是高智商的青春飯,越早畢業越好。

    所以讀博士到底有沒有意義要看專業和職位以及個人的職業規劃而定了。

  • 11 # 科研界的小學生

    讀博士到底有沒有意義呢?這個問題應該是因人而異的。

    有沒有意義,關鍵是看你以後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和職位,以及讀博能不能滿足你的工作要求。

    目前,80%的博士畢業生都是進了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一部分博士可能僅僅就是授課型的,也就是在大學裡面就是給學生上課。有一部分博士是科研助理型的,就是在大學裡面只教學生做實驗。有一部分博士是科研型的,在大學裡面基本不上課,沒有課時費,主要工作就是做實驗搞科研發文章。當然,更多的學生是既要上課又要做科研的。如果你想從事高校工作,在大學裡面做老師,那你就必須要讀一個博士。

    一部分學生畢業可能會去企業上班,如果你想在企業裡面從事科研類研發類的工作,那你讀一個博士也是有必要的,這樣的話,你在企業裡面就是一個領軍人物。

    當然,就如題目所說的博士畢業難,確實是。博士畢業難主要有幾個方面有關:

    第一個就是你發表的S C I能否達到學校的最低要求,比如影響因子,數量,分割槽等。

    第二個就是你的博士畢業論文質量如何。一般上博士畢業的論文需要三到五名同行專家來進行盲審,評審專家會對論文進行等級評價,如果達不到學校的等級要求,是不能參加答辯的。

    第三個,就是答辯評委會。如果你答辯表現不好的話,答辯委員會可能貴不讓你透過答辯。

    最重要的,是要透過你導師的要求。很多博士延期基本都是導師決定的,這是現階段沒辦法解決的。

    我老婆就是在讀博士,她當時讀博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畢業以後想去高校任教,博士是一個最低的要求,也是一個硬性要求,所以想要去高校任教就必須要讀博士,我想這就是她讀博的意義。

  • 12 # 竹林漫舞1

    首先,每個人追求不同,所以要問讀博士有沒有意義,那也要看你自己內心的追求是什麼。不同的人生追求,導致實現人生價值的路徑不同,自然意義也就不一樣了。

    簡單的說,如果你的目標就是賺錢發財,那你說讀博有沒有意義?有可能意義就沒有那麼大。因為讀博,主要還是為了研究,對某些問題做專精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博士畢業也需要認真的完成學業論文。畢業之後,博士往往都是去高校或者研究機構,不一定就能立馬實現賺大錢的意圖。

    但是,並不是說讀博士沒有意義。拿我來說,我從小學的理想就是研究歷史,成為歷史學家。那讀博對我來說,就自然意義很大了。讀博可以讓我繼續研究歷史,可以讓我從事自己心愛的歷史研究工作,實現理想和生活的結合。一句話,讀博就能讓我的人生不後悔,你說意義大不大?

    讀博,如果想讀,就好好從現在開始努力。

    讀博,能夠豐富知識,提升自己,加強自身實力,總體來說,讀博自然有意義。

  • 13 # 自由24295

    我覺得讀博士對於我來說沒有特別大的意義,因為我覺得我自己是一個不願意多讀書的人,比較喜歡自由一點,讀完本科之後的我,現在也能找到一分比較喜歡的工作。讀博士雖然可以提升自己的修養,也可以另別人羨慕,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與追求,而我想要的生活就是自給自足就夠了。想趁年輕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一樣能學到一些有用東西。

  • 14 # 桔子下午茶

    首先要明確,博士是什麼?我覺得現在中國社會中對於職業的認知是有問題的,從來不以個人的能力和愛好來決定,而是要尋找那些能帶來最大的利益的職業。博士主要是受良好的科研訓練,未來從事科研工作的。讀博士完成後,應該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因此,這也是題目中提到的讀博士之後可以去高校當老師,可以從事科研工作。這些崗位正是需要這樣的人。

    讀博士,除了訓練科研能力,還會鍛鍊人的思維能力。讀博士的時候需要閱讀領域內的很多文獻,並且從中摘出很多有價值的資訊,這需要一個人具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如果分析能力不好,很難梳理出研究問題。因此,讀博士對於人的思維訓練是很充分的。

