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灰機的舒克舒克
-
2 # 小閒看啥片
法國、德國、俄國都曾經一度有過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的雄心,他們的君主曾經都想要成為歐洲大陸的天下共主,儘管他們一個也沒有真的成功,但他們去追求這樣的事業的時候,就需要用皇帝這個頭銜來表明他們和一般的“君主”不一樣,這一點和秦始皇認為自己統一六國,成為天下共主,“王”已經不能顯示出他的偉大一樣,所以他要找一個更高階的詞——"皇帝" ,從而來表示他這個君主是比國王高階的君主一樣。
而英國孤懸海外,受羅馬文化影響較小,英華人也沒有做整個歐洲共主的想法,所以一直都稱國王,英國國王在名譽上是英聯邦的領導。英國國王在名譽上是英聯邦所有成員國的國王,也就是國家元首。
英國國王也是印度皇帝說的是自1858年開始,由於印度民族起義,英屬東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並向維多利亞女王移交權力。1876年開始,這一實體的正式名稱為印度帝國,並以此名發行護照。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正式加冕為印度女皇。
-
3 # 雙龑山特色農莊
謝邀,我從制度看問題,從君主集權看本質,英國孤懸海外,商業貿易發達,商貿講求公平,平等,這種環境下即使有君主制,那麼君主集權也是相當微弱的,亞瑟王的圓桌武士和圓桌會議,體現了這一點,也正是因為議會制度和內閣制度,加上傳統背景,英國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相反看法國,德國,俄國就不同了,這三者都是農業為本,農業國講求民得其所,流動性小,講求服從和等級制度,因此對於公平和平等的訴求很差,加上當時教會的統治,中世紀的教會就是最大的中央集權機構,人民早已適應了被奴役。農業國家之間的爭奪就是底盤,耕地生產資料的爭奪,中央集權有利於他們最大限度的進行擴張,加上傳統的思想傳承,這三個國家的統治者稱帝也不會引起人民多大反應。可是英國女王就要考慮了,如果他稱帝,勢必會集權統治,這是英國上下不願意看到的,但是英國工業革命後日益強大,女王權利增加,女王有當皇帝的癮,而印度處於農業國,國力不強,處於英國統治,所以給女王個印度女皇的頭銜,滿足女皇唄。
-
4 # 也靚叔叔
英王雖然建立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但卻從未登基做該帝國的皇帝,而是以英國國王身份兼任各個領地或屬國的國王。如果領地本身原為帝國,則身兼該帝國的皇帝,如維多利亞女王就兼任印度女皇,拐彎抹角地過了一把“皇帝癮”。
回覆列表
印度被稱為女王CROWN上“最璀璨的明珠”,可見印度這個地方對大英帝國的重要性。
大英帝國曾經最輝煌的時候,攜五大自治領(加拿大、澳洲、南非、紐西蘭、印度),她的領土、殖民地、託管地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幾乎遍及世界每個角落,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
這些殖民地中,人口最多,資源最豐富,最有市場潛力的就是印度,當時的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甚至尼泊爾的一些地方。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侵略最早始於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實力不斷增長,逐漸壟斷了印度的棉花、硝石、鴉片等貿易,最後更是主導了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活動。
但印度全境於1857年爆發了印度民族大起義,反對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統治,支援印度起義的莫臥兒傀儡政權被英國推翻,同時英國政府也開始反思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東印度公司管轄的領土被移交給英國政府直接管理,印度自此置於大英帝國內閣印度事務大臣直屬,稱英屬印度。
1876年,英女王維多利亞宣佈兼任“印度女皇”,以繼承印度的皇統的方式,正式統治印度。這是英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皇帝級別的頭銜,至此之後,維多利亞的繼任者紛紛兼任印度皇帝。英屬印度被譽為“英國殖民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印度對英國如此重要,以至於在北美殖民地開展獨立運動時,由於印度當時也舉行反抗運動,面臨實力和成本收益兩難抉擇的英國,最後還是選擇了把主力留給鎮壓印度這個明珠土地上的反抗運動,放鬆了對北美的軍事行動。
同樣,當中國和印度同時期發起反抗英國的鬥爭時,大英帝國也毫不猶豫回師保證印度的有效統治。
印度是英國經營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殖民地,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它的正式名稱是“印度帝國”。印度也如同“奶牛”一樣,持續地哺育著大英帝國這個不知感恩的吸血鬼,保證其在全球攻城略地,上層階層的奢侈安逸。
可以說,英華人的殖民統治和行政區劃設定真正意義上奠定了今天印度統一國家的基礎。
英國女王兼任“印度女皇”後,英國對印度也採取了靈活多軌的通知方式進行統治,一方面,英國國王透過印度總督直接管轄印度沿海的一些城市和發達區域,另一方面,在更多的偏遠和內陸區域的土邦和侯國,英國透過王侯領,由本土統治者管轄,英國國王僅透過印度總督行使宗主權。這樣透過這樣“既統又治”的管理方式,英國的幾代國王實現了君臨印度的目標。
可以說,透過和本土統治階層緊密合作,以及印度特色的種姓制度的延續下,印度真正成為了印度最馴服的一個殖民地,英國文化和統治給印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正因為印度對英國的重要性無可比擬,二戰的時候,美國總統羅斯福利用英國的困境,趁機向英國提出民族自決的要求,英國很是反對,因為那意味著印度戰後將會從印度自治,乃至獨立,這簡直就是要了英帝國的命根子。
二戰後,獨立運動風起雲湧,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依照“蒙巴頓方案”相繼獨立,英王正式結束了對印度的統治,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建立了共和國,“印度皇帝”這個頭銜旋即結束了其短暫的使命。