    讀博士,不一定非要去高校做老師,從事科研工作,可以多出很多其他的選擇。比如也可以創業做公司,有名的果殼的CEO姬十三就是神經科學博士,果殼內部也有很多博士。這也是一種出路。

    最後還有一點,讀不讀博士,一定要想明白,不喜歡科研的人別去讀。因為在科研中是24小時的,有時候甚至連睡覺的時候都在捉摸研究,捉摸結果。所以一定是真心喜歡,這樣才能堅持下去。

    還有,博士的工作需要很強的創造力,因此,一定要對自己有個判斷,如果思維不縝密,創造力太差的人就不要去讀了。首先畢業就是個問題,即使畢業了,工作了,也很難有太好的未來成就。畢竟,這也需要天分,

  • 15 # 編外教育參謀

    在大學裡,有一個口頭禪,叫沒有畢不了業的碩士,沒有考不上的博士。這句話未必很準確,但透露中國研究生教育的態勢。

    但這種態勢會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而發生變化,例如,考大學的矛盾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了。但大學本科生,尤其是碩士生、博士生培養質量標準會越來越高。

    中國博士生人數全球第一,但博士生培養的質量未必全球第一。以就業為導向的研究生培養一定程度上延長畢業生就業年齡,關於研究生培養質量一直受到質疑。大學是不是一個純粹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但博士生顯然是完全個性化需求,只有大學教學崗位和一些科研機構要求博士學歷。是否考博士完全看個人需求。

    讀不讀博士,核心的是是否有專業興趣。如果沒有什麼專業興趣,只是為了投機混個博士學歷,考博士沒啥意義。

    考博士難度不大,但不意味博士容易畢業。相反,我知道一些雙一流大學的博士畢業論文監控非常嚴格,這些大學博士學業壓力很大。如果博士學歷很容易混到,就不值錢了。

  • 16 # 教育發生

    讀博士到底有沒有意義?關注這個問題的,有很多是正在讀博士的人,也有少數是即將讀博或者考慮讀不讀博的人。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裡面講述了讀博士的幾大好處:讀博士是一種人生經歷和體驗;讀博士是一個資源聚集和收集的好地方;讀博士可以充分充分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確實,讀博士是一個人脈資源聚集和收集的好地方。想想看,短短三年博士期間可以認識那麼多的博士,確實是一筆人生的財富,畢竟博士是我們國家的最高的學歷,具有稀缺價值。

    然而,讀博士的意義遠遠不僅僅在於此,老楊認為,讀博士首先可以用學術證明自己的價值。在讀博士期間,個人會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思考問題方面有一個飛躍性的發展。其次,讀博士還可以發現他人的價值。讀博士除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之外,還可以發現他人的價值,比如自己搞不懂、找不到思路的東西,別人就可以搞懂或者找到思路,這是人類稟賦的差異。第三,讀博士可以讓你身邊的人懂得你的魅力。

    當然,讀博的動機其實可以更單純一點,正確的讀博動機應當是出於對專業的濃厚興趣,出於實現自己學術理想的渴望,併為此甘願奉獻一生。這也才是讀博的真正意義所在。

    總之,一個優秀的博士,不僅僅在於探尋讀博士的意義,還應該要擁有良好的心態與人際關係,熱愛科研、找準定位、鎖定目標、堅持不懈,才可以取得最後的成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祝願正在讀博士或者將要讀博士的同學都能求仁得仁,無懼無悔。

  • 17 # 醫患家

    (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讀博士的意義不言而喻,不只是個人的榮譽,也是家族的驕傲,更能為個人的發展開啟一扇廣闊的大門,具體如下:

    第一:讀博對個人而言意味著獲得了繼續深造的機會。據教育部資料統計,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90萬,較2018年238萬,激增52萬,增幅達到21.8%,成為近10餘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另據統計截止2016年底中國擁有博士以上學歷達到100多萬人。這兩條資訊其實說明人們越來越重視學歷,背後反映的是高學歷就代表著高就業率、高收入。同時透過博士期間的學習和科研訓練,基本具備了獨立科研的能力。

    第二:讀博士雖不比古代金榜題名的光宗耀祖,但對一個家庭來說還是非常值得驕傲的,畢竟博士是最高的學歷。

    第三:目前很多單位起點就是碩士研究生,尤其是高校和科研單位,所以博士學位就是這些單位的敲門磚。

  • 18 # 燕園終身學習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

    相對於以前,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傾向於繼續讀博深造了。從招生數量看,博士目前每年5.5~6萬人的規模,相對於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而言,從總體來看,數量並不大,但從就業等情況來看,已經顯得比較龐大了。

    現在各個學歷層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似乎都比較困難。本科生就業難,考研讀研的大幅度增多;研究生就業似乎也不容易,想讀博的人也就增多;而讀博,現在似乎含金量也在降低。以前是個博士畢業生就很有機會進高校任教,而現在,一些高校輔導員都已經開始要求博士了,也就是說,讀博之後,或許可以進大學工作,但未必就一定可以當大學老師。一些人讀博的目的,就是為了謀一份大學教職呢。

    所以,要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讀博本身需要好幾年,這不必說了;越來越難畢業,也是現實。如果只是為了謀一份很好的職業,為了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讀博並不一定能絕對讓你如願以償。

    那麼,讀博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如果你是對學術有興趣,對科研感興趣,那就不用說了,讀博是必由之路,必須要上的臺階,而且,讀博可能會讓你在學術的世界裡如魚得水。

    如果你讀博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實現的。無論如何,如果讀博,幾年的博士生涯,會讓你在專業能力上獲得較大提升,會在學歷上登頂,會在未來的發展中有很大的機會比過去的自己更好,也就是說,讀博會讓你獲得明顯的提升。比過去的自己更好,這就是讀博的意義。

    儘管現在博士就業競爭也比較大,但因為就業市場上有“隔斷效應”,這種競爭只是在博士之間的範圍內進行。泛泛而論,博士的平臺高於本科和研究生,即便競爭較大,往往也會比本科和研究生起點高,當然也比不讀博時候的自己起點要高。不要寄希望於讀博會改變命運,會讓個人的世界天翻地覆,但是,讀博了,終究是有機會讓自己的命運在一定程度獲得改變的。

  • 19 # 塔菲說

    1. 醫學類。一般需要讀到博士,要進入一線城市的好醫院,博士是必須的學位,而且還要是名校的博士,我同學北京安貞醫院心血管的博士,畢業後依然留不在北京。醫生本來就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工作,見得多,經驗累積多,達到更高高度的機率變大,可以看到很多人從各地來大城市看病,去大醫院看病,相比較一些小的醫院,社群醫院,私立醫院可能會有一些碩士學歷的學生,人不算多,這樣實踐機會相對減少,技術能力提高的速度可能沒有大醫院快,所以我建議醫學類的儘量讀到博士。

    2.高校教師。高校教師博士學歷是必須的,很多985 211的學校要求海外的名校博士,這個也是必須的。可能藝術類學校實踐性強,碩士可能也行,但長遠看,博士是必須的學歷。

    3.很多科研機構和公司的實驗室研究部門,舉例來說,航天的科研機構,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博士也是個標配,牛校博士也是很多,我一個朋友,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去了騰訊的研究院。

    如果是以上的職業規劃,可能讀了博士更有用。

  • 20 # 浪浪客宣

    我想起讀博期間的兩件小事。

    讀研時,家裡的車平時用不上,在市區還要繳昂貴的停車費,便允許我開到郊區的學校用(平時基本不回家)。雖不出遠門,但是去商場、辦事都很方便,我也算過得悠閒自在,直到讀博。博士的第二年,論文發表成為讀博期間的主要矛盾,博導淡名利,通事理,但與博士生直接相關的年輕老師就不然了。 與我之間相關的這個年輕老師,他做出的事讓我訝異和驚奇。

    第一部分

    那年輕老師的夫人拿了二本或三本院校的碩士學歷,想要北京戶口,要進我家人所在的單位,所提要求是:不打算正經上班,就要戶口。我婉拒,他堅持要跟我父母面談,未果後要求進另一家單位,我家人與其人資員工(非領導)打探訊息,最終同意讓他夫人面試。

    與此同時,我每提及論文發表問題時屢屢迴避的他,主動與我提出發表論文的要求,以前推脫的事現在都加快進度。若是利益互換倒也是件乾淨事,只可惜我家人力有不逮,他夫人也無所長,面試後被刷掉了。

    那一陣我女友找工作,北京一家國企接連讓她群面、筆試、稽核、體檢,最後卻刷掉了她。我在陪女友回學校的路上得知的這一訊息,隆冬之際,北風吹的我心寒。

    在他看來是我們不幫忙,他畢業後成為高校教職,從未走入過社會,無法理解招聘工作、解決戶口是種難度係數多大的事情,他的迴應也迅速顯現。所有的進度擱淺不說,那些已成文的東西,直到被拒稿了甩給我,我才知道他以第一作者投稿並審稿若干月,因為被退稿所以對他也沒有利用價值了,便甩給我當作是恩惠,“我盡力了,你看著辦吧”。

    那些陪人吃飯、外出陪標、組織活動的事情,總是安排給我,往往還以我有車為藉口,而我們這一組裡的碩士都在忙著研究模型、發表論文。我推一些,不得已承受一些。在我核心工作上,他不再與我有任何交流,關於模型、創新點、有價值的文獻,這些博士的本職工作統統都閉口不談。

    我心情前所有未有地低落,女朋友找工作的屢屢碰壁,她是敏感內向的性格,與人競爭總是不利。她溫和、懂事,知道我承受了巨大壓力,自己再難過再煩躁也不輕易發洩什麼。我們說好畢業結婚,猴年那年(就是今年,2016)生一隻小猴子。

    世事從來禍不單行,給女友無限期待的單位最後一步刷掉她,哪天她回來時已經天黑了,她沒什麼胃口,我說帶她去喝粥。出門遇上堵車,上橋時被一輛婚車追尾了。這件事在我家人那引發的效應遠超過前文那個年輕老師帶來的影響。父母前半生在農村,現在雖然在經濟上買得起一輛車,但在心態上還消費不起。

    肇事司機承認全責,保險理賠,車頂的也不算嚴重。可就在那晚的冷風裡,父親在電話那頭瘋了一樣地責罵我,責罵我在學校不學習,到處玩,責備我惹上老師的事,責備我跟老師處不好關係,責罵我一事無成。雖也吼回去,但內心的無力感讓我幾欲崩潰。

    學業的壓力還好,最沉重的是面對這位年輕的高校教職,每天若有若無地攪合一下,或諷刺或批判,其次是面對家人不定期的責備和責罵,他們把一切問題都推到我和女朋友身上。想想那段時間,我女朋友尚且沒找到工作,卻要為老師的夫人找工作,真是好笑。

    我每晚幾乎都要飲酒入睡,午夜醒來,漆黑的房間裡只有自己沉重的喘氣聲,有時翻個身到早上才能再迷糊一會兒。前有忌刻冷酷之年輕教職,後有不問青紅皂白之父母,少年子弟江湖老,我兩鬢和耳後的頭髮全白了。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終於在散步的時候跟女友說,我可能不能3年畢業了,照目前來看,4年畢業就不錯了。

    她很不情願地啊了一聲,我心裡更加沉重和難過,她惋惜地說:那我們生不了小猴子了啊。藉著夜色和北風,我才掩蓋了滿眶的熱淚。她忽然揚起聲音說:沒關係的,你讀幾年我都等你。

    就是這一瞬間,滿腹的辛酸和苦悶被她一句輕揚的腔調安慰和溫暖,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一想起這句話我就會眼眶發熱。當然,她並不知道。

    第二部分

    第二件事發生在兩個月後,要放寒假了。

    寒假前那位年輕老師催我加快進度完成修改意見,等我真的交給他了,卻說要放假了要去海南放鬆,年後再議。時間對我來說無比珍貴(一來寒假時間久,二來事情一拖就沒下文了),而他也明白這點,不需要阻攔我或是反對我畢業,只要把我的時間拖住,也便是成功了。他迴避我參與科研也是如此,即使我主動找他討論,他也是敷衍了事,不談任何實質。

    雖然我明白他的用心,也預料他會一直這樣下去,但遇到這樣的刁難和惡意,依然是憤怒難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把成果給別人,那些人都說他好,當我質疑他時,那些人都說他好。

    寒假的宿舍沒什麼暖氣,午夜回到宿舍已經冷透了。女友知道我不願回家也不能回去,就買了年前幾天的票,陪我在學校裡待幾天。每次在宿舍喝酒(用啤酒兌威士忌),每當看到她宿舍的燈還亮著,我心裡就覺得溫暖。這份光明的陪伴,在午夜的片刻時間裡,消解著我的暴戾和苦悶。

    年關將近,我的工作幾乎沒有進展,憤懣和惱火幾乎要擠炸我每一個細胞,但不該讓她陪我受罪,她家在農村,年味濃,正是置辦年貨、享受節日氛圍的時刻。我不能太自私,她該有平靜快樂的寒假,在我堅持下,她改簽了車票。

    其實我心裡是不願她走的。

    上午送她走了,我一個人吃飯打水,午夜從實驗室走回宿舍,照例倒酒、看窗外——她的宿舍。令我驚奇的是,她宿舍的燈亮著!

    我記得她是最後離開宿舍的,這一瞬間就著酒勁兒,讓我恍惚以為她其實沒走,去車站是騙我的,我離開車站後她又回來了,現在在宿舍收拾東西自己玩呢,一會兒看到宿舍燈亮就要聯絡我了。

    那種以為自己無依無靠了,卻又看到一盞明燈的感動,持久地震撼著我。那夜在宿舍,我嚎啕大哭。

    第三部分

    這個年輕老師並無大惡。他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慾壑難填,優越的成長環境讓他養成不擇手段獲利的思維方式。這些並不妨礙他日著作等身,取得極大的學術成績。只是即便再大的成績,對我來說也毫無神秘感。

    “越單純的毒性越強,構成越簡單,活性越大,因為沒有後顧之憂而沒有底線。胸有城府的倒相對不毒,因為能看明白相互牽制,能推出正確因果,做事反而留有餘地。”這段話說他再合適不過了。

    有次跟他對話,我說羨慕同學工作後自食其力,他說房子和車這些物質的東西有什麼重要的。我很想反駁他,但經歷過那些之後,我養成了獨善其身、平淡處事的習慣。對了,事情並沒有因為我的妥協和忍耐就結束了,後面還有無數沒完沒了的報復和發洩。他讓我聯想起《連城訣》裡“鐵鎖橫江”的經典形象,就是那個狄雲的師父。

    我訝異和驚奇的是這個年輕導師的幼稚和低能,只會用這麼低劣的手段赤裸裸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人身上的問題和毛病本該在成長階段、在社會上打磨和錘鍊,甫一畢業即進入高校的教職,多半沒有成熟的胸懷和純熟的手段,只會以蠅營狗苟之類的手段搶奪和纏鬥。

    憤怒和仇恨都曾充斥身心,只是每個人物都有其當下性、被動性,我並不怨恨他。如果造成了我的不幸就要去怨恨,那麼我的父母呢。是他們要求我3年畢業,我努力追求卻沒換來理解和認可,即便最後我取得成績,3年完成學業,拿了國獎和其它榮譽,我的父親多次輕描淡寫地說:我認為你3年畢業就是應該的。

    原來,如果我做不到這點,我就要為所有問題擔責,甚至他們不看好的女友也要承擔一定責任。這就是他們這些人的邏輯,我該恨他們麼。我也學學傳統文學中的高明之處,李天飛大話西遊裡提到西遊記“總是有一種同情的底色”,“原著的筆墨,總有一種溫和、同情與友好”。

    生活要向前看,苦難不值得感激,那些人還會一直這麼活著,不經歷的人受到點好處還是會唱讚歌,父母依然覺得一切都是為你好。這個故事裡的每個元素都會依著軌跡活下去。我又何必要記住他們交匯的時刻對我造成的影響。

    那門外有幾個人?

    那門外只有兩個人,一個叫名,一個叫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當前在的這個工地,老闆有員工銀行卡和身份證,會做什麼呢?請問這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